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推进国际化发展的思考

2023-06-04王兵张慧

高教学刊 2023年16期
关键词:双一流一带一路高校

王兵 张慧

摘  要: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校履行高校基本职责、加强“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促进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在“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通过对高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高校国际化工作中应重点围绕师资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专业和中外合作办学等方面来进行,提出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措施建议。

关键词:高校;国际化发展;“双一流”建设;国际交流合作;“一带一路”

Abstract: Promoting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satisfying multiple needs of the people. It is also a necessary way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China to perform basic responsibilities of higher education, strengthen the key task of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mplement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promote higher education to the worl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first-class"constru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at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work of university should focus on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staff, talent training, scientific research, disciplines and Chinese foreign cooperation in running schools,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nd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Keywords: university;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Double first-class" construc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and cooperation; "the Belt and Road"

隨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国际化发展得到显著成效。“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高校国际化确立了发展方向。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国家首次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高校第五项基本职能[1]。2017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将国际交流合作确定为高校基本职能和“双一流”建设重点任务,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与教育对外开放发展规律性认识的重大理论创新,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高校职能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元需求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的必经之路。

一  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  国际交流合作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内容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印度尼西亚国会发表演讲,先后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与“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简称“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国务院授权国家发展改委革、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我国最为重要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构想,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在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中,肩负文化传承和传播、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

(二)  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基本职能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强调指出,“高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这是新时期党中央对高校职能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党中央统揽全局、在国际化格局下推进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做好高校国际化工作,对履行好高校基本职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以及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有着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三)  国际交流合作是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点任务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将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作为改革任务之一,《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将国际交流合作作为六大重点建设任务之一。提升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是“双一流”建设的核心要义,“双一流”建设也赋予了高等教育国际化以新的意义和使命。

二  高校国际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高校的国际化不仅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新冠感染疫情等大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有来自高校内涵式发展现状和管理体制机制层面的影响。

(一)  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新冠感染疫情对高校国际化带来影响

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是我国高校国际交流合作的主要对象。以美国留学生为例,根据OpenDoors的数据显示,2001—2020期间中国赴美留学生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2001学年的6万人增长至2019/2020学年的37.3万人。但近几年留学生人数的增速在放缓,2019/2020年留学生人数同比增长仅有7.2%,是近年来最低的一年。中国赴美留学生主要选择的专业是数学、计算机科学、工程和商业管理类。从中国留学生占在美留学生总数的比重来看,中国在美留学生的占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从2000/2001学年的10.9%一直上升至2019/2020学年的34.6%[2]。但是随着自2018年开始发生的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涉及科技、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受到较大影响,其中最为明显的是美国将中国18所高校列入实体清单,实施出口管制;美国限制中国高校师生参加美国组织与资助的全球开放性科研项目,限制两国高校间进行科研课题合作和学术讨论,以及对中国从事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留学生实施签证限制等现状,使得我国赴美留学生和国际合作交流均受到很大影响。同时,2020年以来,新冠感染疫情肆虐全球,导致与中国交流合作较多的英国、澳大利亚等国边境封锁,各国之间的线下国际交流几乎处于中断,中外合作办学和科学研究合作受到极大影响。总之,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和新冠感染疫情使我国高校国际化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

(二)  高校国际化内涵式发展水平不高、不平衡

我国高校整体国际化水平还不够高,高校内部国际化发展不平衡,国际化队伍较弱,作用发挥不够。同城、同部属、同档次水平高校的海外教师引进数量、来华留学生规模等部分国际化指标存在差距;在高校所属学院和学科之间的国家外专局引智项目、学生出国(境)学习交流、来华留学生等指标差异较大,表现不平衡;高校的学院、职能管理部门的人员变化较快,国际化队伍缺乏系统培训,队伍整体合力不够。

(三)  高校国际化管理体制机制协同不够

我国高校对国际化发展的认识不够深入,国际化工作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全方位激励措施不够。高校尚未确立国际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必由之路的观念,一些高校的国际化主动性有待提高,对中外合作办学、海外引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够。“大外事”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格局尚未建立,高校资源统筹与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健全,职能部门之间的协同、职能部门与教学科研单位之间的联动有待进一步加强[3]。在留学生招生与培养、教师国际化能力提升、科研国际合作等方面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配套政策。

三  高校国际化发展的重点内容

高校为促进国际化发展,应加快与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的对接,开展高水平、实质性国际合作,实现师资队伍国际化、人才培养国际化、学科专业国际化、科学研究国际化和学术服务国际化。

