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瑞兔有灵

2023-06-01李聪

理财·收藏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白釉玉兔纹饰

李聪

兔是一种哺乳动物,繁衍踪迹遍布全球,其生性温良、活泼可爱、敏捷好动,深得人们喜爱。人们食兔、宠兔、崇兔,兔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兔”是一个美誉度超高的字眼,它被赋予了诸多美好的寓意。“赤兔大瑞,白兔中瑞”,寓意赤兔降临,以昭大瑞;“兔寿千歲,五百岁其色白”,寓意长寿;“兔望月而孕,自吐其子”,喻指兔子繁殖能力强,人们借此表达多子多福的生育理想;“狡兔三窟”“动如脱兔”等夸赞性成语,借以比喻人类的聪慧敏捷;诸般美德与智慧,已源源不断地融入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之中。出于对兔的喜爱和崇拜,人们还将它列入十二生肖之中,生肖兔也由此成为维系中华民族情感和文化的纽带。

河南博物院藏兔题材文物时代跨度大,最早可见于商代,最晚可见于当代;造型十分精美,有卧兔、跃兔等;种类丰富多样,有陶器、玉器、瓷器、石刻、书画等。

埙音绵延

埙是先民们在长期生产劳动实践中逐步创造出来的乐器,是一种吹奏乐器。埙的出现时间较早,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发现有陶埙,在商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埙最初可能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后随着社会进步逐渐而演化为单纯的乐器,并逐渐增加音孔,发展成可以吹奏曲调的旋律乐器。埙多由陶土烧制而成,其形状有卵圆形、橄榄形、鱼形、鸟形、猪形、兔形等。

院藏一件商代兔形陶埙(图1),河南郑州西郊纺织技校出土,灰色陶胎,通高5.3厘米,长5.3厘米。该兔形陶埙为手工捏塑而成,为吹奏乐器。兔躯体为卵圆形,头部用拉长的泥条斜向上堆贴,形成兔的面孔;后部有凸起似兔尾,腹下有三乳钉状足,背部有一近方形的吹孔。这件兔形陶埙为发掘出土,为研究我国古代乐器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卯属玉兔

中国有十二生肖,由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以及传说中的龙这十二种动物组成,分别与十二地支相对应,每个生肖对应一个年份,以十二年为一轮回。同时,十二生肖也对应着一年中的十二个月,以及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

在古代纪年历法中玉兔被称为“卯兔”,它是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的对应组合。一日十二时辰,卯时为清晨五时至七时,又称“兔时”,此时为凌晨破晓之时,月之余晖尚未隐退,旭日东升,万物苏醒,充满着无限生机。因此卯兔代表着春意,代表着黎明,有生命开启之象征意义。

院藏隋代四神八卦十二生肖铜镜(图2),1984年于平舆县出土,直径24厘米,该镜纹饰共分三区,内区以四神作四方配列,中区为八卦纹,最外区为十二生肖纹。十二生肖纹饰应用于铜镜装饰,是从隋代开始出现的,隋代铜镜的纹饰图案布局结构严谨,常常分区配置纹饰。主要花纹以灵异瑞兽、十二生肖动物为主。图案通常呈十二格排列,每个格中一个动物纹样。

玉兔蟾宫

相传嫦娥偷吃了西王母赐给后羿的仙药,身轻欲飞,抱兔飘向月宫。宫寒月冷,白兔便唤作玉兔。秦汉时期崇尚炼丹升仙,传说玉兔在西王母旁边日夜抱杵捣制“不死之药”,玉兔所捣的药具有长生不死的功效,玉兔就成了济世救人的象征。

院藏东汉“玉兔捣药”画像石臼(图3),1972年于密县出土,高32厘米,口宽23厘米,底宽17厘米。石臼呈锥形,上大下小。顶深雕一圆形石臼,四周分别浮雕有玉兔捣药、铺首衔环、人兽相斗、树木等图案,造型生动。雕刻技法属浅浮雕,画像按照内容的需要表现出高低起伏,具备了初步的立体感,其作品简练,粗糙豪放,具有熟练的表达动态和把握感情的能力,为汉代石刻中的精品。

院藏唐代菱花形月宫铜镜(图4),该镜为八瓣菱花镜,伏兽钮。铜镜背面内区下凹,纹饰凸雕月宫图。一侧为枝繁叶茂的桂树,下有蟾蜍做跳跃状;一侧上部为嫦娥振袖起舞,下部一兔持杵捣药。镜边缘饰有如意云纹、葡萄等。

玉兔怀仁

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兼有五德,深深地影响了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与审美观念,而兔也是中国玉器最为常见的题材之一。一方面,由于兔子具有很强的繁殖力,被视为生育的象征,因此人们通过兔形玉器表达对生殖的崇拜;另一方面,兔子温顺和婉的性格,与玉相结合,不仅代表了财富与权贵,更被赋予了温良怀仁的美德,凝结着古人对于生活特殊的精神内涵。

