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胡林翼的驭下之道及其现代镜鉴
2023-06-02黄晓鹏
黄晓鹏
(天津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天津 300382)
随着公民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民主化、法制化进程的推进,公民个人能力水平和权利意识也随之增强。信息来源和知识获取渠道的多元化进一步弱化了领导者的优势地位,打破了传统意义上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基于权力等级的关系模式。新时代,无论是以单一行政命令为主的英雄式领导还是以服务为主的仆人式领导均难以形成真实的领导力。现实问题往往可以从历史演化进程中找到答案,晚清名臣胡林翼的治下经验为探索新时代的领导模式提供了历史参考。
一、领导干部用人之道
领导干部领导力主要在于如何用人。领导力的养成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实践积累识人、用人、聚人之道。晚清中兴名臣中,不乏精通用人之道者。曾国藩以选贤任能闻名,但因过于强调“慎用”,增加了埋没人才的概率;左宗棠破格选材,重用廉干,却无容人之量。相对于曾左,胡林翼却能在晚清变局中做到唯才是举、用当其人、用当其事、用当其时。以致湘军上下 “人咸感其遇而服其功,莫不乐为之用”[1]10。
胡林翼,字贶生,号润之,湖南益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初为庶吉士,后任翰林编修、国史馆协修,道光二十年任江南乡试副主考,因主考文庆牵连被降级调用。后归乡里丁父忧,按惯例为内阁中书。后捐知府,署理贵州安顺府。因捕匪缉盗有功补道员实缺,历任思南府知府、黎平府知府。咸丰四年补授贵州东道。后授四川臬司,留任湖南军营。咸丰五年授湖北蕃司,同年奉旨署理湖北巡抚。咸丰十一年加太子太保衔并骑都卫世职,同年因病殁于湖北巡抚节署,谥号“文忠”。
19世纪中叶,因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晚清将才齐聚湖北,如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都兴阿、多隆阿、李续宜、杨载福、彭玉麟、鲍超等皆非等闲。曾国藩曾评价道:“前此湘军,如罗罗山、王璞山、李希庵、杨厚庵辈,皆思自立门户,不肯寄人篱下,不愿在鄙人及胡、骆等脚下盘旋。”[2]41其中,所提之“胡”即指胡林翼。咸丰五年,胡林翼奉旨升任湖北巡抚。面对满汉混杂、主客相异的“强势”下属,胡林翼却能“量能授事,体其隐衷而匡其不逮”[2]4,将骄兵悍将凝聚在自己身边。
二、胡林翼的驭下之道
分析胡林翼的做法,主要有以下六个特点。
(一)元老宿将,引为肱股
罗泽文是湘军中的元老宿将,曾“以名儒讲学,学者所称罗山先生也”[1]4,湘军中的规制皆为罗泽文所创,门下弟子多崛起为名将,例如同归胡林翼节制的李续宾、李续宜兄弟皆为罗泽文的“高第弟子”[1]5,罗泽文实际上成为客居湖北的湘军灵魂人物。虽然罗泽文为其下属,胡林翼却“执弟子礼甚恭”,做到“语必称罗山先生,事无巨细,谘而后行”。胡林翼的态度起到了积极效果,罗泽文尽心尽力地辅助胡林翼,“罗公亦稍稍分其众隶公。俾部勒其士卒,由是尽传楚军规制”[1]4,这极大地提高了胡林翼所组建军队的战斗力。罗泽文战死后,胡林翼将其侄女许配给罗泽云的长子为妻,对其门生李续宾、李续宜等分别委以重任,牢牢掌握了楚军的人心。
