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路漫漫 家园共育同求索
2023-06-04王昆
王昆
【摘要】近年来,部分幼儿园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迎合家长和市场的需求,将小学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渗透或运用于幼儿教育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普遍化和趋势化,这种“拔苗助长”型的教育管理模式,严重违背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幼儿园如何与家长建立有效沟通,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帮助幼儿科学衔接就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关键词】幼小衔接 家园共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27-03
怎样使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是幼儿园大班的教育重点,也是家长最为关心的热点话题,更是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重大转折。幼小衔接工作仅靠幼儿园的教育和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教育对幼小衔接期的幼儿同样十分重要。幼儿园要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共同转变和更新落后的教育理念,在幼小衔接这条路上,教师和家长共同扮演好教育引导者、生活合作者和能力培养者的角色。
1.达成共识,“起跑线”始于自己足下
现在,许多家长把“起跑线”设到幼儿园,甚至更早。所谓“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是家长对教育重视的好现象。但是“起跑线”在哪里?每个孩子的“起跑线”一样吗?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幼儿园要引导家长避免产生盲目跟风的心理,理性看待幼小衔接。
幼儿园在家园共育工作上,要抓住平时面对面交流、召开家长会、举办开放日、举行亲子活动的契机,巧妙选取家长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家长明白:儿童的成长是有规律的,而且有一定的阶段性。幼儿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特点,具有唯一性、顺序性和连续性[1]。超越儿童发展的阶段性,不仅不能促进儿童的成长,反而会损害其成长,早熟的“桃子”并不甜美。
有针对性地指导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找准属于自家孩子的“起跑线”。不与其他家庭攀比,避免出现类似看到别的孩子能认1000个字,而自己孩子只认识几个,就说孩子笨,乱贴标签,从而打击孩子自信心的现象。
家园合作应该共同探讨、达成共识,找准与孩子相处的合适位置,巧借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关心而不干涉,协助而不代替。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及时出手,“授之以渔”;在孩子熟练掌握的时候保持适当距离,“观其捕鱼”。这样可以避免教育者因从自己的角度看待问题,轻视孩子遇到的困难,而带来急躁情绪;也可以矫正事事追求完美,在旁边“挑刺”的心态,打击孩子的自信心。找准“最近发展区”这个最佳“起跑线”,能激发幼儿潜在的潜力,让孩子真正体验到“跳一跳摘到桃子”的由衷喜悦。
2.交流分享,避免“揠苗助长”引深思
幼儿园临近毕业,很多家长都会收到一些“幼小衔接”兴趣班的宣传手册,教学内容主要是一年级汉语拼音、数学、书写、识字等知识性内容。可以看出,很多家长存在“孩子写的字越多,会做的加减法越多,就越优秀”这样的误区,注重孩子的外显行为。相当一部分家长会把需要长时间积累、培养的“早期阅读”“数学思维”的能力,和短时间突破的“识字”“加减法”的掌握程度对等起来[2]。
幼儿园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幼小衔接沙龙或者线上“直播课堂”的方式,邀请资深教育专家、经验丰富的幼儿园老师、小学教师和深有体会的已经毕业上小学的幼儿家长,针对家长最关注、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理论培训、经验分享,引导教师和广大家长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通过各方充分交流和讨论,大家会达成共识,找到幼儿园和小学教育最佳的契合点,避免“揠苗助长”盲目抢跑。
