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岭南古村建筑空间形态与保护更新研究

2023-06-05李浩卞观宇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空间形态

李浩 卞观宇

摘 要:立足于岭南传统古村落建筑空间形态,以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仙岗村为例,通过多学科交叉研究对仙岗村的建筑空间形态进行全面剖析,提炼该村的历史人文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结合仙岗村的实际情况,总结该村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策略和途径,以此为岭南地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提供助力。

关键词:岭南古村;空间形态;仙岗村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2年度佛山市社科规划项目(共建项目)(2022-GJ141)、2021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GDJG2021049)、2021年度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旅游大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1ly57)、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GXJK584)、2020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20GXJK547)、2020年度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院长基金项目(K710321042304)研究成果。

一、仙岗村基本概况

(一)地理区位

仙岗村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西部,现是仙岗社区管辖下的一个自然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村落风貌保存较为完整。仙岗村分东、南、西三大片,村落形态呈半环形走向。众多的古迹分布于村里的中南部及东部,以位于东南部的陈氏大宗祠为中心,各古宗祠连点成线,并结合街坊成为古建筑群,保存了较好的岭南广府传统建筑特点和村落风韵。

(二)布局形态

村落选址在考虑自然环境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了风水原理,因地制宜地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格局,旨在充分尊重自然环境并通过人工创造出理想的人居环境。从村落原始中心区可以看出,仙岗村西北面地势较高,作为背山的倚靠,建筑则依靠山体高低走势向东南倾斜布局,后面的山体不高,但左右山体护砂明显,形成青龙、白虎两护砂,前面面向宽阔的池塘和农田,这里也是村落的明堂。笔者经现场考察发现多个池塘,其围绕村落呈东西向分布,循环贯通,引入的水为明堂之水。村落面朝东南方向,这也是基于该地区的气候条件因素形成的,因为主导季风方向为东南风,这样村落便能获得较好的通风、采光效果。

(三)人文历史环境

1.历史文脉

仙岗村已有八百多年的建村历史,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既有道教大师葛洪在此炼丹修道、明朝大臣方阁老为建风水宝穴与村民大斗法等古代传说,也有清光绪年间“百岁公”陈广文长寿获赐封的现代历史,更有一代儒商陈仙洲变卖家业捐资抗日的爱国救国故事。

据记载,陈氏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由张槎迁入仙岗村,经历八百余年繁衍,到了明代中期,这里已是个多姓氏的村,有陈、肖、伍、钟、莫、方等姓。村中最负盛名的莫过于蟹眼泉,相传其为葛洪炼丹的取水地。蟹眼泉有雌雄两泉,分别位于东西两侧,呈对称状分布。蟹眼泉就像蟹的两只眼睛,反映出村落布局之巧妙和寓意深远。

2.民俗风情

在仙岗村,每年的三月初三北帝诞、八月十五中秋夜烧番塔、赛龙舟、舞醒狮等具有浓郁岭南味道的民俗活动被保留至今。每年的中秋节夜晚,仙岗村村民均会在番塔外围成圈,往番塔内添加稻草柴火。番塔里火烧旺盛,火星上升,旨在祈求生活如火般兴旺。该活动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已被佛山市列入第六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仙岗村古建筑保护现状及现存问题

(一)保护现状

仙岗村作为佛山市第二批古村落活化项目试点,其发展得到了政府与社会的大力支持,现今村落整体环境、公共设施、古建筑等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完成了蟹眼泉修复、入村大道修建,还增设了道路护栏、导向标识系统,打造了迎宾广场、村史馆、游客服务中心等。全村在全力推动环境升级的同时,使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活动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展示,同时村民的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淳朴的村风民风得到了较好的发扬。

(二)现存主要问题

传统古村落在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境,仙岗村也不例外。具体来说,首先,传统居住空间与现代生活方式之间存在矛盾。目前,村落“空心化”是仙岗村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之一,村中以老年人居多,導致人口结构失衡,加速了村落物质空间的老化,并缺少自觉维护,使得村落丧失了生机和活力。

