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中文教育视野下中医文化初探

2023-06-04杨丹丹崔玉花

国际公关 2023年8期

杨丹丹 崔玉花

摘要:中医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成分,中医穴位更是中国独一无二的特色文化,穴位名称包含了丰富的中医文化内涵,同时也折射出渊博的中国文化内涵。本文旨在讲解穴位名称的过程中揭示穴位名称中蕴含的中医文化,增进学习者对中医文化内涵的认识。

关键词:穴位名称;中医文化;国际中文教育

文化是区分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重要标志,了解一个国家或民族不仅要学习该国家或民族的语言,更要学习其文化。而中医文化是中国所独有的、不同于其他民族国家的文化,中医穴位名称更是承载了浓重的中国文化内涵。以穴位名称为切入点,以国际中文教育课堂为桥梁,既能促进中医文化走向世界,同时也是对国际中文教育与中华文化传播关系深入思考的践行。

一、穴位名称与中国文化内涵

穴位,学名腧穴,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写道:“凡诸孔穴,名不徒设,皆有深意。”[1]

(一)气海穴与气一元论

气是中医里的重要概念,中医认为气为世界的本源,是一种组成世界最基本的物质,如《黄帝内经》[2]认为,天地人源于一气,天地之气交合产生了人,即气分化为天、地、人。气作用于人体,则是指维持生命的一种基本物质,如中医中提到的精气、水谷之气、湿气等概念中的气指的就是一种物质。中医所讲的气与哲学上所讲的气虽不太相同,但可以推测得知,古人应是观察人体呼吸或者汗液蒸发时发现的这种物质,并将其命名为“气”。古人认为气海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是人体生气之海,是补气的要穴,从该穴位名称中可窥探出中国人对气一元论的认识。

(二)神阙穴与阴阳思想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基石,阴阳思想贯穿中医治疗始终。《黄帝内经》中提到:“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2]阴阳,其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是对自然界一切相关联事物对立统一属性的概括。依据该哲学观念,中医把人体看成一个整体,认为上为阳,下为阴;体表为阳,体内为阴;背为阳,腹为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阴阳平衡则人体无病,发病皆是因为阴阳失衡。古人认为神阙穴是任脉上的阳穴,命门穴是督脉上的阴穴,阴阳相合,神阙穴便成为人体维持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穴位。按照古人的阴阳观,即上为天,下为地,头顶天,脚踩地,天为阳,地为阴的思想,神阙穴所在位置恰好是阴阳相交处。从该穴位名称可看出中國人对阴阳思想的理解和应用。

(三)公孙穴与五行思想

五行学说是中医的又一重要理论,五行相生相克的思想也反映在部分穴位名称中。五行学说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间变化的规律,并将其与四季五时、方位、颜色、五脏一一对应。五行之间相生相克,只有保持协调平衡,万事万物才能正常运行,身体才能保持健康。基于五行相生思想和《经穴解》注:“穴名公孙者,万物生于土,而土以火为父。以金为子,脾经自井隐白,木生大都火,以及太白土,又将生商丘金,有祖孙父子之义,故曰公孙。”[3]我们可知,公孙穴中的“公孙” 是形容穴内气血物质与脾土间的关系就如同公之辈与孙之辈的关系,即木为土之公,火为土之父,金为土之子,水为土之孙,这体现了中国人对五行相生规律的应用。

(四)列缺穴与取类比象思维

取类比象是中国人特有的一种思维方式。据《易·系辞下》:“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4]可知仓颉造字便是模仿飞禽走兽之迹,这是汉字所体现出来的思维。而在中医穴位名称上也反映了这一思维方式:或比拟山川地理,或比拟自然现象,或比拟建筑物品。如:承山穴、后溪穴、少海穴比拟山川河流,列缺穴比拟天际闪电。古人认为列缺穴所处位置结构状若天际裂缝,如《经穴释义汇解》:“列缺,古谓天上之裂缝:天门。”[5]针刺该穴位时人体感觉可像闪电一样迅速到达头顶,如《针灸穴名释义》:“针下之气常如闪电而达头面:肺主天气。”[6]该穴位名称蕴含了中国人模仿天际裂缝和闪电的取类比象思维。

