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动员的生发基础

2023-06-05王依晨邵轶铭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认识论动员中国共产党

王依晨,谭 宇,邵轶铭

〔1.西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0715;2.郑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 后勤处,河南 郑州 45004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43,这一科学论断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动员团结人民提供了科学指导。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角度理解动员的生成和发展,有助于党在新时代更好地通过动员凝聚中国力量。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唯物史观的理论维度出发,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实践。首先,它强调动员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科学的动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其次,动员的目标合乎历史发展潮流。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开展动员的理论基础,中国共产党将对规律的认识转化为指导动员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动员这一实践活动科学的顶层设计、动员理念和动员理论,使动员具有实践的合法性。

一、科学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是动员生成的立足之基

中国共产党的动员是在正确认识人类社会的前提下,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体现。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关键。社会历史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深入认识和正确运用社会发展规律是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目标的前提条件。

1.把握规律:动员以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为前提

任何形式的社会实践,都是主观和客观、思想和行动相统一的过程,动员存在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动员这一实践活动也是主观作用于客观的过程,马克思坚持从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识人类历史,认为人类历史的出发点是人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2]146单独的个人无法改造自然界,人类为了生产物质资料而进行的社会实践活动不是孤立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的共同行动。马克思指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13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将人的活动方式当作感性活动理解,从唯物主义角度出发揭示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这是第一次从人类的社会实践角度出发来揭示历史变革的动力、过程和规律。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路线正是其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证明。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正确认识到了俄国国情和帝国主义的真正面目,通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了十月革命的胜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通过揭示社会发展规律,引导着中国共产党动员中国人民共同建立新中国,揭开了中国发展的新序幕。中国共产党也只有在真正认识和掌握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在复杂迷离的社会现象中找准前进的方向,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对中国社会的深刻认识为前提,在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揭示了实践与认识的内在关系及其辩证发展过程,在《矛盾论》中揭示了矛盾辩证法。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进一步丰富为反映论、辩证法、实践论三者相结合的认识过程论,并在动员人民群众时坚持和贯彻认识论。毛泽东同志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同唯物史观相结合,总结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对动员这一实践活动进行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探究。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动员实践来凝聚思想共识和统一行动,从而形成社会合力。

2.合乎目的:动员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终目标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一切的实践活动都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马克思认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的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3]295动员同自然规律不同,它只能在人类实践活动中发展,并且是一项有明确目的的实践活动。实践是人类主体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或计划而对世界进行改造的物质性活动。动员是国家、政党或其他政治主体基于一定的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和方法来组织和凝聚其他群体共同实现预期目标的活动,不存在没有目标、无意识的动员。恩格斯指出:“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的意图,没有预期的目的的。”[4]253动员不可能自动地出现在人类社会,人们通过设定目的和遵循规律创造出动员这一实践活动。动员只有讲清革命的目的和意义,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深刻认识到革命运动是为了争取自己的利益和解放自己,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进行的伟大斗争。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社会主义必然要向共产主义转化。人类历史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发展过程,人类的社会实践是在充分遵循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进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现实活动。人类的能动作用在社会发生变革时更加凸显,社会形态更替或社会变革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马克思指出:“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人民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9马克思和恩格斯把动员作为一种增强工人阶级自觉意识的社会实践。无产阶级政党通过动员来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使其积极投身于革命,最终完成解放全人类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3]247一定的政党或者领袖“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即通过感化和发动人民群众来凝聚共识,整合力量实现政党的目标,既是政党的迫切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实践的现实需要。新时代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需要以科学的理论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成功地将其组织动员起来。因此也可以得出,实现共产主义这一远大理想并不能单靠历史自然的发展进程来实现,关键还在于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是人类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使命是动员生成的精神之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既重视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又重视实践活动的规范性,中国共产党动员民众和团结民众是符合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从主体维度看,动员生成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实践创造,从核心维度看,生成于中国共产党认清自身的使命。

