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效果的动态演进与门槛效应研究
2023-06-02梁树广张芃芃臧文嘉
梁树广,张芃芃,臧文嘉
(聊城大学 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和消费结构持续升级,部分地区形成了以第二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以石化能源消费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了能源消费刚性增长和污染物种类及排放增加,所面临的节能减排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十一五”以来,国家开始将节能减排作为约束性指标提出,并在“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将其作为强制性约束指标,2022 年在《“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中提出将进一步加大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力度,以期早日实现双碳目标。这导致我国各地区经济发展将面临节能减排的压力,需要积极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和环保投资等措施减少石化能源消费,降低能耗和污染排放。但是,各个地区节能减排的效果受本地区原有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及其资源环境的影响,采取“一刀切”的节能减排指标分配会造成资源型地区和工业地区的发展受到制约。因此,研究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的影响机制和阶段性关系,对于更好地实施节能减排和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1 文献综述与理论分析
节能减排本质上是通过技术创新、组织管理、产业转型升级、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等手段减少石化能源使用和污染物排放。近年来,不同学者围绕节能减排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节能减排效果的测算指标和评价方法选择。大多数研究是从节能和减少污染物排放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在节约能源方面,主要选择能源消耗总量、能源消耗强度、工业用水总量、单位GDP 能耗或者电力消费量等指标;在减少污染物排放方面,主要选择工业废水排放量、COD 排放量、烟尘排放量、SO2排放量、CO2排放量。还有的学者从正面构建指标反映污染物治理效率,如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工业重复用水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率、环保污染治理投资支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等指标。还有的学者基于环境、经济与能源的“3E”视角构建了节能减排指标体系[1]。在节能减排效果评价方法上,根据研究对象和选择指标不同,主要选择因子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2]、DEA 法[3]、熵值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分析法、DSGE 模型[4]、DID[5]等方法。
二是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产业结构是各种产业的数量比例关系和质量协调关系。由于不同的产业消费的能源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产业结构决定了不同的能源消费类型和结构以及排放不同的污染物[6]。一般以石油加工、金属冶炼、化工等高能耗、高排放为主的产业结构对节能减排的效果影响较大[7]。史丹[8]认为产业结构升级对中国的能源消耗有非常重要的影响。Guo 等[9]认为产业结构升级是减少碳排放的主要选择。张雷等[10]认为在未来20—30 年,产业结构在国家降低碳排放方面的贡献度将达到60%。蔡圣华等[11]认为降低重化工业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比重有利于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强度。Zhu 等[12]认为能源密集型产业结构是导致我国CO2排放量大的重要原因之一。原毅军和谢荣辉[13]认为在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转型压力下,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解决促增长、促减排的关键路径。张国兴等[14]认为节能减排政策对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阻碍作用。以上文献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对节能减排有重要作用。
三是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能源消费结构是指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含碳的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之中所占的比例,而不同的能源排放不同的污染物,导致了在能源消费中,各种污染物排放比例有所差异,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节能减排压力。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并且具有巨大的能源消费总量,其中主要以煤炭消费为主。尽管自2010 年以来开始降低煤炭消费,我国的煤炭消费量占总消费量的比重也从2010 年的80%下降到2019 年的57.7%,但比重依然较高。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但是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受到技术水平和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制约。郭菊娥等[15]认为污染物排放总量取决于能源消费总量和能源消费结构,污染物排放也受产业结构、能源利用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的影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能源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如林伯强等[16]认为降低碳排放强度的关键是改变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张丽峰[17]认为节能减排的任务主要通过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措施来实现。向其凤和王文举[18]认为能源结构优化是实现碳减排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节能减排效果的测算指标主要从节能、减排或者治理效率方面选择,而测度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主客观两种方法。能源消费结构是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主要因素,但是调整能源消费结构的节能减排效果又受到本地区产业结构的制约。学者们主要从影响因素方面研究了节能减排效果,而未考虑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和阶段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基于此,综合节能、减排和治理投资三个方面的指标,利用熵值法测算节能减排效果,并考虑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构建门槛面板模型,测度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对评价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能源消费结构转型等措施的节能减排效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2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