(五)璇玑穴与古代天文认知

中医把人与天地的关系看得十分紧密,在穴位名称中也反映了一定的天文知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研究天文的国家之一,相传黄帝时期,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而据《尚书》记载:“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7]可见,在传说中的帝尧时代已经设有专门的天文官,历代如此,中国也因此保留了诸多天文资料。从殷商的干支纪日到汉武帝的太初历,从《诗经》中的七月流火到太阳黑子、彗星的记载,从二十八星宿的命名到二十四节气的创作,从东周的测景台到东汉张衡的浑天仪和候风地动仪,这都是中国古人研究天文学的成果,中医穴位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天文知识。如璇玑穴中“璇玑” 一词既可指北斗七星前四星,也可泛指北斗七星;在《星经》中又被看作是北极星的代称;在《后汉书》中被看作是测天仪器,中医认为璇玑穴的功能就像测天仪器一样维持平衡,故名之。

二、穴位名称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的应用

国际中文教育课堂是外国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汉字教学和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教学,既能使学习者学习到语言本体知识,又能使学习者了解到语言背后相关的文化知识。

(一)从字形演变讲气一元论

汉字的字形是由图画性的象形文字逐步演变成不象形的书写符号,分析单字的字形演变可明确古人造字时的缘由,同时可在教汉字的字形演变时融入文化的讲解。以气海穴为例,气是象形字,甲骨文中用三条横线表示,上面和下面两横较长,中间较短,如图1所示,后为与数字三进行更加明显的区分,两头横线渐变弯曲,如图 2所示,指代为空中的气流,此时不仅十分形象也接近于现在的写法。后引申为一切气体。在本穴中,气取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之义。中医上解释:气,《灵枢·刺节真邪》云:“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海是形声字,从水,每声,因殷商时期人民皆居于内陆,未见过海,故甲骨文未有此字。金文写法和小篆写法分别见图3和图4,虽然二者字体不同,但可看出构成成分相同,都是由人、母、水三要素构成,取“海是水之母” 之意。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中“母”

(详见图 5)和“每” 可通用。海,许慎在《说文·水部》中提到“天池也,以纳百川者”。本义为大海,海洋。后因溪流汇聚于大海引申为聚集之意,本穴取引申义。引用中医古籍《针灸穴名解》对“气海穴” 命名的定义:“本穴与肺气息息相关,为腹部纳气之根本。苟气海处不作吸引,则中气不能达于脐下。男子腹呼吸,全赖气海为之鼓荡,乃有吐纳也。养生家调息,绵绵若存,动而愈出者,全在于此。故养生家以本穴为大气所归,犹百川之,汇海者。故名‘气海’。”可知气海穴主一身之气化循环,是人体生气之海,是补气的要穴,体现了气一元论。

(二)从字义演变讲阴阳思想

汉字的字义或词义也在不断变化,从演变结果看,有的在原义上扩大,延伸出新义,也有的使原义范围缩小或转移。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教师可结合六书,借助实物,分析汉字字义演变的同时联系相关文化知识,从而达到教学目标。以神阙穴为例,神是会意字,从示从申,左边形如祭祀上的供桌,右边形如闪电,本义是指天神,在之后的演变过程中,延伸出精神、高超的、表情等含义。此穴主要指神气、人的精气神。阙是形声字,门表意,表示与门或建筑有关的事物,欮表声,含有气闭义,表示仰视城楼会感到敬畏感。阙本义指宫门外的楼台,在这里指的是门楼、牌楼。神阙意为神气通行的门户。教师可展示楼阙模型,启发学生理解“阙” 的含义。解释完“神阙” 二字的字义后,补充神阙穴即为人体肚脐,胎儿与母体联络便是通过脐带,胎儿出生后,剪掉脐带,形成肚脐,肚脐便是人体通往外界的门户,即“阙” 的含义,同时该穴位也是人体维持阴阳平衡的一个重要穴位,是阴阳相交处,蕴含了阴阳思想。