大家就会发现,周期性短、能突显孩子外显行为的“兴趣班”虽然见效快,但由于打破了儿童自身发展规律,并没有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反而需要后期家长的督促才得以坚持。那些上了“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在上了小学以后,没有比其他孩子更优秀,反而因为提前学习过了很多知识,出现了粗心、注意力不集中等不良学习习惯。也会了解到,幼儿期的思维是和具体生活联系在一起的,幼儿的感性经验越丰富,理解抽象知识的能力就越强。小学时期的很多知识比较抽象,如果缺乏相应感知经验,理解会有困难。过早地学习不适合年龄段的知识,会跳过幼年大量感性经验的积累,容易形成机械式记忆,使孩子缺少创造性、变通和理解的灵活性。
有了新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和家庭就会行动起来,努力从小班开始,多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材料,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循序渐进地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3消除焦虑,“积极心态”更从容
面对幼小衔接,有的家长过分焦虑,无形中把焦虑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对小学产生恐惧心理,反而不利于孩子成长。有的家长将自己的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而不关注幼儿进入小学的适应能力和心理变化,导致孩子出现焦虑、退缩、自我效能感降低的现象,丧失对知识的新鲜感、厌学,导致学习“没后劲”。积极的心态是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衔接期的关键因素。
老师和家长首先要从容、积极,不用小学的学业负担和小学老师的严厉形象来恐吓、吓唬孩子。要让孩子知道马上要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产生期盼上学的内驱力。其次,要多让孩子了解小学生活的丰富多彩。当然,也不能过分渲染小学生活,言过其实,这样孩子入学后发现没那么好,容易产生失望情绪,不利于将来学习。
幼儿园和家庭在与幼儿交流时,要建立在平等的关系之上,教师和家長不是绝对的权威,孩子也该有话语权。当大人有意识地和孩子“平起平坐”的时候,便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听到他们的担心,理解他们的担忧,疏解他们的焦虑[3]。
“上学前我要准备一个又大又漂亮的书包”“我要准备好文具、水杯”,从孩子的话语中可见,物质性准备是他们心中认为亟需解决的问题。这时,家长可以带领孩子挑选适宜、喜爱的铅笔、橡皮、本子等学习用品,让学习散发出生活气息,让学习生活变得丰盈而斑斓。
“我想去看看小学是什么样的,离家远不远”“我担心上学后学习跟不上,老师不喜欢我”,孩子们关注的还有经验性的准备。这时,幼儿园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显得尤为必要。参观小学的操场、活动室等设施环境,观看小学的升旗仪式和课间操,接触亲切和蔼的小学老师和意气风发的小学哥哥姐姐,找一找小学新奇的地方,可以使孩子们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回到幼儿园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把自己向往的小学用绘画、搭建、表演等形式充分表达出来,让幼儿对新生活的到来充满向往。
4.点滴培养,“学习品质”是法宝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软实力的提升,是幼儿园和小学科学对接的制胜法宝。一位拥有听的能力的儿童,未必是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位动作不太协调的儿童,却主动和妈妈一起劳动。知识技能的获得可以后天锻炼,如果好的学习品质没有形成,则很难弥补。
教育部颁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时期是建立劳动意识,培养劳动习惯的最佳时期。家园合作下的劳动教育可以润物无声地帮助幼儿形成独立、有条理、有责任心、懂感恩等诸多优秀的学习品质。家园如何开展劳动教育呢?笔者梳理了四方面的教育策略。
4.1信心十足正心态,软实力提升巧入门
激发劳动积极性,方法很多元。朗朗上口的儿歌可以让幼儿明晰动作要领,好听又实用;温馨且蕴藏哲理的绘本故事,会润物无声地将劳动的种子播撒在幼儿心中;幼儿喜欢模仿,教师就直观具体地进行示范,让孩子们分分钟获得要领;“加油”“点赞”不可少,示弱口吻是法宝,如果教师用寻求帮助的口吻和幼儿沟通,就会使他们觉得自己“被需要”,轻松收割“小助手”。
由于自身能力发展不足,孩子会出现做不好的添乱现象。这里正心态很重要,只要能参与到劳动中来,作为教师,就要管住手,避免直接包办代替;管住嘴,不流露出责备、取笑和嫌弃。努力发现幼儿的闪光点,给予第一时间恰当的肯定。如果总是做不好,就要耐住性子思考一下原因,是劳动内容超出了他的能力,还是他只是想尝试其他方法?如果是前者,就要降低难度,以减少挫败感;如果是后者,就提前预留机会和时间,允许孩子“把事情弄糟”,允许犯错和试误,帮助其积累有益经验。在这种轻松的氛围下,幼儿会感受到理解和支持,从而更有信心把事情做好。
