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探索

2023-06-05范玲美

启迪与智慧·上旬刊 2023年2期
关键词:计算教学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

范玲美

摘要:计算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学生能顺利完成各阶段学习的关键能力,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数学的学习效果,可见,计算在小学数学中十分重要。而由于小学生身心发展不成熟,传统的计算教学模式较为枯燥乏味,导致学生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个性需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计算学习中,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鉴于此,文章通过对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应用进行深入探讨,旨在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游戏化教学;应用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借助多样化的教学形式能让数学课堂富有趣味性,满足学生发展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要想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计算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与认知特点,制订与学生身心发展相符合的教学活动,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游戏化教学法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符合,借助游戏化教学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能强化学生对数学计算的多样化认知,使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   游戏化教学概述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的游戏化教学与常见的游戏并不相同,数学计算教学中的游戏化教学不仅具有趣味性与娱乐性,还能助力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让小学数学计算课堂张弛有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借助游戏化教学方式实施教学,能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而在实施游戏化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事先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全面了解,依据数学教学内容的不同选择不一样的游戏方式,且教师在最后要对学生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带领学生复习与巩固游戏中所掌握的知识。所以说,游戏化教学能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彰显出来,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体现,促进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和多样化,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用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通过开展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但是由于小学生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加上小学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与系统性,学习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才能理解数学中的概念知识与理论知识。而良好的数学计算能力能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解决能力奠定基础,推动其良好思维与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在小学数学计算中,需要学生具备科学严谨的态度,秉持严谨的态度分析数学题目,实现对数学计算的优化,让数学计算的结果更加准确。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本,在数学计算教学中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提升数学计算能力。同时,教师还要认识到游戏化教学运用于数学计算教学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探索与学生兴趣爱好相符的游戏化计算教学模式,以游戏化教学中的趣味性为导向,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游戏化教学内容,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3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游戏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3.1优化课前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前导入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导入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参与到课堂中,为后续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认识面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在导入环节开展“涂色比赛”的游戏,借助游戏比赛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兴趣,使学生能将注意力集中在课堂。具体而言,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大小不一的纸张,分发给每个小组,并由学生交流与讨论,一同选出参与比赛的小组成员,并制定比赛规则:哪个小组最先完成纸张的涂色就获得胜利。在比赛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到比赛规则制订是否合理的讨论中,并询问学生在涂色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借助这种教学形式让学生能逐渐了解“面”的概念。由此可见,借助游戏化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游戏中产生认知冲突,使学生在讨论游戏规则是否合理中认识到,在纸张中的大小实际上指的就是“面”的大小,进而引入“面”的概念,能有效加深学生对面积知识的理解,为其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3.2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充分了解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与学习需求,从而结合学生实际创设出充满趣味性、新鲜感和吸引力的问题情境。在此过程中,教师切记问题情境并非越复杂越好,而是要确保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教学内容呈现在学生面前,推动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同时,教师要将学生放在中心位置,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由于小学生并没有形成完善的思维,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时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促使学生能在问题情境下掌握更多计算知识的技能,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要结合生活中最为常见的事例创设问题情境,如二年级(3)班的学生一同到公园中游玩,在游湖活动中一共有48名学生参与,已知每条船上能坐6个人,需要多少条船才够?借助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思考。此环节能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其探究能力与计算能力,为其今后学习起到奠基作用。

3.3设计游戏情境,益智类游戏与計算教学融合

教学中的游戏形式多样,最为常见也是最基础的是益智类游戏。由于学生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于重复性的事物容易产生抵触心理,较为喜欢具有新鲜感的事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益智类游戏深化小学计算教学,具体而言,在教学中要将游戏与计算知识融合,确保游戏设计的内容具有创新性,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与好奇心,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数学计算教学中。例如,教师在教学“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时,可以结合与此内容相关的益智类游戏,以全体学生为目标,设计小组合作游戏。将学生划分为8组,每组为4到6人,每个小组单独完成猜数游戏。随后采用问题情境引导,让学生共同进行小组成员的分工,确定小组中的“裁判官”,让“裁判官”负责写下猜数字游戏的初数和递进接力的计算题。其余学生则分别写出一个数代表本人,在所有数字都确定后游戏开始。各小组中的第一名学生要在“裁判官”转身后回答自己的数与“裁判官”的数相比后是大还是小,回答正确后再递进计算二者相加的最终数值,以此类推,直到最后一名学生回答结束,将自身的数值与前三名小组成员的数计算总和。在此过程中,哪组学生用时最短则获胜。通过游戏,能让学生时刻保持着高昂的情绪与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自主地开动脑筋,并能在参与游戏中强化自身的计算能力,让学生在益智类游戏模式下完成回忆、思考、计算、验证等环节,推动计算教学效率的提高。

