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个不容易”视角下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研究

2023-06-02赵福浩

集美大学学报(哲社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周期率苏联理想信念

赵福浩

(上海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 200234)

1991年8月24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并要求苏共中央自行解散。12月25日晚,他发表电视讲话,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至此苏联亡党亡国了。这一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距今已超过30年,国内外各方面人士出于不同立场和视角,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民族、社会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和看法,可以说是众说纷纭,不一而足。这种状况说明,对“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这两个重大历史性课题的研究还有许多未解之谜,需要进行深入探讨。

新时代面对国内外日益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依据历史、现实、未来相贯通的大历史观,从党领导的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角度提出并阐发了“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即“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这一重要论述,是对“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这两个重大历史性课题的深刻回答,是探寻苏联共产党(1)苏联共产党的名称是在其领导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的。从 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到1903年形成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多数派),标志着俄国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1912 年布尔什维克正式成为独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1918 年更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25年更名为全联盟共产党(布尔什维克),1952年正式更名为苏联共产党。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深层原因和教训的重要指引,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依靠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的关键条件。

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是探究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深层原因的方法指引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新形势下世情、国情、党情的急剧变化,为确保我们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以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宽广视角,在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防范风险挑战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科学把握的过程中,提出和阐发了“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

(一)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脉络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形成的历史脉络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党的十八大之后到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前,第二个阶段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

1.阐述研究苏联亡党亡国的深层原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以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等重大问题时,深刻论述了苏联亡党亡国的深层原因。

2012年11月17日,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告诉我们,腐败问题越演越烈,最终必然亡党亡国!”[1]81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腐败问题与亡党亡国的因果关系,论证了反对腐败是重大政治问题的论断。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十分激烈,全面否定苏联历史、苏共历史,否定列宁,否定斯大林,搞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搞乱了,各级党组织几乎没有任何作用了,军队都不在党的领导之下了。最后,苏联共产党偌大一个党就作鸟兽散了,苏联偌大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就分崩离析了。这是前车之鉴啊!”[1]113这里,习近平总书记从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角度提出“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这两个重大历史性课题,并且论证了苏联亡党亡国的两个重要原因:(1)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搞历史虚无主义”;(2)苏共没有做到“坚定不移把握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1]112。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政治纪律被动摇了”[1]134是苏共垮台的一个很重要原因。2013年1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苏联对“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2]这个重大课题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犯下了严重错误,没有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从国家治理的角度思考“苏联为什么解体”这个重大历史性课题。

在党的十八大到党的十九大之间,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针对苏联亡党亡国的经验教训,提出了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这两大需要研究的历史性课题;集中论述了苏联亡党亡国的原因,这些原因包括腐败问题、意识形态领域失控问题、改革的方向错误问题、政治纪律被动摇问题以及国家治理的严重错误等。从总体上看,苏联亡党亡国是这些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不是单个原因所致。

2.总结概括出“四个不容易”的命题,并作系统论述。党的十九大以来,面对新的形势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协调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提出并深刻阐发了“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

2018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和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首先从社会革命的角度论述苏联模式的弊端以及我们党对此的认识和应对策略,进而从社会革命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出发论述了党在长期执政背景下必须具有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曾几何时,苏共何其强大,苏联何其强大,现在早已是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了。”[3]301这表明习近平总书记对苏联解体、苏共垮台经验教训的高度重视。其次从自我革命的角度提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需要回答的怎样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大课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执政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世界上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政党演变的教训,都揭示了一个道理:马克思主义政党夺取政权不容易,巩固政权更不容易;只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不出问题,社会主义国家就出不了大问题,我们就能够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3]303—304这段论述表明了3层含义:(1)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在执政过程中必然要面对怎样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难题。(2)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能够跳出历史周期率。(3)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关键条件是党自身不出问题。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从我国历史上封建王朝更替以及农民起义失败的教训中的总结概括出“四个不容易”的结论:“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3]305—306这就是“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2019年6月24日,在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阐发“四个不容易” 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及其破解之道,要求我们党 “必须牢记初心使命,在新时代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4]。这里,习近平总书记明确阐明了党的自我革命是保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不出问题,破解“四个不容易”难题,从而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路径。

