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几个基础化学实验的分析及应用
2023-06-04李旭娃
李旭娃
摘要: 对三个较特殊的基础化学实验作精准清晰的分析,并利用这三个实验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通过启发引导,进行实验探究,巧妙地复习和巩固知识,揭示化学反应的不同本质。对化学实验教学中灵活处理某些问题作了较深入的分析与探索。
关键词: 特殊实验; 溶解平衡; 操作顺序; 浓度影响
文章编号: 10056629(2023)05006603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B
有些化学实验很特殊,其现象往往不便用所学知识来解释。对于这类实验,要抓住问题的关键,精准分析,使迷茫的问题清晰化。根据其特点巧妙地、针对性地运用于有关教学中,就会收到理想的效果。
1 应用溶解平衡知识的实验
学完了化学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知识之后,为了使所学知识得到强化训练,设置一些问题情境,然后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探究,使问题得到解决,从而达到对所学知识加以复习巩固和应用的目的。例如,以复分解反应的有关问题为线索,可以设置下列活动过程。
1.1 石灰水與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
设问:石灰水与氢氧化钠溶液能否发生反应?
学生很快做出判断:不符合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不会发生反应。
然后,通过化学实验,将“异常”、意外的实验现象展现出来,设置问题情境。
实验1 向一试管中加入2.0mL饱和澄清石灰水,再加入2.0mL 0.2mol·L-1的NaOH溶液,立即出现白色沉淀(浑浊)。
对此,学生感到很意外,这是为什么?经过分析探究得出,可能是由于NaOH与空气中的CO2生成了Na2CO3, Na2CO3再与Ca(OH)2反应生成了CaCO3白色沉淀。
为了验证这个问题,又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2 向实验1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沉淀很快溶解,但几乎看不到有气泡生成。
实验2说明,白色沉淀不是CaCO3。
设问:是不是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任意浓度的NaOH溶液,都一定能出现白色沉淀?
实验3 向一试管中加入2.0mL饱和澄清石灰水,再加入2.0mL 0.010mol·L-1的NaOH溶液,没有白色沉淀析出。
实验1和实验3说明,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OH溶液时,有无白色沉淀析出,与加入NaOH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浓度相对较大时,能析出白色沉淀,而当浓度相对较小时则不能。
那么,这种白色沉淀究竟是什么物质?为什么加入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时其情况不同?析出沉淀的过程是否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这些问题,自然地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究欲望。
(1) 当学生学习了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之后,引导其运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进行分析探究。
在澄清石灰水中存在平衡Ca(OH)2(s)Ca(OH)2(l)Ca2+(aq)+2OH-(aq)。当加入NaOH溶液之后,溶液的体积增大,Ca2+浓度一定减小,有使平衡右移的趋势。而OH-浓度的增减随着加入NaOH浓度的不同而不同。①当加入的NaOH溶液浓度相对较大时,OH-浓度增大,有使平衡左移的趋势。如果OH-浓度增大使平衡左移的趋势大于Ca2+浓度减小使平衡右移的趋势时,总体趋势是平衡左移,会有Ca(OH)2白色沉淀析出。反之,则不会析出。②当加入的NaOH溶液浓度相对较小时,如比饱和澄清石灰水中的OH-浓度还小,则OH-浓度减小,会使平衡右移。这样,Ca2+和OH-浓度的变化,都使平衡右移,就不会有Ca(OH)2白色沉淀析出。
(2) 当学生学完溶度积知识之后,可以用溶度积规则进行分析探究[1]。
溶度积适用于解决难溶、微溶电解质的溶解问题。
由此可知,实验1中的白色沉淀是Ca(OH)2。向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加入NaOH溶液后,不论有无白色沉淀析出,都没有生成与Ca(OH)2和NaOH不同的物质,所以,析出白色沉淀的变化并非化学变化(虽然“溶解”包含物理的机械扩散和化学的溶剂化,是一种物理化学过程,在中学阶段,根据其知识内容,可以略去化学过程,只认为没有新的物质产生,是物理变化,则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更切合教学实际),也并未发生复分解反应。
同时还说明,两种电解质溶液混合,有沉淀析出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反应。
1.2 问题的引申
由上述内容可知,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NaOH溶液时,增大了溶液中OH-的浓度,因此,会有Ca(OH)2沉淀析出。同样,向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浓度较大的CaCl2或Ca(NO3)2溶液时,也会有Ca(OH)2沉淀析出。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通常向A电解质饱和溶液中加入B电解质溶液,引起A电解质的一种离子浓度增大而使溶解平衡移动的趋势,大于A电解质的另一种离子因浓度减小而使溶解平衡移动的趋势时,就会有A电解质的沉淀析出。
生成易溶物的不少实验也有类似情况。向饱和NaCl溶液中加入含有Na+浓度较大的溶液(例如14mol·L-1的NaOH)或加入Cl-浓度较大的溶液(例如浓盐酸)都会立即有白色沉淀析出……这些实验现象都可以根据需要巧妙地应用于化学教学中。
2 操作顺序不同,最终结果不同的实验
反应物相同的2个实验,如果操作顺序不同时,其实验结果是否相同呢?
