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双边数字贸易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2023-06-03茜,刘

关键词:伙伴国双边贸易

高 茜,刘 璐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当代国际贸易发展迅速,增长速度明显超过世界产值的增长速度,其中,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1]参见:张二震,马野青.国际贸易学[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9-14。。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UNCTAD)统计数据,2019 年世界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占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比重达到44%[2]参见:UNCTAD.Bilateral Trade Flows by ICT Goods Categories,Annual[EB/OL].[2022-09-21].https://unctadstat.unctad.org/7zip/US_IctGoodsValue.csv.7z。,数字贸易已然成为服务贸易增长的主力。UNCTAD 发布的《数字经济报告2021》[3]参见:UNCTAD.Digital Economy Report 2021[R/OL].[2021-10-08].https://unctad.org/system/files/officialdocument/der2021_en.pdf。显示,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了数字转型进程,2020 年全球互联网宽带使用增长了35%,较前一年的26%有了大幅增长。据估计,2022 年全球互联网流量将超过截至2016 年的所有互联网流量总和,数字贸易正以一种新的姿态影响传统贸易规则,重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服务链,并对国际贸易格局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新一轮驱动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引擎[4]参见:徐金海,周蓉蓉.数字贸易规则制定:发展趋势、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J].国际贸易,2019(6):61-68。。

一、文献综述

早在2014 年,李忠民等[5]参见:李忠民,周维颖,田仲他.数字贸易:发展态势、影响及对策[J].国际经济评论,2014(6):131-144。就详细概述了数字贸易的内涵、特征、动因,分析全球数字贸易发展态势,提出中国应当通过中美、中欧等经贸谈判平台率先开展数字贸易规则的讨论,推动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数字贸易规则。目前,对数字贸易进行研究的文献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数字贸易规则的研究。分析并比较各国、各贸易协定框架下数字贸易规则的不同。如洪俊杰和陈明比较《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egional Comprehensive Economic Partnership,RCEP)、《全面与进步的跨太平洋合作伙伴关系》(Comprehensive and Progressive Agreement for Trans-Pacific Partnership,CPTPP)、《美加墨协定》(US-Mexico-Canada Agreement,USMCA)数字贸易规则的异同并总结三者的特点,提出其对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的挑战[6]参见:洪俊杰,陈明.巨型自由贸易协定框架下数字贸易规则对中国的挑战及对策[J].国际贸易,2021(5):4-11。。陈寰琦基于中国、美国和欧盟的视角,研究得出各经济体在跨境数据流动、数字知识产权、数字产品非歧视性待遇和数字税等数字贸易规则方面存在差异化立场[7]参见:陈寰琦.国际数字贸易规则博弈背景下的融合趋向:基于中国、美国和欧盟的视角[J].国际商务研究,2022(5):85-95。。

二是关于数字贸易的内涵特征与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如孙杰认为数字贸易给传统贸易带来了新的内容和特征,是服务于传统经济活动的,数字贸易不是替代传统经济活动,而是提高传统经济活动的效率[8]参见:孙杰.从数字经济到数字贸易:内涵、特征、规则与影响[J].国际经贸探索,2020(5):87-98。。蓝庆新和窦凯认为数字贸易是互联网技术与现代贸易的深度融合,当前世界各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积极扩大对数字贸易的影响力,力图成为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制定者[9]参见:蓝庆新,窦凯.美欧日数字贸易的内涵演变、发展趋势及中国策略[J].国际贸易,2019(6):48-54。。

