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探索

2023-06-03张先寿李金燕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张先寿 李金燕

摘 要:为进一步探究如何基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开展行之有效的体育教学,本研究以某中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为实际案例,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学情,对理论教学和技战术教学等环节予以优化,并在教学结束后进行考核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指导下学习的学生,在体能和技战术指标上的优势较为明显,这表明本次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有望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应用,以提升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终身体育理念;体育教学;教学方法;创新

近年来,随着国家有关部门对体育健康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也在各级教育机构中得到渗透和发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可知,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理念与体育教学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形成自主锻炼的思想意识,而且有助于學生在今后的工作中保持健康向上的生活状态。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本次研究中,笔者选取某中职院校一年级的选修篮球课程的40 名学生进行研究,且这40 名学生均为男生。为方便后续的对比研究,对40 名学生的综合能力水平预先进行摸底测试,再根据测试结果,将40 名学生平均分为两个教学班,其中1 班为实验组,2 班为对照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学生的篮球综合水平基本一致,且身体素质方面(包括基础体能与身高、体重等指标)也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笔者在知网、万方和维普等平台搜索相关的学术论文,同时在图书馆查阅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专业书籍,以求得所需要的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总结,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1.2.2 实验研究法

针对本次教学,实验组采用基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的新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活动,而对照组仍沿用原来的课程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教学时间跨度为一学期,16 个教学周。为避免无关变量影响,采取以下控制措施:(1)对照组和实验组均采用统一的测试指标和测量工具进行测试;(2)确保实验时间、授课教师、教学内容、进度、测试方法和进行测试的人员均保持一致;(3)教学场地和器材均保持一致;(4)实验采用“单盲法”,参加课程的学生不知道自己的分组情况。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 软件对调查和访谈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处理,制作成相应的表格,而后再使用SPSS2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为本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 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实施策略

2.1 教学内容安排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教学内容均保持一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理论知识学习;(2)体能测试(包括立定跳远、引体向上和50 米跑);(3)技战术测试(包括1 分钟定点跳投、运球急停跳投和三分球)。

2.2 具体实施策略

一是针对理论教学部分的优化。针对以往学生认为理论教学部分枯燥乏味的情况,在实验组的理论教学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在讲解基础技战术动作的前提下,应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些经典的NBA 比赛视频,并引导学生分析视频中的技战术动作并在日常训练中也积极模仿和学习。

二是针对基础教学部分的优化。在进行基本的运球、投篮等动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等,将技术传授给学生,而后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从单个技术开始逐步向组合技术动作模式进行循序渐进的训练。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其选择的项目是基于自身的主观意志,而并非来自教师的指令,这就有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

三是对技战术教学方面的优化。为确保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得到充分落实,在这方面的教学中,教师侧重于对学生自我表现能力的培养。在每节课程的技战术动作完成后,教师均采取比赛的方式,组织教学班内的学生分组,就本节课所学的技战术内容进行比赛,通过这种同台竞技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施展自身所学知识技能。

3 结果与讨论

3.1 体能测试结果及讨论

在该学期的全部教学内容结束后,首先对两组学生的基本体能指标进行测试,测试内容包括50 米跑、立定跳远和引体向上三项基础内容,所获得的测试结果如

表1 所示。根据表1 中的数据初步分析可知,以上三项体能测试指标中,实验组的平均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平均值,且P 值均在0.01 左右,证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对较为显著的差异。在一学期的时间跨度内,实验组学生在篮球方面的锻炼时间更长,积累了更多的体育运动量。而体育运动量的增加使得学生的肢体力量和灵敏度随之提升,以此推动学生各项体能指标得以显著提高。

3.2 基本技战术训练结果及讨论

在本课题的研究中,选择两个常见的投篮类型:一分钟定点跳投和运球急停跳投,并对其命中率进行分析。先汇总整理对照组的投篮命中率,结果如表2 所示;然后对实验组的投篮命中率进行考核与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结合表2 和表3 的数据,应用SPSS20.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一分钟定点跳投命中率”的指标对比中,P 值为0.387,明显高于临界值0.05,这表明应用“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后,对于一分钟定点跳投命中率的提升尚不显著。结合相关理论分析后推断,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分钟定点跳投”的训练方法较为固定,其对于身体控制的要求偏低,因此外界因素的影响也不突出。

而在“运球急停跳投”指标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则较为突出,两组在指标上的P 值为0.006。从增长率来看,实验组的测试数据增长率超过10%,相较于对照组具有突出的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运球急停跳投对于身体多部位均有着较高的要求。在应用“终身体育教学”理念后,学生在这种理念下循序渐进地训练,从表层肌肉到深层的骨骼肌群均得到了充分的锻炼,由此提升了学生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进而提高了跳投命中率。

3.3 特殊技战术训练结果及讨论

除上述基本的技战术训练外,在本课题研究中,为充分检验学生在训练后的综合能力提升情况,还进行了特殊技战术的训练考核。因为“三分球”是篮球比赛中的典型得分方式,往往对比赛的胜败起到关键影响,所以本次主要针对“三分球命中率”这项指标进行考查,考查结果如表4 所示。

从上表中可知,在三分球命中率这项指标上,实验组明顯高于对照组,且P 值小于0.01,差异具有高度显著性。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推断,其原因可能是,在理论教学环节中,教师在播放相关视频的过程中对典型的三分球投篮技战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讲解,由此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训练热情,进而通过积极训练提升了这项指标。同时,根据对学生的访谈以及观察实验组学生在模拟实战对抗等环节中的表现,均可印证这一推断。在这项指标得到提升后,实验组学生在模拟实战环节中能够获得更高的分数,提升学习中的获得感与成就感,而这些获得感与成就感又推动学生在课后积极参与篮球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良性循环”。

3.4 学生整体满意度调查

为明确学生对于终身体育教学理念下的课程教学模式的满意度,在本次的教学与考评环节全部结束后,对实验组的20 名学生展开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90%的学生表示对这种基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的教学模式较为满意,这表明本次基于终身体育教育理念所开展的篮球教学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当然,在调查中也发现,仍有10% 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一般。通过对这些学生做进一步访谈调查后发现,表示满意度一般的学生提出“虽然这种教学模式较之于以往有了一定的创新,但整体教学仍然较为常规,缺乏新意”。根据以上信息可知,本次工作仍有着一定的提升空间。为进一步提升这种教学模式的效果,预计,在今后的工作当中,将人工智能和VR 等新技术融入教学中,进行辅助教学,或将成为一个切实可行的途径,这些内容也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4 结语

整体来看,在本次研究中,以终身体育教育的理念为核心,以某中职院校篮球课程教学为例,对具体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多角度的创新,打造了基于“终身体育教育”的新教学模式。从实际应用效果来看,新模式所取得的成绩较为显著,特别是在提升学生的体能和技战术水平方面发挥了较为突出的作用,这表明本次终身体育教育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探索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在今后的工作当中,仍需要从技术和理念两方面着手,做更深入的探究,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郑海梅. 终身体育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践行研究[J]. 试题与研究(高考版),2021(8):94-95.

[2] 郭宁. 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融入终身体育理念的策略分析[J]. 中学课程辅导( 教师通讯),2020(19):98-99.

[3] 许云杰. 终身体育理念下的中学体育教学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2):152-155.

猜你喜欢

体育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游戏融入教学建构灵动式体育课堂研究
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研究
体育教学中的竞争意识培养探究
独立学院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因素分析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