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常见五种劳动素养教育型农场发展模式对比研究

2023-06-04洪尔彬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场劳动转型

洪尔彬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漳州 363000)

1 国家政策支持,农场与教育新融合,迎来发展“新风口”

1.1 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乡村农场迎来发展新方向

二十大报告中再次提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乡村振兴战略在我国将深入推进。2021年,农业农村部《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建设一批学农劳动、研学实践、科普教育等实训基地,创设一批农事生产、节气物候、自然课堂、健康养生等科普教程。发展文化体验、教育农园、亲子体验、研学示范等业态。”可见,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意见》中已为乡村农场的转型升级指出了新方向,即与教育赛道深度融合,建设以提供教育产品为主导的新型农场。

1.2 “双减”政策下,劳动教育迎来发展新东风

2020年3月,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2021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指出,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双减”政策进入真正落地阶段。2022年5月,教育部正式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劳动教育迎来了发展新东风。

在乡村振兴和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政策利好下,国内农场迎来发展“新风口”。但教育型农场在国内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如何与中小学劳动教育结合开展,仍处于摸索阶段。因此,研究国内外劳动素养教育型农场发展模式,为国内农场的转型提供选择支持非常有必要且有意义。

2 国内外常见五种劳动素养教育型农场发展模式

2.1 农场模式阐述

2.1.1 专注劳动素养教育的教育机构输出专业课程赋能农场经营

此模式以教育机构输出专业劳动教育(自然教育)课程,赋能农场经营来开展。农场寻找专业提供劳动教育(自然教育)的机构提供专业课程和人员培训,升级农场的产品和服务质量,在农场开展劳动教育(自然教育课程)。以上海小路自然教育中心为例,该教育中心的“乡育未来”计划,支持全国超过14家农场开展了自然教育课程。

2.1.2 农场与学校(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定期(不定期)开展劳动素养教育类课程

此模式运作方式是农场与学校合作,在农场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实践课程。此模式中劳动教育课程可由农场或学校一方来提供。以深圳市福永中学为例,该中学与深圳凤凰山农趣谷农场基地合作,实施“农场基地”融通式劳动教育。开展2课时/周的劳育课,并每周末安排学生到基地活动半天的时间。由此农场将有稳定的收入。这也是目前有能力开展研学活动、劳动教育活动的农场主要采取的运作模式。

2.1.3 引进劳动素养教育创新人士举办或管理农场

此种模式是由专业教育人士或其他有教育理想的专业人士来兴办或管理农场。由于农场经营者自身有专业教育背景和教学研发团队,拥有较强的自然教学研发能力,能够设计专业的劳动教育(自然教育)课程并在农场落地,因而具有较强竞争力。以四川花溪农场为例,该农场由一群教育人士兴办,通过自有的研发团队,该农场研发出6大类自然课程,能够满足一年四季、从幼儿到成年的不同需求。该农场占领了整个成都市中小学户外课程市场,一个礼拜可以不重样地体验30个户外课程,创造了单日最高1000多人次的接待量。

2.1.4 农场转型为以劳动素养教育为主导的自然学校

此种模式是国外农场转型较为成熟和普遍的模式,即将农场变成一所自然学校。如全德国已有超过1500个倡导“自然教育法”的森林幼儿园,并逐步向英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扩展。日本也已经有3000多家自然学校,所有公立学校、私立学校的学生,都会从小学开始到自然学校进行访学。国内,以河南省第一家森林学校弗雷德森林学校为例,他们以自然环境为教室开展森林课程。主打16课时的森林课程,同时还开展1~3天的夏令营,1天的春秋游活动。

2.1.5 构建以劳动素养教育型农场为主导的乡村综合体

该模式是以劳动教育(自然教育)为主导的教育农场,融有机农业、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一体,搭建“寓教于农”的“生态教育农业园”或“教育生态村”。以崇州凡朴农场为例,植入“平凡朴实、自然永续”的生活态度,营造“国际范、原乡味、可持续”的凡朴生活社区,走出了一条多元文化跨界融合、产业发展与社区治理同频共振的乡村振兴路径。该农场与世界有机农场机会组织(WWOOF)等6个国际社会(社工)组织合作,引入42个国家116名国际义工参与凡朴项目的建设与运营,形成集乡土教育、农事体验、文化交流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已接待超过外国友人1万余人,成为成都对外交流乡村平台。

