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促学公共英语思政元素有效应用的路径探索
——以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2023-06-01杨亚莹
杨亚莹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外语学院,云南 昆明 650033)
0 引 言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课程思政建设的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制意识、道德修养等为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制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缺乏生机与活力,学生语言基础差、教学形式化等问题突出。在国家明确提出“三全育人”的要求和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下,职业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如何结合学科特点,突出职教特色,开展有效的思政教育已成为英语教师的迫切任务。
1 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思政即指在高等教育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公共英语课程而言,需要在教学中挖掘思政元素,并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上进行变革[2],让思政教育和英语语言学习结合起来,实现课程思政与英语教学的紧密衔接,达到“盐溶于水”“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外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外语教育以公共英语课程为代表。2021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设定了4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目标,即职场涉外沟通目标,要求学生在职场情境中能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比较准确地理解和表达信息、观点、情感,进行有效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多元文化交流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识别、理解、尊重世界多元文化,拓宽国际视野,增强国家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日常生活和职场中能够有效进行跨文化交际,用英语传播中华文化。语言思维提升目标,要求学生在系统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过程中,能够识别和理解英语使用者或英语本族语者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特点,提升自身思维的逻辑性、思辨性与创新性。自主学习完善目标,要求学生基于英语语言学习特点,能够做好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多渠道获取学习资源,自主、有效地开展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4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都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树立民族自豪感,提高思辨能力,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此外,公共英语课程具有课时跨度长的特点,大多数高职院校都设置了1学年的公共英语课,相较于不少只有1学期设置的公共课,英语课显然能够也应该发挥更大的教学和教育作用。英语教学作为一种文化教学,涉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传播和交流,它与学生的思想发展息息相关,公共英语课程既强调语言材料的原汁原味,又需要把握教学中的思想内容、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素,要体现公共英语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由于课程思政对大学外语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转变教学理念、重构教学内容势在必行[3],这也是广大英语教师迫切需要实现的任务。
2 公共英语教学中课程思政实施现状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如何建设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师们对此都作出了积极的探索和研究。结合既有的研究和实践分析发现,目前我校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思政教育主题不突出,不系统
目前的公共英语教材设计了思政相关的内容,例如,我校使用的《通用英语》教材,每单元都设计了思政模块the pride of China (中国时代楷模),但该模块内容流于名人简介,与各单元主题联系并不紧密,《通用英语1》各单元以学生日常生活为主题,《通用英语2》则以职场英语为主线。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仅按照教材设计顺序对该思政模块的内容进行翻译讲解,没有深挖教材内容之间的联系,仅将教材中设计的思政元素碎片式地进行内容翻译和生词讲解。这样的思政教育没有主题,缺乏针对性,流于形式。
2.2 思政教育内容深度不够,思想性不强
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侧重英语语言的学习和应用,忽略对教学内容中思政元素的深度挖掘,思政教育停留于表面,深度不够。例如,生词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一带一路倡议),课堂上仅进行生词翻译,没有讲述“一带一路倡议”的历史渊源、发展历程和未来展望,认为深入的讲解是思政课的任务。使得公共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没有充分发挥作用,教师应摒弃思政内容由思政课教授的观点,深入贯彻落实“三全育人”,在公共英语课堂上深度融入思政元素教育,充分发挥英语学科人文教育的作用。
2.3 课堂教学形式不够新颖,缺乏吸引力
英语课堂教学中思政教育实施过程不够严谨,略显随意,常常是教材中出现哪个词汇就解释哪个词,计划性和前瞻性不足。针对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应统筹整个学期的教材内容,深度挖掘思政主题,设计思政主题项目,提升公共英语思政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如《通用英语2》的思政教育主线为家国文化,中国梦,在教学设计中应围绕就业、职业选择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将思政元素系统地融入教学的听、说、读、写、译及实践中。
