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育模式、特点及启示
2023-06-04赖雪梅
摘 要:美国的大学高度关注研究生学术道德问题,形成了从制度规范、机构管理、教育培训到导师督导的特色鲜明的教育模式,对我国高校完善研究生学术道德制度、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学术道德专门教育、规范导师学术道德督导职责方面有重要启示。
关键词: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模式;启示
美国的大学高度关注学术道德问题,经过较长时间的累积,已构建起从制度机制到管理运行的系统治理模式,彰显美国特色,较好地发挥其治理的制度和管理优势。靶向我国研究生培养和学术道德治理的现实问题,美国高校的一些经验值得我们重点研究与合理借鉴。
一、 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模式
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已形成从制度完善到规范实施、从机构健全到管理执行、从专门的教育培训到导师的直接督导相结合的完整而成熟的运行模式。
(一)制度规范
政策规章既为高校学术道德治理提供依据和指南,也为研究生提供遵从学术道德的行为指引,对高校学术道德培养教育起到基础性作用。美国大学有高度的学术自治权力,即便如此,其自治也须在国家的政策、联邦宪法和法律的规约和指引下实现。因此,美国高校关于学术道德治理的政策制度是以联邦、州、学校为线索自上而下建构起来的规章体系。其学术道德治理的顶层政策就是《关于科研不诚信行为的联邦政策》,全美几乎所有的高校在其有关学术道德治理的政策和制度中都公开标明联邦政策是其主要的制定依据。此外,联邦宪法、联邦政府下设的诚信机构出台的关于科研诚信、负责任研究的伦理规范和对失信行为惩戒的指导标准,以及司法部关于知识产权的立法等,都是美国大学制定校内学术道德政策的直接依据。在此前提下,各类大学依据本州的法律和政策,结合学校自身的定位和特色,形成有关学术主体权力和义务、学术不端行为的认定、调查和处理等具体的制度和规章,细化到针对教师、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群体的管理规范和有关手册中。可以说,美国自上而下的关于学术道德的政策法规和校内规章制度体系为治理学术不端,维护学术诚信与学术自由,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创新者和研究对象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保障。
(二)机構管理
美国高校在学术道德治理中充分体现了“系统工程”的思维,构建起联邦政府、学术协会、学术机构与大学的协同共治格局。联邦政府层面,由学术诚信办公室(ORI)负责全美学术诚信和学术道德相关政策的制定、宣传、教育和培训。如20世纪90年代,美国国家卫生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NIH)联合学术诚信办公室、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发起,由美国研究生院委员会(Council of Graduate School,CGS)启动的一项旨在加强研究人员科研道德教育的示范项目,即“负责任研究行为教育”(RCR Education)的研究与示范项目,该项目要求所有承担政府资助研究项目的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必须完成RCR基本的科学伦理道德的培训。RCR教育的内容涉及数据的采集与共享、利益冲突、人体试验、科研不端行为等9个方面的培训内容。[1]美国的学术协会与学术机构在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治理中作用显著。凭借其专业性,他们制定的专业和行业规范,具有直接的针对性,通过融入大学的学生诚信课程教育和相关培训中,对研究生学术道德自觉意识的培养和学术自治能力的提升更具现实的意义和价值。如美国微生物学会制定的《道德规范》、美国化学学会制定的《化学家行为规范》、美国科学促进会发布的《好的科学和负责任的科学家》等,都成为美国大学学术道德教育的经典内容。高校层面,为获得政府资助,各高等院校都按照联邦政府要求成立了校内的学术诚信办公室、学术不端处理委员会、伦理审查委员会等专门的学术道德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完成对校内学术道德政策的宣传、教育、咨询服务,以及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指控、调查与惩戒等工作,是推动美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关键依托。
·比较教育·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育模式、特点及启示
(三)专门教育
美国大学培养研究生遵从学术道德最直接的方式是专门教育,主要通过两条路径,一是专门的课程教育,二是图书馆的专门培训。专门的课程主要有四类,即负责任研究行为(Responsible Conduct in Research,RCR)课程、机构协同培训计划(the Collaborative Institutional Training Initiative,CITI)课程、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课程和在线伦理中心(Online Ethics Center,OEC)课程,这些课程分布在美国各高校学生的主修课、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当中,重在培养学生以高度的道德责任感和明确的伦理规范指导自己的研究行为。[2]与此同时,美国大学的图书馆在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学术道德价值观养成上也发挥重要作用。首先,识别服务。美国的大学图书馆通常设有专门网页介绍学术不端的定义和具体体现,并直接为师生避免学术不端提出要求和建议。其次,培训服务。图书馆专业馆员凭借专业知识技能和高级学科素养,通过举办文献检索方法、论文写作、论文发表等方面的专题培训会或者课程,对学生正确进行负责任研究提供方法指引。
(四)网络服务
