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

2023-06-04程泽其

课程教育研究 2023年2期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活化实验教学

程泽其

【摘要】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雙元促动之下,越来越多的初中生物教师开始重视起对学生课程核心素养的多维塑造、优化工作,其中颇具实践能力体系构建性的实验教学无疑成为最受瞩目的关键项目。据此,笔者将从生活化改革的角度切入,就“新课改视域下初中生物学生活化实验教学研究”一题撰文,并就不同方面提出一些看法和策略性建议。

【关键词】生活化  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87-03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虽然绝大多数的初中生物教师都将实验教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对待,但是由于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具体的工作中却没有将“生物实验”和“日常生活”有机联系在一起,这就必然会导致学生对生物实验产生比较强的陌生感,同时也不利于他们在生物学习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为了有效扭转这一不利局面,初中生物教师必须要树立起鲜明的生活化实验教学意识,并以下列几方面为主要抓手做好相关的探究、改革工作:

一、借助生活资源拉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心理距离

对于很多初中生来说,“生物实验”无疑是一个非常新鲜而又神秘的事物,这个名词似乎永远和各种“瓶瓶罐罐”以及许多“高大上”的仪器联系在一起,这在客观上给学生造成了一种神秘感和“不可认知”感。为了有效改变学生们的这种心理认知,初中生物教师首先要从对生活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角度切入,帮助学生褪去生物实验的神秘外衣,让学生认识到生物实验其实在身边是无处不在的,且自己完全有能力开展各类型的生物实验,以此来完善后续教学的客体认知基础。

1.从生活现象中挖掘出生物实验的“存在感”

“生物”是无处不在的概念,它广泛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所熟悉的很多生活现象从本质上来讲就是生物的生命活动所带来的。据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从一些生活现象入手,从中提炼出一些体现了一定生物知识的实验性成分,同时结合课程教学的知识内容来让学生对这些现象中所蕴含的生物知识和实验方法形成初步的认知,以此来作为强化学生对生物实验熟悉感和认知诉求的可靠方法。

比如,对于《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这一项实验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忆一下自己在吃馒头或其他面食时口腔中味觉的感受,回味一下那种淡淡的甜味,并让学生们猜测馒头在口腔中可能生成的物质类型。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就可以对接下来的实验教学做理论和程序性的讲解,打下良好的授课基础。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生物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在生活中有生物的影子,让学生利用生活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其应用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从日常事物中挖掘出生物实验的“存在感”

科技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也出现了诸多富有生物科技含量的事物,而这些事物的诞生或者功能发挥原理就带有生物实验的“影子”。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选择这些日常事物,带领学生从这些自己所熟悉的物品中发现彰显生物实验知识、技法和价值体现的元素,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生物实验带给自己生活的影响,并从中进一步了解课程知识、技法的具体作用形式和效果。

例如,在完成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这一课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展示给学生们平日里见过乃至服用过的一些钙片、维生素片、蛋白粉、纤维素等药物或保健品,从这些物品中营养物质的含量确定、融入以及在人体中的释放过程等方面讲解一些有关的生物实验,同时重点突出其中所涉及的课内知识与实验技能,让学生们了解到这些常用品所具有的生物实验元素。

3.从生活经验中挖掘出生物实验的“存在感”

初中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对生活中的人、事、物形成了相对鲜明的感知体会,这些完全可以成为开展生活化实验教学的宝贵资源。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以及学生们的能力和生活经历,从后者所熟悉的生活经验中提炼出有助于其生物实验认知体系建立的“建材”,同时帮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浓郁的实验气息。当然,这一项工作的进行要严格对标于生本实验素养的构建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执行质量、效率。

比如说,在进行《血液的管道——血管》这一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试着将自己的一只手放在臀部下,不一会儿就可感受到熟悉的麻木感,这是由于血液流通不畅,引起局部神经受到压迫,从而出现局部麻木的症状。针对这种情况,随后教师让学生结合这种感受再次验证其原因,最后便可结合本堂课的知识内容来做具体讲解,以之作为开展类似生物实验的生本基础。

二、借助生活资源丰富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内容

初中生物的教学内容可谓是“包罗万象”,任何存在于自然和人体中的事物都可以被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这一基本认识,初中生物教师应当突破课本中有限的实验内容的限制,积极从学生们所熟悉的生活资源中挖掘、提炼出更为丰富的实验课题,一方面让学生从更多角度熟悉自己学到的实验方法,另一方面,也可进一步促进学生感受到生物实验巨大的可执行性,同时助力于学生良好实验习惯的形成和持续优化。

1.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实验的课题

教材中的每一项实验都是为了验证对应的理论知识的,而对于该理论知识的验证却不是以前者实验为唯一路径的,而这些路径就对应着一个又一个实验的课题。据此,初中生物教师可以结合目标课程知识,利用生活资源来设计出更多的实验课题,让学生们通过更为多元的路径去理解、验证、消化书中的知识内容,以此来引导学生构建起相对完整的实验认知和执行思维,并进一步促进学生吸收关键的知识信息。

例如,对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这一项实验的补充实验教学,教师可以将课题拓展到对影响种子生长速度、发育状况和果实的颜色、形状、尺寸等环境条件的探究上来,并让学生用课内实验的种子来做同质参照实验,以此来让学生设计出对应的实验并进行具体操作,最后根据实验结果整理出详细的报告。

