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索
2023-06-01梅洁
梅 洁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 南京 210036)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流淌着的中华文明。大运河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将大运河红色资源融入开放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是一个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的探索。通过对大运河红色文化在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探索,以期助力开放大学提高开放学员们的思想道德修养,强化思政育人成效;以期能够对大运河红色文化进行传承与利用起到促进作用,让大运河红色文化的魅力得到彰显。
一、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蕴
(一)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
大运河流经八个省级行政区,跨越三千多公里,串珠成链贯通了沿岸地区的经济与文化,孕育了多个城市崛起,改善沿岸百姓的生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运河见证了革命英烈的浴血奋战、前赴后继,沿线地区蕴涵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例如茅山新四军纪念馆、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中共北方局旧址、嘉兴南湖景区等。大运河红色文化蕴涵了爱国主义精神、抗战精神、五四精神等精神内涵。在大运河沿岸,先后涌现出周恩来、瞿秋白、张太雷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领导人,他们受大运河文化滋养,心怀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在大运河江苏段,有革命历史类纪念设施、遗址1700多处,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近200家;在大运河安徽段,拥有革命遗址367 处,包括重要人物活动纪念地、革命领导人故居、烈士墓及各类纪念设施、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丰富的红色文化散布在流淌千年大运河的沿岸,大运河红色文化精神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二)大运河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大运河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典范,具有独特的价值意蕴。大运河红色文化是伴随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而萌芽发展的,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它是一种较为新兴的文化。大运河红色文化是在封建文化衰落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共产党人实践过程。它蕴涵着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忠贞不渝的信仰,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的信念。然而,大运河红色文化并不完全独立于传统文化,而是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它包含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自然精神,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大运河展现了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通过人工开凿的方法打通了南北交流的壁垒,促进了南北经济与文化的沟通交流。近代以来,大运河将沿岸的红色资源、红色文化贯穿融合,形成了包含爱国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的价值意蕴。其中,蕴涵了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革命历程熔铸而成革命精神,如周恩来精神、淮海战役精神、新四军精神等,是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永恒的标识。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大运河红色文化将有助于全国人民坚定文化自信,将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成为中国人民发展进取的力量源泉之一。
二、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的意义
(一)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果
开放大学的学生分布于社会中各个行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都有开放学员的身影,有的学员是个体工商户、务农,有的学员待业、退休。这些学员的思想政治水平参差不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开放大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中之重。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果是开放学员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内化于心的程度,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果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时是不成正比例关系的。并不是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越多,就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果越好,而是要看开放学员真正理解、认同、吸收了多少。
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成果是开放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思想政治课是开放大学对开放学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但由于思想政治课的理论性较强,导致大部分开放学员认为思想政治课较为枯燥,从而达不到理想的育人成效。但开放学员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也需要得到精神的滋养。而大运河红色文化作为较为鲜活的、贴近大家生活的红色文化,容易引起开放学员的兴趣。在思想政治课中融入大运河红色文化,介绍大运河红色英烈故事、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大运河周边红色文化纪念遗址等等,激发开放学员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兴趣,引导开放学员走出家门,实地感悟大运河精神,让思想政治教育育人成果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保护与传承大运河红色文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西方文化强势渗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较大的冲击。鱼龙混杂的消息致使有些人迷失,对传统文化失去了自信,反而把西方文化奉为圭臬。这些人受到西方文化中物质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影响,不再重视红色文化中蕴涵的崇高精神,而是将物质与金钱视为人生要追寻的真谛。在这样的情况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红色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刻不容缓。
