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民族文化教育的小学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

2023-06-06努尔恰克

求知导刊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化素养社会实践民族文化

摘 要:民族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是一个民族的物质和精神文化体系的总和。古诗词是我国民族历史发展形成的独特文学形式,在语言表达、情感内涵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承载着语言文化,诗词内容则承载着民族精神文化。文章探索民族文化与小学古诗词教学的融合策略,结合具体课程教学案例,分析古诗词教学与民族文化融合的节点,致力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民族文化;古诗词教学;文化素养;社会实践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一般课题“民族地区小学双语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研究策略”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立项号:GS[2022]GHB0737)。

作者简介:努尔恰克(1990—),女,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小学。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宝贵文化遗产,其以古汉语为载体,表达不同时期民族文化的内涵。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古诗词教学中渗透文化素养培育可以增强学生的精神品质,将诗词文化内化为学生学习生活的一部分。古诗词教学的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感悟诗词文笔之美,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对此,教师应注重思考将民族文化融入古诗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一、古诗词教学融入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一)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是我国历史发展中古人智慧的结晶,古诗词中的五言律诗、七言绝句、词牌等均具有独特且鲜明的语言特色,表达了作者在某一时代背景下的深刻感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词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比例达到30%,数量达到130篇以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认识、了解、学习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教育部明确规定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教学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吸收民族文化内涵。因此,古诗词教学融入民族文化教育是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的要求[1]。

(二)双语教学需要

古诗词使用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独特的思想感情,用以景代情、以情促景的方式,充分展现了自身的文化魅力,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要材料。笔者所在学校采用汉语和哈萨克语双语教学模式,对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双语班古诗词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学定位、教学目标不清晰,对于各年级的学生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趣味性不足等。而将民族文化融入双语班的古诗词教学中,既可以突破双语班课程教学的难点,也可以解决现有的教学效率低下和教学方法单一等问题。

(三)提升语文素养

双语班同时使用汉语和哈萨克语教学,新课程标准除要求学生能背诵和积累古诗词之外,在教学目标中也融入了了解民族文化、吸收民族文化的内容。学习和了解优秀古诗词中的民族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审美,促进学生的品位提升,对于培养学生对文字的热爱和促进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由于双语班教学受地域限制和环境限制,且学生的语文素养较为薄弱,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扩大学生的古诗词阅读量,促进学生理解古诗词文化内涵。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内、课外学习古诗词和了解古诗词中的文化之美,将文化融入学生的精神世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有效加强,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着积极作用。

二、古诗词教学融合民族文化的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材资源,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古诗词类型多样,符合小学生的心理认知和情感认知,且蕴含着丰富的古诗词文化。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以教材为基准,对现有的古诗词内容划分类别,并适当拓展学生学习的古诗词类型,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在考虑题材、内容、难度等多个层面的基础上,将民族文化融入古诗词之中。例如,教师可以按照古诗词类型划分古诗词种类,如按照春景、夏景、秋景、冬景标准划分。关于春景的古诗词包括《江南春》《咏柳》《春晓》《早春》等,关于夏景的古诗词包括《夏晚寓直省中》《小池》等,关于秋景的古诗词包括《山行》《暮江吟》等,关于冬景的古诗词包括《江雪》《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教师在整合古诗词资源时,除采用上述分类标准外,也可以将古诗词类型分为边塞诗、友情诗、言志诗、田园诗等。教师对古诗词资源进行基于类型的划分,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类型和内容有充分了解,助力传统文化渗透。为了进一步在资源整合过程中渗透民族文化内容,教师可通过民族文化知识注释的方式编纂校本。双语班学生对古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较差,而注释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文化内涵的有效方法,学生可以通过注释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注释量和注释核心是教师需要把握的内容,注释过多或者过少均会影响到民族文化渗透的效果。例如,对《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第一句中的“八月飞雪”进行注释,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塞外的环境特点,进而体会民族文化的内涵。教师进行资源整合和注释,为在古诗词教学中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2]。

(二)拓展教学维度,创新教学形式

传统的古诗词教学往往采用单一的诵读和解释的方式,阻碍了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内涵。教师应在教学中拓展古诗词教学的维度,使用新的形式开展课程教学活动,如采用诗乐整合、诗画整合、诗书整合等多种形式,渗透民族文化内涵。

诗乐整合是通过情景模拟、情景表演的方式,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与古诗词描绘的景色或者抒发的情感相匹配的音乐。在此过程中教师可利用歌舞表演或者改编诗词剧的方式,演绎古诗词文化,深化学生对古诗词文化内涵的理解。例如,在《早发白帝城》的教学中,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诗词中的文化意境,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背景音乐,要求学生在音乐中诵读。背景音乐呈现古诗词中的猿啼声、泛舟声,为学生创造更加贴合古诗词内容的文化意境,可以促进学生对诗词内涵的感悟。

诗画整合是指教師将古诗中所描绘的景色整合成一幅画,画可以是静态或者是动态的,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古诗词所描绘的情景自己手绘一幅画。诗画整合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更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文化内涵,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生的民族文化修养也会进一步提升。例如,《渔歌子》中有描绘白鹭、鳜鱼、青笠、蓑衣、斜风细雨等意象的词句。为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使其感悟作者的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读诗绘画的任务,要求学生通过绘画《渔歌子》描绘的场景,更好地理解民族语言文化[3]。