院藏唐代青玉兔形镇(图5),长 8.5 厘米,高 4.5厘米,青玉质。兔双眼圆睁注视前方,宽鼻,口吻紧闭,双耳细长紧贴背部,四肢自然弯曲做俯卧状。头顶部及双耳、背部等均有黄沁色。腹部平坦与肢足相连形成底部。

院藏清代青玉兔形坠(图6),长2.4厘米,宽3.7厘米。青玉质,采用圆雕工艺,呈卧式状,圆眼,宽鼻,头部微抬。身部中间有一孔可穿绳佩戴。一侧有黄褐沁色。该兔坠雕琢精美,体态乖巧,十分可爱。

枕上跃兔

兔子前肢短,后肢长而有力,善于跳跃和奔跑,其奔跑速度奇快,可以达到70公里/小时,从而促使它们在遇到危难时能够迅速逃命。兔子耳朵长且大,能够聆听到细微声响,迅速反应。兔子象征着快速、敏捷,也寓意迅速到达目的地的希望。人们常用“动若脱兔”来形容动作十分敏捷。宋代瓷枕纹饰题材丰富多样,其中兔纹是较为常见的纹饰之一,所绘兔纹或做食草状,或做跳跃状,生动可爱。

院藏宋代三彩兔纹瓷枕(图7),禹州出土,横35厘米,纵17厘米,高12厘米。枕体为长方形,前低后高。枕面边缘及枕侧施绿色釉,中心为复线长方形框,内有一只黄色的兔子,弓腰低头做食草状,黄兔四周长满褐色野草,并以白绿釉衬底。

院藏宋代白釉珍珠地兔纹瓷枕(图8),横18厘米,縱11.5厘米,高7.5厘米。枕体呈圆腰式,前低后高。枕面绘赭彩珍珠地跃兔纹,并有野草作辅助纹饰,枕四侧为珍珠地卷草纹。通体施白釉,底部露胎。该枕造型美观,构图完整。排列紧密整齐的珍珠地衬以活泼奔跃的小兔,反映了宋代民窑较高的烧造技术。

珍珠地是借鉴了唐代金银器錾花工艺而新创的陶瓷品种,它兴起于晚唐的河南密县西关窑,宋元时期在河南、河北、山西等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珍珠地工艺技术是在成型瓷器上饰一层化妆土,用金属细管、动物骨、细竹管等工具,在半干半湿的胎体上,戳印出珍珠地般的小圆圈,再施以透明釉后,入窑高温焙烧而成。小圆圈呈现出褐色、深褐色等,与白色化妆土形成颜色反差,装饰效果独特。

院藏宋代白釉黑彩鹰逐兔纹瓷枕(图9),1958年郑州出土,横24.7厘米,纵17厘米,高9.7厘米。枕体呈椭圆式,前低后高,枕面微凹。施白釉,底部露胎,印楷书“张家造”三字。枕面绘黑彩鹰逐兔纹,四周绘黑彩花叶纹。此枕为磁州窑典型作品,制作精湛,绘画水平甚高,特别是雄鹰逐兔的场面,非常生动写实,有较高的艺术感染力。瓷枕上所印的“张家造”为作坊标志,为研究窑系的发展历史和绘画艺术提供了实物例证。

玩 具 兔

唐宋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繁荣,人们更加注重生活质量的提高。家中长辈在节日里为孩子们购买或者制作各种动物玩具已逐渐成为风俗。其中,兔形玩具玲珑可爱,深受欢迎。

院藏宋代白釉黑彩点睛瓷兔(图10),高 8.5厘米,长7.3 厘米,底座长 8.3 厘米。该兔为巩县窑烧制,该兔呈蹲姿,通体白釉,头骨两侧的眼睛点黑彩。造型圆润,低眉顺耳,形象乖萌。

院藏宋代白釉黑彩兔(图11),长2.5厘米,高2厘米。该兔为北宋磁州窑烧制,通体白釉,眼部和背部施黑彩,体态健壮,立于长方形托板之上,臀部上撅,尾部下垂,头向下,做食草状。

兔在中国人眼里是祥瑞生灵的使者,自古就荣列瑞兽榜单。古人常将兔的形象融入生活器具之中,希望为自己带来福气。我国古代与兔相关的器物既有实用性器物,也有观赏性器物,造型样式丰富多彩,独具一份精巧玲珑之美。无论是兔形圆雕,还是兔形纹饰,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和历史风貌,赋予人们历久弥坚的精神力量。从自然到文化,从天上到人间,中国人围绕着“兔”的世代创造、日积月累,形成了绚烂多姿的文化寓意,并深深铭刻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文化血脉里。

猜你喜欢

白釉玉兔纹饰
玉兔寻回行动
纹饰艺术在石材装饰中的应用
蜡染的纹饰探讨
一种白釉与陶瓷砖及陶瓷砖制备方法
雕漆纹饰的修复
敦煌莫高窟第285窟龛楣纹饰研究
宋吉州窑与定窑白釉类瓷器对比研究
海南省博物馆馆藏德化窑瓷器浅析
中和之美:定窑瓷器艺术
水调歌头·玉兔巡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