大运河红色文化凝聚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斗争的光辉历程,展示了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人民幸福和民族振兴不畏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奉献精神,构成了千年运河文脉的底色和不可磨灭的红色历史记忆。大运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和传承。开放大学是社会的大学、人民的大学,开放大学通过运用大运河红色文化,提升开放学员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知晓率,让大运河红色文化得到更多人的关注。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开放学员了解大运河红色文化,加之以口口相传,就会引起更多的社会关注。如此,就是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也是对党的优良传统和伟大的民族精神的传承。
三、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开放大学对大运河红色文化功能定位认识不足
在“大思政”格局下,开放大学应当积极构建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与学生工作相互浸润、三位一体的思政育人体系。开放大学在构建这样的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时,往往缺乏整体、优质的资源支撑。当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如火如荼,大运河红色文化不断扩大丰富,是能够助力开放大学构建思政育人体系的红色精神。大运河红色文化不仅拥有线下的红色资源,也拥有丰富的线上红色资源,与以线上教学为主的开放大学更为适配,具有较高的育人价值。然而,开放大学在思政育人体系构建中,对大运河红色文化尚未充分运用,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功能定位的认识仍需提升。开放大学应当积极运用大运河红色文化,整合优质红色文化资源,推进三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的构建,让大运河文化成为助力开放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坚力量。
(二)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理论联系实践不紧密
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逐渐依赖线上教学平台进行教学,建立了独立健全的线上远程教育平台。数字赋能教育,有助于开放大学提升办学能力、扩大办学辐射范围。开放大学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让更多人得到了受教育的机会,助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然而,对线上平台的过度依赖导致开放大学的教学质量受到外界的质疑。同理,开放大学的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也受到质疑。线上思政教育多数是应景式的,容易流于形式。受线上教学的限制,教师缺乏对学生思想状况的动态把握,缺乏对思政教育效果的动态反馈,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大运河红色文化是流动着的文化,而线上教学互动性较低,难以激发开放学员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兴趣。线下实践教育的缺失,不仅影响开放大学思政教育的效果,更制约了大运河红色文化精神的拓展。
(三)教师对大运河红色文化认同感参差不齐
大运河红色文化具有丰厚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蕴,需要教师通过深入研究与体会后,提升自身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如此,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大运河红色文化在开放教育中的应用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参差不齐,这也导致大运河红色文化的育人效果可能大打折扣。大部分教师对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理解停留在知晓的程度,因此对大运河红色文化在教学中的运用容易流于表面。这部分教师也许会通过在教学环节中讲解大运河红色文化故事、或者播放相关视频等方式,在课堂中运用大运河红色文化,但缺乏自身的理解以及思考,缺乏深入的分析与解读。这样的方式难以让学生深刻领悟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精神。因此,教师不应止步于只知道少许大运河红色文化故事,不应止步于对学生进行浅显表面的介绍。
四、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思想政治的路径探索
(一)科技赋能教育,多维加强大运河红色文化熏陶
现代教育讲求教、学、做合一,在新时代下,开放教育要在做上教,让学生在做上学。2022年,教育部发文对继续教育提出了线下面授教学的要求,强调了实践教学环节。开放大学应当通过师生线上与线下的活动,在体验式教学中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让开放学员多维接受运河红色文化熏陶。线下,教师通过课后实践作业将运河精神与学科结合,鼓励开放学员走进身边的大运河红色文化遗址,体会运河红色文化精神,汲取运河力量。辅导员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开放学员开展寻访运河红色文化系列活动。开放大学应鼓励通过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项目式教学,让开放学员认识到大运河精神背后的精神力量,引导开放学员传承大运河红色基因,担当时代责任。
与传统全日制教学不同,开放教育更为依赖互联网平台。因此开放大学应当积极建立健全网络学习平台建设,着力加强大运河红色文化线上宣传阵地的建设与管理。开放大学的教师可以通过线上教学平台、BBS 讨论、学生QQ 群、直播等传统网络平台积极传播大运河红色文化精神,营造红色校园文化网络空间和网络育人阵地,筑牢意识形态的“根据地”。除此之外,还可以运用新兴的现代科技手段,打造虚拟现实交互式教学场景。如运用元宇宙、VR 等形式,让开放学员能够多维沉浸式互动体验大运河红色文化,将科技、虚拟现实、沉浸感和交互等元素带进开放学员思政课堂,运用信息技术使思政教育活起来,创新开放学员思政工作模式。通过这些灵活的方式,让开放学员在课堂之中、课堂之外,都能够接受红色文化的洗礼,切实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二)理论结合实践,发挥大运河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功能
