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思考与实践
2023-05-31任瑞庆
文|任瑞庆 郝 静
当前,教学成果培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但一些教师对开展教学成果培育工作认识模糊,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近年来,阳泉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对教学成果培育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践,初步构建起一套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管理服务体系,逐步走出了一条具有阳泉特色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之路。
一、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现实意义
教学成果是指反映教育教学规律,具有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能够产生明显效果的教育教学方案。它既要符合教育发展形势,又要符合国家对教育的要求,既可以关注教育,也可以关注教学,是针对教育教学一线实际情况自主研制的教育教学改革行动实施方案。
教学成果培育,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在教学成果培育过程中,教师要进行理论学习、课题申报、调查研究、实践检验、反思改进、交流推广等工作,这是吸收先进教育理念、更新科研手段、完善科研行为、提高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促进教师形成相应教学案例、反思、论文、专著等成果的有效途径。
教学成果培育,有利于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提高学校育人水平。学校在培育教学成果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自身实际情况,从课程开发、教学组织、资源建设、体制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在实践中查找问题、反思修正,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操作模式,从整体上优化学校教育教学、提升学校育人能力。
教学成果培育,有利于推进区域教育改革,提升教育质量。教学成果能够创造性地解决区域基础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面临的共性问题。通过对成果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学校和教师学习、借鉴已有的优秀成果,助力区域整体教科研水平的提高,推进区域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区域整体教育质量。
二、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的机制构建
为进一步强化教育科研工作,精心培育、精准凝练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学成果,阳泉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在多年研究与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构建起了阳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管理服务体系,即“一模式三机制”,目前正在推出一批能够代表阳泉水平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
(一)初步构建起课题带动、项目管理、实践检验、评价提档、交流推广“五位一体”教学成果培育实践操作模式
1.课题带动——做好课题研究,是进行成果培育的重要前提。课题研究就是教师从教育教学工作中发现问题,通过研究和实践,梳理总结出理性认识。近年来,阳泉市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坚持问题导向,实施精准研究,强化培训研修,关注过程管理,注重实践应用,突出细节指导,创新评价方式,全面实施课题研究带动教师专业发展工程,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实践经验,形成了具有阳泉特色的课题研究管理服务体系,为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机制构建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支撑。
2.项目管理——建立项目库,是进行成果培育的具体路径。在总结提炼原有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项目化管理的方式开展培育工作。项目共五项,分别是山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优化项目、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已结题课题升级项目、省市教育科学规划在研课题拓展项目、学校管理工作经验升华项目、名师(工作室)教学主张凝练项目。各项目经过文本编辑、成果描述、内容阐述、措施拟定等内容初审后,被列入阳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库。
3.实践检验——回归教学实践,是进行成果培育的关键举措。培育项目经过“研究与探索—分析与应用—成效与推广”三个阶段,通过在不同学校进行一定时间的教育教学实践,并组织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操作层面的展示、交流活动,总结经验,反思不足,提高成果的实践应用水平。
4.评价提档——进行成果评价,是成果培育的质量保障。根据国家、省教学成果奖励条例及实施办法,出台《阳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对培育项目进行分类评价。经下一级考核评价,评为一等奖以上的,获得参评上一级教学成果奖的资格,直至参评山西省、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
5.交流推广——开展交流推广,是成果培育的最终目的。加大对获得市级以上等级成果的支持指导、实践检验和成果宣传力度,在全市范围推广并巡回展示,促进优秀教学成果进学校、入课堂、促教学,强化教学成果推广的力度、深度、广度和高度,助力全市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初步构建起集中培训、研讨点评、项目互动“三位一体”教学成果培育指导服务机制
集中培训是通过组织校、县、市不同级别的专题培训,解决项目实施教师的疑难困惑,提高教师的项目认知和理论水平,拓宽教师的实践视野和成果范畴。研讨点评是针对培育项目的实践情况进行交流研讨、指导点评,推动开展科学、有效的教学实践活动。项目互动是组织面对面现场研讨、外出研学活动,搭建交流互动平台,促进项目间取长补短、互促共进,同时树立榜样标杆,激发教师研究总结成果的进取意识。
(三)初步构建起课题引领、成果凝练、课堂实践“三位一体”教学成果项目转化推广机制
课题引领是借助项目运行,让课题研究成果获得理论升华、实践修正、析出成果。成果凝练是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得到真实可靠的实践数据和材料,不断总结与提炼,在实践中不断反思、修改、提升、凝练,最终形成文本形式的可应用推广的教育教学方案。课堂实践是组织成果实践课交流展示活动,各项目组在实践展示中相互学习、相互交流、相互融合,推动成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四)初步构建起专业评审、制度搭建、评价体系“三位一体”教学成果培育长效保障机制
初步构建起一支由市、县、校三级教科研专业评审组成的评审队伍,为开展成果培育提供了高素质教科研团队和专业人才。制定出台《阳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项目实施办法(试行)》等相关制度,为成果培育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此外,出台《阳泉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奖励实施办法(试行)》,制定评审细则,包括奖项设置、名额分配、时间安排、材料报送等,为科学规范、公开公正评选培育成果提供标准和依据。
三、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很多教师认为教学成果与科技成果相比是虚化的,只需要写写材料就可获得成果。事实上,不做具体实际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是不可能获得成果的。二是内容缺乏系统的理论支撑。在培育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能充分运用先进思想和理论开展工作。实际上,没有教学研究的支撑、没有创新教学理念的引领,教学实践就很难结出丰硕的成果。三是过程缺乏完整的操作步骤。许多成果实践检验的成效较少,尚未实现由理论至实践的完整过程。
纵览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进行教学成果培育是课程改革的重要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抓手。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培育要统筹规划、精心组织,加强过程性指导,注重成果的应用、推广,助力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基础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