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探索新时代网络育人新路径
2023-06-05刘胜丹斌黎铮
刘胜 丹斌 黎铮
近年来,河北工程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勇担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坚持“人在哪里,思想政治工作重点就在哪里”,立足网络平台,创新思政工作,实现网络思政教育与传统思政的有机融合,发挥好学生思想引领网络主阵地作用,推动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是立足制度建设,系统打造多元化新媒体思政“掌上餐厅”。学校始终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健全完善《落实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河北工程大学新媒体管理办法》《网络教育名师培育支持计划实施办法》《河北工程大学校园新媒体联盟成员账号扶持激励办法》,成立科级机构融媒体中心专门统筹各级各类校园媒体矩阵管理,精心打造精神食粮的“掌上餐厅”,增强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选配讲政治、强素质、懂业务的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科室成员、思政教师、辅导员和“青马”骨干等,借鉴“中央厨房”的配餐方式,广泛备“料”,精心选“料”,用心配“料”,将思政教育内容纳入学生的“掌上餐厅”。依托“三微三端”(官方微信、官方微博、官方抖音、易班平台客户端、青年大学习客户端、到梦空间客户端),聚合学校官微和部分影响力较大的校园公众号,组建了校园新媒体联盟,对各类校园新媒体登记备案管理,定期发布排名榜单,对排名在前的给予扶持激励,并通报内容巡查错误问题,对重要信息统一编发、集中推送,不断提升其服务力、吸引力、粘合度,构建起“学校、学院、学生组织、班级、个人”五级工作纵横矩阵,打造网络育人共同体,促进网络文化阵地互联互通,牢牢掌握网络思政工作主导权,实现网络思政教育对全体师生教育、管理、服务全覆盖。
二是立足时代特色,精心制作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精神大餐”。结合学校思政课教学、线下主题活动、主题教育宣传宣讲、学校亮点工作、师生典型事迹及网络平台上师生思想动态,开展网络思政的选题策划和栏目设置,做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融合宣传,形成合力。在学校官微开设工程思政园、党史微课堂、学习进行时等专栏,每年发布相关学习信息300余篇(次);开通“闪耀河工程”、“大工程思政微课堂”2个思想政治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推送;拍摄制作大工程思政微课堂、闪耀河工程、开学季、毕业季等原创视频33部,阅读访问量10万余人次;将每年举行的大学生网络文化节、社团嘉年华、校园歌手大赛、红歌大赛等主题教育活动在网络同步发布,访问量、点赞量百万以上;对师生的思想热点、关注焦点,在新浪微博超话中设置互动议题,开设互动专栏,设置奖品邀请大家广泛参与,互动量达80万余人次。以量大、质优、符合大学生微阅读习惯和接受心理的优质作品抢占新媒体领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改变以往那种“我讲你聽,我写你看”的“单向”灌输模式,变“单向”为“双向”,因势利导,策划打造正向话语场,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网络思政宣传中来,在贴近中引导,在引导中贴近,使网络思政工作更加可亲可信、深入人心。
三是立足质量提升,培育塑造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网红品牌”。坚持内容为王,实现网络思政教育新突破。结合学校“大工程文化”建设实践,依托网络平台举办“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BIM软件建模与应用大赛、机器人设计大赛等特色大学生科技创新赛事,一批兼具优秀网络素养和扎实工程能力的大学生从中脱颖而出。利用全媒体平台,通过视频直播、网络访谈、实时问答等方式,让省级最美教师、最美大学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考研学霸宿舍等校园先进典型从现实生活走进网络空间,引导师生见贤思齐、比学赶超。每年开展十佳校园自媒体评选,召开校园网红“大V”座谈会,形成了既有“键对键”,又有“面对面”的良好互动局面。持续致力易班平台建设,不断提升网络育人实效,通过网络教育和线下活动相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教育实践活动中,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学校易班网微社区推文量、访问量均居全省前茅,2020年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学生工作站,2022年获评河北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优秀易班学生工作站、优秀易班学生工作站站长等荣誉,2023年获评省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学校获评2022年邯郸市网络文明学校。
(作者刘胜系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兼新闻中心主任,丹斌系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主任,黎铮系河北工程大学党委宣传部综合科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