开放学员的思政教育,不应局限于课堂,更应走向社会。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加深开放学员对运河文化的理解。积极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在社会实践中加强对开放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坚定信念,以德育人。在社会实践中激发开放学员对开放大学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增进感情;在社会实践中让开放学员获取真知灼见,躬行践履,知行合一。开放大学可以与大运河沿岸的社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文化遗址、博物馆等开展合作共建。这些场所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和教育价值,对开放学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正向推进作用。
开放大学加强与大运河沿岸社区的合作共建,推进社区融合,将价值引领、专业教学、社会服务和社会实践相融合,打造“理论学习+现场教学+亲身体验”的教育活动。开放大学可以通过梳理大运河红色文化遗址属地,积极服务并对接的大运河沿岸社区,践行合作项目持续开展。发动开放学员深入沿岸社区一线。通过大运河沿岸社区牵线,前往红色教育基地等地开展志愿服务、调研活动、交流学习。课程导师结合课程的特点,带领开放学员前往大运河沿岸实地开展专业教学活动,通过座谈会、实地访谈、问卷调研等方式掌握一手资料,运用到课程作业、毕业论文中。班主任、辅导员围绕红色文化教育,带领开放学员参观大运河沿岸的博物馆、纪念馆等教育基地,通过实地观摩坚定理想信念,体会大运河红色文化精神,汲取红色文化力量。
(三)发挥党建引领,将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全过程教育
中国特色现代大学治理结构的重要特点就是党的领导,党建赋能是开放大学高质量发展的活力之源。开放教育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以党建为思想引领”的工作思路,重视开放学员思想引领工作和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党建为引领,在教育教学、服务管理等方面为开放学员提供专业的学习支持服务。推进开放教育学员党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学员综合素质。这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需要。
为进一步发挥大运河红色文化在开放学员思想政治工作中的育人实效,首先应建立以辅导员、开放学员管理教师、学务导师、课程导师联合的思政育人师资队伍,发挥教师思政育人和社会协同育人作用。在全过程教育中引导开放学员提高思想认识,思考如何用大运河红色文化映照现实、远观未来,如何用大运河红色精神坚定信念、指引方向,努力创造出不负革命先辈期望的新业绩。其次,发挥开放学员中党员学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形成以点带面、层层递进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模式。例如组建开放学员临时党支部,将党支部建立在学员队伍中。利用临时党支部的组织优势,调动更多开放学员走进运河红色文化,以实际行动切实发挥好临时党支部的基层战斗堡垒作用。最后,打造特色党建活动,动员开放学员参与。开展走访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点调研学习、集体观看大运河红色文化系列电影、聆听大运河故事等特色党建活动,并动员开放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与,着力让大运河红色文化活起来、火起来。
(四)深化课程思政,运用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
推动课程思政高质量发展,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理论课题。课堂是思政的主阵地,要推动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而不仅仅停留于思政课程。深化课程思政的前提是提升教师的红色文化底蕴。只有教师拥有了丰富的大运河红色文化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让学生接受大运河红色精神洗礼。开放大学的教师应当积极汲取相关知识,主动挖掘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提升自身的红色文化素养。大运河红色文化中蕴涵着诸多革命先烈的故事,这些故事彰显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英雄气概,体现了党和人民军队的不懈奋斗和坚韧顽强,见证了民拥军、军爱民的军民鱼水情深,通过挖掘并讲好大运河红色文化中的革命故事,在开放学员课程思政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大运河红色文化中包含的伟大实践、伟大斗争、伟大精神,构成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育人理念,基于此理念制定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体系。同时,还需要探究更为有效的、学生更喜爱的教育方式,全过程、全方位传播大运河红色文化。
开放教育的课程思政仍然在进一步地探索与提升之中,将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是一条富有意义的路径。要基于开放学员的特点,探索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思政模式。这表示开放大学不能够简单地在课程中生硬地加入相关模块,而是要将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专业课程中。大运河红色文化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如红色建筑研究、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红色文化周边文创设计、红色歌谣鉴赏等。教师应当根据课程特点,选择性地着重运用大运河红色文化的内容。例如在艺术类课程中,可以偏向于挖掘大运河红色文化的美育价值,包括红色歌谣、红色戏曲;在语言类课程中,可以偏向于运用大运河红色文化作为阅读理解、翻译、作文的材料。
五、结语
大学是优秀文化传承的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高地,开放大学作为开放的大学,更应当承担起保护与传承优秀文化的责任。开放大学必须将思想政治工作放在教书育人的首要位置,培养拥护党的领导、专业知识丰富、实践和分析能力强的时代新人。构筑“三全育人”格局,践行“五育并举”理念,积极探索“十大育人体系”,将大运河红色文化融入开放教育思想政治工作。通过用好用活大运河红色文化资源,用开放学员乐于接受的方式积极传播大运河红色精神与主流价值观,培养出爱党爱国爱社会的开放学员。这既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新时代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