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意蕴及创新路径
2023-06-04范雯
范雯
摘 要:阅读与写作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两者共同指向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这一目标,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能够为语文教学插上双翼,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效语文课堂。同时,课程整合也是语文新课标提倡的,读与写的有机融合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念的整体发展。但在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独立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语文教学与学生个人的进一步发展,需要相关教育工作者引起重视。因此,本文对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现状、价值意蕴及创新路径展开探讨与研究,旨在有机融合阅读与写作,贯通语文与生活,打造高质量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小学语文;读写结合;价值意蕴;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201-04
1.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内涵
针对阅读与写作的关系,叶圣陶先生进行了精准的论述。如果将阅读看作是吸收的过程,那么写作就是倾吐的过程,阅读质量直接影响到写作质量。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遵循了阅读与写作的密切联系与内在规律,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促成意义与文字之间的有效转换,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2.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现状
(1)目标定位不科学
新课标指导下,有机融合阅读与写作、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但在实际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并没有依据新课标的要求设计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仍旧独立开展识字、阅读、写作等教学,各板块教学目标也相互独立。由于目标定位的不科学,由目标统领的教学活动自然难以收获理想的成效。
(2)读写结合流于形式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部分教师并没有主动研究读写结合方面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参考借鉴相关的成功案例,很难准确把握阅读与写作的结合点,仅将阅读与写作简单叠加,导致读写教学流于形式,制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举例来说,古诗词大多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情感真挚,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以“读”为核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诗词,在读的过程中品味诗词的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产生深刻的体会与感悟。但部分教师存在“为了读写而读写”的倾向,在教学古诗词时不注重“读”,而是让学生仿写古诗词或改写诗词内容,偏离教学重点。
(3)读写结合形式单一
尽管大部分教师都意识到了读写结合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中落实读写结合教学,但对读写结合形式缺乏思考,两者的整合缺少艺术性。在课内外阅读实践中,教师可要求学生摘录文本中的名言佳句,定期翻看背诵,将好词好句转化为个人的写作素材。当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从中选取几篇佳作,在课堂中展示。为增强读写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可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借助音频、视频等播放阅读材料的朗读文件,将学生带入文本的意境中,深化其理解与感悟,为后续的写作活动做好铺垫;或者使用电子白板展示学生的优秀作文,让其他学生阅读品评。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年龄尚小,难以保持长时间的专注,因此教师需要设计多元读写教学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不易设计得过于花哨,否则耗时费力,还难以收获预期的教学成效。
(4)教师指导存在随意性
要实现读写结合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教师具备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把控好教学节奏,既要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又要做好教学指导工作,科学推进读写教学流程,让学生在阅读中形成感悟,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中深化对阅读文本的认识。但在实际读写课堂中,教师给出的教学指导比较模糊,缺乏科学依据,并不能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创作出优质的内容,导致读写结合教学不理想。
3.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价值意蕴
(1)以读促写,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编排的文本大多语言优美、思想性强,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教师可将教材文本视为作文范例,在阅读教学时系统引导学生赏析文本,如从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立意构思等角度切入,為学生写作提供参考。有了阅读环节的铺垫,学生在写作时也会更加自如,进行个性化的语言表达。
(2)以写促读,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开展读写结合教学需要教师结合写作主题选取阅读文本,在读后进行写作;或是引入范文进行细读,在此基础上开展写作活动,这能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文本,从中提取写作素材,获得写作水平的提高。一般情况下,写作需要围绕特定主题进行,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一些常见主题,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相关的范文,揣摩其写作技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写作素材,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与数量,丰富其知识储备。
(3)读写贯通,促成学生的高效学习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打破阅读与写作的壁垒,贯通语文与生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中深化感悟,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环节,教师可设置语段仿写、随堂练笔等活动,在写作环节,教师则可设计好句悟读、诵读体悟等活动,让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更加自然、紧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成学生的高效学习。