(二)屈己待人,调和诸将
胡林翼帐下有杨载福、彭玉麟两位将领,分领长江、内湖水师。因两人同掌水师,才能不相上下,常在战事中负气争胜,素来不和。胡林翼知道后,为调和二人矛盾,以会商要事为由约二人见面。据方宗成的《柏堂师友言行记》记载:“杨公先至,欢谈。而彭公至,杨公即欲出,文忠强止之。彭公见杨公在座,亦欲出,文忠又强止之。两人相对无语。文忠乃命设席,酌酒三斗,自捧一斗,跪而请曰:‘天下糜烂至此,实赖公等协力支持。公等今自生隙,又何能佐治中兴之业耶!’因泣下沾襟。于是杨彭二公皆相呼谓曰:‘吾辈负宫保矣!如再有参差,上无以对皇上,下无以对宫保!’遂和好如初……其苦心维持大局盖如此。”[3]4胡林翼当时的官衔是湖南巡抚,杨彭二人皆为其下属,而胡林翼不惜放低姿态,跪请二将冰释前嫌,晓之以中兴之志,动之以昆弟之情,以超乎常人的诚意和格局调和了杨彭二人矛盾,进而增强了湘军凝聚力。
(三)不遗余力,养人以私
胡林翼在写给其幕僚阎敬铭的信中提出了“责人以法须养人以私”[4]79的观点,而他在日常管理治下诸将时也秉承这一理念。胡林翼不仅对麾下诸位将佐给予了优厚待遇,并且将这种关心延续到诸将的父母妻儿。时值李续宾、李续宜正围困九江不下,因战事吃紧不能回家看望年迈的双亲,深以为憾。胡林翼将其父母接至家中,每日“晨昏定省,如事父母”,胡林翼的做法令“二李”感激涕零,发誓“愿尽死力”[1]4。湘军名将鲍照告假回籍省亲,迟迟未归。正值曾国藩在祁门与太平军激战,催促其速返,而鲍照却行至望江“禀请曾相借发二千金寄家”。曾国藩当即震怒,斥责鲍照“今且未立一功,而先谋家室,将何以服前敌军心”。胡林翼得知后,“自寄三千金赠之”,鲍照“深感激致死力焉”[3]51。
(四)悉心调教,公正选将
胡林翼于1860年任湖北巡抚,时英法联军进抵北京,胜保奏调鲍超率军北援,而其真实目的是为分化湘军力量。因正值湖北清军战事吃紧,曾国藩并未命令鲍超克日赴京。鲍超窃以为率兵进京是勤王建功的好机会,因而对曾国藩颇有微词,并致信胡林翼征求意见。胡林翼在回信中以兄长身份痛陈利害,规劝其感念曾国藩的知遇之恩,莫生二心,并再三叮嘱其信件内容自己熟读即可,千万不要示与他人。骑兵将领多隆阿受总督官文邀请率马队南下增援湖北清军,因其旗人身份,仅粗通汉语,在湖南人为主体的湘军中备受排挤。胡林翼却对他颇为看重,向其悉心讲授湘军规制,多次向朝廷保举,甚至未征得曾国藩同意即举荐多隆阿任都统。多隆阿也未辜负胡林翼的栽培之恩,成为湘军中为数不多的敢与太平军正面较量的王牌军事力量。
(五)引入竞争,激发斗志
胡林翼麾下将才云集,诸将常存一较高下之心。旗人将军多隆阿性格孤傲,多谋善战,而霆军将领鲍超为后起之秀,作战勇猛,两人才能不相上下。胡林翼充分利用二者的竞争心理,激发其奋勇争先的斗志。“谓多公曰:‘鲍超蠢悍,非兵家所贵。赖吾子庇荫,以有今日。超之功,皆子之功也,幸始终左右之。’谓鲍公曰:‘多公言汝勇而无谋。汝能奋功名无蹉跌,则可以间执人口矣,勉之。’二郎河之战,贼来益众,超将退矣。公遣骑驰书告曰:‘寇深矣,如林翼辈。生死无足重轻,君威名盖世,宜自重,盍少退’。超益力斗,遂大捷。公知多、鲍二人皆好胜,各予卒万人,当一面。”[1]6胡林翼准确把握了多隆阿孤傲的心理,抬高其地位,增强其荣誉感;对鲍超采用激将法,激发其胜负心,而在军力拨付方面对二人不偏不倚,同等对待。最终“二人争以战功相掩,勋伐皆为天下最”[1]6。
(六)菩萨心肠,霹雳手段
