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助推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新途径

2023-06-06任青

互联网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社区作为当代人们生存生活的区域和基本单位,也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最基层的单位,其所承担的社会功能越来越大。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部分,也是对社区文化建设理念的提升和拓展。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

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开发利用互联网功能,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探索推动社区公共文化建设的创新途径。

关键词:“互联网+”;公共图书馆;社区文化建设

引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人际关系和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并不完善,社区文化建设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主要集中在:文化资源匮乏,社区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机构数量少且人财物均不足,居民文化意识薄弱等。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社区文化建设中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能[1]。“互联网+”就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加上传统行业,由互联网新技术助推传统行业发展。“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的服务可谓是插上了科技的翅膀,公共图书馆在实际工作中也应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充分运用互联网的创新成果,通过各种途径推进社区公共文化建设。

1. 以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图书馆联盟”建设推动社区文化建设

图书馆联盟是图书馆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利益互惠的目的而组织起来的、受共同认可的协议和合同制约的图书馆联合体。图书馆联盟出现之前,各个图书馆使用不同的借还系统,无法共享信息。而加入联盟的图书馆,经统一技术改造,可以实现联盟区域范围内图书馆文献通借通还、数字文献资料共享等。读者持聯盟内任意一个馆的读者证,都可以在各个联盟馆中通借通还并共享数据库和线上文化资源。近几年,各地区图书馆联盟得到了蓬勃发展。

图书馆联盟消除了公共文化服务的时间和空间弊端,由地区公共图书馆引领,辐射至各社区图书馆、乡镇文化大院和农家书屋,真正实现网线所到之处均能数字资源共建共享,对城乡社区文化建设有着不可忽视的积极影响。相较于社区图书馆等小型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而言,公共图书馆拥有的资源更为丰富。故此,如果社区图书馆能加入由地区公共图书馆引领的“图书馆联盟”,实现市域内数字资源共建共享,那就意味着社区居民办一张社区图书馆的读者证,不仅可以在社区内享受社区图书馆的实体设施,还可以坐在家里就能使用市图书馆甚至更大的公共图书馆购买的数据文献资料库等网络数字资源。推动社区图书馆加入当地“图书馆联盟”是推动社区文化建设的良好途径。

2. 与社区合作,在社区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社区的普及、利用与推广

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实施的一项文化共享工程。该工程充分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的各种类型的文化信息精华以及贴近大众生活的现代社会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与整合;建成互联网上的中华文化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并通过覆盖全国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大部分地(市)、县(市)以及部分乡镇、街道(社区)的文化信息资源网络传输系统,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全国范围内的共建共享。

“共享工程”是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文化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加工和整合,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为社会公众享用的文化工程。它开辟了一个不受地域、时空限制的崭新的文化传播渠道,对于迅速扭转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信息匮乏和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将起到显著的作用。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具有规模庞大的数据资源和强大的检索功能,如能使其覆盖社区,无疑能有效地解决社区数字资源匮乏的问题,实现优秀文化信息在社区覆盖范围内的共建共享,让社区居民坐在家中就能够获得所需信息资源,对社区文化建设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3. 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为不熟悉互联网操作的老年读者群体提供文化服务

为老年读者提供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基础功能之一。在日常读者服务中,各大公共图书馆运用多种方法,为老年读者群体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文化服务。从细节考虑,各大公共图书馆一般均有老年人专属座位,也配备放大镜、医药箱、老花镜等物品,免费提供给老年读者使用,或者开展服务上门走进养老院机构,送知识、送温暖[2]。这些有的是“引进来”,有的是“走出去”,但是,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需要的是让老人们随时随地更便捷地享受文化服务。想要精准地为周边社区老人们提供文化服务,需要社区的配合与协作。社区老人们闲暇时间较多,更有机会、有时间体验相关文化服务。公共图书馆可与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等类似机构合作,为老人们提供专属的数字图书馆及资料库,将老人们喜爱且常用的资源内容如养生保健、医学知识、地方戏曲的音频和视频内容等纳入网络建设后,还须派出工作人员进社区,手把手教老人们怎样利用互联网,访问数据库资源,并且寻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4. 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为社区内的弱势群体提供文化服务

弱势群体,是政治经济学新名词,指在社会生产生活中由于群体的力量、权力相对较弱,因而在分配、获取社会财富时较少较难的一种社会群体,因而他们通常处于较贫困状态,比如农民工、残疾人等。对于社区来说,涉及的弱势群体主要是农民工、残疾人两大类。

4.1 充分利用“互联网+”功能,为社区内的农民工群体提供文化服务

相对于其他社区读者群体来说,农民工群体有文化水平相对不高、闲暇时间短、业余文化生活单调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在现有条件下,在“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公共图书馆与社区相结合,为农民工提供文化服务,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循序渐进,培养农民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意识;第二,主要运用手机“阵地”,指导农民工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掌上阅读。

在调查工作中发现,农民工手机使用覆盖率很高,很多农民工都拥有可以接触丰富阅读资源的智能手机,但手机自主阅读率却很低。2013年开始,郑州图书馆开展“掌心阅目,你的阅读你做主”——农民工手机阅读志愿服务活动,多次与建筑公司联系,到工地上现场为农民工讲解、辅导手机阅读知识和信息检索知识,免费发放丰富、翔实、通俗易懂的辅导材料,调动农民工随身阅读积极性。活动成效显著,受到外来务工者的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3]。然而,工地施工时长不定,在工地上组织进行的阅读引导和培训不能成为常态化。所以,公共图书馆完全可以与农民工租住、居住较多的社区联系,请社区出面组织持续时间长的甚至是规律的文化普及活动,为农民工们提供持续的、系统的文化服务。

