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06郭琴英

文理导航 2023年19期
关键词:教学问题应对策略深度学习

郭琴英

【摘  要】在新高考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要审视阅读教学的原点,探寻阅读教学提升能力的策略,培养合格的阅读者。因此,致力于文本深层次分析的研究是语文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本文依据福建师范大学孙绍振教授的《关于文本分析层次》一文的论述观点和中学语文教师日常教学实际,以高中语文教师和学生为研究对象,借鉴现代教育理论和科学研究方法论,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实践中提升理论,从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评价维度”和学生的“真实的阅读状态”等方面研究高中语文的教与学。

【关键词】新高考背景下;深度学习;高中语文;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新高考背景下,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改革的关键之一就是审视阅读教学的原点,探寻阅读教学提升能力的策略,培养合格的阅读者。因此,致力于文本深层次分析的研究是语文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

希望借助这项研究让学生能感到自己认知的落差、改变自己阅读认知的浅层或失误,矫正阅读思维习惯的错误,提升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也希望中学语文教师通过本课题研究,能认真审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改变教学思维,重视教学问题的设计,改变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深度学习,做好中学语文教与学的策略研究,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文本深层次分析的意义及价值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强调“以核心素养为本,推进语文课程深层次的改革”,“加强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既要关注知识技能的外显功能,更要重视课程的隐性价值,还要关注语文课程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新的内涵变化;通过改革,让学生多经历、体验各类启示性、陶冶性的语文学习活动,逐渐实现多方面要素的综合与内化,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质、精神和行为方式。”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素质教育未被很好地重视,而且,现在很多中学生的功利心太强,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高考,这就导致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没有得到发展,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更是未得到培养。教师对语文的深度学习也不够重视,太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文本的深层次分析,导致很多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只停留于表面。

阅读是学生认识世界、发现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发挥自身的模范作用,加强实践性,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与鉴赏,促进学习方式的改变。

因此,促进深度学习、研究教学策略,这是高中语文教师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也是每一个学生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高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做好深度阅读教学,还应该肩负起立德树人的教学责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观和价值观,加深他们的认知,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二、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和思考

为了让学生能感受到自己认知的落差、改变自己阅读认知的浅层或失误,矫正阅读思维习惯的错误,提升自己阅读文本的能力;也希望高中语文教师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认真审视学生的真实学习状态,改变教学思维,重视教学问题的设计,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的维度,促进深度学习,做好高中语文教与学。以问卷形式对部分学生和高中语文教师进行调查,对发放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

笔者发现,许多教师尽管知道深度学习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用心研究与实践,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没有深入了解学情——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感兴趣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答案大约分10个类型:①关注是否对自己有帮助;②内容丰富多样,具有发散性思维,切近生活,针对性强、实用性强;③难度太大;

④有思考性、讨论性的,多种答案的,逻辑性问题,新颖;有挑战性的;不具思维创造性问题不感兴趣;⑤课外,科普知识类;能自由发挥的,⑥有固定的回答模式,已知道的,单纯书本知识,问题枯燥、机械、无聊的,照着课本解释的,不感兴趣;⑦与考试有关的感兴趣,⑧我答得上的,感兴趣;⑨与时事有关,⑩超出自身能力的不感兴趣。

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不感兴趣,难以调动他们的课堂积极性,致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沉默,似乎对问题无法回答。其中,是否是具有发散性思维的问题、是否是课外问题、是否是有挑战性问题,是否是吸引学生兴趣的主要问题;而对那些知识性较强的、带有固定模式的问题,学生反而不感兴趣。

这能否说明,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其实是活跃的,他们喜欢那些有助于他们提升思维能力的问题,他们渴望语文教师能在课堂上提出一些具有挑战他们能力的问题,哪怕这些问题他们回答不了?再进而启发我们,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必须朝着新高考考试改革的方向及早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以适应新高考评价体系对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否则,你的语文课堂将一片“沉默”。

(二)没有反思自己所设计的教学问题是否切合学情——没有探究学生“沉默”原因

对这个问题的回答,答案大约也可分为10个类型:①问题太难、太大,学生不知从何说起;②不理解老师提问的题目的意思;③没有养成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④学生的兴趣未被完全激发;⑤学习被动、习惯等待或依赖部分同学的回答;⑥学生担心回答错误;⑦没有预习思考,对文本不理解;⑧问题没有切合学生实际;⑨养成沉默的习惯,即使知道也不回答,等老师提问;⑩课堂气氛不融洽,学生不愿回答。

其中,这10个原因又可归纳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的问题太难,不知如何回答;二是担心答错问题而不敢回答;三是等待教师的“答案”。笔者认为,对前面两类原因完全可以理解,这是从学生角度而言的,毕竟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尚未提升,作为学生总希望答对问题以增强信心,所以对太难的问题的沉默是许多学生正常的心理表现。