3.4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抄错加减符号与数字、忘记进退位等,皆为小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学生并没有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制约了其计算能力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展开教学,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思维,为后续学习起到奠基作用。例如,教师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创设游戏教学情境,如“啄木鸟医生”,让学生分别扮演“啄木鸟医生”与“生病的小树”,并对“生病的小树”进行治疗。小树树干上分别有相关的计算题目,部分小树“生病”的原因是抄错加减符号、忘记进退位等,需要“啄木鸟医生”能对症下药,找出小树“生病”的原因,并进行纠正。这样的游戏活动能让学生意识到自身在计算过程中经常出现的错误,在今后的计算环节会多加注意,有效降低学生的错误率,促进学生解题正确率的提高。

3.5引入竞赛类游戏,增强学生竞赛意识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胜心,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设计竞赛类的活动,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为其计算能力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时,教师可以将竞赛类的游戏融入其中,在为学生讲完本节的基础知识后,引入“计算我最行”的游戏,让学生能充分参与其中。而为了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可以为游戏中取得胜利的人员提供一些奖品,使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游戏中为学生提供100以内的加减法计算算式,引导学生利用竖式进行计算,并在计算出答案后举手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正确则积一分,回答错误则扣一分。通过竞赛的游戏形式,学生依据教师所列出的算式积极地进行思考与解答,使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活跃。在游戏结束后,依据学生的得分情况,为表现优异的学生颁发奖品,这种形式能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养成良好的竞争意识。从中能看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开展竞赛类活动,并借此来推动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

3.6利用游戏转变抽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虽然相对简单,但是对于身心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小学生来说,还是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较困难。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游戏化教学,将抽象的计算知识转变为具象化的教学内容,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例如,教师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为学生介绍有关人民币的基本面额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教室中开展“小市场购物”活动,模拟购物的游戏情境。具体而言,可以让学生自主准备小纸片,并在纸片中写上不同的数字作为“人民币”,规定每个人的“人民币”总金额为50元。随后,教师将学生分为买家与卖家,让卖家将自身所要售卖的物品进行标价,让买家排队准备,并告诉学生:“同学们,我们的小市场正式营业了,快来购买你们所需要的物品吧!”紧接着,让买家一一挑选所需要的商品,与卖家进行商品买卖活动。在此过程中,需要买家将自己的“人民币”交给卖家,卖家则需要依据买家购买的商品的价格找回相对应的零钱。通过此种买卖的“付钱”和“找零”交易活动,能让学生对“人民币”有更为深入的认识,同时也能在此过程中巩固学生的加减运算的知识,并且使学生在购物游戏中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提升,使其正确意识到数学计算在生活中的重要性,为学生今后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3.7借助游戏化练习,推动学生思维发展

课后练习是数学计算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此环节能加深与巩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和算法的掌握,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因此需要精心设计课后练习。传统的课后练习并不能提升学生的专注度,也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为枯燥乏味。针对此情况,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入游戏化练习,借助游戏化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自主参与到计算练习活动中。例如,在教授了有关多样化的算法内容后,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游戏化性质的练习,让学生分别计算4+9、24+9、44+9、74+9等习题,并引导学生对这些习题进行比较与探讨,说出这些习题中存在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将自身的想法表达出来。借助此种方式,能让学生在观察、比较及总结中认识到这些题目具有一个相同的特点,都需要先计算4+9,随后只需要再计算20+13、40+13、70+13即可。借助此种游戏化练习模式,能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反思意识与比较意识,使其能從多样化角度寻找解题方法,提升计算能力。

4 结语

综上所述,将游戏化教学应用于数学计算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促进学生计算准确率不断提高。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时能结合数学教学的内容、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及兴趣爱好等,对游戏化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构建高质量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黄仙花.基于计算能力培养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刍议[J].家庭·育儿,2021(5):90-91.

[2]赵丽娟.开展游戏化教学,培养学生数学计算能力[J].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19(3):72-74.

[3]赵亚楠.游戏化教学在小学计算教学中的实施[J].新智慧,2020(18):37.

[4]袁静.初探游戏化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文渊(高中版),2021(6):748.

[5]黄燕.提高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效率的探讨[J].广西教育(义务教育),2021(1):114-115.

猜你喜欢

计算教学游戏化教学小学数学
小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分析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思考
让计算教学不再枯燥
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
玩转音乐 “乐”享精彩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