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融合劳动教育的意义

2023-06-05李刚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劳动初中语文语文

李刚

劳动教育与语文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生产劳动造就文学艺术。语文作为人文学科,最重要的目标就是通过学习语文塑造学生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已成为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得到了不断开创。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之后,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劳动创造了人类的一切。劳动决定了人类的未来。可以说有了人类历史就有了文字的存在。伴随着人类生活的不断进步,汉字形体开始发展、变化,复杂、不容易理解的汉字开始轉变成简单、实用的汉字。自从人类有了文字,语言的交流功能就进行了有效地扩大,因为有了文字,人类的历史又被真实、有效地记录下来,进而进行更好地传播。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了这一切,因为人类需要继续在以后的劳动中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文字也就随之产生。

学校教育由多门学科组成,而语文是比较重要的一门学科,它具备了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时代特色和教学目的,学生的素质因为语文学科得到有效提高,它还促进了学生的发展,让他们成长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的接班人。而劳动教育把语文知识和能力作为基础,如果学生达不到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能力,那么劳动教育的目标就很难达成。我们可以试想一下,一个根本就不认识汉字的学生,他不可能拥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那么劳动学科上的内容他自然也就很难理解,也就不可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去,他的劳动技能也就不可能得到提升。所以,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把劳动教育有效融入进去成了当前的重要任务。

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的意义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可以积极促进学生形成劳动品质、培养劳动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程为培养学生求真创新的精神、实践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初中语文课本中包括了大量劳动教育的素材,这些都是我们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阵地。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进行有机渗透,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积极的劳动观念,让他们能够准确领会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真正内涵和意义。

教师所教的每一位学生将来都会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如果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养成一定的劳动技能,他们也就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更不要说创造美好生活的能力了。初中语文教学传授知识是一个方面,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生存知识与技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完全符合教育的社会性目标要求和理念的,也是让人类实现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教育点亮孩子们的生命底色,对处在身心发育期的青少年而言,他们的动手能力在劳动中增强,生活独立、团队合作的意识也得到了培养。

二、把握初中语文教材,打造劳动教育课堂

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教材,江苏省于2019年秋季开始使用部编语文教材,新教材中有许多典型事件和人物提供给我们开展劳动教育。

例如在教授七年级语文下册《台阶》这一篇课文时,让学生掌握父亲是有着长远生活目标、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毅力的一个人。台阶不仅是这篇小说的线索,也是父亲的追求,更是父亲的向往、理想和尊严,它是父亲一生的精神寄托。父亲是一个谦虚、自卑的人,这是中国农民所共有的特点。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准备了大半辈子,艰难地攀登人生台阶,终于造成了有九级台阶的新房,一辈子的梦想得以实现。在分析课文内容的时候,很多学生都能认识到幸福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创造出来,等大多数学生对劳动的意义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老师可以抓住机会把劳动的重要意义灌输给学生。为了让学生真正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举例说说参加劳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当然,教师也可以从反面给学生讲讲不参加劳动给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如在教授九年级语文下册《孔乙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他虽然长得很高大,但一事无成,甚至还养成了“偷窃”这一坏习惯,从而导致了他的落魄生活。

在具体教学中,尤其在分析人物形象这一环节,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教材,深挖教材,利用典型事件和人物,把劳动教育渗透到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不仅对自身的发展,更对社会的发展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敢于创新的劳动品质。

三、丰富教学活动,渗透劳动教育

《意见》指出,把准劳动教育价值取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增强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巧妙构思,力争把教学活动设计得多样化,让学生在这个过程得到劳动教育的价值取向。

辨别分析促理解。学生进入初中阶段后,随着生活经验和知识的积累,已能够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评价周围的人和事。所以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适时地在语文教学中引入学生身边的典型事例、现象。如当代初中生应不应该在完成紧张的学业之余做一些适当的家务,让学生在辨别分析中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语文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引导学生在辨别分析中博采众长,让学生意识到劳动的重要性,进而喜欢、重视劳动。