2.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实验的材料

即便对于同一主题的实验来说,不同的实验材料也可以取得具有宏观共性和微观差异性的实验结果,这也造就了科学实验强大的吸引力。据此,初中生物教师大可在生活资源中提炼出更多的适合于引导学生开展实验学习、训练的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来印证目标知识信息,并可允许学生结合前段实验经验来进行更为自主的操作,在这个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实验技法认知和对目标知识的吸收能力,从而取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完成了《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这一项实验的教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一些物品乃至自己身上搜集更多类型的细胞,如洋葱表皮细胞、番茄果肉细胞或者人体毛发细胞等,让学生们参照课内实验的步骤和方法做一次类似的实验,并记录下观察结果和课内实验结果之间的区别,同时想一想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

3.利用生活资源丰富实验的方法

实验方法的选择在实验教学中是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这些方法自然也可以通过对生活资源的有机挖掘和利用来实现进一步的丰富。初中生物教师不妨在完成课内实验教学之后,让学生们利用自己业已掌握的操作认知和经验来从生活当中获取更多的灵感去创造出其他执行实验操作的路径与方法,一方面帮助学生开辟出更为多元的理解、吸收课程知识的渠道;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的实验兴趣得到极大的激活,同时还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实验意识的生成和强化。

例如,对于《酒精或烟草浸出液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一项实验的补充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浸出液”这一实验材料做能动改良,借助烟头等物品来将“浸出液”更换为“烟气”或者酒精的“挥发气体”,从气体渗透的角度出发去观察水蚤的心率变化,从而同样地达成验证核心知识信息的目标。

三、借助生活资源完善学生的生物实验学习状况

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初中生只能借助于实验室中的专业设备来开展生物实验活动,这不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们实验素养的形成、优化速度,而且也会在心理上割裂学生们对“实验”和“生活”之间的关系认知。针对这个问题,初中生物教师就要对生活资源做出更多方向的开发和利用,从工具、素材和平台的角度出发来增加生物实验的“地气”,使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开展生物实验活动的便捷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可对常规生物实验教学的优化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1.从生活材料中选择更为多元的实验工具

一如笔者前文所言,很多初中生都认为生物实验只能通过“瓶瓶罐罐”来开展,这显然是一种非常片面的认识。初中生物教师可以在保证安全和实验效果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的物品中选择一些日常材料作为执行实验操作的工具,一是可以有效降低生物实验的执行成本,二是可以让学生对生物实验的执行认知变得更有质感,同时还可以为后续的常态化实验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这项工作的执行可以体现出更强的生本意味,让学生们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去执行,这样更能够促进教学工作的高质化发展。

比如,在进行《心脏的结构和功能》这一项实验的补充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家中常见的案板、菜刀、剔骨刀和瓷盘等烹饪工具来代替常规实验器具,在学生面前以看似“做菜”的方式去执行基本操作,同时向学生展示猪心的结构并参照这些结构来完成对心脏功能的知识教学。

2.从生活材料中选择更为多元的实验素材

课本中所列出的实验都有着非常具体的素材,但这些素材的选择并不是唯一的,很多其他的材料也都可以取得同样乃至更好的实验效果。基于这一认识,初中生物教师就可以对标于实验教学所需要的客观条件,从一些学生们熟悉的生活物品中选择出对应的材料作为素材,在取得预期的实验成果后,教师可在讲解成果的同时得出原理后鼓励学生再提出更多的可供实验操作的生活素材。此项工作的落实要对学生的能动资源做出最大限度的开发,允许学生“各抒己见”,从而让实验教学的课堂氛围得到实质性的优化。

例如,对于《观察种子的结构》这项实验,教师完全可以让学生从自己平日里喜欢吃的花生、黄豆或者苹果、桃子、鸭梨的核等物品中选择出要观察的素材,并按照课内实验的环节和方法来开展一场类比实验,将这几种种子的结构做一番对比,总结出其中所存在的个性差异和共性相同点,以此来丰富自己对这一项课题的知识认知。

3.借助生活资源拓展学生的生物实验执行平台

任何一項教学工作的成果取得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有效引导,但学生本人的常态化学习、练习却往往能在更大程度上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基于这一点认识,初中生物教师要将对生活资源的有效运用拓展到对生本实验执行平台的有机构建和拓展上来,帮助学生将对实验活动的认知和参与带到课堂之外,通过对“碎片时间”的利用和对实验性作业的设计来让学生的实验学习成果得到不断巩固、扩大和优化,进而取得更为理想的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们分成几个小组,为每一组指派一名成绩较好的学生为组长,要求组长们利用自习课、大课间等机会,结合当天的课程教学内容去开展一些诸如“植物叶片观察”“蚂蚁生活习性探究”等难度较低的小实验,例如,学生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可以总结出:(1)生存的最佳温度在25摄氏度,不能高于40摄氏度低于0度;(2)土壤的湿度在15%左右,空气湿度要在80%左右;(3)蚂蚁一般是以群居为主,每只蚂蚁都会分工配合建造巢穴。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回到家后仔细观察一些存在于自己身边的生物现象,对这一现象的出现原理提出自己的假设并设计出详细的验证实验方案,有条件的还可和自己的父母一起完成对这些现象的实验论证等等。总之,生活中处处有生物现象,结合生活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物知识,并用生物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一切的知识都存在着“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共有属性,因此对于课程知识的讲解也必须要呈现出浓郁的生活气息,从中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初中生物教师要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树立起鲜明的“生活”意识,引导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去了解、探究、完善生物实验学习,在学习和应用过程中感受到生物知识、技能所具有的现实“存在感”和巨大的应用价值,帮助学生养成更为常态化、更具发展性的自主实验学习、操作习惯,以此来为他们课程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旺旺.感受生活,初中生物学科的生活化教学[J].学周刊,2022(1):128-129.

[2]韩旭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3):147+149.

[3]李国锋.生活化教育理念在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13):110-111.

猜你喜欢

初中生物生活化实验教学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几何体在高中数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理念下生物课堂教学艺术的“变”与“通”
初中生物学案编写的一些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