4.2 利用互联网功能,与社区合作,为残疾读者提供文化服务

为特殊群体读者提供文化服务,是公共图书馆的重要社会职能之一。拥有特殊群体专属的阅览空间,是图书馆考核评级的硬件条件之一。以郑州图书馆为例,该馆拥有无障碍阅览室,有无障碍通道和盲道可从馆外直达,建筑面积153平方米,专为残疾人提供相关服务。该阅览室全年365天开放,实行免证、免费阅览,可提供文献查询、有声读物、报刊阅览、电子阅览、盲文阅览、盲文打印等服务。无障碍阅览室设有专职读者服务人员,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保障。

随着公共文化服务系统的日益发展和完善,公共图书馆为残疾读者提供均等文化服务的能力与设施完善程度也有很大提高。长期以来,公共图书馆组织的各类型的特殊读者群体活动,主要分为两方面:1.组织残疾人读者走进图书馆,享受馆内各项服务设施。2.走进基层,为残疾人等特殊读者群体送知识、送文化。通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残疾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丰富,更重要的是,他们提高了自觉寻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的主动意识,很多残疾人在接受了公共图书馆“引进来”“走出去”的各项活动后,自觉再次走进公共图书馆,寻求公共文化服务。但是传统的 “引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每次受益的残疾读者也有限。

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能够做到让残疾人足不出户随时随地享受便捷的文化服务。想要精准地为周边社区的残疾人提供文化服务,还需要社区的配合与协作。公共图书馆可与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中心等类似机构合作,开启“网络课堂”,为残疾人提供专属的数字图书馆及资料库,完成网络建设后,还须派出工作人员进社区,手把手教他们怎样运用。尤其是盲人读者,他们利用互联网需要特殊的设备及方式,专属数字图书馆需要考虑到这一点,采取增加语音导航功能等特殊服务措施。

5. 利用视频同传、网络直播和回放等手段,使远距离读者利用网络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利用互联网技术打破空间壁垒,让公共文化服务活动能够覆盖更多受众,这是公共图书馆一直追求的目标。在网络直播技术普及之前,公共图书馆采用视频同传的方式进行直播。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视频同传技术要求很高,难以达到在更多的图书馆进行视频同传(这需要接收同传的图书馆也配备相应设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现在,网络直播是广大公共图书馆常用的技术手段。公共图书馆借用网络直播平台,在进行公益讲座、读者活动等同时进行同步直播,供不方便来到现场的读者观看并参与。尤其在此前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线下活动规模受限,邀请外地名师来馆参与公益讲座也受到一些影响,而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直播,不但活动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老师也可以足不出户在家就为成千上万的受众提供了知识讲座。

以郑州图书馆为例,馆内最大的活动场地有227个座位,在开展网络直播前,一场线下讲座受众如果达到300人左右,已经算爆满,无法再负荷更多。2018年开始初步探索在开展线下活动的同时进行网络直播,但是由于没有直播平台和渠道,并且受到资金和技术的影响,只有重要活动才能进行直播。2020年,郑州图书馆努力探索新渠道,与郑州文旅云合作,郑州图书馆的活动在文旅云平台上进行直播和回放,文旅云免费提供直播设备和技术人员,从此开始拥有固定的直播渠道。郑州图书馆还与多个平台合作,同步直播。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受众呈几何式增长。现在郑州图书馆的活动,线上参与人数少则4万~6万,多则几十近百万不等。在互联网直播技术的助推下,社区居民只要关注公共图书馆的活动直播和回放信息,就能获得可以自选时间、自选地点随时享受公益讲座的新渠道。

结语

公共图书馆作为面向社会公众服务的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有必要发挥其独特的文献信息资源优势,主动介入社区建设,推动社区文化发展。互联网科技在飞速发展,公共图书馆利用互联网技术和社会各界进行沟通与合作,要想进一步普及公共文化服务,还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可能。

在“互联网+”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参与并推动社区公共文化建设有了更为创新的途径和方式。从宏观上来讲,公共图书馆可以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建设覆盖社区图书馆的“图书馆联盟”,推动社区文化建设;也可以与社区合作,在社区建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站点,加强“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社区的普及、利用与推广;同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足不出户了解天下事”的特点,与社区合作,为不熟悉网络操作方法的老人、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及文化水平有限的农民工等特殊人群提供均等的文化服务。从自身做起,公共图书馆可以充分运用网络直播等手段,使远距离读者利用网络享受公共文化服务。尤其是县区及以下公共图书馆,在资金、设备和技术有限的情况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各种平台助推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更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参考文献:

[1]王虎.“互联网+”环境下公共图书馆“无边界服务”探索——以宿迁市图书馆为例[J].河南图书馆学刊,2022,42 (9):11-13.

[2]张静瑶.基于“互联网+”背景下开展老年教育的推进策略研究[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2021,(2):52-54.

[3]陈丽丽.高质量發展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农民工服务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22,(7):20-26.

作者简介:任青,硕士,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图书馆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公共图书馆互联网+互联网
MOOC时代公共图书馆服务探索研究
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谈公共图书馆如何建立自助服务推广长效机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