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崇明白山羊产业体系建设现状及对策

2023-06-03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10期
关键词:崇明岛保种崇明

罗 峰

(上海市崇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2150)

崇明白山羊属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品种,是上海市地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其适应性强、繁殖率高、肉质鲜美、营养丰富,主要养殖区域为上海市崇明区。2007 年,崇明白山羊完成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1 年,崇明白山羊成功获得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上海市民对具有本土特色的崇明白山羊地方畜禽产品情有独钟,需求不断增加,但目前崇明白山羊产业发展存在短板,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如果将发展崇明白山羊产业和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紧密结合,充分发挥崇明白山羊种源优势,切实带动本地区农民养羊增收,将为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1 品种原产地概况

1.1 崇明地区形成历史

滚滚长江水夹带上游泥沙流到长江和东海的交汇处,长江淡水和东海咸海水在长江口相遇,泥沙在这里汇聚沉积,日积月累,历经千万年变迁形成了祖国第三大岛—崇明岛。据《崇明县志》记载,大约在唐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位于长江口的两个沙洲——西沙、东沙露出水面,成为了崇明岛的雏形。后在北宋时期,东沙的西北部陆续涨出了姚刘沙、三沙。在元朝时期,又涨出营前沙、马驮沙、毛京沙等。明清时期,陆续形成的沙洲包含马鞍沙、平洋沙、长沙、永定沙等。这些大小沙洲逐渐连成一体,最后在长江口形成了崇明岛、长兴岛、横沙岛。据有关资料记载,在公元696 年(唐朝),开始有人在崇明岛上居住,先民主要来自于江苏常熟、句容一带,民间有“常熟崇明、崇明常熟”和“崇明人来自句容”的说法[1]。他们在崇明岛一开始主要以打渔为生,后来随着定居下来的人口逐渐增多,开启了农耕生活,畜禽养殖业逐渐兴盛,先进优良的耕作和畜禽养殖技术将崇明岛带入农耕文明时代。

崇明岛至今已有1300 多年历史。由于地理位置特殊,在形成过程中,崇明区域陆地不断变迁。明末清初,崇明岛地理位置才逐渐固定下来,但因长江江水冲击,东海海水潮涨潮落,崇明岛陆地经历了南边坍塌北边涨大。新中国成立后,崇明人民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对崇明沿江堤岸不断加固,在长江和陆地之间修建了若干丁字坝,在江边种植固沙植物,安置固沙建筑材料,崇明岛南边坍塌的问题被解决。

崇明县地理坐标北纬37°27′00″~31°51′15″,东经121°09′30″~121°54′00″,系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点。崇明县域东至佘山岛,濒临浩瀚东海;南以长江南支水道主航道为界,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江苏省太仓市、常熟市隔江相望;北以长江北支水道北沿陆地线(1983 年陆地线)为界,与江苏省的启东市、海门市相邻。全岛东西长90km,南北宽13~18km,形状狭长如卧蚕,岛域面积1200km2[1]。但崇明岛东部和北部滩涂仍然不断淤涨,因此崇明岛陆域面积不断增大,据上海崇明官网最新数据显示,崇明、长兴、横沙三岛陆域总面积达1413km2。

1.2 崇明地区地理气象资源条件

崇明区地势平坦,无山岗丘陵,西北部和中部稍高,西南部和东部略低,90%以上的土地标高(以吴淞标高0m 为参照)在3.21~4.20m。岛上河道纵横,沟渠密布,农田、鱼塘错落其间,属于典型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沙洲水乡。崇明岛在地质构造划分上属上海北部地块,主要为晚更新世以来海陆交替相,以海相为主的疏松堆积物,尤以软黏土为主、砂为辅交互组成[1]。崇明三岛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作物有稻、玉米、麦、油菜、棉花等,畜禽有牛、羊、猪、鸡、鸭等,水产品有鱼、蟹、虾等。树木品种很多,除杨、柳、榆、水杉等树外,还有柑橘、桃、李、梨等花果树。野生的药用植物有百余种,野生动物中鸟类有284 种,总量达200 万~300 万只,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4 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35 种[1]。此外,崇明岛还有大片滩涂、湿地。

崇明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和湿润,全年四季分明,春、夏多东南风,秋、冬多西北风,夏、秋常有台风过境,日照充足,雨量充沛。1985—2004 年,年平均气温15.7℃,年平均日照时数1982.4h,年平均无霜期226.7d,年平均降水量1168.0mm[1]。

崇明区域因丰富的降水、温和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造就品种繁多的野草资源,在崇明长江沿江滩涂和大堤内外杂草繁茂,田间地边及河边沟边也生长着诸如马齿笕、苍耳、蒲公英、益母草、车前草、佩兰、墨旱莲、瓜蒌、老虎脚爪草、土牛膝、龙葵草、金银花、青蒿、水竹叶、鸭舌草、狗尾草、苦荬菜等,几乎没有有毒有害的植物,其中很多野草还具有药用价值。大量的野草资源为崇明人民饲养白山羊提供了物质保证。

