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理论视域下校企共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路径

2023-06-05李晚春李秀英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校企协同体系

李晚春 李秀英

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助推器。新时代下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实践体系势在必行。

党的二十大以来,“高质量发展”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将成为引领高等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高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首要追求。《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2019》显示,我国劳动力质量还很低。201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也指出,一些高校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把握不准确,人才供给与市场需求“不符”。对于民办高校来说,如何改进教学实践模式,构建高质量的实践教学体系,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是包括实践教学目标、内容、保障条件、管理和评价等子体系的完整体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实践教学体系评价结果间接反馈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对于管理类专业来说,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如何围绕其人才培养目标,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质量。本文从协同理论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然后以协同理论为基础提出了校企联合建设新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路径。

1.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现状

(1)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校各管理类专业都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人才培养目标,但在实践教学中并没有形成相对独立的体系,实践课程制定了大纲,课程大纲实施中的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准确。如电子商务专业岗位实践目标不细化、与实际岗位衔接性不强、实践教学指导缺乏等,影响学生实践技能和岗位能力的提高。

(2)实践教学内容陈旧

随着电子商务新技术、数字经济和技术交替的快速进行,新媒体的出现,新分析工具不断诞生。一些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已经不能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目前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实训模块落后,缺乏有效性和实战性,实践教学内容和岗位需求脱节,无法有效训练职业实战技能,实践课程之间没有系统化、关联性,实践教学体系与企业人才需求和用工的契合度较差,实训案例素材落后,数据陈旧,不能及时更新,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目前现场营销已成为电子商务和营销行业非常重要的营销方式,但许多高校缺乏现场营销等相关实训内容。

(3)实践教学保障条件差

一方面实践教育师资队伍不足,高校要建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必须有足够的专业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需要一定的实践性活动课程支持,需要更高层次的师资队伍,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学习。许多高校实践教学教师没有真正的企业实践经验,难以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经验,极大地影响了高校实践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实践教学教师缺乏所掌握的专业实践知识,就不能为学生提供实践教学的认知指导,更不能实现相应的人才培养目标。

另一方面实践教学实验条件落后,从实践教学环节看,校内实验室建设有时不能完全满足专业要求。实验室保障条件不足,例如计算机硬件配置不足,设备维护滞后等。实验室容纳人数非常有限,安排一次集中实习需要分多组进行。校外实践比认知实践多,参观形式多,管理类专业合作实习点非常少,实习基地岗位应对难以保证。

(4)实践教学管理混乱

在实践教学阶段的管理中,实践教学管理观念落后,教师只注重相关事务的管理,忽视管理的意义,没有实践教学阶段的管理;实践教学中教师不了解实践教学管理中的相关事项,不了解管理流程,没有提高管理质量的意识,不能明确自身在管理中的职责,对实践教学的管理不规范。实践教学中的管理体制不健全,对实践教学中的一些管理事项、行为不能有效地制约,各教育部门自身作用不明确,管理混乱。

(5)实践教学体系评价不合理

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主体单一,多以教师为主,缺乏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以及行业企业评价。评价内容存在形式单一、评价内容不合理等现象。学生实践成绩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过程性评价内容不足,考核目标不明确,明显侧重学生实践实训结果,缺乏实践过程中团队合作意识、交流合作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核手段相对落后,监测和评价缺乏先进信息技术的使用。现行管理类实践教学评价模式缺乏科学评价机制,难以客观公正地反馈学生实践能力,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是确保实践教学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

2.协同理论视域下的校企共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概述

(1)协同理论的意义

协同理论(synergetics)又称“协同学”或“协同效应”,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多学科研究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理论。创立者是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教授、著名物理学家哈肯(HermannHaken)。1969年,他从系统论的角度指出,无论在哪个系统中,只要各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密切沟通、协调、共同协作形成有效的集体效应,各子系统之间就会产生1+1>2的整体协同效应,各系统的作用也能发挥最大强度。根据协同理论,协同作用下,组织系统的整合是指各个要素、各子系统之间能够相互协作互动,进而达到协同要素相互结合的状态,最终取得跨越式整体放大效应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人的主动参与整合行为。