体验劳动促实践。《意见》指出,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提升育人实效性。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设置体验实践活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实践,在这个过程中提高认识,有力地帮助学生提升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操作能力。根据现在的课本内容动手制作,学生在亲自劳动中体验,劳动的意义与乐趣就能够感受到。老师与其口干舌燥地说教,还不如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语文,例如在执教《苏州园林》这篇课文时,在原有看视频、照片的基础上,还可以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园林模型;执教《死海不死》这样的文章,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验”体验,我们可以把提前准备好的白糖、面粉、味精、精盐等白色粉状物质放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挑选其中的一种物质放入水中,看看哪种物质能让鸡蛋漂浮起来。就这样在语文课程中构建劳动教育,改进了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效率,让语文课程的内容变得更加丰富。

四、组织课堂延伸,促进素养提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得采用适合学生的方法。所以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更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这样就能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出来。在劳动教育的渗透背景下,语文教师的教学途径应在教学过程中适当拓宽,带领学生走出课堂,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在不断提升教育价值的过程中,让劳动素养和自身技能得到提高。

教師可以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到当地社会实践基地参观、当志愿者或者是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老师要充分结合教学内容,把社会实践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起来,对学生开展有效的语文教育,帮助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深化劳动实践和语文教学相结合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劳动素养。

在进行劳动教育的时候,教师可以尝试着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劳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去,引导学生对当前语文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理解的基础上来开展教学活动。现在大多数学校都在开展特色社团活动,语文教师可以主动参与进去,引导学生参与语文教师主持的特色社团,通过学生参与劳动实践来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文。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但生活经验得到了积累,自身的见识也丰富了起来,这样在无形之中对于文章中的人物也就有了更好地把握,对课本内容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法国作家让·乔诺写的《植树的牧羊人》收录进部编版七(上)语文教材,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牧羊的老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了几十年树的故事。这个男人孤身一人,对于外界的变化毫不在意,也不去考虑这片土地是自己的,还是别人的,种树、放牧、养蜂是他每天的工作。他凭借一个人的力量创造了一片森林,将昔日荒无人烟的“死亡之地”变成了今日充满生机的绿洲。这位牧羊的老人,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人类相信,人类不是只会毁灭,他还可以创造。初次教授这篇课文的时候,学生因为年龄、理解力的问题,对于课文主旨理解得还不够到位。那语文教师可以利用特色社团,在“植树节”来临的时候带领社团内的学生去参加植树活动,让学生在植树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劳动的艰辛、劳动的重要性,认识到劳动,它不仅能够创造财富,还能够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精神家园——地球,让我们人类能够舒适、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课后,教师可以联系家长,并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引导学生在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家务劳动中去,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让学生主动承担起来。我们一定要看到家庭教育的优点,借助家长的智慧、能力,让学生的劳动实践能力得到锻炼。语文教师可以让家长设计一张学生做家务劳动的记录表,分为日期、所作家务劳动、爸爸妈妈的评价三个方面。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家庭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特点,每一天至少完成一项家务劳动。学生家长可以采取每天给予三个五角星进行评价,每逢周一课上进行评价,如果一周五天都能坚持完成,可另外再得五个五角星,一个月汇总一次,评出班级的“劳动之星”并进行表彰。通过家校的密切协作,对学生进行不间断地训练,孩子自然而然就养成了日常劳动的习惯。这样不仅能够增强家长与学生之间联系的有效性,也能够使学生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趣,劳动的重要意义也就能够切实体会到,慢慢地就能够积极、主动地投身于劳动活动当中,他们劳动能力在无形中也就得到了锻炼。除了以上这些,语文教师还可以在写作活动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劳动的美。语文教学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就是写作教学,如果要切实提高这个教学环节的有效性,学生拥有丰富、充实的生活经验是重要的前提。学生平时如果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劳动,那么他们就会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就会通过写作把这些经验表达出来。所以,语文教师把写作活动与劳动教育结合起来,就会体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平时应指导学生对身边劳动人民劳动的场景多观察、多思考,教会他们能够将这些看到的场面用文字表达出来,并且有自己的思考和评价。语文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思考和评价的时候可以用口头语表达出来,也可以用写作的形式表达出来。用这样的方式,语文教师不仅能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锻炼,写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劳动的重要意义也能在无形中被学生所接触、认识,进而体会到劳动的美的真正内涵,并能够慢慢学着去欣赏、热爱、尊重劳动。

要将初中语文教学和劳动教育进行有机结合,就要不断提升语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让他们在开展语文学科劳动教学时,更加注重教学细节,还要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劳动的兴趣,通过多种途径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达到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猜你喜欢

劳动初中语文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