2 品种形成概述

2.1 崇明白山羊品种形成概况

崇明岛先民迁移到岛上定居后,陆续将长江三角洲附近区域的相关畜禽带到岛上养殖,通过一代代崇明人的努力,目前主要养殖的家畜家禽品种有猪、牛、羊、鸡、鸭、鹅、鸽、马、犬等。

据文献资料记载,明朝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 年),在崇明县知县范性编修的《崇明州志》中最早记载了白山羊养殖事项。后来在历代历次修订地方志书的时候均对白山羊的养殖有所记载,1990 年编修的《崇明县志(1949—1988)》对崇明白山羊做了详细的说明:“崇明白山羊属长江三角洲地方羊种之一,是在崇明岛特定水土条件下孕育而成的特有地方良种,是崇明传统特产之一。”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崇明白山羊)也是国家重点保护和利用的畜禽保护品种,崇明县于1978 年被国务院定为长江三角洲白山羊生产基地[2]。

崇明白山羊属于长江三角洲白山羊地方羊种[3,4],在上海崇明地区一直沿用历史名称崇明白山羊。

崇明农村居民自古就有养殖白山羊的习惯,在农耕机械化尚未普及的时代,崇明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殖白山羊,一般都是一到数只不等,当时几乎没有规模化的养羊,农民将羊养殖在自己的简易羊棚里,抽空割野草喂羊,辅以日常生活中的农作物副产品如花生藤、红薯藤、大豆秸秆、蔬菜叶子等,也有少量种植羊用饲草料的。

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内,崇明岛由于四面环水,交通闭塞,对白山羊的选育只能是局限于区域内封闭式自繁自养的方式,一般附近乡村有专门养殖公羊的农户帮养羊户配种,选种选育经验都是口口相授、代代相传。因自然地理条件(长江大海交汇处、咸水淡水交汇处)优越,饲草资源丰富,土壤偏盐成分,孕育的羊只风味独特,深受市民喜爱,逐渐成为了崇明地区的特色优秀地方品种。

2.2 崇明白山羊品种简况

崇明白山羊属于肉、毛兼用型,其体形中等偏小,体躯紧凑,全身被毛洁白,羊毛是制毛笔的优质原料,羊肉肉质细嫩、味美不膻、营养丰富,是上海地区知名的畜产品,也是本地居民冬令御寒进补的佳品。

3 产业基础现状

3.1 崇明白山羊保种群体现状

崇明白山羊虽然具有独特的风味品质,但也存在个体中等偏小、生长速度慢、产肉性能一般的问题,并且受到周边市场影响,陆续有从外阜引进其他山羊进行杂交改良的情况。从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崇明白山羊养殖规模波动起伏,纯种羊群体逐渐萎缩。为有效保护种质资源,崇明区从1988 年开始对白山羊种源进行保护,但受到方方面面的条件制约,2008 年以前,崇明白山羊保种工作未能有新的突破,原种崇明白山羊面临灭绝的困境。在崇明区政府和区农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下,2009 年开始由崇明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承担保种技术支撑工作。同时,在上海市财政的大力支持下,2014 年在崇明区三星镇育德村新建成崇明白山羊保种场,占地面积40 多亩,实现了机械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2016 年又专门成立了上海崇明园都畜牧养殖有限公司,具体负责崇明白山羊保种。经过努力,崇明白山羊保种场核心种羊群存栏由最初的不足100 头发展到近1000 头。

3.2 产业前期的艰辛探索

近十年来,崇明区在完成崇明白山羊保种工作的同时,积极探索推进白山羊产业发展,传播先进的养殖技术和经验,尽管道路艰辛,但也先后培育产生了古宗、小姚、万禾等多家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殖销售主体。与此同时,崇明区对接市、区行业管理部门,经过努力,建立了2 个临时屠宰点,注册了部分商标,通过开拓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形成了具有一定基础的销售市场。其中的上海古宗白山羊专业合作社集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历时5 年,携手附近12 家养殖场(户),成立了崇明东部白山羊产业联盟,通过了ISO900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2022 年,崇明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区畜牧条线技术部门、区行业协会、崇明白山羊养殖场(户)和销售企业代表,反复研讨产业各环节实际需求,对接区委、区政府,研究产业政策的制定,务求政策与产业发展匹配,与乡村振兴融合,与农民增收一体,谋划产业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产业体系建设。为此,推进成立了崇明白山羊发展集团公司,由崇明区畜牧技术部门牵头,重组了崇明白山羊协会,并积极争取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资金畜牧标准化项目,获批2 个5000 头规模的养殖基地项目,目前处于开工建设状态。同时,崇明区率先试点“羊村”建设,将农村部分富余劳动力调动起来,由区级部门统一协调,村集体组织发展部分农户家庭养羊,村组织对接区白山羊集团公司,为养殖农户提供能繁母羔羊和配种公羊,由农户代养,集团公司回购断奶合格羔羊,届时集中育肥后统一上市。