其次,传统村落风貌日渐消弭,建筑自身机能逐渐弱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洋房别墅在历史保护区内见缝插针式地建设起来,甚至有些村民将自家老建筑拆除,而后新建多层新建筑。新建洋房的高度、外立面等与旧建筑不协调,严重破坏了村落传统风貌和巷道景观。另外,仙岗村保留下来的宗祠建筑、名人故居、传统民居等中有些被确立为市、区级文物保护建筑,但仍有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建筑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同时,一些宗祠建筑平时大门紧锁,空间功能逐渐退化,新功能未能得到有效注入,外观灰雕装饰残旧甚至破损严重,建筑整体风貌不佳。笔者调研时还发现,陈仙洲名人故居等地杂草丛生,破损严重,缺乏有效管理。

如何真正利用古村落的物质与文化资源,在村落建设中实现由依靠“输血”向自己“造血”转型,如何深入挖掘、重塑村落历史文化遗产,使“历史价值”转变为“未来价值”,这些都是仙岗村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仙岗村古建筑的保护与更新

(一)保护与更新的价值

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之一的仙岗村保存了大量的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资源,其美丽的自然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充分体现了佛山本土水乡特色,也是广府地区文化古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保护价值和意义。保护与更新并不矛盾,且及时保护与合理更新能为村落带来更多的历史传承价值和未来社会价值。对传统古村落的保护并不仅仅是修复其一砖一瓦,还应该注重其商业价值与文化价值共同发展。没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会黯然失色,没有商业价值的古村落则是“古董式”的,会缺乏发展的活力。因此,在仙岗村未来的发展中,应明确价值导向,科学规划,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村落保护与更新,彰显村落特色,提升片区价值。

例如,距离仙岗村不远的松塘村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挖掘非物质遗产——翰林文化习俗,设立了翰林文化节,恢复了翰林宴和状元礼等已成为国内外知名品牌的活动。如今,松塘村已有了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同时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全程录制的2018《传奇中国节·中秋》大型现场纪实节目聚焦松塘村,直播了烧番塔活动。再如,广州的小洲村作为广州岭南水乡古村的重要代表,其在村落保护与复兴方面的工作经验也值得学习和推广,庙会文化、圩日文化等已成为该村特有的文化品牌。

(二)保护与更新的思维

传统古村落在现今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只有在不断的保护与更新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才能不被快速发展的城镇抛弃。城镇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使得社会经济结构和居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有些城镇居民还出现了“返乡”热潮。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一批未经合理规划就开展建设的村落,还会出现一些以体验乡村生活、度假旅游为目的的从城镇来的“新乡民”。同时,在商业市场的背景下,旅游“热”也会导致对村落进行盲目、过度开发的情况出现。因此,就传统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来说,必须具备具有前瞻性的保护与更新思维,要实施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保护,新旧结合,加入新元素,在保证整体风貌不被破坏的前提下,有效地将传统空间形态与现代生活需求有机结合起来。传承与重拾传统文化元素,为传统古村落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把握正确的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三)保护与更新的原则

历史古村落既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又是居民生活的重要场所,所以对其进行保护与更新应遵守“优先保护”与“合理利用”相结合的原则。“优先保护”即优先保护村落整体风貌、建筑空间形态、街巷特色、民俗文化等,主要采用静态保护的方式,要注重保护的底线。“合理利用”即在“优先保护”的基础上采用动态保护的方式进行微改造,并以延续村落环境历史特色为前提,体现村落文化内涵,达到传承与发展相结合的根本目的。在此基础上,合理利用保护过程中所挖掘的村落中可利用的物质与独特文化资源,寻找合适村落的旅游文化产业、生态农业、传统手工业,大力发展特色。“合理利用”资源是预防建设性破坏的最好方式,要积极探索保护和发展相一致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四、岭南古村保护与更新的途径