实验结果是否相同,就是实验结束后,其生成物的种类及其量的多少是否相同。这必须要保证反应的各种条件都相同(只有操作顺序不同)时,实验才具有公平性和可比性。
绝大多数实验,在其他反应条件相同而操作顺序不同时,其实验结果是相同的。例如,HCl溶液与NaOH溶液的反应。
但有少许实验,当操作顺序不同时,其最终结果会不同。
(2)向盛有1mL 0.1mol·L-1 HCl溶液的试管中逐滴缓慢加入3mL 0.1mol·L-1的Na2CO3溶液,边滴加边轻轻摇动。可以看到,当Na2CO3溶液刚滴入到HCl溶液中时,明显有气泡产生。这是因为,刚加入Na2CO3溶液时,Na2CO3远远不足,而H+远远过量。部分CO2-3与H+反应CO2-3+2H+CO2↑+H2O;部分CO2-3与H+反应CO2-3+H+HCO-3,HCO-3进一步与H+反应HCO-3+H+CO2↑+H2O。开始时段的总反应是CO2-3+2H+CO2↑+H2O。随着CO2-3的不断加入和H+的不断消耗,气泡越来越少,H+浓度越来越小,不足的H+与过量的CO2-3反应CO2-3+H+HCO-3。因此,后面不再有CO2气体放出,只有HCO-3生成。
所以,由于操作不同,实验结果不同。
在实验4(1)中,只发生了一种反应,只生成了HCO-3一种物质;在实验4(2)中,先后发生了两种反应,分别生成了H2CO3(CO2和H2O)以及HCO-3。
这两个操作不同的实验都有共同的物质HCO-3生成,但一个生成的HCO-3为1×10-4mol,而另一个生成的则小于1×10-4mol。
显然,这两个实验的结果,既有质的不同,又有量的不同,且实验现象也有差异。
Na2CO3与稀HNO3、稀H2SO4的反应也有这种特点。
Na2SO3溶液、Na2S溶液与稀HCl、稀H2SO4的反应也有这种特点。
根据这种结论,可以选择滴定分析实验中的操作顺序。例如,可以用已知浓度的HCl溶液滴定Na2CO3溶液,以使在CO2-3与H+恰好生成HCO-3时便于判斷。但不宜用Na2CO3溶液滴定HCl溶液。因为:①CO2气体放出多少难以判断;②难以判断滴定终点。
3 相同反应物产生不同生成物的实验
有些化学反应,在条件不同时,相同的反应物生成了不同的物质,这也是一个特殊的是化学现象。
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的反应,随着浓度的不同而不同,其方程式也会不同。
实验5 (1)将稀氢氧化钾与稀硝酸混合后,没有现象,即没有沉淀、气体等明显的现象产生,其方程式为OH-+H+H2O。
(2)将氢氧化钾饱和溶液(或其他浓度足够大的)与69%的浓硝酸溶液(或其他浓度足够大的)以体积比1∶1混合(将一种溶液逐滴加入到另一种溶液中)。等待片刻,有白色晶体析出。白色晶体是KNO3。其反应的方程式是K++OH-+H++NO-3KNO3↓+H2O。
实验5说明,在化学教学中,对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书写规则,不要被框框条条捆住手脚[4]。
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化学教师一定要有高度的敏感性,深入细致地观察实验的每一个细小的环节和过程,不仅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普遍性,而且还要善于全面看问题、细致地加以分析、巧妙地予以运用,才能使化学实验发挥更大的作用,也才会避免因教师对有关现象无法解释而出现的尴尬场面。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编.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选修4)(第3版)[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65.
[2]杨德任主编. 中学教学全书化学卷[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887.
[3]肖中荣, 周萍. 再谈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的实验改进[J]. 化学教学, 2019, (10): 54~56.
[4]繆徐. 基于特征体现的概念教学创新——以初中“化学方程式”的教学为例[J]. 化学教学, 2019, (5): 6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