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数学新课导入八法
2023-06-04张道明
【摘要】在面对国家“双减”政策下,如何在短时间内让学生轻松完成学习任务,达到减负、提质、增效的效果,是我们所有教师都要研究的方向。本篇論文将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角度,去论述小学数学新课导入时所使用的导入方法: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以旧引新,抛砖引玉;故事导入,以趣促学;设置悬念,启发思考;动手操作,水到渠成;借助动画,引起关注;游戏互助,寓教于乐;创设情景,以情入境等八种可行性。有效的导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抓住学生眼球,很快进入新知教学,聚焦智慧课堂,助力“双减”落地,真正让学生们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关键词】小学数学 新课教学 导入方法
【基金项目】六安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核心素养视域下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编号:lk21058)。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3)02-0112-0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有效导入,可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内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总结笔者多年教学实践,结合学界既有成果,小学数学新课可以采取以下八法导入。
一、开门见山,单刀直入
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运用心理学上的“有意注意”理论,在课程刚开始时直接向学生出示课题,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有意识地对待他们所学的知识。这种方法,能够使学生快速地进入课堂,为课堂后半程中用于突破重难点和练习的部分赢得了时间。
导入案例——《长方形的认识》
师:(出示长方形纸)这张纸的这个面是什么形状?如果我把100张这样的白纸整齐地摞起来,那将会是什么形状呢?(板书:长方体)它是一个平面图形吗?
生:它是立体图形。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长方体。
这样,开门见山,直接击中“焦点”,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会使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具体生活中的情境,从而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去学习新知。
二、以旧引新,抛砖引玉
正如《论语》中所说:“温故而知新。”数学是一门逻辑性、严密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新知与旧知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新知是旧知的延续和拓展。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知识的迁移”理论,学生可以将已学的知识应用到新的情境中。所以,执教者可以以旧引新,设计能够与本节课教学紧密联系的一块“砖”,以便于引出学习新知识这块“玉”[1]。
导入案例——《分数的意义》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有一道难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教师取出课前准备好的2个苹果和2个塑料盘子。)第一个问题:“如果把这2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能放几个?”(班长上讲台来轻而易举地就放好了“一盘一个”)第二个问题:“如果现在拿走1个苹果,只剩1个苹果,把这1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呢?”(学习委员不假思索地拿起水果小刀,从苹果的正中间把苹果切成了两半,然后顺手放“一盘一份”。)那盘中的每一份怎么表示呢?(用分数1/2表示)
教师创设生活情境的目的是由整数这块“砖”引出分数这块“玉”,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的精神,让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整数”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新知识“分数”的由来。这样导入,让课堂教学进程变得更为紧凑、逻辑性更强,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故事导入,以趣促学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成功的动力。”根据小学生年龄特征,教师若能在教学中依据教学内容,以生动、风趣的语言和饱满的激情编织出一个生动、曲折的小故事。不但能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学习新知的内驱力,而且能持续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导入案例——《分数大小比较》
新课前,教师用多媒体出示:唐僧师徒分西瓜的场景,边配上录音边讲解。唐僧师徒在去往西天取经的时候,有一天,天气酷热,孙悟空就叫猪八戒去找西瓜来解渴。孙悟空说,为了对每个人公平起见,我们每人就吃吧。猪八戒听到,瞪大了眼睛,并很委屈地说:“是我经过千辛万苦才找来西瓜的,我要吃,至少也要吃。”聪明的孙悟空听了哈哈大笑,沙僧与唐僧听后也忍俊不禁。故事讲到这,教师抛出一个问题“唐僧、孙悟空和沙僧他们三人为何都大笑起来?”接着教师板书:、、这三个分数谁大谁小?用学生熟悉的趣味故事,使学生乐学善学,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结果。这时,学生上课的激情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课堂气氛也充分调动起来,为进行新知的教学埋下了伏笔。
通过创设有趣的故事导入新课,促进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新知学习的角色中。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必然感觉学习是愉快的、幸福的。
四、设置悬念,启发思考
哲学家张载曾说过:“学习的时候,对于应该怀疑的地方而不去怀疑,就等于没有学,学习必须有怀疑的精神。”思维是由问题而来,有怀疑才有学问。教师抓住这一“火候”,启发导入,从而把学生的思维推向“心求通而不能,口欲言而非达”的愤悱境地。课堂教学只有教师提出有效的问题,才能层层推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启发学生的思考,相反,只有有效的问题,并且使学生产生强烈兴趣,学生才会自然参与其中、才能顺利地进入自主学习状态,积极探索。
导入案例——《体积与容积》
教师将两个相同的杯子里倒入同样多的牛奶。请同学们注意观看倒的过程,结果出现了一个杯子里的牛奶多,一个杯子里的牛奶少的怪现象。
学生们你看看我,我瞅瞅你,顿时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老师等大多数学生都产生怀疑,时机已经成熟,叫两位学生上台来喝牛奶。此时,秘密终于藏不住了:悬念就在其中一杯中有一块冰糖,而这块冰糖占据了杯子中一定的地方。
喝牛奶不但喝出了体积的初步概念,更喝出了体积大小的空间感知。这样设置悬念导入,富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学生能从中产生怀疑,激发学生主动思考。教师通过动手实验、观察、质疑、验证,那么,体积的概念就会被学生理解并牢牢掌握。这样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对新知强烈的探究愿望,把学生带入广阔的数学天地。
