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与保障
2023-06-04张东荣
张东荣
(高台县大湖湾水管所,甘肃高台 734300)
0 引言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任务,有效促进了我国农村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乡村振兴战略中重点提出:“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让农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这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决定着乡村振兴执行效果,受到来自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俨然成为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1]。
1 农村供水工程特点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便是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相比于城市地区,农村地区在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管理也并不相同,其主要特点分别为:第一,工程点分散、工程规模小[2]。农村地区的居民点分布较为分散,这在建设农村供水工程时,普遍工程规模小,但整体数量居多,个别偏僻地区、经济落后地区存在使用井水、河流水等现象。第二,供水工程形式多样。城市供水厂运营管理中引入了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等常规供水处理工艺,但许多农村地区并不具备这一便利条件,常见供水形式主要以集中供水、分散供水两种形式,呈现出多样性特点。第三,水质监测要求高。农村地区的供水方式不同,对水质判断标准并不完全相同,地下水是主要水源,需要采取多种水质监测方法,定期对供水水质进行监测,确认达到规定标准后,将水源输送至各个地区。
2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常见问题
2.1 建设资金不足
农村的一个水厂往往要供应多个村子的用水,并且村内人口分布不集中,维护周期长,整体流程十分复杂。在供水工程的建设与维护期间,供水管道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并且在检测维修与后期运行中,消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投入费用高,这对原本经济水平不高的地区来说,显得尤为困难。
2.2 运行机制有待完善
目前来看,部分农村地区在供水运行方面存在管理不到位,管理人员配备不齐全,现行管理队伍尚未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无法为供水工程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并且还会因监管不当出现运行问题,整体费用投入居高不下。供水工程具有一定的公益性,供水价格普遍较低,供水单位资金压力较大,往往因入不敷出而导致供水设备更新缓慢、年久失修等问题,资金来源不够稳定,很难保证供水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2.3 水源地保护不及时
水源地作为农村供水工程建设的基础前提,决定着工程建设成果与农村民众的饮水安全,但个别地区对水源地的保护不够及时、不到位,导致水源地普遍存在着范围广、污染严重的现象[3]。特别是一些生活垃圾与污水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直接流入河流中,诱发不同程度的水源污染现象,使得农村水源地受到严重破坏。
3 农村供水工程建设保障
3.1 保证工程建设资金充足
农村供水工程属于民生工程中的一部分,关系到群众饮水安全及地区经济发展,保障工程建设资金充足,才能保证项目顺利建成。一方面,强化项目建设资金支持,精准落实农村供水工程的维修、养护、管理等,定期对取水设备、农村供水主管道、水厂供水设施等进行维修、升级与改造。另一方面,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仅靠政府部门是远不够的,需要充分利用融资贷款政策、地方政府专项资金、PPP融资模式等多种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强化对企业建厂的补贴力度,勇于打破现行乡镇区之间的界限,建立具有一定规模的供水公司,打造一支专业稳定的水利队伍,切实做好供水工程建设管理与后期运维保障。
3.2 健全供水安全管理机制
为保证基层群众的用水安全,政府部门要着重加强对农村饮水工程的管理,适时出台多种优惠政策,完善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协助供水公司做好供水系统的维护与保养。构建饮水保障组织机构,规范饮水安全管理流程,逐步建立起统筹兼顾的经费保障体系,充分发挥政府部门的主导作用,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明确,进而为供水工程运行提供保障。为改善供水公司的运转难题,应根据地区经济与用水量确定合理收费标准,通过政府部门补贴、居民自行承担等方式收取水费,将其应用到供水设备维护与更换、人员工资发放等方面,缓解供水公司压力,促进饮水工程的稳定运行。
对于各类饮水工程,应及时做好水源、处理后水的质检工作,主要包括质量、毒性、微量元素等,查看是否符合饮水标准。在此期间,要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进行水质检测,保证对涉及区域的所有水源开展专业检测,进而与政府机构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此来降低污染,避免对人体造成危害。值得注意的是,水源污染会随着人类经济活动而发生变化,各地区的水质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等要保证及时更新,加大水质检测技术创新力度,切实做好每个供水工程的水质检测,进一步提高农村供水安全性。
3.3 强化水源地保护力度
水源保护决定着农村饮水安全,各地区政府要严格遵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水利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饮水工程运行管护工作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切实做好水源地的保护与监管。对千人以上的集中供水水源地,将其划分为重点保护区,在醒目位置放置宣传牌和警示标志,以此起到宣传教育效果,督促全民增强护水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带来的污染与破坏。做好备用水源、应急水源的建设工作,严格遵循源水自备、清水联通的基本原则,优先选择水源丰富地区进行应急与储备水源工程建设(如图1所示),结合地区供水需求设置应急水源工程数量。此外,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供水安全保障应急处理员,对供水系统运行期间的问题隐患做出超前判断,逐步建立应急指挥组织机构,配备技术、物资、人员等基础保障,落实配套的应急处理、报告制度,进而形成完善的用水安全预警与应急救援机制。
图1 “一源一备”农村储备水源工程示意图
3.4 利用信息技术助力供水安全管理
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网络技术,建立农村供水保障管理系统,完善系统功能,根据农村供水工程的地理位置、供水量等,确定管理模式,实现对区域内各饮水工程的实时监管,准确掌握水网、供水设备等运行情况,便于供水运行问题的及时发现、妥善处理。在应用信息化技术后,基层饮水管理人员只需配置技术人员即可,不再需要大量收费人员,在信息系统与各项制度体系的多重保障下,实现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实时监督管控,在保证饮水安全的同时,减低人工成本投入,将更多充足资金投入到设备维护与更换中,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区要着重加强对农村供水工程的关注,将其作为首要任务来抓,准确掌握农村供水工程基础特点,深入分析影响供水系统稳定运行的根本因素,进而采取针对性手段进行有序改进,切实保障地区居民饮水安全,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