几乎全美所有的高校都在其官网上开辟了学术诚信专题网页或者专栏,集中展示本校的学术诚信规则和学术道德要求,其最大的特点是集成性和宏观的指导性,专门集中介绍有关大学学术诚信建设的各种资源,包括办事处、政策、教育培训和实施计划。相较于大学的学术诚信网页,二级学院的学术诚信网页更具有针对性、专业性和可操作性。以密歇根州立大学为例,其研究生院的学术诚信网页就针对学术型硕士、专业型硕士和博士学位的不同,明确了不同的学术诚信教育要求。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辨识学术不端、遵从学术道德、负责任地完成作业、开展实验、进行研究,二级学院通常会用举例的方式详细地阐明何种行为构成学术不端、何种行为是学术诚信行为。也会用视频的方式更形象、更生动、更简洁地向学生传递学术研究应当尊重的学术规范和学术伦理。此外,PPT也是网络服务资源呈现的一种重要形式。可见,美国高校学术道德网络服务以其多媒体的优势弥补了课程教学、纸质宣传等传统教育途径和方式的不足,实现了大学学术道德资源供给服务的协同性和整体性,提升了培养教育的实效性。
(五)导师督导
在美国,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学术道德能力培养最直接的执行者和实施者,其培养教育贯穿研究生学习研究的全过程。具体的落实机制为:一是示范。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教师行为手册里都有同样的要求,即要求教师们必须以身示范,要在自己的学科面前秉持高度的学术诚信标准和对真理的尊重,避免剽窃,负责任地研究。二是指导。美国大学教师行为准则明确规定,研究生导师要尽一切合理努力,在使用、扩展、传播知识方面,即在课程大纲的描述与教学、作业与考试、论文写作与修改、资源的参考与引用、实验或研究中协作的必要、范围和规则、数据的采集和运用等方面,必须为研究生作出明确和正确的指导和建议,履行培养研究生负责任地实施学术行为的义务。三是监督。学生的任何学术不端行为都被教师视为最严重的罪行,教师对此负有直接的监督、处理、报告和协助调查的义务。教师在监督学生的同时,也在实行自我监督,因为帮助和教唆任何不诚实的学生被认为是教师的严重违纪行为。[3]
二、 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特色与成效
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模式具有美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并已取得显著成效。
(一)制度完善与价值养成并重
学术道德制度创建是学术道德建设的重要一环。学术共同体学术道德价值观的塑造是美国大学学术道德制度创建的内在动因和根本任务,并贯穿于学术道德制度的变迁、创新、执行、监督等全过程,是制度得到师生共同体认同和接受、制度发展和完善、制度优势不断释放和彰显的价值依据和精神内核。上至大学宪章,下至学术道德具体实施的规章制度,无不围绕学术道德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践行这一主题。大学宪章作为美国大学里最高的制度载体和行为准则,体现出大学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其制定、修正和完善中,始终以追求、捍卫、保障学术自由为价值引领和思想灵魂。以大学宪章为根本遵循的学术道德相关制度和政策,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在实践中不断得以发展,以充分发挥其引领和塑造功能,提升大学社区成员的制度认同和行为自觉。
(二)机构协同与资源共享并举
在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方面,美国的大学认为不同部门都有着同样的目标、职责和挑战,因此,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很重要。其意义不仅在于大学对自设的机构实现高效管理和资源集约利用,也使得学术道德问题得以暴露、跟踪、反馈、分析并得以回应和解决,真实并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升科学研究能力。美国大学在探索学术诚信委员会、教务处、院系、图书馆、写作中心等不同部门协同合作的方法和路径方面有着较长历史,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以图书馆开展的多边协作为例。图书馆通过学术不端检测软件发现并记录学生有违学术道德的行为“数据”,并进行有效分析和研判。随后与信息技术部门沟通交流,促进软件功能升级,更好地防范利用技术盲区实施的学术不端行为,提升学术不端检测软件甄别的精度和效度。再与教务部门沟通研究,合作修订新的学术道德标准和规范。最后协助写作中心,为其提供经典案例,丰富教学资源。一般而言,美国大学的图书馆也非常重视与学校院系合作,会不定期开展针对写作和抄袭问题的项目研究和课程建设。这样的合作显现了美国高校的学术道德治理不仅关注并解决不同学科共性的问题,也关注并回应不同学科呈现出的独特差异,使得高校学术道德教育的内容更为丰富、具体、实在。
(三)正面引导与反面惩戒并行
惩戒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1826年,美国法学家肯特(James Kent)将教师可代替家长实施适度和合理的体罚的法律原则引入美国,以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4]自此,惩罚对教育至关重要,并逐渐成为美国教育界和法律界主导性的教育价值观。包含教育惩戒的学校纪律也成为帮助学生自律并促进其发展和创造一个安全、有序的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在学术道德培育中,美国的大学不仅通过课程、活动等多元化的正面教育方式促进学生形成学术道德自觉,更通过法治化的教育惩戒手段在完善学术不端行为治理政策体系、谨慎使用学生停学和开除等严厉的教育惩戒方式、严格惩戒程序、合理使用处罚措施并辅以有效的替代性教育的过程中,引导和促进研究生成为负责任的研究人员。尽管美国教育惩戒经历了从自由裁量、零容忍到规范化、多元化的教育惩戒的演变过程,但教育惩戒始终在美国教育价值观和教育实践中占据从未缺席的重要地位,在将学生塑造为美国社会所需要的理想公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传承传统与创新发展交融
