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飞跃迷雾,把成长看清楚

2023-06-05朱胜阳

教师博览·中旬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迷雾登山青年教师

朱胜阳

青年教师成长,一直是个热门话题。2022年,我也出版了一本讲述自己专业成长的书——《写作照亮教育之路:一个草根语文教师的突围》,出版不到四个月就加印一次。许多老师都说从中汲取了成长的动力——毕竟像我这样一个最初身处乡村完小、没有导师引领、各方面素养极低的老师,最终都能“走”出一条路,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职业尊严与幸福,何况那些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优越的老师呢?所以每当聊起青年教师成长,身边的朋友总会说:“教师成长之问,胜阳就是答案。”

但话又说回来,今天的教师难道不知道专业成长的答案?当然知道。谁都知道教师成长离不开专业阅读、课堂实践、写作反思等等,长期坚持,假以时日,谁都可以走出属于自己的“成长之路”。但现实真的如此简单吗?当然不是。从现实中我们不难发现:身边想成长的教师很多,但真正上路的却很少,坚持一直走的少之又少。为什么会如此?我想,是不是因为有层层迷雾遮挡,青年教师看不清成长之路?

迷雾一:守株待兔

2022年,一篇《只有畜牧局没给老师布置任务》的文章火遍教师朋友圈,道出了如今教师工作的繁杂与忙碌。作为教师,我读了感触颇深。

记得一次与几位青年教师聊专业成长。一位老师说,自己参加工作的第一年,几乎天天以泪洗面——因为每天要填写的数据、提交的表格、参加的会议等实在太多,导致连备课、改作业的时间都没有,“教师作为教育专家的工作变得空洞化”。每天躺下后,全身如虚脱般无力,内心涌起阵阵悲凉——这根本不是她期待的教育生活,理想与现实落差实在太大。她说自己也想成长,过上“诗意”的教育生活,但时间在哪里?另一位老师听了却说,你每天还有时间哭,刚过去的一年,我每天连哭的时间也没有,每次都只能等到双休日才能痛哭一场。

现实的残酷超乎想象。在这样的现状下,如果跟青年教师聊成长,真的是“站着说话不腰疼”。没有一位教师不期待教育的大环境可以改变,工作上的杂事可以少一些,从而投入教育教学研究的时间可以多一些,这样成长就自然发生了。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样的改变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

日本佐藤学先生在《静悄悄的革命:课堂改变,学校就会改变》一书中说:“(教师)近一半的时间是浪费在各种各样的会议和杂务上的。”如今,不但情况没有改善,而且“体现教师是教育专家的工作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如果我们守株待兔,期待环境改善再来成长,那成长永远不可能发生。

尽管环境越来越“恶劣”,我們教师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成长的时间越来越稀缺,成长的空间越来越逼仄,但能救我们的只有自己。我们只有学会割舍,懂得整合,让自己慢慢脱离忙碌与虚无的泥淖,才能找到“教书育人”的意义所在,从而开始成长。

迷雾二:时不再来

教师工作前五年,是专业成长的黄金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学校一般会把各种培训、参赛的机会都留给年轻老师。如果年轻教师自己有成长的意愿,把握天时地利人和,成长速度自然就快。所以身边的师长总会说:一个新教师,最好在三五年之内就崭露头角,否则专业成长就很难“发育”。

但现实生活中,许多老师总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耽误,如恋爱结婚、生儿育女等等,从而错过这个黄金成长期。随着各种机会的减少,教师自己都会觉得成长没有可能。我身边就有一位朋友,教学基本功扎实、悟性又高,但她工作前五年就生了两个孩子,专业成长从此搁下。如今谈起成长发展,她总是踌躇不前。

其实,成长永远不迟。我自己就是参加工作七年后才开始踏上成长之路的。所以我很喜欢成尚荣先生的一句话,他说:“人生没有统一的深度和高度,也没有统一的进度和速度,全在自己努力。不管从什么时候开始,你努力了,达到自己的高度才重要,把握自己的进度才合适。”他自己也是一个典型例子,退休后才安下心来,真正地读一点书,写一点东西,慢慢地,“成尚荣教育文丛”就出版了。

寒假里我看了小说《秋园》,作者杨本芬也是非常好的一个例子。她一生为生计奔忙,花甲之年开始干一件从未干过的事情——写作,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小说开始在《红豆》《滇池》等刊物发表。80岁时出版的第一本小说《秋园》,登上各大读书榜单。会有这样的成就,或许她自己也没有料到。

所以,教师成长也一样,只要我们愿意,专业成长随时都可以开始,而且任何时候开始都不晚。因为“人生坐标上的那个起点,其实是不确定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成为起点”(成尚荣)。

迷雾三:功德圆满

不知怎么回事,身边总有一些优秀的老师,在专业成长的路上披荆斩棘努力多年,但当取得一定的成就后(如取得高级教师职称,获得优质课一等奖,评上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或省特级教师等),就认为功德圆满,自己已经完成“成长”,从此,很少再能看到他们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的产出。我自己也算是走在成长发展道路上的一员,但走着走着,看着身边同行的人越来越少,心里总不是滋味。

其实,我们教师成长哪有终点?只要上路,就可以一直走下去,要不怎么会有“活到老,学到老”这句话呢?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绍兴的周一贯老先生,他1996年退休之后,每年都有二三十篇教育研究文章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至今已经发表600多篇,超过退休前的总和。不仅如此,退休后周老师平均每年至少出一本书。我每次去看望周老师,他不是在看书读报,就是在撰写文章或修改书稿。这样的产出量,非常人所能及,但周老师的这种精神,我们完全可以学习。

一次,我与一位新晋特级教师通话,她说过年时与同学聚会,看着别人日子过得悠闲自在,自己真的也想“躺平”,毕竟在工作岗位上,职称、荣誉都有了。我说哪怕工作再忙再辛苦,你都不会“躺平”,因为你每天去上班都是快乐的,特别是走进教室跟学生在一起时。当你因为自己的成长而促进学生的成长,由此获得的职业尊严与幸福,是任何事物都无法取代的。朋友大笑,说“是的是的”。

作为教师,当你真正获得职业尊严,体会到职业幸福感的时候,你怎么可能止步呢?毕竟我们努力,我们成长,并不是为了评职称、评特级,而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成长。莫国夫老师在《优秀教师的成长逻辑》一书中说:“所有不基于学生发展的教师专业发展都是不道德的。”我非常赞同,因为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教师在成长的路上才不会迷失,才会一直前行。

其实,教师“教书育人”犹如登山,教师成长发展是为了锻炼能力从而更好地登山。登山的路不可能平坦,崎岖不平是常态;你什么时候想登山都可以,都来得及,因为山就在那里;登山的路上偶尔也会有些美丽的小花,“愿君多采撷”,但千万不要就此止步,迷失在花丛中。

因为你此行的目的,不是采花,而是登山。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迷雾登山青年教师
迷雾中的闲庭信步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登山
登山有几人
演唱会迷雾(下)
演唱会迷雾(上)
多用登山杖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数列迷雾不用怕 防微杜渐见奇效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