(一)完善村落空间形态,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村落空间形态是经历漫长发展历史才形成的,应优先对传统古村落的肌理进行梳理、保护,同时需要恢复和完善传统公共空间的场所功能。如重点保护和修复街巷系统,尤其是巷道两旁的古建筑和牌坊等构造物,既要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又要让巷道与主街有机恢复原始风貌。要着重把握村落空间肌理、尺寸和环境形象,进一步完善公共活动设施和生活服务设施。其中,公共活动设施方面,需要提供更多具有娱乐性、休闲性的活动器具,创造可交往的场所空间;公共服务设施方面,建议增设银行自助服务设施、公共交通线路,增加夜间景观照明、垃圾分类回收点和必要的消防系统等。

(二)激活社区空间,对公共空间进行适度的利用和开发

对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激活社区空间的有效途径,不仅能满足现有社区人群的需要,还能满足将来人们对旅游服务空间的需要。要依据节庆和民俗活动需要,利用宗祠、广场、池塘及公共现代建筑,强化其公共服务功能,提供更多元化的公共活動空间。如在主街的池塘沿线增设滨水景观节点,设置观景长廊、平台、亭榭等,通过统一的肌理、形式和色彩来重塑岭南水乡特色意境,营造优美的传统气氛。

(三)对村落古建筑按类型进行有机修缮、功能置换与空间利用

传统古建筑是古村文化气息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对村落空间进行体验感受的重要场所,所以要及时对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做到“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对一些长期空置、失修已久的旧建筑,要进行更新改造,注入新的功能,通过功能转换,使其变成村民活动中心、旅行社、艺术家工作室、儿童书屋及展览展厅,为村落未来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空间。对不符合村落整体风貌、不具备历史保护价值且破损严重的普通建筑,应予以拆除,进行有价值的场所重建。对新建筑,应加强整治和管控,对有改造可能性的建筑进行局部改造,完善保护措施,对村民的建造行为加以引导,使其合理规划。

(四)树立品牌意识,结合社会力量,统一进行形象设计与推广

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目前村落的建设力量较单一,主要依靠村委主体,由市区镇政府统筹、监督。村委主体在专业知识和眼界方面往往会存在一定的局限,所以村落发展特色不明显,品牌意识不够,品牌形象同质化现象出现。对此,应该设立统筹机构,引入社会各方资源,进行协同保护与活化。如设计村落的LOGO,体现村落固有特色传统文化,将其应用于村落导视系统、产业包装、对外网络平台设计中,形成整体包装,实现统一推广。

(五)加强对地方生态性技术的运用,考虑引入新技术的可能性

在古村落建筑空间保护与更新中,应充分挖掘当地传统、优秀的生态性技术手法,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对传统材料进行开发和利用,以保证新建筑依旧具有地方传统文化气息, 更主要的是,这样可以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和运输、加工等造成的能耗。新技术与新能源的引入,或许会为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丰富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五、结语

通过深入的调研、分析,探索了对仙岗村进行保护与更新的策略,希望能为仙岗村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对岭南地区其他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在活化过程中要充分进行实地调研,了解村落发展现状,采用适宜有效的策略途径,指导古村落的保护与更新,这也是古村落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参考文献:

[1]陆元鼎,魏彦钧.广东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0.

[2]陶媛.佛山松塘传统聚落审美文化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5.

[3]金海权.岭南特色古村落活化实施路径探索:以佛山市30条古村落活化行动方案为例[J].住宅与房地产,2016(12):209.

[4]苏平.基于场所重建的岭南古村落更新策略:南湾古村案例探索[J].华中建筑,2012(6):116-119.

[5]刘梦婷,汤黎明.基于案例的传统村落生态性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2(24):122-124.

作者简介:

李浩,硕士,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卞观宇,硕士,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空间形态
“花儿总在种子里”
浅析晋南民间宗祠空间形态及建筑形制特征
沿口古镇聚落形态探究
流动的“线”在当代首饰设计空间形态中的应用
澧水流域传统城镇街巷的空间形态文化
日常行为下的湖湘村落问题
以城市标准面积指数和延伸率指数为指标的大渡河流域城市空间形态研究
低碳视域下东北寒地城市空间形态优化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