1817年,威廉玛丽学院开创的荣誉制度,因其有效遏制了大学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至今仍然是美国高校普遍采用的极具特色且影响深广的学术诚信教育措施。随着社会发展,荣誉制度的内容、形式和实施方式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荣誉制度依然在线,只是更加注重强调学术诚信之于学生整个学术生涯,乃至对高校本身的重要意义,更加注重通过搭建学术诚信共同体,积极发挥学生自治的重要作用,从而发展成为“改进式荣誉准则制度”[5]。尽管数据调研显示,改进式荣誉制度使学术不端行为既遭到公开的惩治,也遭到共同体内部公开的谴责,其作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荣誉制度,但传统并没有被丢弃,而是在200多年的实践中不断完善,在创新中不断发展,围绕科研诚信与学术道德生成了一系列新制度、新课程、新形式。
(五)自我生成与教育塑造并行
雅斯贝尔斯的生成学习理念在美国大学教育中表现得非常充分。无论从学校的教,还是从学生的学,美国的高等教育都体现了雅斯贝尔斯的教育要关注并调动人的潜力、学生自主学习及师生平等的教学生成理念。从教育主体看,雅斯贝尔斯的教育理念认为,學校和教师只是外在的影响力量,是学生自主性和潜力的引导者和调动者。哈佛大学就声称,“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和非营利性机构,哈佛大学致力于为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人们创造教育机会”[6]。也就是说,大学课程、教师和研究项目,都是引导和调动学生学习的外在力量,而学生才是信息的加工者和意义的建构者,抑或是学习的主体。美国的大学将此理念充分地融入包括学术道德教育的所有培养活动中,如要求学生“在开始上课之前,学生务必自己熟悉并掌握所有的诚信要求”[7]。斯坦福大学也规定,新生必须首先了解研究生学术政策、荣誉守则、基本标准和1972年教育法修正案第九条。杜克大学研究生院院长也呼吁,“研究生需要足够的时间、耐心、坚定的承诺以及作出许多个人牺牲的意愿”[8],并“做好经历失败的准备”。从师生关系角度看,雅斯贝尔斯的生成教育思想将师生关系视为“学术共同体”,师生共同参与并创造性地实现教育目标。在这种观念指导下,学生不仅仅是作为教育对象存在,更是作为教育资源的构成者和生成者存在。教育者制定教育政策、创造教学机会、开展教学活动都应突破“以我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而应做到平等地对待学生,正视和回应学生的现实处境和精神诉求。不仅让学生有权利“参与制定和实施影响学术和学生事务的制度政策”[9],也要求学生“在写作、研究、编程和考试中履行诚实义务”[10]。这样的教育真正搭建起一个师生平等对话、守护学术自由、承担学术责任的学术共同体,彼此共享学术权利,共同承担学术义务,共同维系共同体的秩序、自由与荣誉。
三、 对我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改革的启示
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治理经验集中体现在校园文化、政策制度、机构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对当前我国研究生学术道德治理改革与发展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一)完善学术道德相关制度
制度影响是根本、全局而长期的。所以,我国高校学术道德建设首先应在制度层面做到:(1)建立和完善宣传教育制度机制。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推动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协同化、全覆盖和长效化。协同化就是要进一步强化国家、地方、学校、部门、院系等学风建设主体的协同配合,创新沟通渠道和方式,提升上下配合、部门配合的精度和深度。全覆盖是指要将学风建设贯穿研究生学习生活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营造“诚信无处不在”的浓厚氛围。长效化是指要建立健全将学风建设落实的长效机制,设定目标任务,强化资源统筹和条件保障,使学术道德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确保此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尤其要充分发挥网页、课程、活动等宣传教育载体的重要作用,将学术道德、学术规范和知识产权等内容融入其中,努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条件和学术风气。(2)建立和完善学术道德监督与考核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以宪法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进一步建立完善学术规范,形成有操作性的学术管理体制和监督机制。如针对学术道德宣传教育等执行工作中的弄虚作假、执行不力等现象,完善问责追责制度。针对涉嫌触犯法律的学术不端行为,完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工作机制。建立并强化高校党政管理人员学术道德管理和监督职责的考核评价制度,将学校领导对学术道德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实际效果作为年度述职报告和群众民主测评的重要内容,以考评促进学术道德建设的落实与质量提升。(3)建立和完善学术惩戒制度。对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出重拳、零容忍”[11]。要建立完善学术惩戒机构组织制度,明确其在学术监督和处罚方面的职责和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一系列规章制度,努力推进对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认定、处罚、教育等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确保学术惩戒的合法性、权威性、公正性和合理性。