(一)  师资队伍国际化

1  在海外师资引进方面,加大高层次“外专千人”的引进力度

高校应多措并举,通过增加经费投入,加強海外师资的引进工作。加大新增师资国际化招聘力度,有计划地从海外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等全职招聘优秀博士、博士后补充师资。紧密围绕学校重点学科和发展方向,依托国家及省部级等各类重点科研基地,借助“首席教授、特聘教授”等特设岗位,有目标、有重点、有计划地引进和聚集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快速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高校聘请海外学者担任海外院长,充分发挥海外院长在引才、育才、引智、引资方面,尤其是引才方面的重要作用。积极争取国家外专局、教育部“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等项目的支持,成建制引进海外高层次专家和师资团队。

2  在本校师资国际交流方面,通过实施“师资发展与提升计划”,加大提升全校师资国际化水平

高校应制定目标明确的培训计划,完善专任教师各类海外研修计划,推进试行教师学术休假制度,鼓励、支持教师和研究人员赴海外学习或学术交流。积极争取国家留学基金委等部门支持,扩大“访问学者项目”规模。推进国际伙伴计划[4],推进与高校国际伙伴学校的教师互聘和双向交流。加强落实各类人才支持计划,引进和培养一批具备入选“青年千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项目”和“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竞争实力的优秀青年海外人才。

3  建立健全教师考核体系的国际化指标

借鉴海外高校教师聘用机制,高校应建立健全相关国际化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明确教师在聘期考核中对国际化经历的考核要求,并加强考核结果运用,例如在教师岗位聘任条件中明确国际化经历要求。

(二)  人才培养国际化

1  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招生宣传,创新培养模式,提升留学生规模和质量

发挥奖学金的杠杆作用,创新来华留学生招生机制。发挥好中国政府奖学金、高校自身所设奖学金,以及与企业合作设立“企业留学生奖学金”等各类奖学金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开展来华留学生招生宣传,与语言留学生规模较大的大学和其他教育机构深度合作,着力扩大留学生招生规模、提高留学生培养质量。积极推进高校与国外友好大学(学院)开展交换学生项目,依托国际学科伙伴、海外院长等国际化资源,落实高校建立的学生交换项目,扩大交换学生项目的学生规模。

打造与扩大留学生规模相适应的培养模式。利用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效应、全英文专业培养的优势和趋同化教育模式的吸引力,创新留学生培养模式,扩大留学生规模,打造符合国际化战略目标特色的来华留学生培育品牌。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外国留学生培养及管理办法,切实落实高校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教育、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学院在招生、培养以及日常管理中的具体工作职责,构建各学院来華留学生教育管理机制及管理队伍。

2  大力拓展海外留学、游学、访学基地,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海外交流访学项目

高校通过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汉办“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社会资助或学生自费等渠道,大力选拔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境)参加留学、游学、访学等多种形式的短期交流项目。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周”、暑期国际学校等形式,扩大本科生国际视野、增强国际竞争力。高校加大经费支持,选派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出国参加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或参加国际学术竞赛。通过校际交流项目,实现与海外院校联合培养和以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为依托,选拔研究生进行国际化联合培养。

(三)  科学研究国际化

以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学术影响力为重点,高校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双边、多边和区域性的国际科技合作,尤其加强与国外著名大学和大型企业的科技合作。围绕高校的优势学科方向,制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培育计划,以“111引智”基地、国际合作基地和国际联合实验室建设为途径,形成实质性平台合作建设。鼓励教师在国际重要学术组织担任管理职务和学术职务,承担高水平国际学术期刊的编委工作,增强国际学术话语权。大力支持各学科积极争取和举办高水平的国际会议和学术论坛,并鼓励青年教师出国参加重要学术会议,构建国际学术人际网络。围绕国家战略、国家意志的国际重大工程,瞄准其中的重大、基础、前导、核心与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国际合作,进一步增强和提升学校的国际科技合作的标志性和显示度。

(四)  学科专业国际化

加强学科规划与发展,重点关注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科,尤其在“双一流”建设学科、培育学科加以引导,提升国际化水平。参与学科的国际化评估与认证工作。推进全英文专业建设,以我国成为《华盛顿协议》成员为契机,推进专业建设标准的国际对标。提升与世界知名高校合作伙伴的层次,将教师间的合作扩展到院级、校级层面的合作,形成集群。改变高校内院/所合作伙伴布局相对单一的局面,促成学院,特别是学科或专业方向较多的学院均衡发展。大力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国际合作意识,通过拓展国际合作渠道、搭建合作平台,牵引并提升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国际合作参与度,实现跨越式发展。