“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是从古今中外众多政权更替的众多原因中概括提炼出来的4条主要原因,并按照重要性逻辑进行排列,体现了这一重要论述的政治性、战略性、针对性、指导性,是探究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深层原因的方法指引。

(二)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四个不容易”重要论述的基本内涵包括4个方面:(1)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指的是强烈的忧患意识和治理好国家的积极精神状态。(2)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指的是勤俭节约、谨言慎行,持之以恒。(3)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指的是从严遏制贪污腐败行为,防止出现民不聊生、祸乱并生而终致灭亡。(4)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指的是顺乎时代潮流,顺应民心民意,勇于革新变革。

“四个不容易”具有过程性特征,具体表现为先兴盛后衰亡的上升与下滑的周期性发展变化过程。以封建王朝为例,开始时封建王朝大都能顺乎潮流、励精图治,遂致功业大成、天下太平,但都未能摆脱盛极而衰的历史悲剧。导致悲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是统治集团贪图享乐、穷奢极欲,昏庸无道、荒淫无耻,吏治腐败、权以贿成,自己又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搞得民不聊生、祸乱并生,终致改朝换代。从过程性特征的表述中,可以看出“四个不容易”是道难题,剥削阶级政权是解决不了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才能解决,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路径集中体现在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从而达到“自身必须始终过硬”的要求。为此,党的高级干部这一“关键少数”必须始终做到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

二、“四个不容易”视角下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层原因

“苏联为什么解体?苏共为什么垮台?” 是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性课题,苏共是执政党,决定了苏共垮台在先,苏联解体在后。研究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原因时,既要把“四个不容易”所阐述的4个阶段分开进行研究,又要把这4个阶段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同时对每个阶段的研究也要把苏共86年、苏联74年的历史作为整体来思考。同时,由于列宁是苏联党和国家的缔造者,列宁在思想理论、实践方面的贡献都是苏联国内外所公认的,所以,在论述相关问题时就不再叙述列宁时期的情况,就直接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论述。

(一)苏共未能始终做到信念过硬

理想信念,有时也简称信念,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总称,它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和强烈责任心、事业心的根本动力,也是共产党人经受各种考验、战胜各种风险的精神支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诫我们:全党理想信念坚定,党就拥有无比强大力量;全党理想信念淡薄,党就会成为乌合之众,风一吹就散。”[3]308苏共未能始终做到信念过硬,是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层原因之一。

斯大林1922年4月当选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1941年兼任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共产党十分重视加强对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如1934年出版了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样的优秀作品,涌现出保尔·柯察金这样的先进人物。这一典型事例从一个角度折射了苏共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其成效,这为后来苏共领导苏联人民取得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战后苏联经济的迅速恢复积聚了强大的精神力量。赫鲁晓夫1953年9月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58年至1964年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共的理想信念教育出现了严重问题,从推行“非斯大林化”运动,提出“全民党”“全民国家”的修正主义理论,到初步倒向了“民主社会主义”的一系列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的错误[5]33,相当程度上动摇了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造成以上错误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赫鲁晓夫个人在主观上对党的理想信念缺乏坚定认同。勃列日涅夫1964年10月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1977年6月任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共的理想信念继续恶化,主要表现在理想信念宣传教育方法单调、内容空洞以及教条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尤其严重的是苏共高级干部中出现了不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而是去阅读和传播西方国家宣传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想的出版物。造成这种危险情况是与勃列日涅夫本人出现共产主义信仰危机有关[6]66。戈尔巴乔夫1985年3月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在他执政时期,苏联党内外理想信念危机全面爆发,戈尔巴乔夫、雅科夫列夫等苏共领导人公然背弃马克思主义,公开用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全面否定苏共历史、苏联历史,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导致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产主义信仰迷失。1991年6月,美国一家社会调查机构在莫斯科做了对象为苏联党和国家高级干部的信仰调查,这项调查的结果表明,苏共高级干部中有近90%的人公开背叛了马克思主义和苏联共产党[7]。

