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化设计研究
2023-06-02王智鸿
李 锋,王智鸿
(1.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333403;2.景德镇学院,景德镇,333403)
0 引言
中国制造业正经历由数量到高质量发展的巨大转变。日用陶瓷产业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规模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但同时面临“大而不强”的发展困局。具体表现为:国内市场高度饱和,日用陶瓷老化、迭代慢,低价营销导致行业内卷化严重,利润微薄;国际市场世界品牌缺位,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中国日用陶瓷外销游离于国际中低端市场。究其缘由,归根到底是中国日用陶瓷设计整体落后于大众消费理念,无法满足大众日益求新求异的消费需求。日用陶瓷成为生活美学中的重要道具,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文化”的观念转变。日用陶瓷适应的消费群越广,产品个性越模糊。后工业时代物质丰盛,供大于求,人取代产品成为市场主体,人们对产品的情感化追求远高于功能化追求。“中华向号瓷之国,瓷业高峰是此都”,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成员、同时作为中国日用陶瓷八大主产区之一的景德镇,文化资源丰富,各类人才聚集,产区示范功能鲜明。推动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化设计,将有效促进景德镇日用陶瓷产业优化升级,同时带给其他日用陶瓷产区新的发展灵感。
1 时尚理论概述
时尚,即时兴的风尚,是一种广泛发生在现代大众日常生活、精神世界中的社会现象和表现形态。时尚非舶来词,中西方学者对时尚有诸多论述,《辞海》解释为:时尚是一种外表行为模式的流行现象。服装、语言、文艺、色彩等一切与衣食住行生活方式相关的内容,均被视为时尚。美国心理学家E•A•罗斯认为:时尚是人类群体中产生的周而复始的变化现象。德国著名哲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提出,时尚要从两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时尚具有轮回性,不同时代的时尚差别迥异;另一方面时尚具有阶级性,当较低阶层开始效仿时,较高阶层就会摈弃这种时尚,从而创造新时尚。
时尚借助各种载体,体现社会大众的价值理念与审美趋势。著名学者皮埃尔•杰罗认为:“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非购买具体物品,而是寻找潮流、青春和成功的象征。”随着多元化时代来临,圈层化时尚消费成为潮流,人们逐渐将眼光转向时尚消费与文化消费。时尚消费作为一种社会心理,是开拓新市场的强大驱动力。人与产品之间的情感共通感,成为开启消费者购买欲望的密匙。器以载道,产品设计是人们新型消费理念、审美方式的承载体,饱含时尚文化气息的日用陶瓷也日益受到大众追捧。在物质丰盛的后工业社会,时尚不再是上层阶级、明星权贵独享的私有财产,而是大众共享的流行范式,消费者成为时尚的主人。
2 长江经济带战略与景德镇陶瓷
2.1 长江经济带战略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等11 个省市,面积约205.23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21.4%,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40%。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关系国家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长江经济带沿岸历史文化名城众多,长江犹如一条情感纽带,将以重庆、武汉、上海为代表的上、中、下游城市,紧密串联在一起。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各种地域文化深度融合、交相辉映,彰显出文化的多样性魅力。