2.1 指标选取
为了更好地考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效果之间的动态演进关系和门槛效应,选取了2008—2019 年中国30 个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的数据为样本,并选择了17 个指标作为度量指标,具体见表1。其中,产业结构的度量指标有3 个,分别为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技术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高级化由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的比重来衡量,表示一个地区的产业转换和效益提升过程;产业结构技术化由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衡量,主要表示一个地区产业结构的技术含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由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差的绝对值之和来衡量,主要表示产业相对劳动效率,偏离度越大,产业相对劳动效率越低。能源消费结构由各种煤炭消费量乘以折合系数之和与各种能源消费量乘以折合系数之和的比重表示。节能减排效果利用熵值法对能源消耗总量、工业用水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COD)、二氧化硫排放量(SO2)、二氧化碳排放量(CO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额7 个指标加权综合算出。控制变量由技术创新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本能耗、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度来度量,其中,技术创新水平由专利申请数与研发投入之比来度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由各省份国内生产总值与各省份人口比重来度量;人口规模通过常住人口数来度量;资本能耗由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来度量;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度分别由城镇人口占比和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占比来度量。
表1 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效果测度指标
2.2 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了我国30 个省份2008—2019 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各个指标的原始数据主要来源于2009—2020 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工业经济统计年鉴》《中国能源统计年鉴》《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wind 数据库以及各省的统计年鉴和统计公报。针对极少数指标缺失的数据运用均值法加以补齐。
2.3 研究方法
2.3.1 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能够克服人为确定权重的主观性以及多指标变量间信息重叠的客观赋权方法,其原理为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根据指标的相对变化程度对系统整体的影响来决定指标的权重,相对变化程度大的指标具有较大的权重。本文利用熵值法对节能减排指标赋予一定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利用线性加权和法计算出不同年份不同省份的节能减排效果。
2.3.2 核密度估计法
为了考察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效果的动态演进过程,文章利用核密度估计法描述它们的演进过程。假设随机变量X的密度函数为f(x),其核密度估算公式为:
式中:f(x)为核密度估计量,n为样本个数,X1,X2,X3,…,Xn为独立分布的样本,x为样本均值,K(·)为核函数,h为带宽。本研究利用Stata15 的Kdensity 命令刻画核密度函数。
2.3.3 面板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
为了检验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文章构建了基准面板模型为:
式中:下标i表示不同省份,t表示不同年份,被解释变量Yit为节能减排效果,解释变量ESTRit为能源消费结构,控制变量组Xit包含技术创新水平(TE)、区域经济发展水平(RGDP)、人口规模(PEOPLE)、资本能耗(INVEST)、城镇化水平(CITY)和政府支持度(GOV),εit为随机干扰项。
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作用机制可能存在门槛效应。面板门槛模型能够有效地考察核心被解释变量是否随门槛变量调整而发生结构性突变,能够有效捕获经济系统中的结构性突变以及异常突出点,从而有效处理结构性突变引致的非线性因素。该方法能够适应较多非线性关系的情形,如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变化关系是“U”型、倒“U”型或是“M”型、“W”型等方面的情况,检验存在门槛效应并确定门槛个数后,能够拟合得到不同情形的非线性关系[19]。因此,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是否会影响节能减排效果,即当产业结构低于门槛值时,能源消费结构影响节能减排遵循一个机制,高于门槛值则遵循另一机制。由于模型中允许多个门槛存在,而在事先无法确定门槛数量的情况下,为节约计算成本,本研究采用Hansen 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以产业结构为门槛,建立以下门槛模型,以划分不同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区间,进而准确分析两者间的非线性关系。从计量的角度看,对门槛效应进行检验,可能会存在多个门槛,本文将对各个门槛变量进行单门槛、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检验,具体的门槛模型如公式(3)、(4)、(5)所示:
式中:下标i表示不同省份,t表示不同年份;Yit为节能减排效果,ESTRit为能源消费结构,为核心解释变量;ISTRit为门槛变量,I(·)为一个指示函数,包含产业结构高级化(ISTRH)、产业结构技术化(ISTRT)和产业结构合理化(ISTRR);φ为特定门槛值;β为能源消费结构在产业结构不同门槛区间时的影响系数;εit为服从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干扰项;Xit为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控制变量;γ是控制变量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系数。
