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中“艺工文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023-06-04过山丁建浩陈安妮
过山 丁建浩 陈安妮
摘 要:新文科建设推动着实践教学的改革,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上虞e游小镇实训基地为例,基于新文科建设理念提出“艺工文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探索针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以整合政校企多方资源、打破学科壁垒、融入信息技术等实践教学改革路径,形成政校企深度融合的育人模式,构建共享发展的新局面。其实践经验和所取得的教学成果为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融合贯通提供可鉴之路。
关键词:新文科;艺工文融合;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liberal arts is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and the cultivation of compound and applied talents is the demand for talents in society. Taking Shangyu E-travel Town training base of 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of " integration of arts, crafts and literature "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new liberal arts construction, explores the path of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for art design students by integrating multi-resources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breaking disciplinary barriers, and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forms the education mode of deep integration of government, school and enterprise, and constructs a new situation of shared development. Its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eaching achievements provide a way to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 chain, talent chain, innovation chain and industrial chain.
Keywords: new liberal arts; integration of arts; crafts and literature; practical teaching; talent development; teaching reform
產业革命和新媒体技术不断更新迭代,对艺术教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艺术学科的发展正面临“艺术与技术”“科技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新文科建设是文科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艺术教育改革的创新之路。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一直影响着高校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教学“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的培养模式依然存在。如何使培养的人才与产业发展相适配,即解决高校人才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问题,探索“艺工文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已成为新文科建设中关注的重点。
高质量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为了让艺术设计学生的理论知识、生产实践及科学研究有机结合,同时,使新文科理念与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联系,达到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相互融合,实现专业人才培养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的互通,探索新文科发展中的“艺工文融合”实践教学改革乃当务之急。
一建设实践基地,助力人才培养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将深化产教融合列入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1]。实践教学离不开基地的建设,“基地是拔尖人才培养的试验田孵化器”[2]。实践基地的建设不仅能加强高校人才培养,同时也利于与地方产业的发展保持紧密联系与结合。2019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简称“杭电”)上虞e游小镇实训基地于浙江绍兴市上虞e游小镇落户。e游小镇是浙江省级特色小镇之一,重点发展游戏、影视、动漫等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实训基地依托上虞区e游小镇管理委员会,联合绍兴市良仓乐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多家泛娱乐信息企业,校政企统筹协调,以共享性基地建设的发展理念,服务于艺术设计类、新媒体类等专业的实践教学,以泛娱乐信息经济产业为诉求推动“艺工文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以“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改革”为使命,以大力推进人才培养范式变革为路径。在当地政府的扶持和企业联合支持下,从政策保障、资金保障方面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大学生优质实践教学场所;从项目保障、课程保障、企业师资保障等方面确保了实践教学的日常运行[3];从多科融合、任务驱动、量化标准及成果测评等方面,强化了能力提升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校政企整合资源,以“服务地方、助力教育”为目标,把企业项目带入实践课程,把产业技术融入设计创新,为学生提供了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性学习和锻炼机会。形成了动漫、影视、游戏、VR和AR等数字人才培养体系,适合于艺术学科中的数字媒体艺术、视觉传达、动画等专业,文学学科中的传播学专业等实践教学。助推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新文科建设,尤其是与艺术学科的深度融合。