(二)健全学术道德管理机构及体制机制
2007年,我国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成立科研诚信建设办公室,负责科技部科研诚信与科研道德建设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接受、转送对科研不端行为的举报、协调调查处理以及提出科研诚信建设建议等事项。2019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设立哲学社会科学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负责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科研诚信建设的日常工作,主要包括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各单位的科研诚信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和组织相关法律法规的业务培训,负责对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重大及敏感的科研诚信案件组织协调相关部门介入调查。然而,目前还需明确国家和地方层面的科研诚信管理机构对科研不端行为立案查处的各自范围、职责分工、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以规范查处行为,提升管理效能。依据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建议科技部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院的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对有重大社会影响、公众关注度高和复杂的学术不端事件立案查处,高等院校的科研诚信管理办公室则主要负责对本校影响大的学术不端事件的立案查处。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负面影响的学术不端事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师生身边的学术失信问题等,以“零容忍”态度惩治学术不端和学术腐败行为。
(三)加强学术道德专门教育和宣传
多主体参与、跨学科的教师队伍和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是美国大学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重要支柱。我国部分高校也效仿美国建立了专门的学术诚信网络平台,负责宣传国内外关于学术诚信建设的政策法规、管理机构和资源等,如北京大学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平台,就积聚了有关学术道德的国内外政策法规、学术规范、违规惩处、技术支持和相关案例等资源,可供师生随时查阅学习。[12]北京大学还为研究生开设了“学术规范和科研方法与训练”“论文写作指导与规范”“文献查找与论文写作”“研究生学术论文写作指导”等学术道德课程[13],有效地提升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和能力。然而,这样的方式和举措并未在所有的高校全面推行。并且,我国高校现有的学术道德网络服务和建设还比较落后,没有真正发挥互联网海量资源的存储、多媒体与超文本的内容呈现、交互性与个性化的服务等优势。因此,我国当前在学术道德专门宣传教育领域,不仅要加强学术道德网络建设,强化网络多媒体服务功能,优化网络资源,打造高容量高质量高水平的高校学术道德信息平台。此外,应该在全国的所有高校、所有的学科专业推进学术道德相关课程建设,将学术道德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课程内容、教育方法和载体形式。
(四)强化导师学术道德督导职责
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研究生学术规范意识的形成和学术道德能力的提升则是研究生导师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内在规定。因此,研究生导师不仅要重视研究生学术道德的培养,还要将其落实贯穿于研究生学习成长的全周期中,在显性教育中稳固其地位,在隐性教育中浸润其价值。借鉴美国经验,针对我国当前导师在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不足”“责任心和指导水平不够”“榜样示范作用不强”等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导师对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的管理:第一,合理控制研究生招生规模,严格控制单个导师招生数量,在客观上确保导师指导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第二,建立健全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的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导师对研究生学术研究方法、学术规范、学术道德引领教育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创新培训教育的载体形式,并采取有效的监管措施,促进考、评、聘、招融合,通过“大监督”工作机制落实导师对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责任。第三,建立健全导师对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的应对机制。明确导师权力范围、查处程序和基本要求等,规范导师作为研究生“学术道德培养第一责任人”的履职行为,提升培养效能。第四,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推动研究生导师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在继续完善师德规范标准和强化规范纪律教育的基础上,丰富研究生导师学术道德培训教育内容,拓展研究设计、数据管理、统计方法和负责任研究方面的专业培训和指导,通过提升研究生学術研究能力来规避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在师德培训教育形式上推行多元化创新,例如,采取研修班、研讨会、网络培训、慕课等形式推行导师师德培训教育,并完善和落实考核方式,培养和提升研究生导师恪守学术规范、秉持学术良知、精益求精、探求真理的治学态度和精神,发挥导师对研究生的示范作用。