三是实证检验数字贸易影响因素及其对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研究。如王梦颖和张诚实证检验数字产品进口与服务出口升级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产品进口促进了服务出口升级,且对新兴服务出口的影响比对传统服务出口显著,对低收入国家的影响比对高收入国家显著,此外还受到对外开放水平和市场规制等外部因素的影响[10]参见:王梦颖,张诚.数字产品进口与服务出口升级:基于跨国面板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21,37(8):38-52。。陈寰琦应用扩展的引力模型验证了签订跨境数据自由流动对促进数字贸易发展产生积极作用,同时可缓解距离对贸易的阻碍作用[11]参见:陈寰琦.签订“跨境数据自由流动”能否有效促进数字贸易:基于OECD 服务贸易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20,36(10):4-21。。王青等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得出数字贸易反倾销对中国数字贸易出口有抑制作用,而经济内循环可以有效削弱这一抑制作用,此外,研发投入、外商直接投资和数字贸易开放度会促进数字贸易出口[12]参见:王青,曾伏,吕鑫萌.反倾销会抑制数字贸易出口吗?:兼论经济内循环的调节效应[J].价格月刊,2022(2):45-53。。

总的来看,国内学者对前两类基于理论分析的数字贸易研究相对来说更丰富,也更成熟,而第三类涉及范围广、跨度大,较为稀缺,且大多数文献研究集中在探究某一具体因素对中国数字贸易的影响上,全面探讨中国双边数字贸易影响因素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在现有文献的基础上,运用扩展的引力模型定量研究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家双边数字贸易的发展状况,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丰富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助力中国双循环发展。

二、数字贸易的内涵

尽管全球数字贸易发展快速,但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其内涵也在逐渐拓展中。“数字贸易”概念首次被纳入规范性文件可以追溯到2013 年,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USITC)在《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I》[13]参见: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Digital Trade in the U.S.and Global Economies,Part 1[R/OL][2013-07-07].https://www.usitc.gov/publications/332/pub4415.pdf。中提出,数字贸易是通过互联网传输产品和服务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具体的交易标的为:音乐、游戏、视频、书籍等数字内容,社交媒体、用户评论网站等数字媒介,搜索引擎,其他产品与服务。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这一定义对数字贸易的描述较为狭隘,没有将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实体货物交易纳入其中,但它使数字贸易概念初具雏形。2014 年《美国与全球经济中的数字贸易Ⅱ》[14]参见:United States 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n.Digital Trade in the U.S.and Global Economies,Part 2[R/OL][2014-08-11].https://www.usitc.gov/publications/332/pub4485.pdf。中对数字贸易的定义有了进一步修改,即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订购、生产以及递送产品和服务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内商务和国际贸易活动。相较前者,后者的定义宽泛许多,它将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实体货物交易纳入其中。此后,学界对数字贸易的争论大致将其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是否将通过数字技术实现的实体货物交易纳入其中。例如,国内学者关于数字贸易狭义定义的代表人物周念利和陈寰琦,基于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United States 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USBEA)对数字贸易的界定,指出数字贸易是“可数字化的服务贸易”,主要包括版权和许可服务、金融和保险服务、长途电信服务和商业专业和技术服务[15]参见:周念利,陈寰琦.RTAs 框架下美式数字贸易规则的数字贸易效应研究[J].世界经济,2020,43(10):28-51。;国内学者关于数字贸易广义定义的代表人物马述忠等,结合国内外对数字贸易的解读,从中国实际出发,指出数字贸易是以现代信息网络为载体,通过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实现传统实体货物、数字产品与服务、数字化知识与信息的高效交换,进而推动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转型并最终实现制造业智能化的新型贸易活动,是传统贸易在数字经济时代的拓展与延伸[16]参见:马述忠,房超,梁银锋.数字贸易及其时代价值与研究展望[J].国际贸易问题,2018(10):16-30。。

为了将数字贸易概念体现为数据化度量从而进行实证分析,本文所指的数字贸易依据其狭义的定义,采用UNCTAD 数据库对数字贸易的详细分类:SF(保险及退休金服务)、SG(金融服务)、SH(使用知识产权的费用)、SI(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SJ(其他商业服务)和SK(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