诗书整合是将古诗词教学与书法结合,要求学生以古诗词内容为载体写书法,将书法与诗词韵味结合。例如,《敕勒歌》这部民歌作品表达了敕勒人热爱生活的豪情,教师可以其为载体,要求学生写书法,让学生在感悟民族文化的同时将情感融入书法中,展示诗歌大开大合的豪情。

(三)注重日常实践,开展教学活动

活动教学是促进学生感悟古诗词文化内涵的重要方法,以实践为载体的活動教学能为学生的情感交流、文化感悟奠定良好基础。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精髓,深度感受古诗词的语言文化魅力。符合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的实践活动包括唱、演、说、画等多种形式,根据不同的古诗词内容,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形式。例如,教师可组织学生开展“飞花令”答题活动,将班内学生分为四组,设计以“春”为主题的比赛。教师作为评判人员,负责组织实践活动和维护秩序。活动采用顺序的方式累积计分,每句诗限时10秒,在10秒内小组说出与主题相关的诗词则累积一分,如无法说出则不累计分数,机会留给下一组,最终看哪个小组累积的分数最多。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思考与主题相符合的诗词,以此对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有进一步了解。除了古诗词课堂竞赛活动,教师还可以将社会实践活动与古诗词教学融合,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名胜古迹、自然奇观等,在赏景过程中引导学生诵读古诗,感悟古诗词中的文化内涵。例如,在秋天开展《秋浦歌》的教学,在夕阳西下、烟色晚霞时,教师带领学生赏景并诵读《秋浦歌》,让学生感悟诗词中的情感,增强自身的文化素养[4]。

(四)强化情景感悟,增强学生体验

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表达方式感到难以理解,而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有助于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文化情感和文化价值。教师为学生创设虚拟文化情景,要求学生在情景中表演、表达、思考,可以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例如,在《十五从军征》的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模拟情景,要求学生在情景中诵读诗歌。《十五从军征》主要描绘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劳动人民无能为力,只能通过诗歌宣泄痛苦情感。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前置情景,将荒凉、孤独的乡间生活用视频展示出来,要求学生在情景中诵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感受封建社会下劳动人民的情感。情景教学法可以增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将古诗词中的意象以形象的方式展示出来,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和情感体验。总之,情景体验可以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科学的情景构建对于学生文化感悟有着积极作用。

(五)组织日常诵读,渗透文化情感

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学生长期积累对诗词文化的理解,感悟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古诗词中的爱国主义情感、艰苦奋斗精神和文化意象等,均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文化元素不仅表现在古诗词的字里行间,也表现在文言文的语言意境之中。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诵读活动,将“每日一诵”“每周一诗”“每周一感”活动形式与日常教学相结合,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古诗词诵读能力,也可以使学生在朗读、背诵、感知诗词的过程中将其中的语言、情感内化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例如,教师在每天上课前两分钟要求学生集体诵读一首古诗,并在每周一课前要求学生们背诵古诗。教师按照资源整合分类编制的校本,选择学生所需诵读的古诗,并在每周背诵古诗之后,要求学生以简短的句子表达自己诵读古诗时的感悟[5]。

古诗词独特的节奏和韵律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参与日常诵读活动期间,需要着重把握每首古诗词特有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在语言表达、节奏表达中感悟古诗词的语言之美,将诗情融入诵读之中。

(六)开展趣味教学,优化教学设计

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在于理解词句的含义,由于古诗词的创作年代距今十分遥远,学生对古诗词中的很多文化理念、文化内涵并不了解,在诵读、感悟过程中会受到阻碍,难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民族文化渗透需要以学生为主体,趣味性是确保学生主动感知古诗词文化的重要条件。兴趣导向的古诗词教学可以分为两种:一是丰富教学形式,二是累积文化知识。前者是在教师主导下的灵活教学设计,是在充分考虑学生心理情况下所设计的教学形式;后者是引导学生主动感受文化氛围,鼓励学生积累和运用古诗词。例如,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法,为学生设置问题情景:“哪些古诗可以描绘生活中的事物和情景?”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会尝试将生活与古诗词联系在一起,将古诗词文化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教师也可以设置具有趣味的生活任务情景:“请你尝试在与父母、同学交流时应用诗词表达,看看效果如何?”任务驱动下的古诗词累积和运用,使得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有所提升,更符合学生追求趣味的心理,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文学素养提升有着促进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渗透是一项长期工作,民族文化教育应与古诗词教学活动结合。教师以古诗词为载体开展教学活动,采用背诵、表演、表达、绘画等多种形式,可以加深学生对诗词内涵的感悟,从而起到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作用。

[参考文献]

鲁哲.古诗词在生态文明教育中的运用研究:基于小学语文教材的分析[J].教育观察,2022,11(26):67-70.

赵永刚,吴洋洋.中华水文化在江河诗词中的跨语言呈现策略探析:以黄河古诗词的英译为例[J].郑州轻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3(4):102-108.

潘昕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科教导刊,2022(21):132-134.

王东林,陈青.古诗词在朗诵艺术中的三重空间表达:兼论我国戏剧影视学类人才的传统文化素养[J].艺术研究,2022(3):31-33.

周瑞颖,孙永兰.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中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以杜甫古诗词作品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38(4):33-35.

猜你喜欢

文化素养社会实践民族文化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析民族文化和传统图案在面料设计中的应用
内蒙古民族文化对外传播效果研究
论仡佬族作家王华小说中的乡村镜像与民间想象
浅谈音乐课堂教学对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