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思政教学研究
2023-06-03尤鸿霞
尤鸿霞
关键词: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思政元素;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10-0169-03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旨在践行德育与智育相统一,推动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受众面广。其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软硬件基础知识,以及Office办公软件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教学要以《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为指导,充分挖掘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资源,践行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1 课程思政的实施
1.1梳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教学大纲是所有教师授课的准绳,应细致修订大纲,让授课教师有据可依。推进课程思政,首先在教学大纲中明确课程思政目标,这是课程思政落地的第一步。确定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思政目标,首先,应该站在国家的高度看课程,按照国家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职业素质教育等设计在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中,起到引领的作用。其次要梳理课程内容和特点,找到可对接的思政要点,展示出本门课程可以实现的思政目标。
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使用Office办公软件,熟练使用网络应用软件。其主要内容划分为六个模块,分别是模块一选配计算机,模块二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模块三计算机网络应用,模块四文档排版,模块五数据分析,模块六演示文稿制作。结合课程内容和特点确定本课程的思政目标为带领学生感知中国信息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对数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树立法制意识,感知科技强国的重要性,树立科技报国的人生理想。
1.2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对于信息技术应用这门公共基础课,挖掘其思政元素,教师可对课程内容进行再梳理,将课程思政元素整理形成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案例集,供教师在上课时选用,这种方式对于公共课来说能够提高备课效率。深入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有机融入课程教学,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和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这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具体的课程思政元素挖掘过程,可从以下几个维度灵活考虑。
1)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找到课程内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对接的思政点,梳理挖掘思政元素。例如在模块一选配计算机中,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时,对比世界计算机发展历史与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中国的计算机发展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激发学生科技强国的意识。近些年随着科技发展,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正逐渐跻身世界前列,例如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曾一度称霸超级计算机领域,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引入芯片技术发展情况,我国芯片发展水平低于发达国家,在芯片问题上常常遇到卡脖子事件,激发学生有志于信息技术发展的爱国情怀和青年学子应具有的使命担当。
2)结合课程内容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思政元素应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例如在模块二的计算机软件部分,可从软件开发涉及的版权问题,挖掘出法律意识元素,引导学生维护正版。在模块三的计算机网络部分,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从网络安全挖掘出文明上网意识和安全防护意识,从国家网络安全方面可以挖掘出更高层次的国防意识,在树立法治意识的同时,也要认识到,只有自身具备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才能有效地对网络中的不安全因素以及恶意的攻击进行防范,进而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意识。
3)结合社会生活进行思政元素挖掘。新时代大学生对国际国内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都十分关注,贴近社会生活的思政元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认同感。例如在Office办公软件各个模块,可以采用具有思政点的时事热点案例作为素材,在Word排版项目中,采用具有教育意义的文本作为排版的素材,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怀,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医护人员在新冠疫情期间用自己的满腔热忱坚守抗疫一线的事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不同时代的爱国有不同的体现,承担社会责任是新时代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在Excel数据处理项目中,采用我国GDP逐年攀升数据制作图表,在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同时,锤炼学生对数据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PowerPoint演示文稿制作项目中选用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飞行任务的事迹作为素材设计作品,鼓励学生励志进取,创新发展,锻炼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4)典型思政元素分析
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梳理,整理信息技术应用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如表1。
1.3教学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建设要想达到春风化雨的效果,必须精准把握教学环节与课程思政建设内容的对应关系,形成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教学的方法。
1)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案。本课程的内容分为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个部分,理论知识包含有选配计算机、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计算机网络应用三个模块,操作技能包括文档排版、数据处理、演示文稿制作三个模块。对每个模块的思政元素融入的时间、内容、方式和方法应该做一个完整的系统化设计,在教学设计方案中明晰地标识出来。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基础上,教师更加能够从课程整体把握本课程思政点的维度和学习评价的设计,这是开展课程思政的关键准备工作。