3 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的动态演进
为了更直观清晰地描述中国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效果的动态演进过程和当前状况,文章利用熵值法计算了节能减排效果,并利用核密度函数估计了三者之间的动态演进特征。图1 显示了2008—2019年中国30 个省份的平均节能减排效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广东、河北、辽宁、江苏、黑龙江、四川的节能减排效果较差,而天津、海南、北京、青海、上海、宁夏的节能减排效果良好。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东中部部分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较大,而西部地区节能减排压力较小,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天津、上海这些经济发达地区近年来节能减排效果表现良好。
图1 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平均节能减排效果
图2显示了2008—2019 年中国30 个省份节能减排效果的核密度曲线,其中横轴是节能减排效果,纵轴是核密度。从核密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我国节能减排效果呈正态分布,经历了单峰到双峰分布的形态演变过程。从各年份节能减排效果主峰移动情况可以看出,波峰高度上升,并呈向左移动的趋势,核密度曲线逐渐由宽峰型分布演变为尖峰型分布,表明中国30 个省份节能减排效果呈现持续集中态势,省际差异逐渐缩小。其中,2008—2013 年,节能减排效果核密度曲线呈现单峰分布,波峰宽度较大,表明各省份之间的节能减排效果差距较大。2014—2019 年,节能减排效果核密度曲线大幅向左移动,由单峰型逐渐过渡到双峰型,宽峰型转变为尖峰型,反映出这一时期省际节能减排效果差距缩小。
图2 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节能减排效果核密度分布图
图3显示了2008—2019 年中国30 个省份能源消费结构的核密度曲线,其中横轴是能源消费结构,纵轴是核密度。从核密度分布曲线的形状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呈显著的正态分布,分布逐渐从双峰型演变为单峰型,表明能源消费结构逐渐趋同。从各年份能源消费结构主峰移动情况可以看出,波峰高度变化不大,呈向左移动的趋势,核密度曲线宽度逐渐变窄,表明各省份能源消费结构差异逐渐缩小。其中,2008—2011 年,能源消费结构是单峰分布,核密度极值点在左右分布,各省际能源消费结构差异较大。2012—2014 年,能源消费结构呈现双峰分布,能源消费结构逐渐呈现为两极分化态势,波峰逐渐开始左移,高度下降。2015—2019年,波峰又左移,并且核密度曲线越变越窄,演变为尖峰状态,双峰特征消失,反映出这一时期省际能源消费结构差距持续下降,也反映出这一时期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逐渐发挥作用。
图3 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能源消费结构核密度分布图
图4显示了中国2008—2019 年中国30 个省份产业结构偏离度、产业结构高级化和产业结构技术化的平均值。从中可以看出,产业结构偏离度由小到大排名前5位的省份为浙江、上海、北京、天津和江苏,而排名后5 位的是陕西、新疆、云南、甘肃和贵州。偏离度越小,表明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差异越小,产业结构效率越高,二者越协调。总体来看,东部省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小,劳动效率较高;中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偏离度较大,与东部地区有较大差距。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方面,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较高的前5 个省份是北京、海南、上海、天津、吉林,其中海南主要是旅游服务业产值较高,而工业基础较为薄弱;排名后5 位是江西、河南、陕西、福建、山西。在产业结构技术化方面,即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收入比重排名前5 位的省份为广东、北京、上海、江苏、重庆,而排名后5 位的是新疆、甘肃、内蒙古、宁夏、河北。从中可以看出高技术产业还是主要分布在北上广地区。
图4 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份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化和偏离度平均值
4 产业结构、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的门槛效应
已有的关于节能减排效果的文献中,较少涉及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门槛效应。由于各省的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程度等存在差异,导致了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不尽相同。为了更好地观察我国节能减排效果影响因素的变化状况,文章将采用门槛回归模型,进一步研究在产业结构门槛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复杂阶段的非线性影响关系,进而深入探讨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的关系[20]。
4.1 门槛检验
在构建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影响的门槛面板模型之前,需要先利用Hansen 面板门槛模型估计和检验以确定门槛数,采用自抽样法(Bootstrap)依次对存在门槛个数的原假设进行检验,抽样300 次,得出相对应的临界值和P值,如表2 所示。
表2 门槛存在性自抽样法检验结果及门槛值和95%置信区间
从表2 的门槛估计值结果和95%置信区间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高级化单一门槛显著水平显著,门槛值为2.923,P值为0.037,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95%的置信区间为[1.912,3.590],门槛值将中国各省份划分为高、低两种类型,分别表示产业结构高级化高水平和产业结构高级化低水平地区,从而可以利用单一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产业结构高级化地区,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
产业结构合理化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的P值分别为0.04 和0.07,分别通过了5%和10%的显著性检验,三重门槛检验值为11.05,P值为0.747,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因此,拒绝三重门槛,存在单一门槛和双重门槛。门槛值估计值为2.618 和2.261,95%的置信区间分别为[2.584, 2.632]和[2.223, 2.273],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两个门槛值将我国各省份的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划分为低、中、高三种类型,从而可以利用双重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