3.3 崇明白山羊生产概况

截至2022 年底,崇明区共有养羊农户1 万余户,其中常年存栏200 头以上规模的养殖场(户)47 户,大多以散养为主。全区白山羊存栏量9.83 万头,年出栏量9.5 万头,约占上海当地地产白山羊年出栏量的70%以上。

4 产业短板分析

近10 年来,崇明白山羊产业受周边市场冲击、养殖人员结构调整而严重萎缩,养殖户由5 万多户下降到目前的1 万余户,存栏量从近20 万头下降到目前的10 万头左右[5],离产业化发展和市场需求有很大的差距,在种源保护、品种培育、科研、屠宰、营销、羊文化宣传等方面存在不少短板。

4.1 种质资源保护受到多方制约

一是纯种羊群体偏小。受场地面积和设计规模限制,崇明白山羊保种场常年最大存栏量仅1000 头左右,核心母羊群仅维持在350 头左右,纯种种源群体小;二是保种存有意外风险。目前崇明白山羊无备份保种场,保种方式为传统的活体保种,一旦遇到意外(如重大动物疫病),将面临灭种风险;三是疫病防控形势严峻。虽然保种场防疫措施严格,但崇明区也存在着羊只调运情况,特别是逢年过节,外地羊只调运频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传播重大疫病的风险,对保种场构成安全威胁;四是纯种供种能力不足。保种羊场每年能向社会提供种羊仅200 头左右,与产业发展趋势极不匹配。

4.2 种质资源开发利用面临诸多困难

一是繁育中心尚未建成。纯种崇明白山羊虽然品质存在优势,但也存在个体小、生长速度慢、经济效益差等不足,因此必须做好杂交选育。目前崇明白山羊繁育中心尚未建成,产业缺乏种羊基础;二是科研创新力量不足。长期以来科研投入较少,无稳定的科研合作关系,产业创新力量不足。

4.3 产业底子薄、水平低

一是规模化程度低。目前存栏200 头以上规模养羊户仅47 户(存栏约3.5 万头),约占总存栏的36%;二是生产设施简陋。目前规模养殖场(户)中,仅6 户经过标准化改造,其余养殖户以简易大棚为主,养殖环境差,设施简陋,抗疫能力弱;三是农作物秸秆饲料化利用低。崇明区养羊利用的农作物秸秆主要为豆秸和玉米秸秆,对本地芦笋、稻草等秸秆利用不多;四是现代化技术应用较少。大部分羊场(户)仍沿用传统养殖方式,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应用率低,生产成本较高,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整体生产水平较低。

4.4 市场营销疲软乏力

一是无正规屠宰场制约了产业发展。标准化、规范化的屠宰场是产业链的必要中间环节,是合格羊肉产品能够进入到大型连锁超市、卖场、网商等的前提条件。崇明区虽有2 个临时屠宰点,在一定程度上也解决了本地羊肉产品的品牌化销售,但已不适应产业发展需求,目前正在筹建2 个正规屠宰场,但尚未正式开建;二是销售龙头企业力量薄弱。崇明区前期各养殖主体规模较小,市场销售乏力,时有相互压价现象,产品在进入商超等渠道时被渠道商重重打压,2022年新成立的崇明白山羊发展集团公司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仍比较薄弱,要形成强大龙头还需假以时日;三是缺乏文化底蕴助力产业链延伸。目前白山羊主要以肉用为主,作为本地的传统特产,其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仍待挖掘,以助力产业链向纵深延伸。

5 产业发展对策

前期,崇明区各相关部门和养殖主体虽然做了大量工作,但离崇明白山羊产业建立统一饲养标准、管理模式、产品品牌及销售渠道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笔者认为,发展产业的对策应主要从以下8 方面着手。

5.1 扶强产业集团

崇明白山羊产业多年来做不大做不强,主要是由于没有引领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2022 年,崇明区职能部门多次召集区内养羊场负责人,推进成立了崇明白山羊产业集团公司,搭建起了产业发展的中间平台。但产业集团成立时间较短,需统筹社会各方力量,在制度完善、人员配置、产品研发、品牌打造、销售运作等方面给与政策扶持激励,为产业兴旺扶强带头人。