三、中国双边数字贸易跨国比较

(一)中国与主要伙伴国双边数字贸易总额稳步增长

根据UNCTAD 统计数据可知,2009—2019 年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双边数字贸易总额在稳步增长,详见表1[2]。其中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一直遥遥领先,且增长稳定,占据主导地位,2019 年达到309 亿美元,比2009 年的110.8 亿美元增长了179%。其次是德国和日本,2019 年中德双边数字贸易额为173.5 亿美元,比2009 年的41.7 亿美元增长了316%,在15 个主要伙伴国中增幅最大;中日双边数字贸易额在2019 年达到137.2 亿美元,比同期中德双边数字贸易额少36.3 亿美元。中国与新加坡、韩国和英国双边数字贸易额次之,2019 年中国与这三国双边数字贸易额突破70 亿美元。中国与荷兰、法国、瑞典、瑞士、澳大利亚、俄罗斯、加拿大间双边数字贸易较少,但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中国与芬兰双边数字贸易在2014 年呈短暂下降趋势,但随即又恢复增长,呈现“U”型,到2019 年,中芬双边数字贸易额达到23.1 亿美元,与2009 年大致持平。

表1 中国与主要数字贸易伙伴国双边数字贸易额(单位:亿美元)

(二)中国对多数伙伴国的数字贸易逆差逐年增大

虽然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间的数字贸易总额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但如果细分出口和进口来看,中国对多数伙伴国的数字贸易一直处于逆差状态,而且差额正在逐年增长,详见表2[2]。其中中国对美国的数字贸易逆差最大,2019 年中国出口额为99.7 亿美元,进口额却高达209.3亿美元,是出口额的两倍之多;比起2009 年的逆差48.3 亿美元,2019 年逆差已经达到109.6 亿美元,增加了127%。从逆差增速来看,中国与德国间的逆差增长最为迅速,2009 年逆差仅为4.3亿美元,到2019 年增长至75.9 亿美元,增幅高达1 665%;其次是英国和韩国,与2009 年相比,2019年中国对这两国的逆差增幅分别达到1 100%和754%。中国对澳大利亚、日本、瑞士和瑞典一直保持较小的逆差状态,其中对日本的逆差有增长加快的趋势。中国与加拿大、芬兰、法国、意大利和新加坡均有短暂时间的顺差,但很快又转为逆差。中国对荷兰和俄罗斯一直保持较小的顺差。

表2 中国与主要数字贸易伙伴国双边数字贸易逆差情况(单位:亿美元)

(三)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的数字贸易限制性指数相对较高

由于数字贸易依赖互联网得以实现,而网络风险传播范围广、扩散速度快,使得数字贸易可能涉及国家机密泄露、消费者隐私泄露、网络洗钱等重大风险,政府可能会对数字贸易进出口进行严格管制。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OECD)测算的数字贸易限制性指数,如表3[17]参见:OECD.Digital Services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EB/OL].[2023-02-14].https://stats.oecd.org/。所示,从2020 年来看,其中发达国家的数字贸易限制性指数均不高于0.145,美国、英国、瑞士和澳大利亚,其数字贸易限制性指数都在0.083,加拿大最低,仅为0.043。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数字贸易限制性指数高达0.510,远远高于这些发达国家,也高于同为发展中国家的俄罗斯的0.341,说明中国对数字贸易进出口的限制相当严格。

表3 中国与其数字贸易伙伴国数字贸易限制性指数(2014—2020年)

四、中国双边数字贸易影响因素的计量分析

(一)影响机理分析

与传统贸易相比,数字贸易依赖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得以发展,其降低成本压力、比较优势来源、生产方式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数字贸易发生的行为本质、内在动因、贸易利得并未改变[18]参见:盛斌,高疆.超越传统贸易:数字贸易的内涵、特征与影响[J].国外社会科学,2020(4):18-32。。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研究,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创新水平和数字贸易开放程度这四个方面共同影响双边数字贸易的发展。