2.4 教师的思政意识较薄弱,缺乏有效的思政教育方法和手段
目前,很多英语教师并不是十分确定课程思政的内涵,对思政元素缺乏准确和科学的把握。大部分英语教师对思政教育的理解就是在课堂上提到一些思想政治方面的内容,穿插一些中国传统文化,较难体现英语课程思政教学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因此,学校应提升教师的思政素养,通过示范学习和专家研讨等活动,帮助英语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4]其次,在公共英语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将思政元素和内容进行渗透时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常用硬性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我校随机分配班级的排课模式常使1位教师面对多达3个专业的学生,分散了教师备课精力,导致课程教学与专业适配度差,在进行职业相关的教学设计时针对性差,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教学往往事倍功半。
作为课程思政教学的推动者,教师是关键要素。除了课堂教学,文秋芳[5]强调教师言行对思政效果的影响,即要求教师在外在表现、精神世界和对学生的态度3个维度自我约束,以达到言传身教的思政教育效果,因此,教师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也是落实思政教育的关键。
3 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针对公共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我校公共英语教研室设置电气学院机电专业班级为大学英语思政探索教学的实验班,以该实验班的英语教学为例,详细说明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的具体路径。结合课程思政,深入挖掘教材《通用英语2》中的思政元素,以学期为周期,以就业为导向,重构教材内容,采用合理的教学路径,对整个学期的课程进行整体教学设计,实施项目式教学,使公共英语思政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1 课前资源准备,突出职教特色,培养职业精神
深度挖掘教学资源是顺利开展公共英语课堂教学、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前提条件。备课准备阶段,首先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通常,英语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是隐性的、潜在的,教师挖掘思政元素,重构课程的过程中需要将隐性的时代道德观念显性化。这些观念主要包括家国情怀、社会责任、道德品质等。[6]《通用英语2》共6个单元,整册书以职场英语为主线:Unit 1 Looking for jobs(求职)、Unit 2 Job interview(工作面试)、Unit 3 In the workplace(在职场)、Unit 4 Career paths(职业道路)、Unit 5 Social media and career success(社交媒体与职业成功)、Unit 6 Set smart goals(设立目标)。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剖析,找到开展思政教育的切入点即引导学生树立把个人职业选择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把自己的青春梦想融入到国家的建设中去的思想观念,深刻理解工匠精神,增强职业自豪感、责任感,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教材内容,围绕“求职—面试—进入职场—职业发展”这一主线,以学期为周期,系统地进行教学设计,在教学中融入中国梦和家国情怀的思政主题教育。
以《通用英语2》第一单元Unit 1 Looking for jobs(求职)为例,教师准备的教学资源有:图片资源、视频资源、音频资源等。为提高与教学班级的适配度,教师提前联系了机电专业的往届毕业生,请他们录制了介绍自己工作岗位的英文视频,同时准备了思政教育的视频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阐述;爱岗敬业代表人物张桂梅的视频介绍。
3.2 课堂教学开展,围绕就业主题,项目式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以应用为导向,以职业教育中广泛使用的项目教学法为依托,在课内创设真实的职场英语交际场景,教师制定“查找招聘岗位—求职信写作—录制求职视频”的学习项目,安排学生使用求职网站(如:猎聘等),查找各行各业的招聘岗位,在课堂上结合教材中的英语语言知识用英文对所查找的岗位进行描述工作内容的英文口语表达训练,比如:An mechanic repairs different kinds of machines(机工修理各种机器)。同时帮助学生学会表达对一份工作的感受,比如:I love it,it’s fun,the pay isn’t bad.(我喜欢它,它很有趣,薪水也不错)。通过和求职紧密相连的语言练习,力求实现“岗”“课”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项目式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参与指导学生完成项目,并实时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总结和评价是思政元素融入的有效阶段,可将相关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其中。本单元结合中老铁路开通运行和国家“一带一路”政策,和学生们分享“一带一路”政策的视频材料,还播放了往届机电专业毕业生正在中老铁路沿线从事机修工作时介绍工作的视频,让机电专业的在校学生更深刻认识什么是“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进头脑,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中国梦,将自己的职业梦想融入到祖国的建设中去。
第二项产出任务“求职信写作”,实行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中心,首先互动讨论求职信的内容,把学生们的观点列出来,再和课本提供的范文进行比较,总结得出求职信写作的基本模板。结合课程思政,在求职信写作环节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强调在求职信的内容应该真实,不可弄虚作假。
在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中精准抓住学生的职业兴趣,紧紧围绕 “职业与个人”这一主题,充分学习和讨论相关话题,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出了良好的示范,达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
3.3 课后教学安排,对标课程标准,突出职场能力