(2)协同理论与本研究的适宜性分析

协同理论在本研究中具有较高的适应性,具体分析如下:第一,在研究对象中,本文关注的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是一个远离平衡状态的体系,它可以出现“供需不匹配”等非平衡狀态,此外,校企共建体系也具有开放性和跨界性等特点,着力实现资金投入、师资配置、课程教材、实验室建设等各要素的协同以及产业与教育等子系统的协同。二是在实践教学情境上,校企合作中经常出现共建体系与外部互动的现象,从外部向共建体系投入人、物、财,以及实践教学体系向外部输出人才、科研成果和商业成果,这是协同理论中提到的物质交换过程。三是从过程的角度看,校企双方主动联合建设实验室,采取双导师制、实践基地和联合研究课题等行动实现内部协同,这是校企共同构建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自身内部协同作用实现自我组织的过程。第四,成功的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经过多次迭代后,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实体有序的结构,如校企联合实验室、企业学院等,即呈现协同效应。综合而言,协同理论对校企共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和借鉴意义。

3.协同理论视域下校企共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路径探索

(1)校企协同,确定目标机制

校企共建实践教学体系的目标机制是指校企双方在不断变化的宏观环境和商业市场影响下,根据自身的组织属性和现有资源等现状,为了获得预期的共同利益。企业的主要目标是针对岗位需求储备合适的人才,学校的主要目标是育人,即希望利用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校企双方通过结合岗位技能要求及需要,共同商讨确定实践教学目标,寻找具有异质性资源的主体开展项目,从而将各自的利益动机转化为项目协同目标行为过程的总和。

(2)多方协同,共同构建合作机制

多方共建合作机制是指校、企、政多方为合作而进行的前期准备。由于校企双方的内在动力,加上政府等第三方主体给予的外部激励,企业和高校对开展实践教学项目具有强烈的合作意愿,双方多次进行正式或非正式的沟通,讨论项目的具体内容、方式、周期等,直至商定的协同目标,口头约束协议或正式签署项目协议。进一步建立联合培训基地、联合实验室等合作实体,为项目启动做好充分准备,有利于双方在项目实施中更好地合作。

(3)校企协同,共同构建内容实现机制

实践教学进入正式实施阶段,将校企双方合作意愿落实到具体合作行动中的过程。其一是资源共享,具体包括:校企双方共同投入资金,支持项目实施中各项活动的开展,共享场地和设备,企业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供场地和设备,充分地接触真实的场景,学校也将校内场地和一些先进的设备提供给企业,帮助企业取得技术突破,人才共享,企业领导参与学生培养方案设计、课程体系建设、课堂教学,帮助项目学生提供实习实践机会,高校教师也进入企业,在企业真实生产场景下培养学生,解决企业问题。二是平台共建,校企双方共建以下三种平台:一是项目平台,高校一些横向课题需要借助企业资源,同样企业的部门产品技术创新也需要学校研究力量的参与,这些双方共建的项目平台为学生提供多样的选择,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二是实践平台,实际形态有校企联合实验室、校外实习实践基地等,这些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了接触真实场景、发现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三是在线研讨会、学术会议、定期項目例会等交流平台,交流活动有利于同步项目进展,共同探讨和解决项目难题,进一步挖掘校企合作需求点。四是领导班子、协调班子等协调平台,更顺畅、有组织地促进校企双方沟通。其三,基于共同投入的资源和建设的平台,校企对学生共同培养,具体针对项目设计学生培养方案,建设课程和教材,建立双重指导师资制,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以指导毕业论文等形式表现。

(4)校企协同,共同构建管理约束机制。

在协同过程中,仅仅根据协同目标对校企行为进行监督和约束是不够的,需要在校企体系内部建立监督组织和一定的管理约束机制,如参与实践学习的学生定期反馈、接受外部第三方监督等。通过提前明确管理主体职责,加强管理培训等环节,有助于校企双方取得更好的协同效应。

(5)多方协同,共同构建评价反馈机制。

实践教学过程中,师生将产生的专利和论文等学术性、课程成果及商业成果,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一个学期后如何评价培养效果。师生根据自身感受性自评、学生互评、企业导师和学校教师对学习过程进行外部评价,多方协同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总体评价,评价实践教学结果与预期值之间的差异,并形成反馈评价,确定是否在下一个学期调整合作主体、内容和范围等。评价反馈的目的是总结本周期实践教学项目所体现的特色之处,将问题与不足复盘,进而产生可借鉴的经验,持续优化迭代实践教学体系的协同模式,提高模式效率,进一步提高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效益。

四、结语

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时代背景下,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是高校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校企联合建设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管理类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因此,结合西安思源学院的实际,以协同理论为指导,深入融合校企资源,不断深化高校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实效具有重要意义。

(项目基金:SYGZJG22027基于实验室资源构建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李晚春,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李秀英,副教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校企协同体系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校企合作五反思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