(五)提升学术道德建设法治化水平
美国高校集法治教育、依法管理与司法监督于一体的法治化的学术道德建设机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首先,我们应在研究生课程体系中增设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和违法惩处的相关法律法规课程,如以《著作权法》《专利法》《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及《民法典》和《刑法》中涉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为教学内容的课程,培养研究生对知识产权尊重和保护的意识。同时,还应设置与专业相关的法律法规课程,帮助学生掌握专业研究活动应遵守的法定程序、标准等,如复旦大学医学院、药学院为研究生开设的“我国药品监督管理相关法规”(专业选修课)课程,就旨在帮助研究生掌握药品的研制、生产、流通、使用等活动相关的法律规定,以保证药品质量,保障人体用药安全,维护人民身体健康和用药的合法权益。[14]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其次,各高校应依法依规建立健全学术道德管理机构及其体制机制。各高等学校应根据《办法》,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科特点,成立与科技部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诚信办公室相对接的科研诚信管理部门,并明确其工作范围、细则、机制等内容,形成上下联動协同进行学术道德治理的体制和氛围。再次,建立健全学术不端法律责任体系。通过对中国现有学术不端法律文本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现行学术不端法律责任包括民事、刑事和行政法律责任三种,但实践中,追究行政法律责任占据主导地位,包括取消学位、开除学籍等。现实证明,行政法律责任主导的学术不端法律责任制度并不足以有效应对学术活动中产生的学术风险。为此,建议在《民法典》和《刑法》中设置较为完善的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以期实现法律所确立的保护知识产权人利益之立法价值取向。与此同时,加强对著作权法、知识产权法等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学术研究主体作为权利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司法救济能力。更为重要的是,针对学术不端行为隐蔽性强、发现难、报告难等特点,建议《办法》增设“强制报告制度”,要求高等院校等学术研究机构将本单位涉嫌触犯《刑法》的严重学术不端行为向上一级教育部门和检察院等有关部门报告,积极推进检校合作,依法惩治侵犯知识产权方面的犯罪,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力度,提高学术不端行为违规违法成本,使学术共同体成员在学术不端行为面前“不敢、不能、不想”,逐渐由被动走向自觉地维护良好的学术生态。
参考文献:
[1][2]赖雪梅.美国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课程设置及其特色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7(4):64.
[3]麻省理工学院教师规章制度[EB/OL].(2020-11-18)[2021-03-04].https://facultygovernance.mit.edu/sites/default/files/Rules-Regulations20 201118.pdf.
[4]张彦杰,等.美国教育惩戒的历史嬗变、当前做法及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0(6):95.
[5]孙纪瑶,段妍.美国高校荣誉准则制度微探[J].外国教育研究,2018(11):58.
[6]哈佛大学简介[EB/OL].(2021-04-20)[ 2021-05-12].https://www.harvard.edu/about-harvard/.
[7][10]麻省理工学院学生学术诚信手册[EB/OL].(2020-10-28)[ 2021-04-08].http://integrity.mit.edu/handbook/academic-integrity-mit/about-handbook.
[8]杜克大学研究生院首页[EB/OL].(2021-03-26)[2021-04-09].https://gradschool.duke.edu/about/deans-welcome.
[9]普林斯顿大学《权利、规则、责任》(2020)[EB/OL].(2019-05-04)[ 2021-04-08].https://rrr.princeton.edu/students.
[11]袁贵仁.把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J].人民论坛,2011(8):8.
[12]北京大学科研诚信与学术规范平台[EB/OL].(2021-01-18)[2021-04-08].https://xsgf.pku.edu.cn/zcfg/zdgf/index.htm.
[13]北京大学研究生课程设置[EB/OL].(2021-01-18)[2021-04-08].https://www.pku.edu.cn/education.html#p2.
[14]复旦大学2016级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医学)[EB/OL].(2018-01-09)[2021-03-04].http://www.gs.fudan.edu.cn/2679/list.htm.
(责任编辑 黄铭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