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传统节日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探究

2023-05-31陈昕语

今古文创 2023年4期
关键词:视觉符号国家认同文化传播

陈昕语

【摘要】 随着我国越发重视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成为当今在动画作品之中运用较为普遍的元素之一。各国的传统节日不仅可以使本国观众产生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文化自信,还能够向国外展示本土文化,达到文化传播的目的。本文将通过中外相关动画作品的实例来分析传统节日在动画作品中运用的方式、特点以及产生的效果等,并探究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如何能在动画作品中得到合理的运用,期望能对今后的动画创作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传统节日;动画作品;文化传播;视觉符号;国家认同

【中图分类号】J9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04-0084-04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4.026

传统节日是一个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国家公民年复一年都会经历的特殊日子。2021年5月31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道:“要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注重把握好基调,既开放自信也谦逊谦和,努力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过好传统节日能够培养公民对国家的认同与归属感,使得国家凝聚力提升。同时,是中华儿女向外国彰显民族文化魅力的一张名片。每个传统节日都有其特色,这些特色在动画作品之中以清晰的视觉符号出现,并且,展现出一国之礼仪、内涵及风度。如何应用对应的视觉符号让节日感更浓厚;如何使得传统节日融入剧情;如何让传统节日成为剧情的推动器等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探讨的。国内外有很多值得研究的案例,究其根本是需要掌握传统节日本身的内涵,并拥有一颗发扬国家文化的心。

一、传统节日元素的运用助推国家认同与文化传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为我国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广阔舞台。推动社会主義文艺繁荣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重任在肩、大有作为。”以中国视角来看,从“五个认同”到“四个自信”,都在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地位,而中国传统节日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一定与其他传统文化具有部分相同的效果,所以处在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有义务挖掘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其兴盛不但能够提升民族自信心,更是推动国家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保证。[1]

“在传播媒介日益丰富的信息时代,动画是最大限度集中众多艺术的特性而构成一种非常特别的艺术样式,是新媒体时代最具发展潜力的信息载体,本身应有肩负起艺术传播、文化传承的责任,这也是动画立足艺术领域中得以发展的意义。”[2]当下,中国动画人已经在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研究与创作,国产动画中涌现了许多以中国神话为题材或对古代人物进行提取和重新改编的作品,人们可以在这些动画作品中感受到中国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了解更多的神话故事,认识更多的中国人物。值得思考的是,现在多数动画作品创作时选择的是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或者人物,但是除了专业学者,真正详细并且深入了解这些故事和人物的观众较为少见,所以更多的观众是把这些动画作品当作新的故事来看。例如,多数人在最初对于姜子牙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上,其与动画电影中的姜子牙并没有多少情感联结;观众会知晓更多《白蛇:缘起》与《白蛇2:青蛇劫起》中最基础的“白蛇传”故事,但在日常生活中少有提及,似乎有许仙与法海的就是白蛇传了;《新神榜:杨戬》更是将赛博元素与中国元素融合,把沉香救母的故事换了一个环境讲述。这些动画电影各有新的尝试与突破,但其中情感往往不及《雄狮少年》中的生活苦乐,并且这部影片让“舞狮”这一民间艺术走向现代大众舞台,其中更多的寓意在于唤起中国人对民间艺术的重视与生活的热爱。

一个国家的传统节日往往是最重要的传统文化之一,它不仅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追溯源头又是一个又一个古老的民间故事或是神话故事,并且各个节日习俗也囊括了各类其他传统文化。传统节日仪式对文化性国家认同有建构作用,“传统节日既是记载历史、传承文化,也承载着国人的共同记忆与情感归属,除了深化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更能够满足对国家的归属与眷恋之情。”[3]这是承载于记忆与情感上的传统文化,也是与其他传统文化稍有不同的地方,理应更能产生国家认同并且做到有效的文化传播,然而,中国传统节日却在国产动画作品之中的应用并不突出。

《寻梦环游记》是典型的以墨西哥“亡灵节”这一传统节日为灵感,并且贯穿全片的传统节日题材动画电影。其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广受各国观众喜爱。这部影片成功达成了文化传播的目的,让外国观众认识了墨西哥“亡灵节”,并且深刻感受到这个节日所承载的记忆与情感。此外,《极地特快》《圣诞夜惊魂》是以西方传统节日为主题创作的作品,二者风格与形式完全不同,却都成功地给观众展现了节日特色与其中丰富的情感寄托。甚至,《圣诞夜惊魂》这部动画电影结合了万圣节与圣诞节两个节日,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除了这些以节日为主题的动画作品外,很多动画作品会在剧情中穿插节日。以日本动画剧为例,在《樱桃小丸子》与《哆啦A梦》中,有藏在剧情里的“打西瓜节”“撒豆节”,也有现实生活以及校园片中经常出现的“夏日祭”。这类动画作品对于传统节日元素的应用得心应手,将节日生活化并融入剧情,能在不经意间使本国人产生国家认同,值得学习。但要以剧集动画的方式达到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目的,还需像日本动漫一样以数量堆积达到深入人心的效果,这将是一场“持久战”。

