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的策略

2023-06-04姚又栏韦姿岚

农村农业农民·B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乡村振兴

姚又栏?韦姿岚

摘 要: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中央重大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化人才队伍结构,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不断增强,但仍有部分基层组织在执行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自我提升意识方面与群众要求有差距。为更好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必须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党员党性修养。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战斗堡垒,其执行力的强弱关乎乡村振兴战略能否有效推进,关乎能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出发,从政治高度把握和落实工作,以更好地引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更好地服务广大农民群众,增强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的重要性

本文研究的执行力主要指中国共产党以及党的各级组织和党员干部等主体在执行和落实党的制度、政策、法规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决策力、组织力和调整力,对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是关系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社会繁荣的历史性重大战略决策。“办好农村的事情,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特别是广大农村基层党组织,他们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路人,是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组织者,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是有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织保障。

(二)有助于优化乡村振兴人才队伍结构

乡村人才振兴能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整合各方力量,对正确引领乡村未来发展方向具有重要作用。新时代,面对出现的新任务新挑战,绝大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和完善工作方法,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发扬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进一步推动了乡村振兴,巩固拓展了脱贫攻坚成果。农村基层党组织还源源不断地从群众中吸收优秀分子,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政治过硬、素质好、能力强的基层党员,大大提升了政治执行力,使国家政策更好地在农村落地生根。

(三)有助于满足农民群众美好生活需求

乡村振兴的主体是农民群众。现阶段,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愈来愈强烈,利益诉求愈来愈多元化,对生态环境、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的要求愈来愈高。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的提升,能进一步有效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寻找到符合本土发展、满足大多数农民意愿的发展道路,使农民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使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在乡村建设中真正成为农民的带头人和贴心人,促进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更好、更快地实现乡村振兴的宏伟战略目标,让农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二、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带领群众有效推动农村改革和发展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出现的一些亟须解决的问题也应当引起重视,而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一)存在的问题

第一,执行意识方面有差距。一是部分农村党员对于上级党委安排部署的工作重视程度不够高,存在敷衍应付、推卸责任现象,“象征式执行”——对那些能快速完成的工作,就草草完成了事;而对于硬骨头,就以各种理由拖慢进展速度。二是部分农村党员任职时间一长,对自身政治要求降低,处理群众的问题敷衍、懈怠,“机械式执行”上级的安排;对于农村未来发展,不愿想、不敢想的问题仍然存在,忽视农村群众的诉求。三是部分农村党员过于看重物质利益得失,对群众的事情“选择式执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损害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

第二,服务意识方面有差距。一是部分农村党员不设身处地考虑不同文化水平、不同年龄段的农民需求问题。目前大量农村青年选择外出务工,家乡建设以及党的惠民政策宣传普及工作受到影响。部分文化水平不高的群众找村干部了解最新政策,部分干部采取简单粗暴的方式,不耐心说明具体政策,缺乏服务意识。二是部分农村党员为应付上级工作安排,形式化、官僚化安排部署工作,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降低了部分积极分子的参与感和获得感,不利于与群众建立密切的党群关系,也不利于其他工作的开展。

第三,群众意识方面有差距。一是部分老党员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思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不主动学习新技术新理论,也不能与时俱进认清形势,缺乏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本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群众的集体意识,导致一些青年人才流失,不愿留在家乡发展,不利于凝聚鄉村发展的新生力量。二是部分年轻党员威信不高、领导力不强,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民群众在乡村振兴进程中的重要性,不能带领农民群众深入学习和理解相关指导性文件,无法带领农民群众拓宽增收致富渠道,致使乡村振兴难以有效推进。

第四,自我提升意识方面有差距。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教育培训覆盖面仍不够大、培训效果仍有待提升。由于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没有资金投入外出学习或请专家集中培训,通常采取内部培训,培训内容存在“千篇一律”,培训方式较为单一,培训易流于形式。二是部分农村党员缺乏自主提升“四个自我能力”意识,工作中以事情多、待遇低为由推诿不作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遇到问题不敢担当,怕影响仕途,要么不管不问,要么把矛盾往上推,影响了党的号召力和凝聚力。

(二)主要原因分析

第一,激励机制不够完善。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少完善的经费保障机制。乡村振兴对农村党员队伍的年龄结构、综合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经费保障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引进人才,导致乡村振兴的人力资源需求得不到满足,党组织开展工作受到影响,降低了工作执行质量,无法高效开展工作。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缺乏完备的人才激励机制。年轻党员在基层工作,发展空间受到限制,在压力和责任的双重作用下,面对农村改革的新政策新任务,容易陷入心理困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干事创业的热情。