产业结构技术化单一门槛的P值为0.063,通过了10%的显著性检验,双重门槛和三重门槛的P值为0.247和0.678,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因此,仅存在单一门槛。从门槛值估计结果和置信区间可以看出,产业结构技术化的单一门槛估计值为0.059,95%的置信区间为[0.057, 0.060],产业结构技术化的门槛值将我国各个省份的产业结构技术化水平划分为高、低两种类型,从而可以利用单一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产业结构技术化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
因此,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之间存在一定阶段性,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存在门槛效应,即当产业结构达到特定数值后,能源消费结构会引起节能减排效果的急剧变化,转化为其他发展形式的现象。
4.2 面板基准回归模型结果分析
利用Stata15 软件估计面板基准回归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面板基准回归模型经Hausman 检验,适用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由于对变量取对数可以减少异方差带来的影响且不会改变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对控制变量取对数后进行回归,估计结果见表3。从面板基准回归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为负向关系,即降低煤炭能源消费结构比重可以提高节能减排效果。从其他解释变量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来看,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和城镇化水平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是负向的,政府支持度和资本能耗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是正向的,技术创新水平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不显著。
表3 面板基准回归结果
4.3 面板门槛模型结果分析
利用门槛面板模型分析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其模型回归结果如表4所示。从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不仅仅是线性关系。
表4 门槛面板模型的估计结果
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即一个省份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之比没有超过2.923 时,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082,表明煤炭消费占比每增加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就下降0.082,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较高的情况下,即当一个省份第三产业产值与第二产业产值之比超过2.923 时,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969,通过了1%的显著性检验,煤炭消费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每下降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就下降0.969。从中可以看出,单纯地通过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并不能促进节能减排。
在产业结构技术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即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未超过0.059 时,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009,表明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每增加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下降0.009,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当一个省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大于0.059 时,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078,表明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每下降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将减少0.078,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由此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之间并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高技术产业比重提高并不一定能促进节能减排。
在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即当一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高于2.618 时,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184,表明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每下降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将下降0.184,通过了5%的显著性检验;当一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介于2.261 和2.618 之间时,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025,表明煤炭占能源消费的比重每增加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将下降0.025,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当一个省份的产业结构偏离度低于2.261 时,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062,表明煤炭占能源消费结构的比重每下降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将降低0.062。由此可见,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之间存在着一种非线性关系,当产业结构偏离度过高时,能源消费结构与节能减排之间呈正向关系;随着产业结构偏离度的降低,即产业结构趋向均衡状态时,产业结构效益提高,煤炭消费占比下降能有效提高节能减排效果;但持续降低产业结构偏离度并不能促进节能减排效应,因为产业中就业比重与产值比重均衡时,会主要依靠能源投入产生增加值,增加污染排放。