文化是民族之魂。随着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文化体验成为旅游的主要目标之一。长江经济带沿岸各城市文化深厚,个性鲜明。各地不仅创造出底蕴深厚的古代文化,拥有丰富的自然、遗址、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而且在改革开放中,创造出地标建筑、公园、重大工程等辉煌的人类文明新成就。“谁不说俺家乡好”,人们总是对熟悉的文化内容饱含亲切感,乡情、乡愁总是让漂泊在外的游子感动万分。以多元化代替标准化生产,文化与商业深度融合,是后工业时代生产内容的鲜明特征。日用陶瓷作为生活日用品,拥有广阔的应用空间。随着大众消费升级,消费者成为市场核心,人们越来越崇尚个性化、多元化定制设计,圈层化成为重要的消费形式。高质量发展成为中国日用陶瓷产业升级的关键,随着陶瓷科技的高速发展,日用陶瓷产品成型与装饰技术日益成熟,为设计师实现创意设计奠定坚实基础。将时尚文化元素付诸日用陶瓷设计,在传承中求创新,实用中求时尚,生活中求审美,成为中国日用陶瓷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2.2 景德镇陶瓷与长江“黄金水道”
“新平冶陶,始于汉世”,景德镇拥有两千年制瓷史、一千年官窑史、六百年御窑史,全球著名博物馆皆以收藏景德镇陶瓷为荣。明清时期,景德镇瓷器“行于九域,施及外洋”,在昌江码头装船,进入鄱阳湖,通过长江“黄金水道”,将数以亿计的景德镇陶瓷销往世界各地,开启中国制瓷文化海外传播高潮,引领欧洲中国风时尚数百年。“黄金水道”长江为中国陶瓷文化海外传播提供坚定的物质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央视大型纪录片《话说长江》第17 回,专题介绍瓷都景德镇,并详细地记录了景德镇陶瓷生产全过程,深厚悠久的中国陶瓷文化再次惊艳全世界,同时彰显出景德镇“瓷国明珠”的重要地位。在中国日用陶瓷产业升级中,景德镇更是责无旁贷,领先谱写日用陶瓷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3 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设计策略
文化基因是日用陶瓷设计之基,以文化多样性塑造日用陶瓷多元化,是陶瓷时尚设计的本质。长江经济带地域文化与景德镇日用陶瓷相互融合,实现跨文化传播,成为日用陶瓷行业未来的重要思考。深度挖掘长江经济带各地域文化,以不同销售区域与销售对象进行定制设计生产,成为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化设计的重要方向。通过梳理,本文抛砖引玉,提出以下三大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化设计策略:
3.1 地域文化符号定位与跨界合作
3.1.1 精准定位长江经济带地域文化
时尚设计,内容为王。日用陶瓷时尚化设计的核心在于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深度挖掘长江经济带各地域文化,让地域文化“活”起来,其本质就是一种时尚创意,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满足。在满足产品功能的前提下,以产品语义学理论为支撑,实现与陶瓷主体、构件的融合、嫁接与再创。让日用陶瓷会说话,让产品饱含隐喻、象征之意,打破大众日用陶瓷的审美疲劳,满足大众求新求变的消费心理。通过凝练地域文化,创造新的陶瓷装饰纹样,塑造个性鲜明的地域符号,以景德镇日用陶瓷为载体,讲好长江经济带的地域故事。文化细分为物质、行为、制度与心态四种文化形态,长江经济带地域文化可谓包罗万象,不可能将所有地域文化,在日用陶瓷设计中全部体现。因此,对地域文化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去粗取精至关重要。地域文化定位要坚持两个理念:一是典型性理念,即定位的地域文化元素能够代表地域特色与个性。独一无二、声名远播的文化符号自带光环,实现以日用陶瓷为载体,讲好地方故事;二是适宜性理念,功能性是日用陶瓷设计底线,有些地域最闻名的文化符号,并不适宜进行日用陶瓷延展设计,生硬植入陶瓷设计往往画蛇添足,适得其反。文化内容是时尚设计之基,精准的设计定位,为景德镇日用陶瓷热销插上创意的翅膀。
3.1.2 热点事件IP
