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要点探析

2023-06-03任龙云

拳击与格斗·上半月 2023年2期
关键词: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任龙云

素质教育背景下,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特别是对人才身体素质的要求更为严格。面对此种情况,我国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田径教学,希望通过体能训练来强化学生的综合实力。鉴于此,本文以体能训练的作用作为切入点,分析了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要点,而后围绕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提出可行性的训练方法,以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复合型优质人才。

体能训练在田径教学中属于基本内容,合理科学的体能训练既能提高学生的田径运动水平,又能达到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目的,让学生获得优异的成绩。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未能真正认识到体能训练的作用和要点,对学生训练要求不严格,课堂教学混乱,影响训练质量。针对此种情况,教师要正确认识体能训练,知晓体能训练的重难点,调整训练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作用

1.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高校田径教学中,要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指标在综合素质培养中占有核心位置。然而根据实践调研得知,有些学生的身体素质没有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而通过研究发现,田径运动可以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因此,在田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体能训练,提高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主要包含两方面:第一,身体机能。在田径训练中,通过科学合理的体能训练,大学生投、跑等身体机能均可得到有效提升,此种提升是能够根据考核指标进行量化的。比如,经过长期体能训练,多数学生的肌肉力量以及肺活量会得到强化,这也从侧面展现了体能训练的作用。第二,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通过体能训练,既能提高学生身体指标,又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适应性。究其根本,主要因长期严格的体能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心理承受力;户外训练可以让学生适应自然环境,更好应对复杂环境带来的多元挑战。

1.2 促进运动技能的掌握

田径项目属于基础性项目,相关运动者需要深刻认知田径“三基”,即基础理论、运动技能和训练方法。在高校田径教学中,强调“三基”知识的教学,能够发挥以下作用:有助于提高田径训练效率;有助于避免学生因动作失误造成运动损伤;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提升学生运动参与热情。因此,高校在开展田径教学时,必须重视体能训练,借助正确的训练方法,让学生掌握田径基础技能,如运动姿势和身体姿态等,为学生日后更好地学习田径项目奠定扎实的基础。

2 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要点

2.1 耐力训练

高校田径教学中,耐力训练占有重要位置,无论是短跑、长跑,抑或是马拉松等各类田赛,均要求学生拥有较好的耐力。通常来讲,耐力训练就是“对抗乳酸训练”。因身体运动形成乳酸堆积,会加重学生身体的疲劳感和酸痛感,从而影响训练效果。由此,在进行耐力训练时,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抗乳酸能力”,借助训练减少乳酸堆积,加快乳酸排解,提升学生耐力。譬如,针对体能训练来讲,多种放松器械与方法均能帮助学生快速排酸,这就要求教师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尽可能地促进学生排酸。

2.2 速度训练

速度训练作为高校田径教学的核心内容,影响着学生的运动能力,且此种影响贯穿各田径比赛中。进一步来讲,高校田径教学以训练学生肌肉“收”“缩”能力为主,采用慢跑、20 米跑与跳跃等训练方法。但是,不同强度与长度的训练对学生肌肉的刺激存在着很大差异,依托各种强度与长度的训练,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内在潜能,提高学生的运动速度。具体来讲,跳跃训练能够锻炼学生腿部爆发力,强化学生体能。为提高速度,在教学训练中还要辅以器械训练,充分激发学生内在潜能。

2.3 力量训练

在田径教学中,力量训练必不可少,并且要进行“强力量”与“超负荷”训练,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确保具备强大耐力和速度的基础上,拥有爆发力。不管是起跑,加速跑,还是冲刺跑,肌肉力量均是关键因素,只有肌肉力量越强,肌肉收缩效度才能越强,这样速度才会越来越快。在高校教学训练过程中,教师往往会让学生进行负重跑或是器械训练,这些方法相对常规,是当前我国各大院校田径教学中普遍运用的方法,创新性不足,影响了学生的训练热情与积极性,经常出现“硬着头皮”与“随意”训练的情况。为改善上述问题,教师可运用更具趣味性的训练方法,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力量。

3 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注意事项

3.1 按照顺序训练教师在对学生展开体能训练时,应遵循由浅至深、由简入难的教学原则。详细来讲,教师要结合教学观察学生的比赛成绩,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基于学生训练情况和身体适应程度设计训练计划,按照顺序执行。在训练过程中,切忌急躁,不可为获得优异成绩忽视学生现实条件,加重学生的训练压力。换言之,只有立足教学现状和学生综合素养展开体能训练,才能达到最终目标。所以,教师不可为追求教学进度而影响学生运动热情,而应该将学生放在教学主体地位,以学生为基准进行训练。这样一来,学生不仅能拥有强大的学习动力,还能自主参与体能训练,切实提高田径教学质量。

3.2 重视教学启发

区别于其他训练,体能训练的主观性较强,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我意识。鉴于此,教师在帮助学生开展体能锻炼时,应重视启发学生自主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比如,教师要支持学生提出的合理想法,但也要針对学生提出意见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更关键的是,如果学生在体能训练中出现错误,要细心引导,不可利用呵斥来阻止学生错误做法。在该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通过自身理解与感悟,内化所学知识和技能。如此,学生才能对自身身体情况与运动水平形成正确认知,在比赛中根据实际情况展开科学分析,便于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这既是当前高校田径教学工作开展的重中之重,又是教学考核的主要内容,需要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4 高校田径教学中体能训练的方式