二、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的应用

国内外的一些传统节日,虽然起源不同,却有意义相似的情况。例如,感恩节与春节、中秋都有阖家团圆的习俗。但是,人们仍然能分辨出这些节日的不同,这是与视觉符号的应用息息相关的。但视觉符号的运用不仅仅是符号的堆积使用,如果要让作品能真正的传达出某个节日的内涵,需要我们将这些视觉符号与情感紧密结合,让视觉符号不仅代表着一个节日,还能承载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一)外国动画作品中的应用特点

外国有许多以节日为主体的动画影片,亡灵节《寻梦环游记》,圣诞节有《极地特快》《冰河世纪:猛犸象的圣诞节》《雪人与雪犬》《查理布朗的圣诞节》《米奇的圣诞颂歌》等,而迪士尼、花生漫画等更是以米奇、小熊维尼、史努比等经典IP创作了万圣节、感恩节、复活节等节日为题的动画影片。充满节日气息的场景加上深入人心的故事,让外国这些传统节日得到了极有效果的文化传播。

同时,以剧集动画为主的日本,在影片中穿插着日本的传统节日、特色活动和西方的圣诞节等节日,将节日放置于表面又隐藏在情感下,同样具有较好的文化传播效果。

1.以节日为主体的动画影片

《圣诞夜惊魂》是一部歌舞偶动画电影。这部故事结构简单清晰的动画作品比《寻梦环游记》更能直观地学习到如何合理运用传统节日的视觉符号,且让故事充满冲突与趣味。

万圣节与“哥特式”,类比到中国可以约等于中国传统节日与中国风(不同时期不同风格)。万圣节的视觉符号有“鬼怪”“南瓜”等,而整部《圣诞夜惊魂》的影片中,大部分时间出现的角色包括主角都是“鬼怪”,这使得这一视觉符号成为万圣节本身。同时,在英国的维多利亚时期,以Edqar Allan Poe等一批作家所创作的恐怖小说被形容为“哥特”风格[4],所以,“哥特”与恐怖也联系起来。在此基础上,《圣诞夜惊魂》中“哥特式”风格的运用,奠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万圣节小镇的所有元素都是统一和谐的,在色调灯光上,整个万圣节小镇以灰暗为主,奇异的红绿灯光为辅。在哥特式的场景建筑上,普遍尖锐高耸、独立且歪扭。蜷曲的山坡伴随着烟雾缭绕的枯树森林,将荒诞与荒凉体现到极致。四处可见的十字架与尖而歪曲的栅栏和怪物喷泉吐出的是绿色的水也烘托出了恐怖气氛。

使用足够的视觉符号表明节日,只能成为一个充满节日特色的布景。而要真正使之成为一个故事,需要其中蕴含丰富的情感归属与共同记忆。“哥特式”的角色充满了怪诞又不失浪漫,看起来与现实世界相差甚远,实际上处处与现实生活相通。主角杰克对年复一年同样的万圣节感到厌倦,在沉迷惊吓的其他人中显得孤独忧郁;一直在想办法逃离博士的女主,同时忧心于杰克;精心准备的圣诞节却遭受抵制与攻击。影片以怪诞的方式告诉观众,人是矛盾且纯粹的,并且,过程有时比结果重要,梦想不一定要实现但要去尝试,最后收获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成功。

2.穿插在剧情中的传统节日

以日本的剧集动画为例,其中校园题材或现实都市题材为主的动画片里经常会出现“夏日祭”这一日本传统节日。

夏日祭的视觉符号主要为“烟花”与“和服浴衣”,其他元素为“热闹”“小摊”“庙会”“灯笼”。这些符号在大部分日本动画之中的运用十分固定,与中国春节等节日的视觉符号在动画作品上的运用方式十分相似,直白地说,就是符号的固定堆砌。在普遍至少12集的剧集动画之中,往往只占一集甚至更少分量的节日,视觉符号的固定堆砌确实是体现节日中简单实用的方式之一。因为,一般剧集中出现的節日,仅仅是为了推动剧情发展,营造与日常不同的节日气氛,让观众认为这一天与日常一定不同。爱情题材的动画片中,主角们会在夏日祭时产生新的回忆,使得感情升温或是破裂的变化。这时,这个节日就成为一个不同于日常的背景,一个让主角发生新故事的开关。