IP 即知识产权,IP 打造往往经过长时间打磨和酝酿,成为新商业开端。在网络信息爆炸的当下,IP 具有高辨识度,自带流量,独具穿透性,流行歌曲、动漫电影、品牌产品、明星服饰、网络流行语等一切皆可为IP。长江经济带面积大,经济发达,各城市上演着运动会、博览会、艺术节等各种重大热门事件,IP视觉符号造型、内涵、审美等各方面都受到社会认同。在知识碎片化时代,网络经济实现“去中心化”,流量是网络经济的核心,以日用陶瓷为载体,主动融入各种热门事件,表达IP 主题,不失为一种精准营销方式。要趁热打铁,充分尊重知识产权,实现热点IP 向日用陶瓷设计的时尚转化,这种是最现成的设计方式,也是最快的传播方式。颜值经济当道,国潮风兴盛,对日用陶瓷而言,造型与装饰纹样是最直接、最简洁明了的两大元素。热点符号IP 提取,并非是原样照搬照抄,“贴图”生产,而是以满足日用陶瓷功能为底线。充分挖掘热门IP 内容与内涵,通过打散、重构等艺术手法,实现日用陶瓷新功能、新造型、新装饰的再创造,让日用陶瓷时尚设计与热点事件IP 建立心理链接,实现设计师”编码“与消费者“解码”的良性互动,实现日用陶瓷的跨文化传播。
3.1.3 艺术与商业跨界融合
俄国哲学家车尔雪尼夫斯基提出“美是生活”,是美学史上的重要转折。英国社会学家迈克尔•费瑟斯通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让审美逐步趋实、趋细、趋下,让美具有烟火气。“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让日常生活与艺术难舍难分,相得益彰,街头巷尾、商店餐厅等都成为大众审美的观照内容。跨界是当代艺术的重要表现,通过多角度、跨学科的碰撞,衍生出全新创造,展现出艺术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跨界细分为艺术家跨界衍生、品牌联合创作、设计师跨界设计等多种形式,现代设计史上跨界创造的时尚设计不胜枚举。“女魔头”扎哈•哈迪德将个人独树一帜的参数化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当代时尚产品设计;故宫文创联合国内众多品牌,将爆款文创引领时尚文化;联想电脑联名迪斯尼,设计出定制款“Mickey 意念”电脑,广受市场认可;马应龙联名湖北博物馆推出化妆礼盒文创产品,将跨界玩得不亦乐乎。艺术与商业融合更深入、更紧密,跨界设计有助于刺激商业的蓬勃发展,塑造更鲜明的品牌形象。限量式日用陶瓷时尚设计,让消费者视为独一无二的艺术品,赋予产品独特的收藏价值。长江经济带拥有无数的知名企业与著名品牌,将日用陶瓷与长江经济带各品牌跨界联名,与潮流玩具、盲盒、礼品等相融合。强强联合放大自身的光芒,创造1+1 大于2 的价值。以瓷载道,不断扩展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设计思维,拓展长江经济带文化的多元传播渠道。
3.2 日用陶瓷釉色肌理的时尚化设计
21 世纪后,CMF 理论随着国际大企业进驻中国开始在国内传播。CMF 理论作为一种综合理念的设计方式,关注产品的色彩(Color)、材料(Material)、表面处理工艺(Finishing),进行专业化设计的知识体系与设计方法,也是是基于对用户人群心理情感认知的研究,来触动用户心灵情感依赖的产品人性化表情的设计。当代时尚界对流行色关注力度加大。
3.2.1 流行色的时尚釉色转化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说:“色彩能表达情感、唤醒情绪,影响人类正常的心理感受。”古代由于受到制瓷技术的限制,釉色品类有限。随着当代陶瓷科技的突飞猛进,釉色逐渐走向丰富多元,供设计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即使同一色系,微妙差异的釉料也品类丰富,与陶瓷造型、纹样珠联璧合、相映生辉。釉色对于烘托气氛具有先天优势,但由于釉色并不具备独一无二的场景适应特征,因此在进行叙事设计时,一般与陶瓷造型、装饰纹样等符号共同叙事,强化共同的叙事主体。“远看色、近看花”是观察日用陶瓷的一般规律,符合人由远及近的视觉规律。釉色是日用陶瓷的肤色,是日用陶瓷带给消费者最直观的印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是陶瓷产品外观效果的首要元素,往往具有先色夺人的气势。同样的陶瓷造型,不同的釉色装饰,带来的视觉效果往往大相径庭。