面对名将云集的湖北军界,胡林翼的驾驭骄兵悍将的方式并无过多的“硬手腕”,似乎向世人传递了“弱领导”的形象。而真实的胡林翼并非只有菩萨心肠,对于尸位素餐、阳奉阴违、中饱私囊的官员但行霹雳手段。在笼络总督官文的基础上,胡林翼向咸丰皇帝上了一道“敬陈湖北兵政吏治疏”[4]142,提出了“地方吏治,抚臣专责”[9]145的建议,获得了咸丰帝的支持,将湖北的财权吏权军权集于一身。胡林翼讲到“吾辈做官,如仆之看家,若视主人之家如秦、越之处,则不忠莫大焉。林翼必择其尤玩者特劾之。天下之好劾人者,林翼是也;天下之至不劾人者亦莫也”[5]36。从1855年到1859年,经胡林翼参劾罢免的各级劣迹官员多达数十人,其中仅罢免的州县两级官员就达三十多人(占州县两级官员总数的一半左右),既有办理厘金营私舞弊者,又有破坏钱漕新章的州府官员,还有举办团练不力的县级官吏。
三、胡林翼驭下之道的现实启示
关于胡林翼的驭下之道,曾有人评价其好用权术,精通牢笼之道。在现实工作中,领导者不可避免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驾驭全局。这里所谓“权术”并非无原则内斗的手段,而是指领导的方式方法问题,属于方法论范畴。胡林翼在《论东路事宜启》中写道“帝王驭世之微权,必取强桀之人,预为驾驭,为我用而不为人用”[6]4。面对有才能的强势部下,胡林翼非但不视其为威胁,相反胡林翼感到的是“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的兴奋与自豪。纵观胡林翼的一生,其驭下之道运用的可谓炉火纯青,从胡林翼的治下经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五点启示。
(一)胸怀远大理想是领导艺术的源头活水
真正的领导艺术植根于宏大的理想抱负。胡林翼的父辈故交为其捐得知府,他却放弃京畿重地或江南富庶之乡,而选择了偏远贫困的贵州。他向友人解释道:“天下官方,独贵州州县吏奉上以礼不以货。某之出资皆他人助成之。窃念两世受国恩遇,黔又先人持节地,习闻其风俗。某初为政,此邦贫瘠,或可以保清白之风而不致负良友厚意。”[7]7出身官宦世家的胡林翼深知清代官场陋习,之所以选择民风淳朴的贵州,是想保持自己的廉洁清白之身,真正造福一方百姓。在湖北巡抚任上时,胡林翼“整榷政,通蜀盐,改漕章,每月得饷金四十万两,养兵五六万人”[3]45,将民生凋敝的湖北变为晚清第一经济强省,成为湘军稳定的军饷来源。而胡林翼却能坚持“不取官中一钱以自肥,以贻前人羞”[4]18。胡林翼的做法在吏治腐败的晚清官场不失为一股清流。究其原因,胡林翼的选择源自其经世致用的理想抱负和家国情怀。领导策略的真正决定因素不在于下属的强弱,而在于领导是否有一颗干事创业的初心,是否具有匡危济世的宏伟志向。如果只是一味地实现所谓“掌控”和“立威”,进而为自己弄权谋私铺路,再好的方法和经验也成不了艺术,反而最终为权术所累,遗患无穷。
(二)秉承公正坦诚的态度是破解难题的良方
领导力不是体现在浮于表面的称呼和仪式上,能否与下属真诚高效地沟通直接关系着领导力的强弱。面对“强势”下属,作为领导,不能仅仅停留在危机感的直观感受上,更应该积极主动地和其沟通,掌握其内心的真正诉求和工作愿景。胡林翼对晚清官场的虚伪套路深恶痛绝。在其家书中曾讲到“吾辈不必世故太深,天下惟世故深误国事耳”[8]28,因为胡林翼深知“挟智术以用世,殊不知世间并无愚人。以权术凌人可驭不肖之将,而亦仅可取快于一时本性。忠良之人则并不烦督责而自奋也”[9]8。对于真正品质高尚、能力出众的人才,玩弄权术往往适得其反。为破除虚伪的官场积习,胡林翼坚持 “无众寡大小推诚相与。谘之以谋,而观其职;告之以货,而观其勇;临之以利,而观其廉;期之以事,而观其信”[4]35。坦诚对待部下将才,并在具体事务中检验其“职、勇、廉、信”,治下将才无人不感其诚,乐于为其所用。