1.主体维度:生成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实践创造

科学正确的认识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充分动员人民群众的力量源泉,也是在社会实践或动员过程中党能够持续团结和正确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要前提。“社会力量完全像自然力一样,在我们还没有认识和考虑到它们的时候,起着盲目的、强制的和破坏的作用。但是,一旦我们认识了它们,理解了它们的活动、方向和作用,那么,要使它们越来越服从我们的意志并利用它们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就完全取决于我们了。”[5]667列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在深刻掌握无产阶级的革命论后,重视动员的作用和价值,成功将理论转变为具体的革命实践,成功缔造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列宁指出:“任何一个代表着未来的政党的第一个任务,都是说服大多数人民相信其纲领和策略的正确……这个任务都曾占据首要地位。”[6]476任何一个先进政党尤其是中国共产党的首要任务是成功说服和动员广大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只有成功动员人民群众积极投身建设共产主义事业,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推动共产主义事业蓬勃发展。科学认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可以为中国共产党在消灭资本主义的战斗中和实现共产主义的探索中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为具体的社会实践或动员指明正确方向。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指导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丰富深化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其科学性首要表现为认识论的实践性和辩证性,中国共产党坚持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这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科学认识,是对以往经验的规律性认识。中国共产党只有广泛动员亿万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的创造伟力,才能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2.核心维度:生成于中国共产党认清自身的历史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1]21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为党领导动员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供了时间表和路线图。深刻领会这一使命任务,有助于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清醒、增强信心斗志,以正确的动员策略应变局、育新机、开新局,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中国共产党只有在革命运动中积极联合其他阶级的力量,组织动员人民群众,形成广泛的人民群众运动才更有可能取得胜利。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人民群众的事业,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人民群众队伍的扩大。”[3]287科学的思想理论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先导,对于亿万人民群众解放自我尤为重要。中国共产党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发起的运动是一场范围广泛的人民群众运动,广泛的动员是区别于其他革命的重要特点。党在动员的运行过程中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从人民群众中来,到人民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现实实践活动中的具体体现,也是对群众路线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动员过程中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始终不遗忘和不偏离党的初心和使命,时刻牢记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当今时代,在合目的性和合规范性顶层设计下,动员实践活动才能更好地发挥能动性,探寻动员规律,使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过程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理论指导下更加丰富生动。新时代新任务是中国共产党一切从实际出发对当前我国形势的科学研判,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最新丰富和发展,有助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三、动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现实的实践彰显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在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科学理论,蕴含着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动员的基础。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下的现实实践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中的科学武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光辉深深地蕴藏在中国共产党的动员实践中。

1.动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科学共产主义运动的“助推器”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制度的实现不会由旧制度来完成,需要中国共产党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此对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思想动员是一项重要的战略措施。人民群众思想可以引领和制约人民群众运动,但同时思想也只有在具体的人民群众运动中才能得以提高和升华。马克思在谈共产主义意识形成的问题时提出:“无论为了使这种共产主义意识普遍地产生还是为了实现事业本身,使人们普遍地发生变化是必需的,这种变化只有在实际运动中,在革命中才有可能实现……推翻统治阶级的那个阶级,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抛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陈旧的肮脏东西,才能胜任重建社会的工作。”[2]171在革命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日益成熟后不断动员其他劳动人民群众,提高其思想觉悟,共同取得革命运动的胜利。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需要动员其他受资本主义压迫的小资产阶级和广大农民,因为所处的阶级不同,他们在思想观念、政治态度以及行为方式上都存在着不同。中国共产党要格外注重思想教育,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在思想上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增强社会的凝聚力。由于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有着根本的区别,消除旧思想和决裂旧观念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都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以往的社会革命运动并没有从根本上发生变革,往往是一种新的私有制取代旧的私有制,因此在经济、政治或思想上并没有很大的转变,甚至可以互相承袭。而中国共产党革命运动的目的则在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破除以往以私有制为土壤所生发的各种旧观念,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要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和旧观念实现彻底决裂。要使整个人类都摆脱旧思想和旧观念,这项任务要彻底改造每个人的思想,无产阶级的广泛性也体现在此,这是一项史无前例的人类思想解放运动。

2.动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引擎”

思想上达到统一是中国共产党动员成功的前提条件。在中国的发展进程中,动员的推进过程与中国共产党推进国家现代化的进程紧密相连。在革命时期党通过动员广大群众进行社会秩序重构;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时期,党通过动员广大群众逐步实现国家的民主富强战略;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党通过动员广大群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下,党的动员不仅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党成功领导人民取得胜利的关键途径。动员是中国共产党实现政治目标的必然要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成功的“引擎”。这种超强的动员力是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必然拥有的一种能力。动员有助于实现党的意识形态、社会意识形态和国家意识形态的有机统一,有助于协调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之间的关系。动员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环节,对现代化目标下的中国发展逻辑也具有一定的影响。

中国共产党如今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团结动员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加强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动员实践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是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任务需要,也是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引擎”。纵向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党始终坚持动员人民群众、凝聚人民群众和领导人民群众的路线。在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共产党既有新的动员任务,同时也面临新挑战,具有新的发展诉求。加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动员工作,对于联系人民群众、凝聚共识、团结奋斗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认识论动员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马克思意识形态批判阐释的认识论困境及其终结
基于信息技术哲学的当代认识论研究
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看马克思认识论的变革
海底总动员
国防动员歌
藏传佛教认识论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