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的设计与实施

2023-06-04陈进春

当代家庭教育 2023年9期
关键词:双减政策双减小学数学

陈进春

摘 要:为响应国家“双减”政策,小学数学教学应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本目标,以教材设置的自然单元为分界标准,系统梳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整体设计课内外数学作业,在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创新意识及情感态度,达到“减负增效”的效果。因此,文章立足于“双减”背景,探讨了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方法,旨在设计出有高度、有维度、有温度的数学作业,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小学数学;单元作业;方法

【中圖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7-2539(2023)09-0028-03

“双减”政策直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问题,要求教师控制作业总量与时长,减轻学生的作业压力。一直以来,作业都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大部分中小学都围绕着优化作业设计展开了研究与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以“减负增效”为目标,积极思考如何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数学作业的质量,通过对“量”与“质”的把控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文章以单元作业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了“双减”政策下小学数学作业“减负增效”的操作路线,具体介绍如下。

1.理清思路,实现作业“减负”

(1)制定作业目标,明确“减负”方向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是学生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主要渠道之一。但在实际的小学数学课堂中,作业总量大、作业形式单一、作业内容重复机械等问题普遍存在,制约了学生能力及素养的发展。在“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可从单元整体视角出发,整合单元知识,梳理单元作业目标,明确作业“减负”的方向。首先,教师应以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参考,制定科学明确的单元教学目标,画出知识图谱与目标图谱,再据此设计单元作业目标,细化各课时作业目标,确保各课时作业目标相互关联。数学作业的设计不单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探究能力及反思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此,教师应树立立体化、多元化的作业观念,根据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及“双减”政策要求明确学生通过数学作业能够获得怎样的成长与进步,改变以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作业设计现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作业观念,进而积极主动地完成作业,实现多元发展。

(2)把握三大原则,实施“减负”计划

学生对作业的认知决定了他们对作业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作业完成质量。鉴于此,在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遵循一定的原则,以科学多元的单元作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让学生不再将作业当作必须完成的任务,对作业产生积极的情感。明确单元作业目标后,教师需要规划单元作业内容。在此环节中,教师应遵循整体性、适度性及渐进性原则。其中,整体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单元作业总目标及课时目标设置单元作业内容,同时以数学新课标为参考,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单元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习题,充分发挥作业巩固提升的价值。适度性原则要求教师把控好单元作业的难度与数量,确保单元作业难度略高于学生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努努力就能完成作业。作业的数量则应控制在实践目标所要求的必要范畴,减去重复性、机械性的作业,以质优量少的作业优化学生的单元学习成果。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师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单项到综合的单元作业,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单元知识内容,获得能力及素养的发展,进而推动单元作业总目标的实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只有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设计单元作业,才能有效发挥作业的价值,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科素养。

(3)开展多元评价,优化“减负”效果

“双减”背景下,作业评价与反馈是实现作业“减负增效”的关键环节。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多元作业评价,如课时作业评价、单元开放性作业评价、单元作业总评价等,推动单元作业总目标的实现。课时作业评价指的是在学生完成每天的课时作业之后,教师迅速进行批改与评价,以客观细致、积极正面的评价让学生及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在单元开放性作业评价中,教师可以作业目标及标准为参考,设计相应的评价表,按照评价表开展师评、自评、互评等评价活动,评价内容应包含学生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最后师生共同选出一些优秀的作业成果,在班级或年级中展示,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单元作业总评价指的是对学生单元全部作业状况作出的评价,需要在全部作业完成之后开展,包含教师精准点评、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交流收获与感悟等环节。通过开展多元评价,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与学习重点,优化其单元学习成果。在作业评价环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与体验,既要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又要以积极正面的语言鼓励学生,展现尊重与信任,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完成作业。

2.整体架构,发挥作业价值

(1)单元前置性作业

单元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单元学习起点,据此合理调整单元教学方案。在设计单元前置性作业时,教师应突出作业的趣味性、导向性、开放性及实践性,让学生对单元学习内容形成初步认知,产生知识探索欲望,为后续的学习活动做好铺垫。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存在着紧密联系,教师应善于从现实生活取材,设计生活化作业,以此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从生活视角分析数学问题,在单元学习之前生成浓厚的学习兴趣。教育的本质是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环节,教师也应结合社会生活的实际场景设置前置性作业,丰富作业的形式与内容,优化学生的作业体验,充分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分课时作业

在设计分课时作业时,教师应合理把控作业的数量,提高作业的质量,丰富作业的类型,以此驱动学生及时完成作业,解决课时学习中的问题,为后续更高难度的知识学习奠定基础。具体实践中,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第一,精心选择习题。教师应根据课时作业目标及学生课堂学习实际情况精选教材习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时知识的本质。第二,高效整合习题。教师应深入分析教材习题的设计意图,整理习题涉及的知识点,借助情境创设整合相互联系的习题,形成一题多问的题型,让学生在一连串问题引导下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第三,合理改编习题。为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教师应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改编教材习题,让课时作业更具针对性。第四,科学创编习题。小学生的年龄尚小,喜欢新奇有趣的事物,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喜好、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创编习题,让学生感到“眼前一亮”,主动完成作业,达到巩固知识、发展素养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可根据学生的能力发展需求设计相应类型的课时作业,比如以探究型作业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以阅读作业发展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让核心素养培养落地生根。