课程思政背景下的英语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协同发展,使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语言知识和思政知识运用到课后实践中,从而有效增强教书育人的效果。结合时代特征,提升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本单元最终产出任务要求学生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视频中学生需自己面对镜头口头阐述自己的求职意图。教师向学生提供范例,并对范例中的语言知识进行讲解,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如:哔哩哔哩等)搜索观看相关内容的视频,对网络素材去伪存真,借鉴教师范例和网络视频,结合本单元所学完成自己的短视频录制。
整个教学项目实施过程以应用为导向,用写作和口语表达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课本内外的语言材料,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实现输出驱动,做到“以用促学”。课内分享的视频资源也充分结合了电气专业群的职业特色,突出了工匠精神、爱岗敬业和中国梦的思政教学主线,使思政教育不再流于形式,而是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规划中。
3.4 反思和总结
结合我校教学实践,将机电专业学生归属到固定任课教师之下,便于教师集中精力针对学生将来的岗位设置教学项目。在学生中广泛开展职业调研活动,让学生自己去了解机电专业相关的就业岗位,通过课堂分享与讨论拓展学生对职业认知的广度和深度,激发机电专业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通过视频连线往届优秀毕业生,用英文向学生讲述中老铁路沿线的工作情况,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促使学生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选择和发展;看到身边“爱岗敬业”的榜样,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使公共英语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教学实践检验,以下方式均可提高英语课程思政实效性:
首先,在学生中创设“头雁”制度,建立学生间的帮扶合作关系。高职院校的学生英语基础良莠不齐,按行政班级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使得在教学中难以实现按学生英语基础分层次教学,而思政元素也需穿插在语言教学中来实现,为此,在设置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时设置活动小组长,以小组长为各组活动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帮助和督促小组成员发挥所长参与到活动中来,以先进带动后进。例如在小组讨论的活动中需要各小组长负责协助基础较差的学生通过手机词典查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生词,并使用基本句型完成表达;小组长要负责组织各小组成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相互借鉴学习,找出各成员表达中的精华,纠正错误,同学间的互助关系能够降低后进生的压力,提升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充分发挥优秀学生的带头作用。
其次,提高课堂教学活动的计划性和前瞻性,注重整个公共英语课程中思政教育的全程化管理,完善考评机制。以整个学期或学年为周期,深度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同时结合授课班级学生的专业,确定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避免临时确定教学方案、活动参与者。例如在爱岗敬业的主题下,应该结合不同专业学生将来就业的职业特点引导学生去深入了解他们所选择的行业,也可以安排学生寻找他们行业中的爱岗敬业代表人物进行分享等活动,提升思政教育的精准度。此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进行严格的过程追踪和评价,避免活动质量高低全凭参与者的自觉性,缺乏指导和反馈。分组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享是课堂活动的核心环节,教师评价可以提升主题讨论的深度广度,引导学生进行爱岗敬业的思想教育,升华活动效果;同时通过总结提炼学生英语表达中的优点和问题,强化巩固英语语言的学习成果,体现英语表达的多样性。
再次,应积极拓展教学边界,打造课程思政“第二课堂”。课程思政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应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后实践协同发展。大学英语课程除了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学科竞赛的方式,将思政教育融入“第二课堂”的竞赛活动中。例如开展英语写作大赛和口语竞赛均可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道德修养等主题设计赛题,让学生运用英语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文化。
最后,可结合地方特色,建设特色资源,打造校本特色课程。公共英语课虽然是一门通识课程,但各院校都有独特的省情和校情。在统筹公共英语课程的教学活动时,可以结合学校所在地方的实际情况,加入当地时政热点,政策解读等,引导学生们提升自豪感和自信心,鼓励学生们把自己融入到国家各行各业的建设中去。
4 结 语
综上所述,在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教学中,既需要突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又需要结合教材深度挖掘思政元素,整合思政内容,对教学实施进行系统和整体的设计,以提高公共英语课程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我校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唱响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把思政元素融入公共英语日常教学的探索实践中,把教学设计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联系在一起,把语言学习和专业应用融合在一起,深挖英语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多种教学方式,扩大教育意义的影响范围,最大程度提升公共英语课程的质量和效果。在整个课程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方案的设计者应发挥引导和协助作用,促使学生有效完成学习任务;同时,教师作为思政教学的推动者,在课堂内外都要自我约束,言传身教,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