但对第三方面的原因,则需要每个语文教师进行深刻的反思,因为这是积久以来的原因,而且这个原因主要就是由教师在课堂上造成的,最根本的就是对语文学科的性质理解问题与受传统教学思维限制的問题。可以说,学生的这种“沉默”,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课堂“无声”的反叛与等待。特别是“等待”,这与学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是息息相关的。

因此,这三个方面的原因是值得每个语文教师需要深刻教学反思的。只有反思,才能明白课堂“沉默”的原因,也只有反思,才能促使教师改变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在深度学习上下功夫,在新课改理念上做文章。总之,以知识为本位的教与学依然普遍存在,不适应素养导向的学习新要求,也不适应高考综合能力检测的新要求。

三、高中语文教与学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我们通过各方面的调查,大体上找到了语文课堂上学生不感兴趣与保持“沉默”的原因,也了解到学生在课堂上的各种“表现”与教师在课堂上实施语文课标的种种情况。归纳起来,这次调查结果给中学语文教师很大的启发。

(一)要认真学习新高考新课标的理念,转变教学方式,以适应新高考的要求

新课标新理念新教学,这是时代发展对学校教学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开弓没有回头箭”,新高考背景下,只有与时俱进,以一腔育人的情怀投身教育工作,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入研究,大胆尝试,才能打开教学新局面。

教师的教学理念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逐渐向综合能力和知识运用方面的转变,这是深度学习的最关键的前提。因为,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关键环节,也是让学生学会深度学习的关键环节,符合新课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关于“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的教学要求。

新高考背景下教师课堂评价学生的思维体系已发生较大变化:不只是看学生回答是否与答案一致,而且更关注学生回答时的逻辑与条理,开始朝着核心素养的目标进行语文教学。评价体系的变化表明教师对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语文成绩之间的关系理解开始发生了质的变化,也就是不再关注语文成绩和语文“答案”,而注重学生语文能力各方面的评价与培养。

随着高考评价体系的改变,高中语文课堂对学生回答问题的评价也应该随之而改变,才能适应新高考的评价要求,这至少也表明许多语文教师已把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方面开始落实到语文课堂的实践中,以适应高考改革的需求。

(二)要深入领会深度学习内涵,结合教学实际,尝试实施深度学习的教学方式

教育部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对“深度学习”做了比较明确的定义: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领下,向学生提出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并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掌握核心知识,把握学科本质,形成内在的学习动机,从而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因此,深度学习课堂的基本特征应该体现为:内容整合、建构反思、迁移运用、问题解决、批判理解。我们应该在了解学情与新课标的理念的基础上,把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继续贯彻下去,以适应素养导向的学习新要求,适应高考综合能力检测的新要求。

教师对“深度学习”的五个“度”的理解,最能接受的是“迁移运用”,所有教师都意识到“迁移”意味着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更有意義;绝大多数教师对“内容整合”“建构反思”“问题解决”是认可的,对“批判理解”的了解是最少的。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能兼顾“知识、综合、迁移”等问题,教师的问题设计的思维要发生变化,也就是开始从“知识问题”的设问向“能力问题”设问的转变。

(三)要逐步弱化语文知识技能的背诵和机械操练,注重真实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解决

教师要把知识作为背景材料和解决问题的工具;注重真实情境中真实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最大程度上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新的情境中,以适应素养导向的学习新要求,适应高考综合能力检测的新要求。

以问题导向课堂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至于有的教师随意提问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可能是临时设计的,那是根据课堂情况变化而做出的一种教学应变,不能理解为是课堂问题的随意性表现。但如果整节课是处于无序状态的提问,那就另当别论,因为,这与深度学习以及新课标的理念实施相违背。

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课标实施的几个环节该怎样理解,众说纷纭。似乎合作就要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这在以往的课堂上的确是这样,特别是公开课的课堂“模式”,往往会给课堂带来“热闹、活泼”的气氛,学生也似乎都积极投入到课堂教学中。但实际的听课效果如何,则要了解后才能知道,这种“轰轰烈烈”式的课堂氛围究竟是不是适合“合作、探究”,需要语文教师再做一番调研。但至少通过小组的讨论,学生在交流中可相互碰撞思维、思想。

促进深度学习,对中学语文教学进行研究,有利于指导教师对文本深层次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全面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在了解学情与新课标理念的基础上,把深度学习的理念与实践继续贯彻下去,以适应素养导向的学习新要求,适应高考综合能力检测的新要求。

猜你喜欢

教学问题应对策略深度学习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硬笔书法教学问题及解决对策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析给排水工程课程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