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职业特点的高职专业课程思政“五多”模式研究

2023-06-03赵明晓

成才之路 2023年14期
关键词:专业课育人思政

赵明晓

摘要: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具有职业教育特殊性。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应在把握“立德树人”的思想内涵基础上,基于职业教育教学特点,形成高职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多角度、表现形式多维度、教学方法多类型、教师素质提升多方位、改革实施多思考的“五多”教学改革模式,发挥大思政育人作用。

关键词:高职;课程思政;“五多”模式;多角度;多维度;多类型;多方位;多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1;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14-0037-04

2020年教育部印發《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将一直处在学习思考、尝试实验中的职业院校教师,推到了“切实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前线。课程思政建设的提出,其本质是把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发挥专业课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专业优势,形成专业课教书与育人同行、技能与品德并重、学识与素养共育的育人格局。高校发挥专业课的课程思政作用,不能只是刻板地把思政内容加入专业课教学内容中,否则不能取得预期的育人效果。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应该基于职业特点,采用线上、线下,课堂、课后,教材、教辅,教师、学生,内容、方法,显性、隐性等相结合的多渠道模式,让思政内容贯穿于学生学习始终,让思政形式灵活多样,让思政教学如虎添翼,切实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一、高职课程思政教学不能脱离专业特点

1.课程思政内容选取突出专业性和系统化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建设在遵循高职院校办学特点和办学规律的基础上,既要与思政课程区分开,又要突出自身专业特色。首先,在课程思政内容选取上,要立足专业课教学内容,从知识点中挖掘思政元素,选用专业领域内的时事要闻、发展趋势、优秀企业、典型事件、知名专家等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素材。其次,课程思政内容要在职业思维、专业思维上下功夫,科学设计载体,充分发挥本课程知识体系对学生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引领作用,让思政内容与教学内容相辅相成,使专业思维和课程特色贯穿始终。课程思政是立足原有专业课程体系,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大框架的统领下,统筹考虑不同专业课程的育人内容和功能特点,按照各门专业课的“思政”优势,在有效整合其课程资源基础上合理分工,系统设置专业体系内各门课程的“思政角色”,构建课程间的联动育人机制。

2.课程思政实施强调职业性与就业导向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是其根本的育人特色。融入思政元素的专业课,其本质还是高职专业课,课程目标还是突出培养“专业技能”,课程思政内容不能脱离“专业特色”和“职业发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职业”特点,决定其在内容选取上要基于职业道德,挖掘职业特点,体现职业精神,突出职业素养。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职业优秀人才“思政”需求特点,凝练共性要素,并融入课程思政人才培养目标;高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要体现职业教学特点,采用“实践操作”“模块教学”“能力导向”等教学法;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实施要基于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做到有的放矢,摒弃“为思政”而“思政”,牵强堆砌内容,毫无特色,造成学生“审美疲劳”而收效甚微等问题。

二、高职课程思政内容选择多角度

1.课程思政基本要素必不可少

高职专业课程思政在素材选择上要围绕“思政基本要素”进行。专业课教师要将主流德育理念和必备的思政内容贯穿于专业课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树立民族自豪感,强化法律认知,提高文化素养。教师可以运用专业知识中的专业起源、创新发展、国际地位、未来前景等案例,以及专业领域内的人物、事件等展开教学,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爱国、守法、敬业、诚信意识,养成“关注国家发展”“传承中国文化”的习惯,增强民族自豪感。经过精心选取的课程思政内容可以避免直接说教,能够发挥专业课易与生活联系的优势,将课程思政优势发挥到淋漓尽致。

2.职业教育特有元素深入挖掘

“课程思政基本要素”属于显性思政内容,容易挖掘和把握,如新闻报道中关于专业的最新发展资料等,但这些内容特色不足,容易与其他课程雷同,选取过多则容易让学生产生“疲劳感”。因此,教师要注重对专业课程中隐性思政教育内容的挖掘,以及具有职业特色的专业思维、职业道德、就业观等其他思政要素的融入。高职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特色通常突出其知识和技能内容的独有性,而且其知识中往往蕴含着隐性的价值引导,加之有理可循、有据可依,能够在书本知识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被检验,因而天然地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三、高职课程思政表现形式多维度

1.思政素材引领

思政素材是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师要善于抓住专业课知识特点,广泛获取思政素材,将时事政治、新闻故事、优秀企业、榜样人物、国学文化、法律警示、职业经验、道德规范等作为辅助资料,融入专业课教学,达到隐性思政教育的目的。为提高课程思政效果,教师将思政内容融入专业课教学时,一要使“思政素材”灵活多样,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二要使“思政内容”导入合情合理,服务课程教学,不突兀。

