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

2023-06-06程高峰

文理导航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知识点

程高峰

【摘  要】高中地理教材的实用性和生活性等特点突出,加上教学资源与设施的不断更新,强化了生活化教学的可行性。这就要求教师加强实践经验总结,灵活运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让学生在开放性氛围中不断提高学习效率与学习质量。本文主要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地理知识点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起到积极参照作用。

【关键词】高中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

地理知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课堂教学中采取生活化教学方式,有利于增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点的亲近感,使其主动将所学地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解决地理难题,实现所学地理知识的内收内化与触类旁通。但前提是教师要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点的理解记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把握生活化教学的实施要点,充分发挥其在提高教学有效性等方面的作用价值。

一、实施生活化的新课导入

新课导入直接影响高效课堂的构建,也是地理知识点生活化教学的良好开端。导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与心理特点且内容新颖的话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新课内容的积极性。教师打破以往新旧知识整合的课堂导入设计形式,为提高学生对课堂的期待,维持其高涨的学习热情,引用生活化教学理念,采取多种新课导入形式,积极对接学生的实际生活,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其紧跟教师的教学进度。新课导入的形式多样性、生活化的课堂导入,可对接社会热点、优美诗词、漫画图片、影视资讯、时事新闻等,将新课知识点与学生在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事物进行有机整合。教师依托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和电子白板等辅助教学设备,通过视频、图片、文字等多种信息载体方式,直观生动地展现出收集的生活化教學素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在“风成地貌”相关知识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向东南方向的黄土逐渐变细的地理现象相关图片,引出探究性问题,让学生思考风成地貌的形成过程,呈现出黄土高原地貌的纪录片资料,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好奇心;引出“黄天厚土大河长,沟壑纵横风雨狂”与“茫茫古道望长安,商贾如云驼队连,西域往来多异宝,心通万里废边关”等描写黄土高原的诗词。任何新课导入形式都需具备让学生意识到地理不遥远、地理现象就在身边、地理知识理解分析并不难等学习感受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和探究身边地理环境的动力。教师需根据教学目标与学情合理采取导入方式,并根据学生的认知等情况及时调整生活化的课堂导入方式,选用最贴近学生生活的新课导入形式。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一)构建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问题有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动力和思维的作用。设置源于现实生活的教学问题,更利于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教师围绕熟悉的生活场景精心设计问题,将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贯穿知识点的教学全过程,引导学生用地理思维思考和处理问题。教师为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体系,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等高阶思维,确保所学地理知识真正实现学以致用。

如在“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的教学中,对“自然灾害的危害”的新授环节,教师出示20世纪以来自然灾害典型事例资料的课件。教师:自然灾害可引起直接经济损失与人员伤亡,也会引起各种间接损失,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与持续发展,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呢?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中国自然灾害介绍。学生阅读并讨论,从中国角度体会自然灾害的危害,从世界到中国,让学生体会自然灾害的危害,强化学生的环保与防灾、减灾等意识。对“20世纪年代以来我国主要洪涝灾害”的新授环节,教师讲解洪涝的概念及其原因等知识点后,小组竞赛回答“洪涝包括哪两大两类”“1988年长江流域的洪涝灾害的主要特点”“根据表格描述20世纪90年代我国的洪涝灾害”等问题,学生根据阅读与合作探讨的结果回答问题,并结合自己的见闻发表看法,拓展学生的思维。采取小组竞赛讨论与回答问题的教学方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性质;发展学生对材料的记忆与组织发言的能力;读图与析图的能力。在“我国洪涝灾害发生的特点、危害、原因及防灾措施”的新授环节,引导学生从人文、自然两方面,全面分析“成灾的原因”“影响较大的原因”“我国的气候特点”“对洪灾的形式作用”等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中碰到的问题有机整合,发展学生对知识的迁移和举一反三的能力。本课采取小组合作讨论问题的教法,让学生在争论中展示能力与个性,打破思维定势。在探究生活现象地理成因的同时,归纳总结地理原理,最终将地理原理的深化理解落实到解决实际问题中,从而在开放性的思维中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除了知识体系,注重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活动可能对自然灾害产生加剧的影响,确立学生环保、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观念,更有利于学生防灾与减灾意识的增强,使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二)营造生活化实验情境

在地理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采取生活实验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与动手操作中转变思维,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如在“流水地貌”的教学中,教师利用模拟实验视频或组织学生制作小实验进行辅助讲解。学生对“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知识点的理解难度较大,可根据地域不同,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探究并拍照记录。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组织学生在塑料泡沫盒中,用河道泥沙模拟河道,在凹凸岸各插一面旗子,再使水缓缓流入河道,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直观理解河流对凹岸与凸岸的不同影响,总结出该知识点的原理。