(三)坚持宽容而不纵容是驾驭人才的必备原则
用人以长,天下皆是可用之人,用人以短,天下皆是无能之辈。任何人才的培养都需要一个过程,有能力的强势下属同样也会有不足之处。面对能力出众的下属,领导者既不能过于求全责备,过于苛刻,同时也不能只当好好先生,对于下属的错误言行一味纵容。更不能采取“捧杀”的所谓策略,坐视其失败,进而给各项事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而领导者也必然会丧失其应有威信和影响力。胡林翼年少时也曾是放浪不羁的官宦子弟,而其岳父两江总督陶澍却看到其巨大的潜能,以身示范、悉心调教,最终造就了清末一代中兴名臣。在湖北巡抚任上,胡林翼对于其治下将才展示出极大的耐心和包容,如苦口婆心劝说教育莽汉鲍照、不顾曾国藩的反对大胆任用孤傲的旗人将军多隆阿等做法,可谓用心良苦。
(四)涵养甘为人梯的精神是领导者的必备素养
作为领导,要正确地对待成绩和荣誉,不能把所有功劳揽在自己名下,把所有过失全部推给同事和下属,长此以往,必然难以服众。对于下属取得的成绩要及时地予以认可,为其日后的成长发展积极铺路,要乐于促成下属的成长。咸丰三年,因皇帝猜忌曾国藩以丁忧为名负气回乡,将湘军的诸多事物全部扔给胡林翼。此时的胡林翼反复向朝廷上奏,为曾国藩争取复出的机会。一方面苦心维持湘军内部利益平衡,而自己却从不以湘军统帅自居,但有捷报则皆推总督官文、曾国藩上奏,自己甘居人后,且但有战功奖赏都记在诸将名下。曾国藩在奏折中曾讲到“自(咸丰)七年以来,每遏捷报之折,胡林翼皆不具奏,恒推官文与臣处主稿。偶一出奏,则盛称诸将之功,而己不与焉”[10]22。在胡林翼任职湖北期间,仅仅武汉一役其举荐的官员达到三千余人。因才华而被胡林翼破格保举的各级官吏更是数不胜数。正是这种推功让人、为国选才的格局引得湘军上下皆对胡林翼佩服之至。“一时以善战名者,若都兴阿、舒保、刘腾鸿、萧翰庆,皆公麾下之选也”[1]5。
(五)律己宽人的人格魅力是领导力的持久动力
在湖北巡抚任上时,为获得满人总督官文支持,减少不必要的内耗,胡林翼每次奏折必将官文放在首位,且每月提供三千两白银供其支配。对于麾下将才,胡林翼毫不吝惜奖赏,每每超出其心理预期,并且去信劝说其幕僚阎敬铭,对于奖赏的发放不要斤斤计较。对于能力出众的下属,胡林翼从经济上、生活上予以关心关怀,为其解除后顾之忧,“金国琛以贫乞返,立馈千金;鲍超母病,时致参药”[11]1101,成为后世佳话。而对于自己和亲属胡林翼却格外的严格。凡兄弟子侄投靠,胡林翼坚持一概不用,宁愿“每年以养廉三分之一分惠宗戚”[4]117,也不用私人。胡林翼这一宝贵品格成为凝聚湘军军政官吏的强大力量。胡林翼常常被后辈清末名臣引为楷模,李鸿章在多年以后提及胡林翼时语气仍极为恭敬,张之洞则将其奉为自己恩师长辈和终生榜样。
四、结语
胡林翼驭下之道启示新时代领导者在处理与被领导者的关系时要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公正坦诚的对待下级,坚持宽容而不纵容的原则,做到甘当人梯,律己宽人。胡林翼带给我们的启示,不仅仅是方法论的指导,更多是领导处世哲学和领导艺术的思考和领导干部今后修身正心、淬炼品格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