4.2劳动内容需“挑拣”,独立互助幸福显
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实际能力,幼儿园要对劳动内容“挑挑拣拣”。判断某项劳动是否适合孩子,可以观察孩子是否能通过努力顺利完成。如果暂时还不能完成,经过努力能够完成也是适合孩子们的。这就需要由易到难地做起,循序渐进地尝试,比如,幼儿不会叠被子可以先从叠毛巾做起,不会擦桌子可以从收拾食物残渣学起。当然,针对劳动教育的内容,每个年龄段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小班侧重初步学习生活自理劳动技能。同时,小班幼儿对语句的理解能力还不强,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单明确,避免宽泛。比如,让孩子们学会收拾自己的玩具,可以说:“请你把地上所有的玩具都放到桌子上的白色箱子里?”明确了方位和对象,孩子会迅速找到正确的摆放位置。
中班重在强化和提升生活自理劳动能力,教师可以将任务细致化,分步骤,做示范,让幼儿感悟到做任何事都有一定的程序。比如,打扫要从上到下、从里到外,垃圾要堆在一起,自主拿取餐点要按既定路线等,提高孩子完成劳动的质量和效率。
大班重在培养劳动习惯和提升劳动素养。大班幼儿有一定的语言能力、社交能力,愿意建立并遵守规则。“争做值日生”是个不错的方法,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商议、制定切实可行的值日清单,已经掌握某些技能的幼儿可以发挥专长当小老师,帮助个别暂时不会的孩子。同时,鼓励幼儿挑战自己不擅长的方面。组内幼儿间的教学相长往往比老师的指导更适合他们。通过讨论、分享、互助完成值日任務,可以提升幼儿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增进同伴感情。
4.3游戏调味稚趣足,传统文化润底色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形式,劳动加入游戏元素,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轻松玩,专注学。在区域游戏前,教师可在“娃娃家”投放带拉链、扣子的衣物、餐具、多种打开方式的包装、儿童清扫玩具等生活用品,幼儿会兴致盎然地在“娃娃家”给娃娃搭配、穿脱衣服、用勺子喂饭、清扫居室等。每次游戏结束后,坚持引导幼儿在清晰明了的整理标识暗示下,将表演用的“魔力道具”、搭建用的“建筑材料”、图书角的“智慧书籍”放回原位。其间,播放轻松愉快的整理音乐,让幼儿持之以恒地快乐做事,将整理看作生活的一部分,享受幸福和快乐。
节气、节日活动也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活动形式,幼儿园可以利用自然资源进行时令教育。在园丁的辅助下,指导幼儿种植时令瓜果蔬菜,给植物松土、浇水、施肥、除草等,悉心照料,关注成长,等待花开,静待收获,采摘分享。节日庆祝时,教师可以带幼儿在清明节放飞亲手制作的“风筝”;在夏至来临时,煽动凝聚创意的“纸扇”;端午节编织保佑平安的五色丝线,一次次劳动无不投射着孩子们的聪明才智,一个个劳动成果无不寄托着孩子们对美好生活的期许。
4.4家园互动解误区,社会舞台展家风
家庭是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幼儿园可以通过面谈、家长会、聊天工具、公众号推送等形式给家长支妙招。呼吁全家总动员,提出操作性强的指导建议,比如,大人可以叫上幼儿一起去购物,分担一些重量,共同准备食材,参与简易烹饪;外出旅行时,和幼儿共同收拾准备携带的物品;大扫除时,播放愉悦喜爱的音乐,家庭成员各司其职,这样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劳动模式,有利于孩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劳动中。
倡导家庭劳动教育融入社会“大舞台”,携手幼儿、家长一起将生活中常见的纸杯、卫生纸筒、牙膏盒等常见材料变废为宝,让幼儿感受创作的神奇与新鲜;开展争当垃圾分类小能手活动,营造向低碳、环保家庭学习的氛围;吸纳更多家长志愿者弘扬服务精神,带幼儿走进书店、辖区、车站等公共场所,大手牵小手优化周边环境,亲身感受“以劳动为荣”的真谛,将家风美、品质美根植孩子们幼小的心灵。
5.结束语
总之,科学衔接,不是上小学前的“临门一脚”,更不是恐慌性“抢跑”,而是需要幼儿园、家长站在“树人”的长远角度,有目的、有计划地逐步实施,循序渐进,方能水到渠成。幼小衔接路漫漫,家园共育同求索,让我们家园共同携手,用科学的、高质量的陪伴使每个孩子都能顺利度过幼小衔接,自信而从容地迎来小学生活。
参考文献:
[1]赵建萍.幼小衔接中的家校合作共育策略刍议[J].成才之路,2022(31):137-140.
[2]朱正娜.家园合作,有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J].家长,2022(27):48-50.
[3]陆燕君.幼小衔接阶段家庭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华人时刊(校长),2022(9):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