3 建立五种发展模式评价标准进行对比研究

3.1 适用于小型农场的转型试错

以专业教育机构输出课程赋能农场,是最快速实现转型落地的模式。该模式农场改造成本较低,只需向教育机构采购课程和必要的教具,根据课程建议适当调整农场空间即可投入使用。若农场主具有一定的教育水平,也可直接作为授课老师,进一步节约人员成本。同时,该模式并没有成体系的市场宣教能力,市场空间较为破碎,收入规模局限于单个农场的能力,成本低的同时收益也较低,因此该模式更适合小型农场做个性化的调整,社会效益不显著。

3.2 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需要协调较多资源,适合较为大型的农场

推进劳动教育政策进一步落地,通过学校与农场的联合办学,可以解决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难题。在转型过程中,需匹配大量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和服务人员,创造新的就业空间,为当地储备具有农场经营和教育产业相关经验的人才。

要接纳大规模的学生且符合学校联合办学的资质,将会排除大部分的小型农场,该模式较适合大型农场。从经济效益上看,学校农场联合办学的模式,将会确保农场一定的经济收益,但因为学校公益性质的要求,往往只会给农场带来稳定的收益,较难实现超额收益。同时,由于农场供给分散在不同场地,招生方面的规模效应并不会带来农场改造成本的边际递减。于单个农场而言,在收入与成本之间仍需要进一步研究。

3.3 农场经营向教育产业转型,引领双产业发展

该模式的核心点为专业教育人士牵头农场转型,农场作为资源方提供必要的生产条件,转型深度较大,同时具有教育产业转型和农场转型的特征。该模式具有较好的社会示范效应,可以为社会面提供接触高质量教育的新选择,满足对教育有较高需求的家庭,同时对培养当地高端教育人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由教育人士牵头的转型,转型成功后将建立起具有明显专业壁垒的新型农场,提高较为高端的教育产品,核心竞争力明显。此模式既要对农场按照专业教育的要求进行改造,又要培养具有专业能力的教师团队和服务团队,势必需要长期的经营投入,长期投入较高。从市场需求看,此类教育需求较少,尚集中在普适性的基础劳动教育,因此该类转型更多吸引的是真正重视教育且有能力支付较高溢价的家庭,所以该模式的市场规模并不会太高,而建成后的利润较为可观。

3.4 以农场为主要资源的教育产业转型升级,长期可观,短期挑战大

该模式作为农场转型的高级形式,将农场升级为“自然学校”,是农场转型的重要转折点。国外已有成熟的做法,而从国内的河南弗雷德森林学校的经营情况来看,年收入将超过600万营收,具有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且该模式侧重于长期经营。随着前期成本的摊销以及口碑宣传带来的市场竞争优势,利润将随经营时长而持续提升。同时,该模式也具有挑战,建成自然学校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协调当地政府、学校、供应链等多方资源,还需要培养对应的人才梯队,都是相对较长的历程。

3.5 探索乡村振兴的新模式,社会效益明显

该模式融合了教育、文创、旅游、农业等文化领域的多种元素,已经超出单个农场转型的范畴,变成一种乡村发展模式的新组织形式。当下,各地多以旅游为特点建设新型乡村,存在同质化严重、旅游产品复购率低等问题,该模式探索成功后,对于乡村振兴具有极高的社会价值,对打造当地特色名片、吸引国内外优质资源、带动一方就业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国内该模式探索较少,崇州凡朴农场也多以品牌建设为主要诉求,经济效益尚不明显,有待进一步研究(表1)。

表1 五种模式评价标准及对比

4 结语

基于以上对比研究,本文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适用情况、培育难度、长短期选择等维度总计五种模式评价标准,以期为国内意向做劳动教育型的农场提供转型选择支持。

猜你喜欢

农场劳动转型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农场假期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农场
转型
热爱劳动
一号农场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