2.实践磨炼提升

高职教育突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实现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保证。职业教育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践形式,如专业实践、毕业实习、实验实训、参观考察、社团活动等。实践教学是深化理论认识的重要途径,彰显了职业教育“在学中做、在做中学”的认知规律。从课程思政内容表现形式看,学生广泛参与实践调研、专题研讨、经典诵读、主题交流、技能大赛、企业交流等实践活动,能够更好地关注时事政治,关心国情和党情,能够在鲜活的社会实践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环境下,学生知识的获取更加多元化,学校教育已经不是学生获得价值认同和构建知识体系的唯一途径。学生只有主动学习、亲身参与,在实践和生活中充分认知、印证才能做到真正信服,才能提升教育的影响力。所以,无论是思政教育还是专业知识传授,教学方式都应力求学生的参与和印证,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环境潜移默化

德育是一个综合环境影响的过程,“孟母三迁”便是要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凸显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为避免课程思政教育“两张皮”,教学内容一个样,教学环境另一个样,学校要积极营造道德化、自律化、求知性、职业性的校园环境,扩大课程思政教学空间,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形成德育合力。

首先,教师言传身教是最好的榜样性思政素材。教师博大精深的专业知识、润物无声的人格魅力、公正认真的工作作风,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榜样。教师的示范引领构成了强大的环境导向因素。教师严格的作业质量要求会在无形中磨炼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教师在课程考核中公正、公平的价值引导,会帮助学生养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良好工作态度。其次,学校举办的课外活动作为全程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完善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养成道德化生活方式、强化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有深远的意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也是很好的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比如,教师与学生结对子、党员一帮一、教师走访困难学生等活动,可以让教师与学生近距离、多渠道接触,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最后,校园生活中的小事也能彰显思政元素。比如,一次擦黑板、一次留言的及时回复,都能体现教育者的职业素养。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均要从点滴生活小事中挖掘思政元素,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

四、高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类型

1.多途径开展

高职课程思政以课堂融入式教学为主要途径,同时,还要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将学习时间延长,利用网络让学生进行碎片化、随时化、在线化的学习。比如在连锁经营基础课程教学中,教师专门开通了线上专属公众号学习平台,并附以QQ空间、微信群作为线上学习研讨空间,再利用学习小组、专业社团等,开展实践调研、企业讲座、主题交流、作业展览、专业大赛等活动,让知识传授和思政教育贯穿教学始终。这既符合“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思政工作规律,又符合“情理交融、知行合一”的教书育人规律及“学生中心、民主集中”的个体认知规律。

2.多主体协同

高职课程思政多途径开展还依赖于学校、企业、学生的共同配合,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协同育人机制。首先,为保证课程思政内容切合学生和企业实际需求,教师在思政内容的选取上应积极听取企业和学生的建议。企业专家對专业人才的职业道德和综合素养等有较高的职业敏感度,能够为学校课程思政教育提供好的建议和素材帮助。学生是教育对象,他们最想获得的“思政内容”应该成为教学重点,而且他们对课程思政授课方式的反馈及接受程度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因此,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应积极征询学生的建议,做好课程设计和优化。

3.多角度评价

课程思政教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且其效果是长远的,这注定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不能单纯由一张试卷来解决。当前,课程思政的实施不仅对学生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帮助教师树立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观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课程思政效果考评不仅是对学生学习效果和思政素养提升的考评,也是对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考核,更是对学校课程思政教学力度的评价。课程思政评价应采用多主体评价模式,组成由教务、督导、主管院长、同行、学生共同构成的评价小组,以实施360度全渠道评价,让评价成为检验课程思政育人效果的平台,成为教师间学习交流、提升育人能力的舞台,成为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能力的途径。

五、高职课程思政实施教师素质提升多方位

在课程思政教学中,思政内容是基础,教学方法是途径,而教师是根本。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师应深化课程思政意识,不断提升课程思政能力,主动承担起课程思政之责。

1.深化认识,强化意识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必须深刻领会开展课程思政的历史意义,自觉担负起课程思政育人的神圣职责,既要将书教好,又要将人育好。教师要自觉提升课程思政意识,格局要大,思路要新,不困在“闭门造车”“自以为是”的小圈子中。要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沟通交流,主动学习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不断优化课程思政方式和方法。教师要树立新时代人才培养理念,认真研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和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从思想认识上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和为谁培养人这个首要问题,并切实领会课程思政思想内涵和职业教育工作重点。