4.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创新路径
(1)研读新课标,明确读写教学方向
新课标下,如何加强语文课程的整合性成为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课题。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落实整合性理念,以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从语言、文化、审美、思维等角度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在写作时反思阅读方法,实现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达到“学用结合”的效果。以《爬天都峰》一课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课标要求为参考,合理调整教学重难点内容,设计识记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分析对话中蕴含的道理、写作小练笔等教学任务。在梳理文章脉络时,教师可提示学生,按照景色描写、人物对话、讲述道理这些关键词将课文划分为三部分。为实现阅读与写作的自然衔接,在学生分析课文中人物的对话时,教师可以以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其中的道理,深化学生的体会与感悟,让学生在写作时“有话想说”。如:在高耸入云的天都峰前,面对陡峭的登山石级,听着小朋友的惊叹,老爷爷会产生哪些想法?请你写出老爷爷的心理活动。在问题引导下,学生发挥自身想象力,从老爷爷的视角出发,想象爬天都峰的艰难,体会老爷爷爬天都峰的决心,这为学生理解人物的精神做好了铺垫。接着,教师继续推进学生的思考:老爷爷显然知道山的险峻以及登山的艰难,但他还是毅然决然地往上爬,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在学习与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困难,有的困难就像天都峰的陡峭石级和石级边上的铁链一样让人发颤,面对这样的困难,你还会继续前进吗?这一问题的提出既能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道理,也给出了写作方面的启示,即在景色描写中融入思考,阐述深刻的道理。完成教学后,教师可布置写作小练笔任务,要求学生结合家乡风景写一个小片段,仿照课文的写作框架,先写风景,再写人物,最后阐述道理。本案例中,教师根据新课标要求明确了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向,在阅读环节以问题引导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感悟其中的道理,随后自然地引出写作活动,提示学生回顾课文,仿照课文结构写作小片段,实现了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
(2)梳理教材内容,选准读写切入点
第一,明确读写教学目标。科学明确的教学目标能够统领读写教学活动,為教学有效性提供保障。在开展读写教学前,教师应认真研读课文,梳理文章内容,科学定位读写教学目标,为教学活动的设计提供依据。具体实践中,教师应突出读写教学目标的引导性与前瞻性,确保教学目标贴合教学主题与内容。同时,教师也要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结合学生实际认知及学习能力设计教学目标,提高读写教学的针对性。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一课时,教师可将本课教学与单元习作任务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学习了解童话的语言特点,掌握预测策略,学会续写故事,获得写作能力的提升。首先,教师应结合单元主题梳理课文内容,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清晰呈现老屋与老母鸡、小猫、小蜘蛛之间的故事。其次,教师可结合课文内容及单元习作任务设计如下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老屋的精神品质;②根据故事情节进行合理猜想,想象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故事;③尝试续编故事,在故事中体现老屋的美好品质。有了教学目标的指引,教师可在学生阅读童话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续编故事的方法,丰富学生的写作经验。
第二,选定读写结合切入点。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单元都设置了同一主题的阅读及写作内容,为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教师可将优质课文作为写作的范文,讲解其表达手法与写作技巧,并设计相应的写作活动让学生运用这些手法与技巧。为确保读写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也要找准读写结合的切入点。由于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及认识水平有限,教师应选择“小而精”的切入点,达到活用教材、有效激发学生读写兴趣的效果。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学重在引导学生掌握并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便可以“修辞手法”为读写切入点,让学生仿照课文仿写句子。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一课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教师可在阅读教学后组织随堂仿写活动,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并让学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同时,本课运用了许多新鲜的词语和句子,教师可让学生摘录下这些精彩的词句,作为写作的参考素材。又如,在《花的学校》一课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走”和“吹”运用的妙处,帮助学生掌握拟人修辞手法的特点。在学生形成一定认知后,教师可让学生写几个拟人句,当堂进行语言输出。这样,学生能灵活运用拟人修辞手法,看到自己写出来的生动形象的句子,学生也会产生成就感与满足感。
(3)促成生本对话,开发读写教学资源
生本对话的进行能够让读写教学更加生动。在读写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高效整合课程资源,引入课外读写资源,让学生与优质文本进行对话互动,积极参与到阅读与写作活动中,落实读写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课时,学生需要根据课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精准表达的方法,养成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为打造“生本对话”课堂,教师可先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一边朗读一边思考爬山虎向上爬的方式。接着,教师带领学生精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以及教师给出的图片,用自己的语言描写爬山虎的叶子,以读写结合的形式加深学生对爬山虎的了解,使其不断深入文本,了解到爬山虎的位置、外形及颜色,能够形容爬山虎的动作,掌握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随后,教师可布置写种子观察日记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日记后与同学交换阅读,促进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及写作素养的同步提升。在学生写观察日记的过程中,教师可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读写资源,补充完善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有条理地叙事,获得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比如,教师可提示学生参考课文后“资料袋”中的内容,科学记录种子的变化。比如,学生可记录下日期、天气以及种子的状态,配上一张图片;也可以用图表形式记录种子的变化,在图表中设置观察对象、观察时间、状态、颜色、变化等栏目,每天做好记录,直观呈现种子不同阶段的变化。读写教学的开展离不开课内外优质资源的支持,教师既要有效利用教材资源,也要积极开发课外读写资源,让读写教学更加生动,在提高学生阅读及写作能力的同时,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