1.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不仅体现在经济总量上,更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结果。改善本国经济结构,需要逐步提升服务业占比,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因此,经济发展水平对数字贸易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发展经济学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视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2.收入水平

根据瑞典经济学家Linder 的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两国间人均收入差距越小,消费者的需求结构越相似,需求重叠部分就越大,就越容易发生贸易往来,因而数字贸易也会相应增加。参考张英和刘渝琳的做法,用中国与伙伴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之差的绝对值,表示两国收入水平的差距[19]参见:张英,刘渝琳.从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预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贸易前景[J].国际经贸探索,2007(9):59-63。。

3.创新水平

创新是科学技术进步的源泉,科学技术进步带动互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提升,进而助力数字贸易发展。因此,一国创新水平的高低影响该国数字贸易的发展水平。参考张小溪的做法,用研发支出占GDP 的比值来衡量一国的创新水平,比值越高,则该国创新水平越高,数字贸易的发展水平也越高[20]参见:张小溪.中国生产性服务贸易的现状、影响因素及发展研究:基于出口技术复杂度的分析[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71-83。。

4.数字贸易开放水平

一国的数字贸易开放水平一般通过对外贸易政策体现出来,贸易政策会对双边数字贸易产生直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若一国对外数字贸易政策越宽松,则该国越容易与别国进行数字贸易;相反,若一国在数字贸易中较为保守、限制条件较多,则会阻碍两国进行数字贸易。从前文分析中可知,一国由于种种因素会对本国的数字贸易进出口进行限制,因此数字贸易开放水平也是影响双边数字贸易往来的重要因素。借鉴殷凤对服务开放度的计算方法,用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值来衡量一国数字贸易开放程度[21]参见:殷凤.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中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1):33-40。。

(二)计量模型分析

1.模型设定

(1)引力模型构建

引力模型自1962 年由经济学家Tinbergen 提出以来,经历了60 年的发展,已被国内外学者接受并加以扩展。引力模型主要用于研究影响双边贸易的影响因素,传统的引力模型认为双边贸易总量与双边经济规模成正比、与距离成反比,之后的学者们将人口、语言、边境等要素加入到模型中,形成更为全面的扩展的引力模型,并被广泛运用[22]参见:范鑫.数字经济发展、国际贸易效率与贸易不确定性[J].财贸经济,2020(8):145-160。。本文选用扩展的引力模型,用人均GDP 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用中国与主要数字贸易伙伴国间人均国民收入之差的绝对值衡量两国收入水平的差距,用研发支出占GDP 的比值来衡量一国的创新水平,用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的比值来衡量一国数字贸易开放程度,并加入距离、人口、是否共享边境和是否存在共同语言等控制变量,构建扩展的引力模型:

其中,c代表中国,i代表中国的贸易伙伴国,t代表年份,β为待估参数,εc,i,t为随机扰动项。相关变量说明见表4。

表4 相关变量符号预期、含义及说明

(2)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的样本是15 个与中国数字贸易往来最多的国家:美国、日本、德国、韩国、新加坡、荷兰、法国、英国、瑞士、瑞典、芬兰、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和俄国。样本时间跨度为2009—2019 年,为短面板数据。模型中变量数据来源如下:中国与15 个样本国家的数字贸易进出口额的数据来自于UNCTAD 统计数据库,人均GDP、人均国民总收入(Gross National Income,GNI)、研发支出占GDP 的比值以及人口的数据来自于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数字贸易进出口总额占GDP 的比值根据UNCTAD 和世界银行数据库计算得到,双边地理距离、共同边境以及共同语言的数据来自于CEPII(Centre d’Etudes Prospectives et d’Informations Internationales)数据库[23]参见:CEPII.GeoDist[EB/OL].[2011-12-30].http://www.cepii.fr/CEPII/en/bdd_modele/bdd_modele_item.asp?Id=6。。为使回归结果更为可靠,对进出口总额、人均GDP、人均GNI 的绝对差异、距离以及人口6 个变量以对数的形式处理。模型估计通过Stata15 完成,相关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5。