从其他控制变量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来看,技术创新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本能耗、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度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化和合理化不同门槛下,影响基本一致。其中,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负,分别为-0.023、-0.023 和-0.025,表明人均GDP 每增加1 元,节能减排效果将下降0.023、0.023 和0.025,分别通过10%、10%和5%的显著性检验,这表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因素。人口规模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分别为-0.194、-0.156 和-0.128,分别在1%、1%和5%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常住人口每增加1 万,节能减排效果将下降0.194、0.156 和0.128,说明人口规模是影响节能减排效果的重要因素。城镇化水平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分别为-0.127、-0.124、-0.119,且都在1%的水平下显著,表明城镇化率每提升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将下降0.127、0.124 和0.119,城镇化水平会对节能减排效果产生显著影响。资本能耗和政府支持度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分别为0.048、0.062、0.060 和0.036、0.021、0.020,且均通过1%的显著性检验,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 亿元,节能减排效果将提升0.048、0.062 和0.060,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占比每增加1 个百分点,节能减排效果将提升0.036、0.021 和0.020,表示资本能耗和政府支持度都会促进节能减排效果。技术创新水平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为-0.002、-0.004、-0.004,但未通过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技术创新水平对节能减排效果并无显著影响。
5 结论与启示
基于我国30 个省份2008—2019 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与节能减排效果的数据,利用熵值法测算省际地区的节能减排效果,利用核密度估计法刻画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和节能减排效果的动态演进特征,并计算了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技术化、产业结构偏离度3 个指标度量各个省份产业结构状况,构建门槛模型,考察在不同产业结构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并分析了技术创新水平、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人口规模、资本能耗、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度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得到以下结论和启示。
第一,在考察样本期间,中国能源消费结构,即煤炭消费占总能源消费的比重有所下降,但是下降并不明显,省际能源消费结构差距从两极分化演变为持续下降和趋同。节能减排效果呈正态分布,省际差异逐渐缩小。各省份之间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技术化、合理化总体朝着良好方向发展,从技术化和合理化来看,东中部地区明显好于西部地区,从高级化来看,部分东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表现较好。
第二,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并不是单调的线性关系,即单纯的促进和制约关系,在不同的产业结构水平下,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不同。总体来看,随着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技术化和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提升,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的影响较大。其他控制变量中,人口规模、资本能耗、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度对节能减排的影响较大,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节能减排的影响较小,技术创新水平对节能减排并无显著性影响。
研究结论对于提升节能减排效果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政策意义,政府部门在制定节能减排政策和措施时,不能忽视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的影响,尤其是不同省际原有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产业结构状况,“一刀切”的政策容易造成经济损害。由此,本文依据以上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
第一,产业结构升级和能源消费结构转型已成为推进节能减排的内在动力与重要途径。产业结构及其变动与能源消费结构及其演变都存在直接相关性,伴随着产业结构更加协调、更加高级化和更加高技术化,能源消费结构也将优化升级。由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应与产业结构调整挂钩,在一定范围内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能源消费结构变动,从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第二,由基准面板模型和门槛面板模型结果可以看出能源消费结构对节能减排效果的影响是负向的,即煤炭能源消费比重下降有利于节能减排效果的提升。因此,各地区需要加大投入能源替代设备,将能源消费转型植入经济发展转型全过程,令强制性节能减排机制置入企业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转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
第三,从控制变量的实证结果可以看出,资本能耗和政府支持度对于节能减排效果影响较大,本质上,增加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占比以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能够改善工业企业生产条件,保障其获得资金支持,提升产业技术含量,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因此,各个地区在短期内不能改变产业结构的条件下,政府可以通过增加一般公共预算中节能环保支出以及固定资产投资来推动各个产业和地区进行节能减排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