5.2 依托行业协会

出于产业发展需求,要依托现有的崇明白山羊协会,紧紧依靠协会会员,集思广益,起草发布一批崇明白山羊团体标准,为后期产业发展打下基础。主要标准应包含崇明白山羊种羊和肉羊生产技术规程,以期达到产业体系内养殖场(户)统一饲喂标准和管理模式,为实现产品统一品质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发挥行业协会第三方作用,在白山羊全产业链打造方面出谋划策,监督成员单位按照标准搞好生产。

5.3 建设产业基地

一是落实产业基地用地。要实现产业发展,区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会商落实产业基地用地政策,制定产业布局规划,协助有条件、有实力的养殖主体办理用地申请审批手续;二是借助财政项目支持。借助上海市都市现代农业发展资金项目政策,鼓励具有土地资源、技术资源和有责任心、事业心的养殖主体及所在乡镇申报项目,通过市、区、镇三级财政资金扶持,建设若干个崇明白山羊规模养殖基地,为构筑产业高地夯实基础。

5.4 抓实保种扩繁

一是提高保种供种能力。要积极推进已经开工建设的白山羊繁育中心早日建成投产,一方面提高纯种崇明白山羊的数量群体规模,实现保种的“备份”,另一方面提高繁育中心供种能力,加快种羊选育的速度;二是推进保种多元化。与相关科研院所等机构对接,进一步探索实施冻精、胚胎保种,逐步实现保种多元化;三是强化疫病防控。进一步强化保种场内部防疫,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总方针,外堵内防,严密防范外来疫病影响;四是拓展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待繁育中心建成投产,开展白山羊杂交选育,培育符合企业生产要求又满足消费者对白山羊品质风味需求的配套系,为扩繁场和肉羊场提供父母代种羊;五是加强科研合作交流。与相关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借助其技术、人才等优势,提高白山羊育种工作质量和效率。

5.5 继续建设羊村

产业发展须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挂钩。配合乡村振兴战略,2022 年崇明区已选定首批7 个乡镇,每个乡镇遴选3~4 个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和适当便利条件的村,建设崇明白山羊产业示点村(简称“羊村”,共24 个),每个村确定落实20 户左右的养羊户,养羊户繁殖母羊和与配公羊统一由区白山羊集团公司提供,母羊栏也由集团公司统一设计制作发放,母羊所生羔羊断奶后由集团公司统一回购、育肥、屠宰加工、包装上市,做到全过程可控制可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在前期羊村试点的基础上,宜再商定推动其他有条件的乡镇发展羊村,做大产业基数。

5.6 升级屠宰加工

崇明区积极谋划,已计划在崇明东部和西部养羊相对集中的乡镇各布点建设一个白山羊定点屠宰场,目前已完成项目申报审批,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待正规屠宰场建成后,优质崇明白山羊肉制品可以正常进入上海大型商超和国内电商平台,将有效解决产业发展的“最后1 公里”问题。

5.7 发掘产业文化

“羊”在古代象征着吉祥,是美好的象征。发展白山羊产业必须与其历史关联,崇明白山羊是上海地理标志农产品,具有悠久的养殖历史,通过研发系列以崇明白山羊为主题的文创产品、量身定制农旅或文旅相结合的崇明白山羊文化节活动、挖掘民间有关崇明白山羊的故事等措施,突出崇明白山羊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助力产业链延伸,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5.8 稳定扶持政策

发展崇明白山羊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全程包含了养殖基地建设、人员队伍组建、饲养物资准备、繁殖母羊培育、与配公羊选择、断奶羔羊保育、肉羊集中育肥、屠宰加工管理、产品调制包装、市场营销推广等方面。崇明区政府制定了部分白山羊产业扶持政策,包括青贮草料供应、断奶羔羊收购、屠宰加工和肉羊扶持等,后续需持续稳定产业扶持政策,通过政策引领,助力白山羊产业蓬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

6 展望

计划通过5~10 年持续不懈地努力,充分发挥崇明白山羊种质资源优势,保障种质资源安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拓展市场营销,将崇明白山羊种业“芯片”打造成崇明生态岛上靓丽的“名片”,最终形成以集团公司、保种羊场、繁育中心、扩繁基地、商品肉羊场、特色羊村、屠宰加工场、羊文化产业园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目标年上市崇明商品肉羊15 万~20 万头,产业产值达到5 亿~6 亿元,促进崇明白山羊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崇明岛保种崇明
“川山×蜀水”原种保种技术及效果
绿色厚植,生态崇明
卢国伟:矢志不渝,痴心保种
崇明岛河流中氮营养盐分布特征
当上海菜系碰撞崇明特色
崇明岛村镇级生态河道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
罗非鱼保种越冬三个方式
200万元保种选育里岔黑猪
崇明模式 梦想照进现实
上海崇明 超市工作大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