第二,组织结构不够完备。一是人才选拔存在阻碍。在“家族”为主的区域,家族、宗族观念对村民的影响根深蒂固,常常会影响选举结果,不能实现选贤任能,致使出现权力矛盾问题,影响进一步推进乡村振兴。二是年龄结构存在问题。在偏远地区,很多年轻一代不愿意留村发展,使得大多数干部年龄偏大,存在对于党的乡村振兴政策认知不到位,对新的技术把握不准现象。特别是在“互联网+”、网络直播、电商平台建设等方面,存在老党员“心有余而力不足”、年轻党员“身在心不在”等现象。

第三,忽视农民主体地位。一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照搬照抄其他地区的经验,忽视了本土特色产业和文化发展,导致农民的集体意识有所降低,对农村公共事务的关注有所减少。青壮年劳动力的缺乏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在传达上级政策、组织村民自治的过程中,政治功能发挥不够。二是部分农村基层党员对党的政策认知存在偏差,往往凭借自己以往的工作经验去执行和要求群众,忽视了群众的诉求,导致工作进展不顺利。

第四,党性修养锤炼不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可知,党一直十分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但还是存在部分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退化、政治信仰弱化、理想信念淡化等问题。而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不足,无法创造性地开展贴近群众的服务,会让一些群众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使得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威信度降低。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提升的策略

要大力提升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进一步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

(一)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工作热情

第一,完善经费保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以农村经济发展好、社会环境治理好、服务群众本领强为目标,积极探索一体化管理的机制。可根据具体项目发放活动经费,把钱用到刀刃上,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绝对不吝啬、不拖延,增强服务群众意识,真抓实干,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第二,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对有突出贡献、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的基层干部进行适当物质奖励和精神鼓励,比如可评选“乡村振兴榜样人物”,激发更多农村党员的创业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要扩大选才用才渠道,积极选派和培养“第一书记”,使农村基层优秀人才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涌现出来,提高工作效能,增強农民群众的幸福感。

(二)优化组织结构,提高工作效率

第一,注重推动“质”与“量”协同发展。在增加年轻党员数量的同时,根据时代发展需要,发挥老党员的群众号召力,共同带动群众敢于、善于以新思路新观念执行新任务、应对新挑战。还应该积极将本村的种植户、养殖户等有能力带动群众的“领头雁”吸纳到后备人才队伍中,增强人才队伍力量。第二,坚持老中青相结合的梯次配备,注重吸收乡村振兴中的新生力量,特别是熟悉“互联网+”的新青年,搭建农村党组织数字化平台,在建设中加强与群众的情感联系与交流,在实践中赢得民心。对于部分不作为或无法满足岗位需求的干部要做好思想工作,及时调换,着重培养精力旺盛、专业能力强的中青年党员。

(三)重视主体地位,创新工作方法

第一,发挥好增收致富的辐射作用。经济发展是第一要务,农村要发展,产业振兴是基础。人才队伍优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应结合本土资源激发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带动农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摒弃“等靠要”思想。第二,提高基层党组织群众意识。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深入群众、联系群众、了解群众诉求是提升执行力的前提。比如可定期开展群众恳谈会,让大家有处说、有话说,进一步强化农民群众的集体意识。联合企业充分做好市场调研与生产规划,积极入户宣传,实现生产销售一体化,让农民有看头、有奔头。

(四)强化党性修养,转变工作作风

第一,建立健全党员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基层工作事务繁杂、条件艰苦、沟通协调难,时间一长部分党员干部难免出现行为懈怠、自我要求放松、怀疑自己能力的问题。在这个关键时期,必须加大对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培训力度和资金投入,利用理论宣讲、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等途径,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党性修养教育,结合乡村振兴实践案例、乡情社情开展主题教育,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第二,强化对流动党员的管理。部分流动党员长期在外流动,加之受复杂多元的价值理念影响,较少参与乡村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加强联系、定期召开流动党员会议,让有意向者能为、可为,提高其投身乡村振兴的发展意识、创新意识和先锋意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48.

[2]邹志鹏.论政治执行力的内涵、特征与提升路径[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2(03):114.

[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1

[4]刘立光.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探析[J].湖南社会科学,2022(03):40.

[5]娄延强,胡卫军.乡村振兴视域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1(11):71.

[责任编辑:王 丽]

作者简介:韦姿岚(1998—),女,广西都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通信作者:姚又栏(1997—),女,广西百色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农村基层党组织执行力乡村振兴
做到三个“必须坚持” 提高地方人大执行力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政策演进及完善建议
党组织怎样下好“基层治理”这盘棋
执行力是『干』出来的
合理赞扬提高执行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