二 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一) 深化产教融合,改革实践教学模式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学科特色明显,属浙江省首批“省重点建设高校”。杭电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拥有面向文化创意产业和现代传媒的艺、工、文3大学科门类,拥有数字媒体艺术、数字媒体技术、产品设计、工业设计及传播学5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学院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引导专业建设,构建了艺、工、文跨学科融合、跨专业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教学模式,积极对接国家数字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智慧浙江,满足数字经济时代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在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大背景下,扎根产业行业,服务国家和地方需求是人才培养之根本。为了使新文科专业培养出的人才紧扣区域产业形态和发展需要,符合企业对人才知识储备的要求[4],学院的专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特色深入结合[5]。即以区域需求为导向、以创新发展为目标、以产学研结合为主线,以实践教学改革为切入,借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带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借政府和企业资源促进校内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发展。与浙江省数字经济发展保持高度的匹配,在改革理念上坚持“人文为体、科技为用、艺术为法”,走“艺工文”交叉融合的新文科建设之路。重点开展融入信息化技术的艺术创新人才培养,将其贯彻至理论教学与实验和实践教学之中。
(二) 校政企同频共振,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在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下,以“政”为先导和纽带、以“产”为主线和方向、以“学”为主题和核心、以“研”为基础和推进、以“用”为原则和目的,将智能媒体赋能下的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共享创新和协同创新作为己任,用“艺工文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协同优质企业实施“学校元”和“企业元”的双元培养(图1)。
实践教学体系依据不同年级不同要求,划分为专业考察、课程实训、认知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多个级层。依据不同专业、不同水平或个性需求,分为技能培养、艺术策划、运营管理等多项内容。实践课程教学方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鼓励学生采取参与式、讨论式,并结合各自学科和专业优势,在校、企双师带领下培养自主思维和创新能力。实践方法由易到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贯穿在新文科专业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在项目驱动和创新赋能的引领下,建立了良好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与企业对接关系(表1)。
通过政府的引领和企业的支持,校政企同频共振[6],实现教学与市场的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学生完成项目全流程整合设计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满足未来社会对新文科专业人才的需求。
(三) 加强教学管理,健全实训保障体系
严格教学过程管理是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关键。政、校、企共同组建“产学研专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加强实训教学过程管理,建立科学规范的实践教学评价机制。实训基地设“四部”:基础实训部、综合实践部、岗前实习部、创新创业部,校政企三方“四部”共建,进行四层次的实践教学,并由政府(园区)、学校、企业联合成立运营管理中心,对实训教学进行共同维管,使跨学科、跨专业、共享性、融合性的实践教学得到保障(图2)。
实践课程考核指标体系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出发点,采取校外企业导师评价和校内实训指导教师共同参与评价的方式,同时增加学生评价和网络评价等环节,开放式、多维度考核每一名学生。为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被评选的优秀作品由实训联盟企业颁发证书,以资鼓励。此外,坚持“校企合作实践课程作品展示制”,实训课程结束组织学生进行游戏、动漫、短视频等作品展示活动,给学生展示自我和分享实践成果的机会和空间,促进校际教学成果交流的同时也利于企业选拔所需人才。
三 “艺工文融合”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一) 整合多方资源,探索人才培养
整合政校企三方资源,通过新文科建设理念推进新专业、新理论、新模式及新课程“四新”改革,探索人才培养路径。发挥企业的用户资源和实践应用作用,以创新实践能力和协作工程能力为目标,多方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实行“基地与企业、专业与产业、实习与就业”三融合;“学习任务与生产任务、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能力培养与职业素养”三结合,使全方位的产学研实践贯通大学的全过程。
一是遴选优质企业对接相应的艺术设计专业,利用企业的技术力量优势,实施企业实战项目分层次走进实践课程。二是建设一定规模企业导师群,涉及领域包括动漫、游戏、视频与策划等,形成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每个专业的实践类课程实行校内外双导师授课,尊重学生的职业选择及个性发展,由双导师指导学生承接和完成企业的设计项目。三是通过项目驱动、技能培养,探究实践教学过程改革,加强“创新思维、数字表达、产品研发、品牌推广”的整合创新技能,达到校企“能力培养+人才输出”的合作成效。四是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团队精神、职业素养的培养,同时融入企业文化。五是结合立德树人,加强责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将学习与创新、探索与奉献、传承与发展等观念的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紧密结合[7]。
(二) 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艺工文融合”
随着大数据、VR技术、AR技术、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一系列科技应用渗透到艺术领域,技术驱动伴随着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方式、传播途径等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促进了新的艺术生态圈形成。交叉融合和技术驱动使艺术、文化、科技的边界日益模糊[8],打破学科壁垒,建立跨学科、多层次的实践教学理念势在必行[9]。