(五)  中外合作办学

高校应着力建设高水平、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发挥高端引领作用,助推国际化进程。通过挖掘已建立合作关系的海外伙伴院校资源,推进与正在建立合作关系的海外院校之间的交流,拓展全球排名前列与高校学科专业匹配的海外名校等方式来推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的新建。

四  推进高校国际化发展的建议措施

(一)  加强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供持续的政策支持和保障

1  师资国际化方面

加大师资国际化招聘力度,改善师资学缘结构;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引导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人才。制定外籍专家(教师)管理办法,建立健全外籍教师管理和服务体系,注重师德师风建设;设立语言外籍教师专项支持项目,支持“一带一路”发展所需的通用语言和非通用语言学科发展。制定外专引智项目、国际科研项目业绩认定办法,对外专引智工作成就突出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重点引智项目、国际科研项目进行业绩认定。制定教学科研人员参加国际学术事务激励办法,将国际学术事务参与度作为教师职称评审的参考因素;拓宽渠道,组织和推荐教师参与国际学术服务和国际组织活动,提升师资队伍国际视野、创新能力和学术水平。制定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培育工作方案,统筹规划一批新的“111计划”、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与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的培育与申建工作。建设出国境审批“网上服务厅”,为教学科研人员出国(境)手续办理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

2  学生国际化方面

制定学生出国(境)交流管理办法,规范学生出国(境)管理;加大奖学金支持力度,扩大受益面,鼓励更多学生出国(境)学习;建设学生出国境交流网上平台,加强宣传力度。继续深入推进留学生趋同化管理,制定来华留学生培养与管理系列制度,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落实经费保障,提高培养单位和导师对留学生培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制定全英文专业建设方案,有计划地加强全英文专业建设,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制定“工程汉语”建设方案,加强留学生汉语教学和“工程汉语”系列课程建设。

3  办学国际化方面

制定“国际学科伙伴计划”实施计划,深入推进国际学科伙伴建设。制定中外合作办学实施办法,完善中外合作办学的管理、经费使用、质量保证体系等。制定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参与境外教学科研活动办法,鼓励教学科研人员参与教育资源输出,推进“走出去”战略。

4  校园氛围国际化方面

制作多语种外宣材料,加强校园环境双语标识系统建设,制定英文网站管理办法,推动建设英文网站质量标准体系。

(二)  明确高校各部门在国际化工作中的职责,加强协同落实

构建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统筹、多部门协同、教学科研单位负责的工作责任体系。国际合作与交流处是代表高校统筹推进国际化工作的职能部门,相关部门协同配合开展工作,各教学科研单位是国际化相关工作落实的责任主体[5]。各相关职能部门、各教学科研单位应充分认识国际化工作对 “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切实抓好工作任务落实。相关职能部门落实牵头工作推进责任和职能督查责任,并制定任务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进度安排和任务完成形式,确保相关工作的落实到位。教学科研单位切实履行任务主体责任,将任务指标体现到本单位的发展规划和内部督查督办工作中。高校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作为外事工作委员会的日常办事机构,要掌握学校国际化工作推进情况,并适时向外事工作委员会主任汇报、提出议事建议。外事工作委员会对国际化工作负有督促检查责任,对推进过程中的重大事项负有审议和向学校提出研究建议的责任。外事工作委员会应适时听取评议国际化工作任务完成情况报告,提出进一步推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五  结束语

在高校国际化发展过程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落实党和国家关于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强化国际化办学的意识和氛围,抓好 “一带一路”倡议等机遇,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扎实推进高校内涵式建设,以全面提升我国高校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国际学术制高点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聚人才、育人才、出人才开展工作;以教师国际化为关键,以校园学生国际化为落脚点,以办学国际化为手段,以校园氛围国际化为助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化强校之路。

参考文献:

[1] 钟周,张超.五大理念与高等教育对外交流合作[N].中国教育报,2017-10-21(8).

[2] 聚汇数据.2001—2020中国在美留学生状况分析[EB/OL].(2021-06-23) [2022-4-15].https://edu.gotohui.com/list/160283.html.

[3] 陈振风,何海燕.高校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高校发展与评估,2011(27):55-59.

[4] 吴薇,邱雯婕.日本一流高校国际化战略的注意力配置——以“顶级全球性大学计划”A类高校为例[J].江苏高教,2020(4):110-117.

[5] 梁志扬.论新时期推进高校国际化内涵式发展的策略[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1(11):11-13.

猜你喜欢

双一流一带一路高校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