表5 变量描述性统计

2.基准回归

在测算引力模型参数之前,先确定最优的估计方法。参考陈强对短面板数据的处理方法[24]参见:陈强.高级计量经济学及Stata 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258-269。,做出如下分析:(1)混合回归或固定效应模型?通过最小二乘虚拟变量估计(Least Squares Dummy Variable,LSDV)法检验得出所有个体虚拟变量均不显著,故接受原假设,即认为不存在个体效应,可使用混合回归。(2)混合回归或随机效应模型?拉格朗日乘数(Lagrange Multipliers,LM)检验结果强烈拒绝原假设,即认为存在随机效应,应选择随机效应模型。(3)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Hausman 检验结果显示接受原假设,认为应该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几种检验结果表明随机效应模型是最优选择。检验结果如表6 所示。

表6 估计方法的检验结果

表7 中竖列(1)是模型(1)的估计结果,上述的9 个被解释变量均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其中绝大多数变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可见模型拟合效果较好。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中国与其主要贸易伙伴国的经济规模lnperGDPc,t和lnperGDPi,t、创新水平RDi,t、数字贸易开放程度Openi,t、人口数量lnPOPi,t以及是否拥有共同语言cLangc,i均对双边的数字贸易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与预期符号相同,表明双方经济规模越大、伙伴国创新水平越高、数字贸易开放程度越大、人口越多以及拥有共同语言,双边数字贸易规模就越大。双边地理距离lnDistc,i和收入水平lndpGNIc,i,t的符号均为负,也符合预期,表明距离越远、人均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双边的数字贸易发展。而是否有共同边境cBordc,i虽然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但是相关系数与预期符号相反,造成该结果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方面,与货物贸易不同,大多数数字贸易的进出口借助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就能完成交易,地理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对数字贸易几乎没有限制[25]参见:张宇,蒋殿春.数字经济下的国际贸易:理论反思与展望[J].天津社会科学,2021(3):84-92。,而且本文所取的数字贸易范围更加突显出互联网和信息通信技术的重要性,几乎没有运输成本;另一方面,中国与部分国家签订的自贸区协定打破了边境的制约。传统来说,共享边境国家的贸易成本一般更低,贸易会有所增加,但是签订自由贸易协议之后,更加促进双边数字贸易便利化。共享边境这一解释变量对贸易的影响显著为负已经不是第一次在研究文献中出现,比如鞠雪楠等在研究跨境电商对促进国际贸易的作用中证明了距离不再是跨境电商出口的制约因素[26]参见:鞠雪楠,赵宣凯,孙宝文.跨境电商平台克服了哪些贸易成本?:来自“敦煌网”数据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20(2):181-196。;Zi 等研究表明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距离对服务贸易的影响逐年降低[27]参见:ZI H Y,CHANG H C.The Effects of China’s Cross-border E-commerce on Its Export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Goods and Services Trade[J].Electronic Commerce Research,2023(23):443-474。。

表7 贸易自由化影响人力资本回报的回归结果

为了进一步分析所选变量的影响程度,参考董洪梅等的研究方法[28]参见:董洪梅,张曙霄,刘冠辰.自由贸易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引力模型的实证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112-118。,本文将被解释变量,即双边进出口总额分别替换成中国对样本国家数字贸易的出口额和进口额,建立新的引力模型并进行随机效应回归,得到结果如表7 中(2)和(3)所示。

在出口额的模型中,各解释变量均通过5%的显著性检验,其中绝大多数变量都在1%的水平上显著,并且与模型(1)相比,各变量的估计参数在数值和符号上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即影响中国对伙伴国数字贸易出口额的因素和影响双边数字贸易总额的因素相同,仅在影响程度上小有变化。在进口额的模型中,双边经济规模增长、伙伴国创新水平提高和数字贸易开放程度扩大、人口数量增多以及存在共同语言均促进中国数字贸易进口。