视觉符号的固定堆砌,不代表主角行为的固定。在夏日祭中,如果主角们只是一起出行逛街、看烟花大会,那么这场夏日祭在众多动画片中就失去了特殊意义,结果与主角日常出门看了一场电影没有实质性的区别。所以,日本动画往往会在夏日祭中解锁人物的新技能、加强表现角色的性格等,从而突出角色的重要性。这也揭示了传统节日在一般剧集动画之中,起到的是服务角色、服务剧情的作用。

(二)中国传统节日应用案例分析

1.群像展现过年场景——《中国唱诗班之元日》

《中国唱诗班之元日》是一部以王安石诗词《元日》为素材创作的5分钟国产动画短片,展示了春节时的景象。影片开门见山地直接运用了“爆竹”这一典型的春节的视觉符号,“红灯笼”“对联”等春节的其他视觉符号也一一出现。春节的视觉符号是极为固定的,但这部动画作品不仅是简单展示这些视觉符号,还注重视觉符号与情感、记忆的连接。《中国唱诗班之元日》的镜头在第一个画面爆竹引爆引入后,选择了跟随这几个放爆竹的孩子。孩子天真烂漫、活泼爱玩的举动能够把部分观众拉入童年过年的回忆之中,并且这些行为都与过年息息相关,毫不突兀多余。由于这部作品是偏教育意义的诗歌创作片,所以穿插了明代一些名家相聚的场景,这是另一种过年的画面,且蕴含着中华的传统美德。接着,又跟随孩子的步伐,展现了春节时大街小巷的模样。“糖画”“冰糖葫芦”等一些非春节典型的视觉符号逐一出现,这些不能代表春节的众多元素融在一起,不仅没有瓦解春节主体,反而产生了“其乐融融”“热闹”的春节气氛。与民间百姓过年的气氛相比,影片中文人墨客、书画大家的过年情景表面上并不热闹,但学生在春节出行拜访老师,其中的情感丝毫不逊于民间百姓过年团圆的。最后,再转回街上人来人往、观看烟花和表演的场景,做到了对比有度、首尾呼应。

这部国产动画短片主要通过两个视角展现表面热闹、表面冷清两种形式完全不同,但其中情感一样丰富的过年场景。其牢牢抓住了情感与记忆两点,并与视觉符号相对应,将中国春节的记忆点与情感点都较为完整地展现出来。成功地唤起了中国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但这部动画短片更倾向于对中国孩子的教育宣传,在市场上、国际上没有进行很好的宣传,失去了一次宣传中华文化的机会。

2.节日拟人剧集动画—— 《历师》

国产剧集动画片《历师》改编自石头羊创作的网络小说《黄历师》,通过乾坤历,将传统节日化作历神铲除邪祟的故事。这部动画片将传统节日拟人化,符合现代青少年的爱好,并在对应的历神出场时,简单科普其传统节日的来历与习俗。同时,其中设定也能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一定的警醒效果:受人祭祀、庆祝的传统节日所对应的历神更强大,如除夕元宵,而被人们遗忘的则神力衰弱,几近消失。

以花朝与寒食为例,花朝节现在少数地区才会有节日活动,而寒食节更是几乎与清明节合并,被清明节取代。在《历神》动画中,他们羸弱无力,但在危险时刻不忘自己使命,勇敢面对邪祟,哪怕耗尽神力也要保护历师、保护人们。让人难以想象他们若是仍受人喜爱,祭祀庆祝,是不是能和除夕一样强大。这部动画片直观地传达了很多传统节日正如传统手艺等事物一起消失在人们眼中,人们应该深入了解属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其内涵与精神。

《历师》中也有不错的故事。在第五集花朝将近,一位盲女与导盲犬的故事十分感人。他们约定在山楂树开花时,一起在树下赏花,一位盲女和一只年老的导盲犬约定赏花,看似有些荒诞,实则能感受到他们之间深厚的情谊。甚至在以往是人类被邪祟上身的情况下,这一集中是导盲犬因为年老无力保护主人,心中执念过深,導致邪祟上身。无不将“动物”上升至“真正的人”,将一人一犬的情感体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山楂花的花语是守护。这一则穿插在主线剧情中的小故事,看似与花朝节无关,但约定的山楂树开花的时候正是花朝节左右,赏花也确实是花朝节的习俗。正是发生在花朝前的一个感人的小故事,同时“只知花开日,不知花朝节”,反而引起人们的深思,让观众向往起这“百花生日”的花朝节。

与节日拟人化异曲同工的是代表人物,正如外国圣诞节的圣诞老人、复活节的兔子、万圣节的南瓜大王,虽然一部动画作品将节日拟人化并不能起到代表作用,但是同样可以学习打磨,做成不错的故事。尤其是发生在节日期间的那些满是情感的日常故事,不用拯救世界就能打动人心,使得传统节日更加贴近生活而立体饱满。