2.提升素质,开阔格局

课程思政实施效果最终取决于施教者,即教师。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领路人、知识的传播者,其素质、格局决定着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视野。首先,教师的榜样示范引领作用就是最好的思政教育素材。“德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中的“言传身教”和“示范引领”是重要的隐性德育元素。教师道德情操高尚,就会忠于教育事业,关心关爱学生,确保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教师专业品德修养好,其一言一行的自然流露,就会如泉水滋润和涵养学生。很多学生立志投身于专业事业的决心,都来自于教师日常自然而然流露出的对专业的热爱和工作的激情。其次,教师的格局决定了其视野。视野开阔的教师能将更丰富的素材融入思政内容,能站在更高处引领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格局大的教师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思路更新,更容易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念,更容易用渊博的知识吸引学生,与学生产生共鸣,使课程思政达到水到渠成和画龙点睛的效果。

3.夯实知识,提升能力

不是说教师只要有育人意识就一定能够达到思想政治教育要求,要使课程思政达到预期效果,教师就要在系统性把握课程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揭示其本质,这样才能把课程知识的价值引领功能真正发掘出来。而这有赖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渊博的学识。有些教师两耳不闻专业以外的事,与活跃的“00后”学生没有可沟通的语言,即使有了好内容,可能也不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授,这又是对教师授课方法和能力的挑战。所以,做好课程思政工作需要教师不但学识丰富、方法得当,还要有影响学生的能力。教师首先应融会贯通专业知识点,深入把握其内在价值,进而恰当引入思政内容。课程思政内容的丰富度和深入程度,依赖于教师对政治、人文、社会、经济等的认知度,这也对教师的知识体系有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北京联合大学的工科教师江静金句频出,总能把《庄子》名言、唯物辩证法原理和科学巨匠的故事信手拈来;高等数学教师段耀武在讲“导数的微商符号”时,在演示文件中展示莱布尼茨符号思想的一大来源是中国象形文字,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在欧洲的传播。这样的“学识功底”不是一天两天能练就而成的,所以教师要将课程思政实施作为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学识涵养提升的修炼课,与学生共同进步。

六、高職课程思政改革实施多思考

1.丰富与集中

课程思政实施信息量大,素材丰富,涵盖面广。对于如何选取教学内容,教师需要细细思量、认真设计。每门专业课都有自己的教学重点,思政内容也应有自己的主要方向,内容不宜太散,要有主线,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课程思政应本着各个模块有主题,有侧重,有选择,不贪多,不求杂,种好本门课的“思政田”。课程思政内容要写进教学大纲,以章(项目)为单位,结合每章(项目)教学重点,明确每个模块的课程思政侧重点,这样既能保证思政内容的系统性,又能使思政目标不脱离原有课程教学目标,还能规范思政内容。

2.频率与比重

确定各个章节课程思政目标后,教师要找准知识点,利用丰富的课程思政素材,集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内容,实现价值引领。但课程思政教学不能舍本逐末,失去专业课的主体位置。思政内容应该是锦上添花,而不是喧宾夺主。

3.效率与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它可能改变的是学生的认知方式、思考模式,带给学生的不只是简单的认知提升,还有自信心的树立、综合素质的提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可能不容易显现,而隐性的改变不容易评判,这给课程思政效果的定量评价带来了一定困难。鉴于此,课程思政教学效果可以分为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评估。长期指标侧重于对学生“三观”、职业观、是非观等的影响,短期指标则包括学生学习认知能力提升、就业意识转变、奉献精神树立、国家发展意识增强等方面。

总之,课程思政是高等教育的中国方案,是我国高等教育构建知识传授和价值养成相统一、知识育人和立德树人相统一、知识本位和人格本位相统一的现代课程的设想,也是我国立足本土教育实践进行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的中国视野与中国路径。高职院校全面推行课程思政教学,能够形成学校重视,学生本位,教师担当,系统设计、多方联动,以文育人、以德塑人、以技强人的新时代特色育人格局,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培养模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吴伟,李慧涵.生物类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初探———以生物化学为例[J].微生物学通报,2020(04).

[2]朱强,谢丽萍,朱阳生.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03).

[3]赵继伟.“课程思政”: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02).

[4]李想,梁国胜.北京联合大学专业课飘出“思政味”[N].中国青年报, 2018-12-27.

Research on the "Five Multiple" Model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Vocational Characteristics

Zhao Mingxiao

(School of Finance and Business, Dali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alian 116035,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 also has the particularity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urses should be 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deological connotation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and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form a "five multiple" teaching reform model with multiple perspectives for selecting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tent, multiple forms of expression, multiple types of teaching methods, multiple aspects for improving teacher quality, and multiple reflections on reform implementation, to play a rol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ive multiple" mode; multi angle; multidimensional; multiple types; multi directional; think more

猜你喜欢

专业课育人思政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