3.更换变量的稳健性检验

上述人均GDP 相关的数据,即lnperGDPc,t、lnperGDPi,t,都是以现值美元表示的,现将其更换为以2010 年不变价美元表示,这样可以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另外,对于距离这一变量,原来lnDistc,i表示的是中国与伙伴国之间人口最多的城市的距离,现将其更换成为两国大多数人口稠密城市之间的人口加权距离。模型回归结果如表7 中的(4)-(6)所示,模型(4)-(6)中相关估计参数的符号以及显著性与(1)-(3)相比并未发生较大变化,可以认为上述回归结果是稳健的。

五、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本文选取与中国数字贸易总额前15 的伙伴国家在2009—2019 年的面板数据,首先分析双边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再基于扩展的引力模型分析各变量对双边数字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中国与主要数字贸易伙伴国间的数字贸易总额持续增长,但是对多数国家存在贸易逆差,且差额逐年增大。

第二,中国与主要数字贸易伙伴国双边经济规模、伙伴国创新水平、数字贸易开放程度、人口以及拥有共同语言均对双方数字贸易规模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双边地理距离、收入差距均会抑制双边数字贸易规模的增长。

第三,从出口角度来看,双边经济规模、伙伴国创新水平、数字贸易开放程度、人口以及拥有共同语言是促进中国数字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而双边地理距离、收入差距是阻碍我国数字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

第四,从进口角度来看,双边经济规模,伙伴国创新水平和数字贸易开放程度、人口数量以及存在共同语言会对中国数字进口贸易产生显著正向影响。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为进一步促进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双边数字贸易健康发展,减少对外数字贸易逆差,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1.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实力

2020 年起,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增长乏力,国内经济也出现不稳定因素,党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和增长方式的调整和优化,加快服务贸易数字化进程,促进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

2.提升人均收入水平,助力消费升级

收入差距是阻碍我国数字贸易出口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2019年人均国民收入跨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渐进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释放消费需求。可以通过进一步降低所得税,降低住房、教育、医疗等准公共品支出,推动消费升级,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减少数字贸易逆差。

3.加强技术创新,重视人才培养

数字贸易竞争的重要基础是数字技术的竞争。我国在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走在世界前列[23],但在一些关键技术领域如高端芯片依然被个别发达国家“卡脖子”,数字技术发展仍然有短板要补。首先,加大力度鼓励科技型创业,以创业带动创新,探索建立创业失败保障机制。其次,注重数字技术领域人才培养,适当扩大信息通信、电子科学与技术、大数据、互联网等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行业协会加强数字经济领域应用型人才的培训,为数字贸易的发展提供专业人才支持。

4.稳步推进数字贸易对外开放

一国数字贸易的开放程度与双边数字贸易规模成正比,与贸易伙伴国相比我国数字贸易限制性指数最高,也即开放程度最低,因此我国对外数字贸易的健康发展需要稳步推进对外开放。首先,加快推进数字贸易法律体系建立。《“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提出,要及时出台符合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特点的政策法规[29]参见:商务部,中央宣传部,中央网信办,等.《“十四五”服务贸易发展规划》[EB/OL].[2021-10-13].http://images.mofcom.gov.cn/fms/202110/20211019171846831.pdf。。在充分了解我国数字贸易发展现状后,有关部门应针对具体问题逐步完善法规条例。其次,要完善数字贸易监管机制,比如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对跨境数据流动进行合规监测。最后,完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对外数字贸易发展提供技术保障。

猜你喜欢

伙伴国双边贸易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中国OFDI对贸易伙伴国服务业集聚的影响研究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本财年内缅甸增加了10个新贸易伙伴国
电子产品回收供应链的双边匹配策略
贸易统计
新型自适应稳健双边滤波图像分割
贸易统计
双边同步驱动焊接夹具设计
中厚板双边剪模拟剪切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