三、对中国传统节日在国产动画中应用的建议

通过上述分析,创作以节日为主体的动画电影是有必要的,但同时,这类动画电影面临着的困难与压力更大。不同于翻新创作神话故事与古代人物,传统节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选择从节日起源的角度或是贴近生活的角度来创作都是可行的。若选择节日起源的角度,不免会与翻新创作神话故事与古代人物有着共同的问题去解决,一个几乎全新故事,能否引起观众共鸣,这对于剧本结构的要求格外之高。而选择贴近生活的角度,则需要考虑如何呈现情感,找到独到的角度去打磨剧情,避免俗套。

同时,应避免过度商业化而失去了传统节日的内涵。早在1965年创作的《查理·布朗的圣诞节》中,就追问了商业社会下圣诞节的意义。影片25分钟表现了查理·布朗在商业化的圣诞节下寻求真正的圣诞节的故事,表明现代生活对传统节日的改变,已经出离了圣诞节本身,融入当代之思。影片中的那颗摇摇欲坠且叶子稀疏的小树,象征着在商业社会下的传统节日的内涵,是被人嫌弃遗忘在商业化美景之下,还是重被重视,精心装饰,是现代人正面对的问题。

在剧情中穿插节日的作品有很多,其中春节、中秋节为多数,使用“团圆”这一符号推动剧情。以团聚的节日为由,多数会出现这三种情况:让角色们齐聚一堂、角色没有团圆体现悲惨型角色的孤独、为了转换场景开启新地图与剧情。有时,过于机械化的展现传统节日,使得春节与中秋节仿佛失去了名字,区分的方式为是有“对联”还是“月饼”,缺少了独特的情感联结,让观众难以感受到节日所真正蕴含的感情,甚至连本国人都很难产生情感认同,对这些节日在剧情中的到来没有期盼。

正如现在真实世界所说的,“缺少年味”“过节只为吃与放假”,动画中的传统节日也变得枯燥无趣。在日本动画的剧集中,也经常出现传统节日“夏日祭”,包括校园片中出现的特色教育环节“修学旅行”和普通的运动会,不同影片里运用的视觉符号也都极其相似,但观众会期待着在这些特殊时间点上,主角们的感情会不会有所突破,会不会发生什么有意思的故事。可见,传统节日在动画作品中要做到合理的应用,哪怕是以背景的形式存在,也并不是简单的视觉符号的堆积,而需要将符号与情感联系起来,融入剧情、融入生活。

“国外优秀作品中好的创作理念和制作手法给予关注和借鉴,但这种借鉴和学习并不等于模仿,不能失去我们民族文化的立足点,尤其对于节日民俗这样典型的传统文化题材,更要注意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的表达,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刻板教条的灌输模式。”[5]正如人们理解“团圆”,一定要做到一家人坐在餐桌前吗?其实不然。“团圆”承载的是想要相见的情感,而不仅仅是待在一起的画面,并且春节与中秋其深层次的内涵并不相同,想要相见的出发点也各有不同,所以,人们在动画作品中运用中国传统节日时,不能盲目学习国外的相关动画,应该去深刻地学习研究中国传统节日背后蕴含着更多的情感底蕴和文化力量,挖掘节日深层的内涵与意蕴,让故事情感与传统节日互嵌。

四、结语

在整个呼吁传统回归的精神自救的同时,中国也正需要将中国的优良文化展现给世界,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让世界领会中国的内涵。动画作为现代快捷直观且受青少年喜爱的传播方式,迫切需要动画人对传统节日的思考和再现,积极加入弘扬中国文化的任务中,创作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作品时,更需要面面俱到,将故事情感与传统节日完美结合,从而把一个好的作品呈现给世界,为文化作品增色。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值得打磨创作的题材,同时需要注意的是作品中传播的一定是蕴含其中的情感内涵,而不是表面的华丽堆砌。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推动中国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周慧.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时代价值分析[J].文化产业,2022,(17):3.

[2]齐骥.动画文化学[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58.

[3]赵湘虹,梁军.传统节日仪式在国家认同建构中的作用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03):87.

[4]龛缨.万圣节哥特音影之哥特电影[J].数字生活,2003,(11):88-89.

[5]颜雪洋.节日民俗类动画的创作前景[J].东南传播,2012,(04):99-100.

猜你喜欢

视觉符号国家认同文化传播
全球化会削弱国家认同感吗
国家认同视域下的核心价值观构建
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和谐关系建构取向
浅谈标志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浅析九江双蒸酒酒标设计的视觉符号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城市宣传片在对外传播的推广策略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