(4)加强语言积累,落实读写方法指导
读写结合的形式比较多样,教师可在阅读教学中设置写作销量比、精彩片段仿写、故事续写、小说情节改写、文本扩写、联系生活拓展写、融入想象写等多元活动,也可以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章,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灵活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比如,在《猜猜他是谁》写作教学中,教师可先以游戏活动为引,组织学生进行“猜猜他是谁”的互动游戏。游戏开始后,学生需要在纸上写下某位同学的外貌特征,只能用最多三句话来描述,且不能提及这位同学的名字。接着,教师回收学生写的纸条,随机选出几张纸条念给全班同学听,大家一起猜纸条里描写的是哪位同学。有位学生是这样描写的:他的眼睛大大的,脸圆圆的,特别喜欢笑,大家都喜欢跟他玩。教师念完后,很多学生都猜不出纸条描写的是哪位同学,大家给出的答案也各不相同。此时,教师便可以此为案例,向学生讲解描写人物的要点。比如,教师可引导大家修改纸条上的内容,让人物的外貌特征更加明显:他的眼睛除了大还有什么特征?他的眼睛有神吗?是饱藏心事的眼睛还是神采飞扬的眼睛?他的脸是圆圆的,那鼻梁高不高?嘴唇厚不厚呢?为加深学生的思考,教师可带领学生回顾二年级下册的课文《我是一只小虫子》,提示学生借鉴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从更新颖的角度描写人物,让文章富有新意。不难发现,阅读与写作本就是相互联系的,不论是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写作活动,还是在写作教学中引入阅读材料,都能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阅读与写作的趣味性。
(5)注重点评互动,开展读写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读写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教学评价的开展,以点评互动进一步优化学生的语言输出成果,推动读写的真正融合。比如,在小学阶段,“我的”是极为常见的半命题作文,学生可以描写自己的家人、同学或老师。但在实际写作中,许多学生描写的人物都有“扁平化”的特点,人物个性不够鲜明,形象不够突出,整体作文缺乏亮点。在作文的修改及评价环节,教师可结合名著《西游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人物描写:“同学们,一提到西游记,我们自然会想到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等人物,为什么这些人物如此深入人心呢?”接着,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西游记》中描写人物的部分内容,让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这部分内容进行对比,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经过对比分析,学生认识到,要想让人物“跃然纸上”,就应该展现人物特有的语言与动作。同时,教师也可以与学生进行互动,让学生意识到“细节真实”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要描写人物,不单要从外貌特征、言行举止着手,也要写出人物对“我”的影响,讲述人物如何让“我”成长。
(6)联系实际生活,落实核心素养培养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既要融合阅读与写作,又要贯通语文与生活,向现实生活取材,丰富语言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同时,贯通读写,连接语文与生活,也能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体会生活道理,感受生活的美,在生活中体会语文知识的生命力,认识到语文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此基础上,阅读与写作都是自然发生的行为。例如,在教学《慈母情深》一课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标题,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学生回答:这应该是一篇描写母亲、母爱的文章,这位母亲是善良慈爱的,文章应该讲述了“我”是如何体会到慈母情深的。教师应及时肯定学生的回答,并表明标题就如同文章的眼睛,提示学生在日常写作时也要重视拟题。接着,教师可联系生活,继续引导学生,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如:在生活中,你也常常能感受到母亲对你的爱,在写作时,常常有学生描写自己的母亲,比如母亲冒着大雨给“我”送伞、在“我”考试失利时母亲不断鼓励我,这些事都能体现母亲的慈爱。那么,作者梁晓声是如何体悟慈母情深的呢?随后,教师便可带领学生阅读课文,概括文章的大意并分析“母亲”的人物形象。最后,教师提示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母亲”,思考“母亲”与自己的母亲是否存在相似之处,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答案。
5.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促成学生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的同步提升。但当前,读写结合教学仍然存在目标定位不科学、读写教学流于形式、读写结合形式单一、教师指导存在随意性等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参考借鉴读写教学的成功案例,结合班级实际教学情况设计读写教学目标、内容及形式,有效贯通读写,让语文教学植根于生活,切实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郭敏.读写结合 为语文插上双翼——例谈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策略[J].名师在线,2023(01).
[2]林晓清.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有效性之实践[J].天津教育,2022(35).
[3]林松峰.学科素养理念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思考[J].教师,2022(31).
[4]郑艳芳.主题阅读背景下,小学语文读写联动教学策略研究[J].教育界,2022(21).
[5]熊莉.小學语文习作教学与读写结合的深度融合探究[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2(14).
[6]赵万文.随文练笔:让读写深度融合——以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为例[J].课程教学研究,2022(07).
[7]王芳.读出新意 写出快乐——小学语文课堂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运用[J].语文教学通讯,20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