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的研究
2023-06-05高淑云
高淑云
社会能力是聋哑学生必须要具备的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在激烈的社会生活中站稳脚步,获取更多生存的机会。基于此,语文教师必须要尽快更新个人教学理念,学习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实践活动、利用合作学习等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社会能力的组成部分
(一)人际交往能力
在社会生活中,聋哑学生也是至关重要的成员,需要学会走出自己的世界,能够正常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互动。从某种程度来说,聋哑学生的发展将会对社会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如果其不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那么将难以在社会上立足。例如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聋哑学生需要有同事进行良好互动和交流,同时还需要与客户进行沟通,这就需要聋哑学生具备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因此,为了切实提升聋哑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语文教师必须要从基础能力入手,利用多种教学方式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二)独立能力
对于聋哑学生来说,独立能力也是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如今的社会具有较强竞争性,他人不会因你身体存在缺陷而处处忍让,只有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独立能力、较高的技能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与成长。目前,很多聋哑学校都举办提高聋哑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活动,增强聋哑学生的自信心,使其能夠学会独立分析并处理问题,尽快适应今后的社会生活。
(三)社会责任感
虽然聋哑人属于特殊群体,但应得到他人的平等对待,聋哑人不仅可以享受社会权利,还要承担起社会责任。社会责任能够帮助聋哑人发挥自身价值,像正常人一样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若聋哑学生能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那么就能主动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
(四)学习能力
在当前的时代形势和社会形势下,聋哑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不被社会所淘汰。聋哑学生不仅需要掌握基础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秉承终身学习意识,主动去学习全新的知识与技能,紧随行业与社会的发展步伐,保持与时俱进。
二、提高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性
社会能力能够帮助聋哑学生在日后更快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发挥个人价值的同时,提高生活水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生活能力的发展
聋哑学生存在身体缺陷,这是其较为自卑的根本原因,语文教师除了要认真讲解语文知识外,还应关注聋哑学生的素质、能力培养,使其能够像其他青少年一样成长为有素质、有文化的优秀人才,能够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贡献力量。当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能力后,能够尽快融入全新的生活中,就是个人能力和素养的发展,可以寻求更多生存的机会。因此,语文教师应格外关注学生社会能力的培养,为其日后成长奠定基础。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地位
每个聋哑人都有就业和接受教育的权力。国家也从法律上保障了聋哑人就业和学习的机会,但仍旧无法改变当前聋哑人社会地位较为低下的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此类情况,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聋哑人的劳动能力较低。目前仍有很多人认为聋哑人能力欠弱,他们的存在只会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第二,聋哑人接受的教育不够全面。因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聋哑人未能接受系统教育,社会能力自然无法得到显著提高。此外,仍有部分教师沿用较为传统的教学方法,这会影响聋哑学生能力和素养的提高;第三,聋哑人自卑心理的影响。大多数聋哑人都存在自卑问题,这会导致聋哑人拒绝他人的帮助,更愿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不愿与他人进行交流。
要想改变以上状况,教师必须要从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角度选择教学方法,开展更适合聋哑学生的教学活动,给予学生适当的帮助和引导,不断增强其自信心,使其能保持坚定的前进步伐。当学生的社会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后,会变得更加自信,具备较强的劳动能力,秉承终身学习意识,也会逐渐改变他人对聋哑人的固有印象。久而久之,聋哑人的社会地位将会得到显著提升。
三、“特校”聋哑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社会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重视能力培养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语文教师必须要更新教学理念,不仅要帮助聋哑学生掌握最基础的沟通方式和语文知识,如手语、口语、书面用语等,还要增强聋哑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心,锻炼其社会能力,帮助其掌握更多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会利用语文工具获取更多资讯,形成正确的“三观”。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语文教师需要保持充足的耐心,基于适当的帮助和引导。针对同一个问题,教师通常需要进行反复解答,而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更强的教育责任感,同时要更有耐心,从更多角度观察和帮助聋哑学生。要想实现这一点,特教学校必须要打造一支教学态度端正、专业素养较高的师资队伍,聘请具有较强教学能力、较高专业素养的优秀教师。所有的语文教师都必须要精通手语和母语,秉承全新的教学理念,能够借助手语演示的方式与聋哑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帮助聋哑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同时锻炼其双语转换能力。语文教师必须要保持终身学习意识,利用多种渠道学习和了解全新的教学方法,丰富个人知识体系,正确看待聋哑学生的教育教学,将语文课堂打造成提高学生社会能力的重要场所。