三、设置生活化教学活动

(一)布置丰富的课上活动

首先,设置小组探究的任务活动。从传统的地理知识讲授模式入手分析,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不利于学生学习质量的提升。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入手,构建学习的共同体,注重师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打破以往走马观花的讨论,要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教师注重学生的体验与选择,通过学习任务的方式,组织学生展开深层次的探究活动。教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合理布置学习任务,突出教学内容的任务化,确保学习任务的具体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得出完整性结论。学生的思考角度与基础层次不同,在合作探究中进行思维碰撞与集思广益,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思考。学生在讨论探究活动中易衍生出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解决学生的个性问题,消除学生的思维障碍。对个性问题,发挥班集体的力量讨论解决,确保学生对地理知识学习的深入性。

其次,设置丰富的学生活动。在生活化教学情境中,不仅需注重学生从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还需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理解与把握地理知识点。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导向下,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学习活动,如创意实验、辩论赛、游戏、问题抢答、故事分享等活动,创设轻松自在的学习氛围,深入思考问题的原因,探究地理知识的内在原理。如在“人口迁移”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通过对人口迁移的讨论,学会全面与客观地分析某一具体的人口迁移现象;分析人口迁移基本推力拉力的作用,帮助学生理解各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使其客观看待各地理事物间的关系;通过对人口迁移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发展观与理念看待生活;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口观、环境观;发展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精神等。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知识点,促使三维教学目标尽快落地,教师组织学生分组展开辩论活动,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收集多种材料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对知识点的梳理和触类旁通,更有利于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如在“宇宙大爆炸假说”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学习单位,编排角色扮演等课本剧,将学生所学的地理知识点以趣味性活动形式呈现出来,真正实现所学知识的吸收内化与产出。

(二)布置丰富的课后活动

首先,布置生活化作业。作业布置利于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的地理知识点,为了避免课后作业的形式化,建议布置生活化作业。在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导向下,生活化作业的设计需突出科学性与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激发学生复习巩固所需地理知识点的兴趣,注重作业内容与社会热点或时事的联系,突出作业的探究性,活跃学生的思维。教师根据新课改與素质教育的要求,为学生设计切实可行的生活化地理作业,如观看纪录片或影视片段;搜索与归纳整理网络素材;设计层次化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解答问题的过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设计手抄报、画路线图、思维导图等类型的作业,引导学生梳理零散的知识点;自主设计小实验,制作地理学具;布置调查类作业,调查生活周边环境等,切实发挥生活化作业在强化学习成果、促进拓展应用等方面的作用价值。注重布置前置性作业,课前围绕教学知识点制作微课视频,要求学生自主预习,针对学生学习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收集网络上丰富的生活素材资料,在拓展知识面与眼界的同时,从生活角度进一步理解知识原理,降低课堂上学习的压力与难度。

其次,展开丰富的实践活动。从生活教育理论出发,需要教师突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特点,将教育范围扩大到生活中,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要。教师注重课内外知识的整合,组织学生展开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地理知识并观察地理现象,在巩固所学知识的同时,深入探索生活中地理的奥秘。开展参观科技馆与博物馆的活动;走访企业工厂与农业发展创新区;参与地理专题报告会和地理知识竞赛;开展水质检测与野外调查等形式丰富的课外实践活动。新课改对地理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社会即教育、生活即教育等教学理念的渗透,需要地理教学走向社会与走进自然。组织学生展开研学旅行活动,发展学生的理论实践综合能力。如通过实地的参观考察,了解企业的布局因素,明确大型工厂的布局对周边地区的影响。积极拓展第二课堂,呈现出更多生活化内容,让学生在观察、感触与走访、分享中获得启发。也可以将地理课堂延伸至操场上,组织学生用沙子等材料展开地理实验等活动,直观地感受“聚少成多”“滴水穿石”等地理知识的原理。通过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在现实中演绎课本知识,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优化与高效利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知地理原理,切实发展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突出地理知识学习的实用性。

四、结束语

生活化的地理知识点教学,需在教学理念和形式、设计等方面加强创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生活化学习素材与生活体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为避免出现生活化教学本末倒置与喧宾夺主等问题,需广泛收集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需求等情况,根据学情动态性地调整地理教学方案,充分发挥生活化教学在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点学习和运用等方面的作用。

猜你喜欢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回归生活实际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关于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果提升的具体分析
实例研究高中地理微课制作的相关策略
探讨如何构建高中地理双动两岸的教学模式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切入学生生活构筑地理生活化课堂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