色彩表达情感。长江经济带地域文化丰富,有神秘古朴的巴蜀文化,有浪漫绮丽的荆楚文化,有江南风情的吴越文化,在中华文明的场合中,尽管有些地域简称已不复存在,但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地域文化、民俗民风依然存在。地域文化同样体现在色彩之中,如荆楚文化流行黑红配,至今成为色彩时尚,长江经济带区域文化都有其特殊的色彩崇尚。流行色周而复始,每年都有流行色变化。制釉科技让釉色缤纷多彩,各种颜色均可自由实现。在传统印象中,日用陶瓷因卫生需求,主要以白色面向消费者;在现代多元化消费中,白色已不能满足大众需求,各种色彩都有它特定的受众对象。在设计时,根据长江经济带地域消费对象的色彩喜好,来进行多元化釉色配置,无疑是赋予日用陶瓷时尚气息的绝佳途径。
3.2.2 材质肌理时尚设计
工以理材为难。中国设计自古讲究黜奢就简、物尽其用。材料是外观实现的物质基础与载体,是决定色彩与肌理的先决条件。陶瓷材质据有鲜明个性,日用陶瓷时尚设计,既可以通过单种陶瓷材质实现,又可以通过与塑料、木材、琉璃等多种材质混合而成,彰显出材质魅力的最大化,否则设计效果只是纸上谈兵。新型陶瓷科技与工艺,是实现日用陶瓷设计生产的坚强保障。陶瓷具有“五感”特征,是用户与产品互动时,用户感观系统对材料所产生的综合印象。随着科技进步,以陶瓷材质为主的不同材质跨界融合,成为未来日用陶瓷设计的重要趋势,多材质混合带给用户不一样的创意体验感。陶瓷材料温润如玉、不锈钢冰冷丝滑、木头温暖古朴、玻璃清澈透亮等,不同材料各具鲜明特色,带给用户丰富的情感体验。
长江经济带各地域地质地貌各有千秋,通过绞泥、扎道、跳刀等各种陶瓷工艺来不断丰富日用陶瓷表面肌理效果,营造与众不同的视觉效果,讲好地方故事。陶瓷材质与与其他材质相比,具有无与伦比的工艺优势,有时候巧用陶瓷工艺,就可以营造出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天人合一”是东方美学最高追求,日用陶瓷肌理浑然天成,不露痕迹,彰显细节之美,丰富的肌理效果带给用户丰富的情感体验。
3.3 日用陶瓷家族化时尚设计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景德镇日用陶瓷产业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在多元化消费时代,产品与品牌基因并不是随意定位,无限设计,而是要始终把握品牌与产品个性内涵,在稳定的设计风格中,形成家族化产品持续开发机制,塑造百年品牌。
3.3.1 以家族化时尚产品抢占市场
产品品质是品牌塑造之基,家族化产品如同具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姐妹。景德镇日用陶瓷品牌营销相对弱的根本原因之一,在于产品设计开发的紊乱性,系列产品无法形成聚焦效应,设计缺乏家族化连续性。市场日用陶瓷雷同化程度高,产品与品牌无法形成联想性。因此,塑造鲜明而富有个性的市场爆款产品,对品牌塑造关系巨大。同时要趁热打铁,当爆款日用陶瓷产品形成时,要根据高中低端市场的不同定位,连续设计开发家族化日用陶瓷,以家族化产品形象不断传播品牌形象,为创造时尚产品打下坚实基础。
3.2.2 以家族化时尚塑造经典
稳定持续的时尚就是经典,经典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时俱进,根据时代需求,在整体风格统一的前提下,不断优化设计方案。通过产品形象塑造鲜明的品牌形象,通过家族化产品开发,不断传播产品品牌形象。以经典产品塑造百年品牌,不断对市场畅销品进行改进,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经典产品塑造品牌价值。
日用陶瓷代代传承而又代代相异。日用陶瓷有其自身的设计规律,同时具有一定的灵活空间,并非公式化僵硬表达。时尚设计具有反复性,一阵潮流过后,等一段时间又重归流行。树立家族化产品印象,以经典产品讲好长江经济带故事。
4 总结
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化设计,体现出“设计追随时代”的发展理念。需求是设计的第一驱动力,世界不断变化发展,导致大众消费也因时而变。长江经济带建设是国家重大战略,在高质量发展理念下,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如火如荼。景德镇日用陶瓷行业搭成时代快车,以长江经济带地域文化为驱动,推动景德镇日用陶瓷时尚化设计,塑造闻名海内外的陶瓷品牌,为陶瓷强国贡献景德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