(二)苏共未能始终做到政治过硬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必须从政治上看待腐败问题,腐败问题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是党执政面临的最大威胁。苏共未能始终做到政治过硬,是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层原因之一。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共领导干部中开始出现诸如贪污受贿、化公为私等问题和特权现象,这些领导干部开始通过权力获取了高于一般社会成员许多的财富。但是,赫鲁晓夫没有采取措施遏制苏共干部中出现的贪污腐败和特权现象,为后来苏共腐败和特权问题的蔓延埋下了祸根。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共党内逐渐形成了一个特权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在20世纪70年代初大约是22.7万人[5]112,到80年代增加到大约3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5%[8]227。特权与腐败紧密相连,苏共领导干部中的贪污腐败、裙带关系、结党营私、损公肥私的问题也日益严重,贪污腐败的案件频发。这表明,苏共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动摇了。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党内的特权阶层的私有财产急剧膨胀,这个特权阶层完全蜕变了,他们成了私有化的强力推动者,他们把苏共的改革变为向资本主义的改向,在背叛苏共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同时把自身转变成官僚资产阶级[9],这是苏联亡党亡国的重要原因。

(三)苏共未能始终做到能力过硬

顺乎时代潮流,顺应民心民意,勇于改革的关键是要分析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要使“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10],这是改革成功的前提,也是党执政能力的体现。苏共未能始终做到能力过硬,是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层原因之一。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共在苏联各族人民的支持下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为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卫国战争的胜利以及战后重建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科技支撑。但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以高度集中为特征的苏联模式和以重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的问题,随着苏联经济社会的发展开始出现不适应苏联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情况。1953年斯大林逝世后,以上两大问题客观上要求苏共的继任者审时度势通过改革加以解决。赫鲁晓夫执政时期,针对苏联模式和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进行了一些改革,如提出必须加快消费品工业发展,在工业和建筑业方面实行分散化管理等措施,但由于这些改革脱离苏联实际,没有抓住主要矛盾,结果失败了[11]76。勃列日涅夫执政初期,对苏联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1965年9月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提出的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为方向的“新经济体制”改革[11]81。但由于勃列日涅夫对苏联社会所处历史发展阶段的判断脱离实际,使改革没能坚持下去。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对经济领域的改革,由于准备不充分失败了。随后戈尔巴乔夫把经济改革转向到政治领域改革,提出 “公开性、民主化”为特征的政治改革,公然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原则,主动放弃苏联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使改革彻底走上邪路,最终导致“8·19”事件的发生,使苏共和苏联走上垮台和解体的结局。

(四)苏共未能始终做到作风过硬

党的作风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外在表现,是党的形象,也是广大人民群众了解、认识党的重要渠道。党的作风情况直接影响到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苏共未能始终做到作风过硬,是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又一深层原因。

斯大林执政时期,苏共重视反对和抵制党内官僚主义,1928年5月16日斯大林在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八次代表大会上的演说中指出:“阻碍我们前进的最凶恶的敌人之一就是官僚主义。”[12]要求党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斗争。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党政机关、国营企业、集体农庄等领域开始不同程度出现官僚主义、营私舞弊、坐地分赃、肆意挥霍等问题,但赫鲁晓夫没有对此引起重视,更没有采取有力措施来遏制,导致苏共的政治生态开始恶化。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共干部队伍中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侈之风逐渐蔓延。自私自利,投机钻营,贪污贿赂[8]227;追求物质享受,严重脱离群众;裙带关系,欺上瞒下,虚报浮夸、以权谋私等问题有增无减[13]。由于勃列日涅夫片面强调干部队伍稳定,忽视党的作风建设,使党的监督机制流于形式,导致苏共的政治生态严重恶化。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苏共各级干部中官僚主义和奢侈之风空前泛滥,利用私有化改革中饱私囊,大肆贪污受贿,侵占国有资产,导致苏共政治生态完全失控,人心丧失,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冷漠疏远。苏联解体前进行的一项关于“苏共代表谁的利益”的社会调查表明,认为苏共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占7%,认为苏共代表全体党员的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高达85%[14]268。这就说明了“8·19”事件发生后,广大党员和群众没有人站出来支持苏联救国委员会的原因。

三、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教训

在分析了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深层原因后,我们进一步结合时代的发展和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实际,思考其教训。