五、动手操作,水到渠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手使脑筋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的工具。”由此可见动手操作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2]。
导入方案——《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师:请每小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实验器材(等底等高的圆柱杯、圆锥杯、尺子、一量杯细沙),先用刻度尺测量一下杯子的底和高是否相等,接着开始做实验。把圆柱装满细沙,然后倒入等底等高的圆锥,看需要倒几次才能倒完……
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带着对实验结果的渴求,自然而然进入新课内容的学习,教师水到渠成导入新课。
六、借助动画,引起关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所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合理地、有效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只能起着辅助作用,不能全部依靠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注重实效。”[3]多媒体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借助多媒体动画导入,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导入方案——《圆的周长》
师:请大家观看大屏幕(出示课件),一只小猴依次骑上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圆形的车子在路上行使,小猴在骑这五辆车子行驶中,骑着圆形车轮的车子时,小猴子能够在平面上平稳地行驶。除此之外,骑在其他形状的车子上,一路上,小猴总是上上下下不停地颠簸着,滑稽的样子非常可爱。车轮设计成圆形的原因是什么?道理何在?圆的周长又是怎么求的?(接着,教师很自然而地导入新课,建立圆周长概念。)
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实现教学资源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有效功能与使用价值。同时,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被充分调动起来,给学生带来沉浸式体验,增强对数学知识与概念的理解力。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引入,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其丰富多彩的画面,能够激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4]。
七、游戏互助,寓教于乐
剧作家莎士比亚说:“学习只有是自己感兴趣的,才能相得益彰。”教师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做做游戏,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会使学生在欢乐中获取知识,起到寓教于乐的作用。
导入方案——《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做个游戏——变魔术。(出示一张白纸)请问它有几条边和几个面?
生:它有四条边和两个面。
师:它有一个正面和一个反面。现在老师会把它变成只有两条边和两个面。
这时,教师把手里的白纸放在身后操作,做成莫比乌斯圈。学生感觉很神奇!教师通过一个长方形的纸条,由两个面四条边变为两个面两条边,再由两个面两条边变成一个面一条边,最终成了神奇的莫比乌斯圈。
再如:导入方案——《最小公倍数》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来做个报数游戏,好吗?大家在报数的时候一定要紧记自己所报的数字是多少,开始!
生:1、2、3……
师:请在游戏中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学生站起来;(学生坐下后)这次我们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学生站起来。大家有什么发现吗?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同桌两次都站起来了。
师:大家可以帮老师找一找报哪些数的学生站起来两次吗?
生:报6、12、18……的同学。
师:报数为6的这位学生你能说说为什么你会站起来两次吗,你知道具体的原因吗?
生:因为我报的数6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所以两次都要站起来。
师:说得好。6是2和3的公倍数。报12的同学你能说说吗?
生:我报的数12也是2和3的公倍数,所以也要两次都站起来。
师:有道理,这样的数还有吗?
生:18,24,30……
师:6、12、18等这些数都是2和3的公倍数(板书:公倍数)。想一想2和3的公倍数有哪些?
生:6、12、18、24、30……
师:这些数中能找到最大的吗?能找到最小的吗?
生:不可能有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師: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为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着在上面板书前添写“最小”)。好!今天我们来学习最小公倍数。
教师用变魔术和报数的游戏,在短暂的时间内很快地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激起学生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带着“数学好玩”的兴致很自然进入新课教学。
八、创设情景,以情入境
正如孔老先生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若创设让学生产生浓厚兴趣的情景,学生学习状态很快就会以情入境、以境导学。并能使学生受到真切的感染,使学生身临其境。进而,学生会主动参与教学中,对教学顺利开展起到把薪助火的作用。
导入方案——《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马店镇中心小学六年级三个班“疯狂背古诗”活动情况表格:
六年级背古诗情况统计表
师:同学们,你们能看出哪个班的成绩最好吗?请你们想一种办法,能让大家一眼就看出来。
教师创设有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去动脑思考。教学围绕情境创设这一核心,扎根教育实践的沃野,唤起学生学习激情,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毋庸置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途径。
俗话说,“教学是有方法的,但是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必须明白的是,导入只是手段,导出才是目的,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必过分追求导入的多样与丰富,导致喧宾夺主,最终影响到新课程内容的讲授。总之,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围绕一个教学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新知学习氛围,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真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参考文献:
[1]孙丽娟.以导入境,因导生情[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9(7):76-78.
[2]王睿.成功地导入,良好的开端[J].群文天地,2012(4):174.
[3]国娜.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11):56-57.
作者简介:
张道明(1979年—),女,安徽霍邱人,本科学历,理学学士,高级教师,从事中小学数学教学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