(3)单元总结性作业

单元总结性作业的设计与实施重在帮助学生掌握单元知识点,厘清单元知识脉络,完善自身数学知识体系。为此,教师应以单元作业总目标为导向,设置单元测评及单元整合作业。比如,教师可设计思维导图类型的单元整合作业,让学生在思维导图的辅助下梳理、记忆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本单元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技能,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及能力体系。

3.别出心裁,促成作业“增效”

(1)设计游戏式作业

游戏是学生普遍喜爱的一项活动,“双减”背景下,教师可将游戏与单元作业结合,进一步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玩中学,形成深刻的理解与牢固的记忆。具体实践中,教师可结合单元教学重难点内容开发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辅助下突破重难点内容,生成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例如,在“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教学中,为帮助学生掌握长方形及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将课堂作业与游戏活动结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单元重难点知识。首先,教师可向学生分发一些相同规格的方格纸,接着,教师发出指令,如“请画出周长为16cm的正方形”“请画出周长为20cm的长方形”,学生则需要根据教师要求以及方格纸的规格确定图形的长与宽,确保所画图形不会超出方格纸的空间。通过设计游戏类课堂作业,能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活跃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活用所学知识,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

(2)设计个性化作业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在单元作业设计环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发展需要、学习需求设计个性化作业,突出作业的趣味性与丰富性,让学生在完成个性化作业的过程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比如,在完成单元教学之后,教师可从知识、技能、方法等角度出发,带领学生梳理单元所学内容,灵活运用表格、思维导图等工具清晰呈现单元知识内容。同时,教师可为学生布置整理单元错题并建立错题集的课后作业,让学生从错题中发现学习漏洞,及时复习纠正,形成个性化的“复习宝典”。在后续的学习中,学生也会及时记录错题,进行自我梳理与自我诊断,明确自己的学习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3)设计分层化作业

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性,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需求都有所不同。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即便处于同一年龄段,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也各有不同。因此,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差异,采取相应的措施促成学生的共同进步。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认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因材施教”理念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让每个学生都能实现自我提升。在以往,教师往往会采取统一的标准设计数学单元作业,而不同学生的学习认识、学习态度、能力基础及学习习惯都存在明显差异,统一化的单元作业设计仅能满足小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难以推动学生的共同发展与进步。鉴于此,教师需要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设计分层化作业。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多重渠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明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据此设计不同难度的单元作业,指导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作业,这样每一名学生都能有效完成作业任务,产生成就感与满足感。此外,教师还可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挑战更高难度的作业,开发自身学习潜能。例如,在“因数与倍数”单元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学生实际学情设计分层化单元作业,设置基础题与提升题两种题型。基础题可以填空题的形式为主,帮助学生形成对单元内容的整体认识,如:6×9=54,(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提升题则要引导学生把握倍数与因数的内涵及联系,比如,教师可给出某个数字,让学生按照从小到大顺序列出数字的倍数与因数,指出其中的最小因数与最大因数。此外,教师也可设计应用类提升题,如:现有96只手套,教师将这些手套平均分给班里的学生,正好将手套全部分完,班级里可能有多少人?要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先明确手套是成双分发的,一名学生可能会发到一双或多双手套。因此可以先用96÷2=48,再找出48的因数,便能得出答案。

(4)设计实践类作业

数学是一门建立在实践探究基础上的学科,实践类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既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实现作业设计的多元化,又能体现数学学科的特点,推动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由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践类单元作业,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获得综合素质的发展。例如,在“折线统计图”单元教学后,教师可布置实践类作业,让学生与家长合作,统计去年家庭每月的消费情况,算出每月的消费金额,并将12个月的消费情况制作成折线统计图。为让学生体会到统计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预测的能力,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折线统计图,与家长一同讨论哪个月份家庭支出较多,分析支出多的原因,形成一份完整的总结报告。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下,单元作业设计是提高小学数学作业质量的可行之路。在单元作业的设计环节,教师应以“减负增效”为目标,通过制定单元作业目标、把握作业设计原则、开展多元作业评价等措施达到作业“减负”的效果;通过设计单元前置性作业、分课时作业、单元总结性作业完成单元作业的整体架构,发挥作业巩固提升的作用;通过设计游戏式作业、个性化作业、分层化作业、实践类作业为单元作业增添亮点,达到“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胜钦.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的路径[J].湖南教育,2023(01).

[2]孙燕.减负增效,提升素养——“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探究[J].安徽教育科研,2023(01).

[3]李海国.“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创新设计初探[J].数学教学通讯,2023(01).

猜你喜欢

双减政策双减小学数学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