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年的光荣与梦想
2023-06-05王振中
王振中
中国铁建成立以来,从第一条时速350公里的京津城际铁路到世界试验速度最快的京沪高铁,从代表着中国速度的“和谐号”到象征着中国梦的“复兴号”,中国高铁事业飞速发展,遥遥领先于世界,中国铁建参与建设并见证了中国高铁事业腾飞的整个过程。光辉数十载,今年迎来中国铁建76岁生日。
76年来,无论是铁道兵时代,还是转业后划归铁道部,到现在的中国铁建股份有限公司,不管岁月如何更迭,当年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始终深深地烙在每个铁建人心里。
故事一:塌方了
回忆起当年的事情吕爷爷心情久久难以平复,“那是在1967年9月我被7师干部科,分配到31团10连1排3班当学员。当时10连连长金成文指导员(金洪豹)带领全连四个排奋战‘成昆铁路金沙江边上的拉匝一号隧道。10连1排3班班长带领着我和一位四川籍战士一起打风枪,他们轮流当风枪手,3班班长拿着手电筒照着施工现场当安全员,兼顾我们安全的同时还不时帮我们托起风枪头。当时的风枪没有支托架,打起来十分费力。十分钟左右,风枪手就得轮换一次。由于当时打的是干风枪,空气里都是灰尘,风枪手的眼镜上全是汗水和尘土,什么也看不见。雷鸣般的嘟嘟声,震耳欲聋。
这天我正在一个坑里双手举起风枪用力向钻杆推着,突然3班班长一把将我从半米左右的坑里拉了出来,同一时刻,一块四五百斤重的巨石和砂子立刻填满了我当时在的那个坑里。风枪砸在坑内,钻杆从钻口处砸弯了接近90度!我回头看到这幕,直接懵了!所幸的是我们两个风枪手和班长都平安无事。”
故事二:缺氧
说起大名鼎鼎的“青藏铁路哈尔盖至格尔木段的攻坚战果”,王爷爷激动不已,当时由英勇善战的铁道兵第7师和10师承担此项任务,但受70年代财力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在海拔3000米以上、含氧量只有海平面70%、机械功率降低25%至30%的情况下能圆满完成任务,只有靠人的毅力,拼的是精神。有人说,铁道兵7师和兄弟部队的广大指战员共有60000余人投入了修建青藏铁路,生命都打了8折、7折。连湖至南山口段(简称连南段),正线长286.364公里(不含南山口石渣场专用线),最低气温零下37摄氏度,最大日温差30摄氏度,年平均温度0摄氏度,1975年3月,铁7师先遣组进驻格尔木。1979年7月,铺轨抵达格尔木站,同年10月铺轨到达南山口。1982年连格段开通混合列车,1983年完成收尾配套工程。1985年7月1日,该段正式运营,为支援西藏自治区建设,增进民族团结,发展国内经济作出重要贡献。在那燃烧激情的岁月,“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成为铁道兵们最响亮的口号。在青藏铁路一期建设当中,铁道兵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的四个“特别”精神,铁7师被誉为“开路先锋”
高原风沙大,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之说。人们概括这段铁路所经过地区的自然条件是“高、寒、风、干”四个字。工程物资、生活用品全部由内地调运,铁7师接到施工命令后,坚决执行、坚决照办,官兵们火速向青海集结。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就是从哈尔盖出发,走向青藏铁路工地的。由于缺氧,不能吃到新鲜蔬菜,大多数人的指甲变形、凹陷,嘴唇干裂、心臟移位。1983年快通车了,铁7师33团对全团干部进行了一次体检,结果显示,80%的干部心脏移位,就是缺氧导致的。
无论是战争时期无畏枪炮和牺牲进行铁路抢修的铁道兵部队,还是克服种种困难,依然艰苦奋斗,投身于国家基建事业的新时代铁建人,都能做到无愧于青春,忠诚于党且屡获殊荣。
(作者系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高级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