(三)从汉字的构字部件讲五行思想

汉字是方块字,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笔画构成部件,部件构成整字。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分析汉字的构字部件可解析汉字的字义,从字义中促进学习者对相关文化知识的理解。以公孙穴为例,公:《说文解字》八部:“公,平分也。”公是会意字,从八从厶,意为需平分的事物。本义为平分,有公平之意。后延伸为封建制度最高爵位,如三公、公子、公主等。此穴中取地位高之意,与贵族相关。孙:《说文解字》系部:“子之子曰孙。”孙是会意字,从子从系,续也。“孙” 字由“子” 和“系” 两部分组成,“子” 是儿子的意思,“系” 意为连接、继承,本义为儿子的儿子。依据中国五行相生规律,火生土,土生金,换成人类伦理关系火与金的关系即为祖孙关系,“公” 指确定该穴位时的坐姿,“孙” 则暗含该穴位命名时运用了五行相生规律。

(四)从词语的本义讲取类比象思维

词义分本义和引申义,本义是词的原有意义。在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教师可以分析词的本义讲语言本体知识,播放音视频资源补充相关文化背景知识。以“列缺穴” 为例,列缺有 2 个含义,(1)神话中指天上的裂缝;(2)指闪电。列,《说文解字》刀部“列,分解也”。缺,《说文解字》缶部“缺,器破也”。讲完词义后,教师展示穴位位置图,播放相关视频,明确四指并拢,大拇指向外侧延伸,在阳溪穴后两个手指外有凹陷的地方就是列缺穴。教师带领同学们找到自身的列缺穴,并让同学们自己触摸感受列缺穴状若天际裂缝,同时再告知同学们针刺该穴时产生的感觉可以像闪电一样能够迅速到达头面,说明古人命名该穴一是考虑到了穴位的位置形状,即取类比象思维,这是古代人们一种认识事物的方式,二是考虑到了针刺该穴位时的感觉,也有类比闪电之意。除了列缺穴中蕴含了中国人的取类比象思维,还有部分穴位也蕴含了这一思维,如承山穴、大陵穴便是以山、陵形象命名;后溪穴、陷谷穴则以溪、谷形象命名;少海穴、尺泽穴以海、泽形象命名。从这些穴位名称中我们可看出中国人对取类比象思维的推崇。

(五)从词语的引申义讲天文知识

汉语中的多义词除有本义外,还有在本义基础上通过隐喻、转喻等方式引申出来的引申义。有的引申义恰好可以体现一定的文化知识,诸如“璇玑”“紫宫” 都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的认知。以“璇玑穴” 为例,璇玑一词有7 个含义:(1)亦作“琁玑”,亦作“璇玑”;(2)北斗前四星,也叫魁;(3)泛指北斗;(4)指北極星;(5)喻权柄,帝位;(6)亦作“琁机”,指古代观测天象的仪器中能运转的部分,亦指整个测天仪器;(7)指前秦窦滔妻所织的回文诗图。中医将人的胸腔类比为浑天仪之轮廓,璇玑穴在人体中的位置,是处天突之下,胸腔之上,似斗运于天,机运于身,其功能就像测天仪器一样维持平衡,从该穴位名称中就能反映当时人们对天体的认知程度。此外紫宫穴也蕴含了天文知识,紫宫有3个含义,分别指紫微垣、帝王禁宫、神话中天帝的居室。紫宫是中性词,在中国古代天文学中,中国人将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星宿,三垣分别是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在《史记》中紫微垣被称作紫宫,唐宋之前,紫色为帝王所使用,宫即王者之所居,而紫宫穴所处位置,就如心脏一样,恰似王者之所居,这便是“紫宫穴” 名称的由来。

三、结束语

中医文化不仅仅是中国人民的宝藏,也是世界人民的宝藏。将穴位名称蕴含的中医文化应用到国际中文教育文化教学中,不仅可以推动中医文化走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还可以借用穴位按摩的显著功效进一步激发学习者学习中国文化的兴趣,提高其学习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思邈.千金翼方[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1.

[2] 黄帝,岐伯.黄帝内经[M].武汉:武汉出版社,2013.

[3]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7:25.

[4] 宋学海编.易经[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5] 张晟星.戚淦.经穴释义汇解[M].上海:上海翻译出版公司, 1984:19.

[6] 周楣声.针灸穴名释义[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5:25.

[7] 唐婷.尚书[M].太原:三晋出版社,2012.

[8] 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