2)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艺术性,需要选择合适的、多元的教学方法作为辅助。课程思政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入教学过程中,可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情景模拟教学法、比较教学法等。可以在故事分享中传递价值,例如在讲解计算机硬件时可以从我国信息技术新领域的优秀成果案例中树立民族自信心;也可以通过典型人物事迹给学生樹立榜样,例如在讲解计算机发展内容时,介绍中科院院士倪光南,带领团队奋战11年实现计算机从西文输入到汉字输入的故事。能够让计算机读懂、处理汉字,是中国计算机发展过程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这之后,倪光南继续完善汉字系统,开发出汉字显示器、键盘和打印机。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的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核心技术还是靠自己,不能指望别人。以此典型人物事迹激励学生自立自强,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
3)信息化教学拓展课程思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随着信息化发展起来的一种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也拓展了课程思政的教学手段和渠道[2],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手段在价值引领、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等方面的优势作用。通过线上学习平台,课程思政的实现可以方便地延伸到课前线上预习环节,学生预习线上学习平台的课程思政案例视频,阅读案例材料。课程思政可以延伸到线上讨论环节,学生可在讨论板块就教师给出的论题开展讨论、表达想法,教师也可以参与讨论,并且从学生讨论的发言中发现不足之处,再进行进一步的补充引导教育。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还有助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可着力于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悟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
4)坚持“三全育人”的课程思政教学。全员,教学团队中的每位老师都是课程思政推进的执行者。全方位,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全校学生都参与学习,课程建设在线学习平台,校内外学员都可以学习。同时还可以结合社团、讲座等活动,把课程思政贯穿其中。全过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每一次课都有课程思政元素渗透,所有的课堂都成为育人主渠道。信息技术应用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其课程思政不是单打独斗,需要师生共同参与,全过程开展。
2 教师育人先育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提到“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立德树人,在于言传,更在于身教,课程思政的开展,最终还是落实到一线教师身上,落实到课程上。作为一线教师,要把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实现民族复兴的理想和责任的认知传递给学生[3]。要想把课程思政开展好,首先教师自己要做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老师。教师先做到认真备课,认真教学,才能够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认真上课。教师要较好地担起这份职责,就要不断提升自己。
首先,教师要做到政治素质过硬,评价教师的根本标准是师德师风,教师要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不断提升自身的政治素质。例如可以将党务学习与课程思政建设结合起来,将党支部建设作为党性修养提高的有效载体,在理论学习时深入系统地学习,有助于教师备课时挖掘出有深度有意义的思政元素。“高校教师党支部是教育、管理、监督和服务教师党员的基本单位,是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高校基层的战斗堡垒,是党团结和联系广大教师的桥梁纽带,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支撑。”[4]在客观上,这种方式既丰富了教师党支部建设的途径,又能够有效提升教师的政治素质,使党支部的活动与教师教育教学密切关联起来,实现良性互动[5]。
第二,教师要做到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首先是集体备课、说课、磨课,对于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课程,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教学团队常常是由多人组成,在集体备课、磨课的过程中精心研讨集思广益,共同进步。第二,教师通过参加培训提升自己。近两年,关于课程思政的培训讲座较多,可以通过学校教务部门的指导参加培训。另外,国培和省培也是高强度的集中培训提升机会,培训中都融入了師德师风、专业技能、教学能力等课程,教师也可以在培训过程中通过企业参观、学员交流等方式提升自己。第三,参加教学能力大赛、微课大赛等活动,也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参赛,既观摩了大赛中高水平课程的思政融入方法,也在备赛的压力下挖掘自己的潜能,探索更有效的课程思政途径。
3 教学评价角度
考虑到课程思政的立德树人成效具有潜在性和发展性,难以在课程期末测试时对课程思政效果做出准确的定量评价。但通过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学习态度转变。本课程教学团队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优势,对课程成绩评定方式进行改革,采用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线上线下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平台统计数据对线上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增加线上平台讨论板块成绩考核。线上作业主观题开展作业互评,教师给定评分规则后由学生互相评分。同时将课程思政融入成绩评定环节,引导学生在评分时公平公正,在批改作业时通过欣赏同学的作品而自然达成互相学习,引导学生增强交流,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教学团队把对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评价更多地定位在对教师课程思政开展过程的评价,重过程轻效果。在课程思政的开展过程中,包括准备、实施、总结等环节要入脑入心,精心开展。对学生课程思政目标达成的评价,轻定量效果评价,不是不注重效果,而是由于立德树人效果的特殊性,难以短期内定量评价。
4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与反思
经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教师能明显体会到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严谨,对课程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得到加强。以学生为调查对象的问卷显示,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体会到自己身上肩负建设祖国的责任,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学生深深体会到科学要严谨的重要性,网络安全保密意识和法律意识得到进一步提高。通过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课程较好地实现了课程思政育人目标。
5 结语
信息技术应用课程具有内容更新快的特点,课程思政的建设也应是动态的过程。要将课程思政长期延续下去,教师就要与时俱进地调整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案例需要根据当前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予以调整,与课程相关的社会热点问题,也应是实时更新融入教学的。课程思政没有规定的模式,教师应革新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提升自身的教学设计能力,把握课程的思政内涵,理论联系实际,发挥自主性,形成鲜活的课程思政风格。课程思政工作的推进有助于教书育人质量的提升,同时也有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