(一)必须加强对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

苏共未能始终做到信念过硬的问题,开始于赫鲁晓夫时期,恶化于勃列日涅夫时期,丧失于戈尔巴乔夫时期。纵观整个理想信念演变过程,可以看出问题主要出在苏共高级干部的理想信念不过硬。苏共的历史教训表明,党的高级干部是否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要把理想信念教育的重点放在党的高级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上。在对党员干部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时,要注意以下3个问题:(1)要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结合起来,科学认识和理解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增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2)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原则性。(3)要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理论创新中,坚持守正创新,体现理想信念教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创新才能把握时代,不犯教条主义错误。

(二)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反腐败斗争

苏共的腐败问题,经历了从赫鲁晓夫时期的偶发性,到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泛滥性,再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的疯狂性这样一个日趋严重,直至亡党亡国的过程。苏共的历史教训表明,特权与腐败紧密相联,要一体推进反特权和反腐败,一方面要把反对特权思想,遏制特权行为,与坚持不懈开展反腐败斗争,坚决清除腐败分子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坚持从政治上看反腐败斗争,充分认识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要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坚决防止领导干部成为利益集团和权势团体的代言人,坚决治理政商勾连破坏政治生态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的血肉联系,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三)必须始终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

苏共在改革中未能始终做到能力过硬的问题,是从赫鲁晓夫时期开始,勃列日涅夫时期中断,戈尔巴乔夫时期彻底失败。纵观整个历史过程,总的来说,苏共不是反对改革,而是改革犯了方向性错误,犯了颠覆性错误。苏共的历史教训表明:(1)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不能把改革变成改向,这是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2)改革必须做到倾听人民群众呼声,了解人民群众愿望,改革不能脱离群众,只有这样改革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3)要以改革永远在路上的执着,驰而不息推进改革,不能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4)改革中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调查研究,做到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增强改革的时代性和针对性。(5)要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推进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四)必须以严的基调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苏共未能始终做到作风过硬的问题,开始于赫鲁晓夫时期,滑坡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泛滥于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的历史教训表明,不从严抓好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作风建设,不坚决遏制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不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执政党就会脱离人民群众,党就会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为此,要做好以下6个方面工作:(1)必须坚持密切联系实际的作风,切实纠正形式主义,开展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2)必须采取严格措施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刹住社会上的歪风邪气。(3)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克服官僚主义,密切联系群众,遇事与群众商量,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4)以严的基调采取措施克服享乐主义,反对奢靡之风,倡导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作风。(5)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整治拉帮结派、追名逐利,推进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6)破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绝不容许党内形成特权阶层,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

四、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启示

苏共没有破解“四个不容易”难题的原因和教训,同时也是苏共未能进行自我革命的原因和教训。纵观苏联亡党亡国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出,这与苏共的高级干部不愿意进行党的自我革命直接相关,说明苏联亡党亡国的根本原因是苏共自身出了问题。“打铁必须自身硬”,我们能够从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教训中,得出加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建设,把党锻造得更加坚强有力,确保党在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的启示。

(一)必须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社会主义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全面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教训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和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不动摇,深刻认识 “两个确立”的重大现实意义与深远历史意义,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要旗帜鲜明反对淡化、弱化、歪曲党的全面领导的思想和行为,提高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做到“两个维护”。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

(二)必须加强政治建设,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教训启示我们,要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要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尊崇党章,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持续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党的高级干部要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切实做到政治过硬和本领过硬,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三)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教训启示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旗帜鲜明回击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剖析和批判“宪政民主”、议会民主、三权分立等错误观点,阐明原则立场,廓清理论是非,及时校正工作导向,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方向,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要高度重视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最前沿,健全互联网领导和管理体制,坚持依法管网治网,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四)必须加强组织建设,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苏共未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教训启示我们,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坚持党管干部的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规定,防止投机钻营者混进党的干部队伍,使党的领导权始终掌握在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手里。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选拔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选优配强各级领导班子。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在干部选拔任用中,要突出政治关、廉洁关的考核考察。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要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的机制。

猜你喜欢

周期率苏联理想信念
自我革命是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民主,方能打破“历史周期率”——毛泽东与“窑洞对”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增强青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苏联出版节的由来及其变迁
苏联克格勃第五局
挥之不去苏联人心态
关于兴亡周期率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