(二)运用合作学习,提高社会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师不应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手段,而是要从培养社会能力的角度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打造更适合聋哑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优秀课堂。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可在教学时运用合作学习模式,这不仅可有效锻炼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其社会能力的提高做好准备,还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独立思考、互动交流过程中积累更多基础知识和技能。
例如在教学《植物妈妈有办法》时,教师就可将本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提出具体的学习任务:(1)阅读课文内容,选出最喜欢的段落;(2)利用表格的方式,列出蒲公英妈妈、苍耳妈妈、豌豆妈妈的方法,系统介绍植物是如何传播种子的;(3)联系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植物,仿照课文内容讲述这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以上任务的难度呈现递增状态,需要各小组的学生分工合作、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第一个学习任务相对较为简单,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第二个任务需要学生分工合作,每人负责介绍一种植物的传播方法,并进行系统整理与总结,汇总学习成果;第三个学习任务需要学生联系日常生活,运用自己积累的生活经验展开讨论。在每个小组完成学习任务后,小组长需进行集中汇报,详细介绍本组的学习成果。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能保持注意力的集中,团队意识、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都会得到显著提高,不仅能够掌握交往的方式,还能集中组员智慧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调整个人学习方法。
(三)创设生活情境,发展社会能力
语文知识来源于日常生活,并且服务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社会能力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生活,改善其生活情况、提高其生活水平。因此,教师应当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熟悉的场景和素材学习知识,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实现社会能力的提高。在正式教学前,教师必须要深入分析教学内容,准确把握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情况,并由此入手筛选更适合课堂教学的生活素材,为生活情境的创设做好充足准备。
在教学《文具的家》时,教师可从教学内容、日常生活角度出发创设教学情境。在上课时,教师可利用手语提出几个问题:“你们平时都用哪些文具?你们最喜欢的文具是哪个?你们是否丢过文具?你觉得丢失的文具会不会难过?”教师还可让聋哑学生展示各自的文具,围绕着文具展开讨论和交流。在活跃课堂氛围后,教师可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引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也可鼓励学生从课文内容出发进行自由创作,利用生活中的素材编写趣味故事。同时,教师还可利用语文知識开展德育,让聋哑学生认识自己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需要重视个人能力和素养的提高,发挥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在生活情境中,学生能顺利理解语文知识,还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重视个人社会能力的发展。
(四)开展实践活动,锻炼社会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重视理论知识的讲解,还要开展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借此判断学生社会能力的发展情况。在亲身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认识到提高社会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还能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活动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必须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从学生角度出发调整实践内容,遵从由浅及深原则,让更多聋哑学生能够尽快适应社会实践活动,保障其社会能力的稳步提高。
在完成《郊游》的教学后,教师就可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将教学地点搬到学校的花园中,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鸟儿的叫声、感受温柔的风吹过脸颊、细嗅花朵的清香。在完成活动后,教师可鼓励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与感受,谈谈自己对自然界的了解。在学生表达完各自的想法后,教师可开展不同主题的课外活动:(1)了解当前自然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利用课余时间亲近大自然,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写进作文中。聋哑学生可任意选择一个课外活动,既可采用独立完成的方式,也可采用合作互动的方式。无论学生选择何种课外活动和方式,都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也能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独立能力,保障社会能力的良好发展。
语文教师必须要秉承良好的教学态度,保持充足的耐心,积极学习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关注聋哑学生社会能力的提高。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运用生活情境、合作学习、实践活动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独立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学习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为学生社会生活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保障其日后能够尽快适应社会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