4.1 调整体能训练方法

当前,国内高校田径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依旧处在探究阶段,训练方案的制定存在不足。虽然超负荷训练法在各大院校田径教学中得到广泛运用,并提高了学生身体素质,但是此种方法容易在长期训练与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上埋下隐患。因此,教师应根据综合因素,如学生身体素质、田径项目、饮食搭配等,制订训练计划。首先,教師应结合学生基础和运动水平,设计分层训练方案,防止出现超负荷训练情况,提高训练的针对性与有效性。其次,教师应将教学实践与理论研究进行有机结合,系统分析学生日常训练生成的数据,探究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训练方法。第三,在训练学生速度与耐力时,教师应认识到伴随训练水平的提高,学生身体各项机能间的矛盾关系也愈加明显,这就要对训练课程展开精心设计,合理搭配不同训练项目,推动学生身体机能实现协调发展,切实提高训练质量。第四,高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借助交流座谈会和继续教育等手段,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与职业素养,保证田径教学高质量开展。

4.2 创新体能训练模式

多元化的训练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训练积极性具有__正向作用,所以在明确体能训练目标的基础上,教师倘若可以打破以往田径教学模式的禁锢,通过系统研究现代教学理念与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模式,不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参与训练的自主性,还能打造轻松自由的训练氛围,进而实现预期训练效果。同时,体能训练形式的多元化,可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第一,教师在设计教学模式时,应结合大学生生理特点与心理变化选择最新颖、最有趣的训练方法。譬如,大多学生对田径教学中的110 米栏项目技巧理解不够透彻,在实际训练时经常出现失误。由此,教师便可围绕该项目自主编创动作口令,让学生利用记口令的方法减少训练失误,这种训练方式不仅更加有效,而且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对于耐力跑训练,教师应通过游戏竞赛和情景创设,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引导学生将运动器材设计成长城或是古道等场景,实现寓教于乐。创新体能训练模式,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和热情,继而实现训练目标。

4.3 灵活应用体育游戏

通过调查可知,传统的体能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和自主性,这就要求教师灵活应用体育游戏,通过体育游戏让学生得到有效训练。体育游戏属于一种体育教学方法,并不是简单地开展游戏,是将游戏与体育运动完美融合的综合性活动。在参与游戏时,学生既能锻炼自身体能与运动技能,又能锻炼自我表达能力。然而要注意,将体育游戏应用在体能训练中,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首先,做好充分准备。通常来讲,高校田径教学与体能训练均是在室外进行,需要组织学生调动身体机能,做好准备,减少运动中的身体损伤。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追逐游戏代替慢跑,让学生轻松地进入体能训练阶段。其次,在体能训练阶段,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引进多种类型的体育游戏,旨在激发学生的训练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强化学生的运动技能。譬如,体能训练中的跑步锻炼相对单一,学生基本上都是围绕操场跑步,极易形成厌烦情绪。倘若教师可以利用游戏或是比赛的训练模式,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开展接力跑比赛或组织螺旋形跑等,除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速度与耐力外,还能充分激发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自然也就提高了田径教学的质量。最后,把握好体育游戏的“ 度”。利用游戏开展体能训练时,教师必须控制好体育游戏所占比重,防止学生过于重视游戏而忽视训练,影响课堂教学秩序。

4.4 优化教学评价体系

任何体育项目训练均要以规范、标准的教学评价体系作为支撑,这是保证训练活动有序落实的基础,高等院校田径教学中的体能训练亦是如此。立足现实可知,田径体能训练在国内的发展时间较短,教学评价体系并不完善。为充分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训练活动的热情,发掘学生身体潜能,学校应转变传统教学考核方式,摆脱量化指标考核禁锢,将学生的日常表现与心理状况融合为一体进行评价,继而构建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对于教师而言,也要对学生考评负责,公平公正,给予中肯评价。在体能训练中,学生态度认真且获得进步,教师应给予相应表扬,或物质表扬,或精神表扬,让学生拥有进步的动力,使其可以自主参加体能训练,这样便能切实提高体能训练的效果。比如,通过体能训练,某位学生的体重由最初的200 斤下降到160斤,3000 米跑步时间由最初20 分钟减少到15 分钟,虽然成绩依旧未能达到标准,但该名学生进步巨大,教师应将其成绩列入及格范畴,肯定学生的努力,使学生对训练拥有更大信心。而且,教师也应意识到原有的体能训练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当前田径教学要求,而通过创新的评价模式更具完整性和灵活性,能够使学生明确自身训练情况,或进步,或退步,从而真正感受到田径运动的特有魅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不同运动项目对学生的体能提出了不同要求,所以高校在开展田径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体质和身体素养,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能训练,尽最大努力保证学生参与训练的热情和自主性。同时,在训练时还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因运动不当损害学生的身体,这样在提高田径教学效果的基础上,还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韩杰. 高校田径径赛项目体能训练的教学优化对策分析[J]. 田径,2022(8):26-28.

[2] 孙璞子. 新时代高校田径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2(2):80-83.

[3] 吴昆. 试论田径体能训练的实施方法与提升策略[J]. 田径,2020(1):29-30.

[4] 殷国龙. 高校田径项目教学与训练中体能训练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11):120-121.

猜你喜欢

田径体能训练身体素质
科学运动会:田径篇
消防员体能训练与应用
青少年运动员体能训练的方法
身体素质对篮球技战术发挥的影响
从第15、16届世界田径锦标赛透析我国竞技田径的发展
对体能训练认识的理性回归
体育教学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研究
如何进行高中田径教学改革
新兵体能训练的伤病防护
吉林省大学生身体素质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