实训基地所在的上虞e游小镇引进了八百余家的多类数字经济企业,包括上虞e游良仓众创孵化平台、上虞数字产业园等,聚集创客一万余名,已成为浙江省省级数字文娱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e游小镇在游戏、动漫、影视和试听阅读等领域,逐步形成创新型产业集群。得天独厚的产业背景,为学生进行“艺工文融合”综合性实践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实践教学针对企业的真实项目,开展多学科、多层次、大融合的创新训练。
实践教学鼓励跨专业组团合作,采取专业纵向课程的重组与跨专业横向知识的贯通。具体来说,实训课程即可采取某一个专业学生进行跨专业实践,亦可多专业学生联合交叉融合实践,以团队分工合作的方式共同研讨。知识构成涉及艺术设计、信息科学、社会科学和市场营销等众多领域,通过交换不同领域间的认知和观念,促进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知识渗透与融合。
(三) 运用虚拟仿真, 融入信息技术
面对新冠感染疫情的阻挡,杭电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同步建设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依托虚拟现实和网络通讯等技术,利用已开发建设的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项目——企业形象广告空间体验与传播策划VR实验,支持学生进行企业展示空间、动漫场景快速构建、三维仿真环境的VR体验等实践课程[10]。将信息技术融入实践教学,不仅在空间和时间上实现了校企之间优质资源共享,同时通过引入企业项目或创造仿真项目,重塑了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实践方式,让学生在疫情防控期间不出校门也能凭借“虚拟仿真”场景获取职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
在严峻的就业背景下,通过信息化课程建设还可让学生模拟仿真创业过程。运用虚拟技术资源模拟众多服务机构和企业业务,使学生参与同类型企业竞争,在虚拟空间中体验企业全真运营等,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乃至引导大学生“以创业带动就业”。线上线下,虚实结合,既加强创业实践又可降低现实创业投入的风险。
四 主要成效
杭电·上虞e游小镇实训基地通过3年的建设期,在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下,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实践课程体系,形成了“艺工文融合”共享性人才培养模式。不仅解决了杭电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实训难题,实践教学创新平台还吸引了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河北经贸大学艺术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共计一千五百余人次参与实训。聘请了来自e游小镇的十八家企业近三十余位企业导师,培育了十余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另外,校、政、企共同探讨了艺术设计、新媒体传播中的诸多实际问题,逐步实现了集政府、高校、企业与社会力量于一体的资源整合与多维度融合。微观层面实现了企业岗位能力需求与基地实训课程内容的深度融合;中观层面探索了行业转型升级与专业结构调整的深度融合;宏观层面响应了国家产业结构需求与人才供给改革的深度融合。
除此之外,在服务地方企业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在e游小镇举行“高校人才对接会”,搭建人才对接桥梁。利用高校师资与资源,开展《数字影视制作全流程解析》等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增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互利互赢,共同发展。所取得的成绩于2021年4月被浙江电视台新闻频道、中国小康网、华东网等多家媒体以《“杭电”上虞研究院服务e游小镇 助推文创产业大发展》进行报道;《上虞日报》进行了题为《杭电人文艺术与数字媒体学院实训计划在e游小镇启动:产教融合助力实用型数字化人才培养》专题报道;《科技金融时报》也发布新闻,称赞实训教育模式培育了创新人才,促进了浙江上虞数字产业区域经济的发展[11]。
五 结束语
“艺工文融合”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突破了傳统的实践教学时空限制,改变了过去单一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跨学校、跨专业共建共享新格局。有效缓解了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中实践条件不足、容量不足、企业导师不足等问题,形成了集战略规划、企业培训、创业教育和项目孵化于一体的创新平台[12]。不仅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也推动了“互联网+教育”生态圈的建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学生的跨领域知识融通能力以及设计应用能力,培养了适应新时代数字产业需求的复合型新文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EB/OL].(2017-12-19).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12/19/content_5248564.htm.
[2] 吴岩.积势蓄势谋势 识变应变求变[J].中国高等教育,2021(1):4-7.
[3] 刘朝晖.综合性大学设计学多学科融合实践教学创新平台构建的探索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20(17):128-129.
[4] 韩建华,陈镜丞,蔡可键,等.地方高校产学研用协同育人教学资源共享途径研究[J].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9,31(02):74-78.
[5] 赵菲.人工智能时代艺术专业学生创业就业教育模式分析[J].艺术教育,2021(5):277-280.
[6] 张永成,范钦满,刘长平,等.“多元一体、多维协同”理念下高校实验室文化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1,40(10):256-260.
[7] 蒋金辰.“从专业技能型到社会主题型”设计教育改革探索[J].装饰,2021(6):56-57.
[8] 顾亚奇,张旭.新文科建设中的“新艺科”之思[EB/OL].中国社会科学网.(2021-01-08).http://www.cssn.cn/zx/bwyc/202101/t2020108_5243229.shtml.
[9] 史磊.学科交叉融合视角下的交通安全心理学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1,40(6):191-196.
[10] 丁建浩,王毅刚,过山.面向广告空间策划的虚拟交互实验平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20,39(2):92-94,140.
[11] 付曦地.杭电·上虞e游小镇实训基地落成[EB/OL].科技金融时报.(2019-7-12).http://kjb.zjol.com.cn/html/2019-07/12/content_2672880.htm?div=-1.
[12] 冯凌云,王彩芳,郭灿彬.“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工业机器人实践教学模式设计与实现[J].实验技术与管理,2021,38(1):21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