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传真
2023-05-31
2023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
近日,2023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以视频会议形式在京召开。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陈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陈杰从一年、五年、新时代十年三个层面总结了我国语言文字工作取得的重要进展,要求新征程上进一步增强做好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深刻领悟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战略布局对语言文字工作作出的新部署,准确把握“两个结合”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使命,深刻认识科技自立自强对语言文字工作提出的新挑战。陈杰强调,2023年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这条主线,从政治高度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语言文化,扎实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数字化智能化赋能,持续提升中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着力构建语言文字工作治理新格局,推动语言文字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会上,陈杰号召各地各部门集思广益,努力把近日开馆上线的中国语言文字数字博物馆打造成中华优秀文化传播新窗口、新时代全民阅读新课堂,引导社会大众特别是青少年热爱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安徽、新疆等省(区)和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单位交流发言。各省级教育厅(教委)负责同志、部分省(区)民委(民语委)负责同志,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委研究型基地有关负责人,教育部相关司局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参会。
教育部明确今年青少年近视防控计划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要求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部门职责,系统谋划和扎实推进新时代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坚持切实增强合力、部门分工协作的原则,确保完成《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明确的定期开展视力监测、完成年度评议考核、近视率核定等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主要任务。
《计划》明确了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联席会议机制16 个成员单位2023年重点任务,包括印发2023年度儿童青少年近视评议考核工作方案、举办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改革试验区和试点县(市、区)建设专题研讨活动等共计70 项;明确教育部15 个相关司局2023年重点任务,包括部署开展2022年度各省级人民政府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评议考核、举办第二届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宣讲团第三次集体备课等共计40 项,并明确了完成期限。
福建:建设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
来自厦门、泉州等地的中小学生走进厦门大学,了解海洋学科发展史、聆听科普讲座、体验水下机器人操控……同学们兴奋地说,第一次近距离感受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技魅力,喜欢这样“行走的思政课”。
近日,“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试点建设在厦门大学启动,由福建省委宣传部、省委教育工委统筹指导,厦门大学牵头联动厦门翔安区、集美区、同安区和泉州南安市等地,推进校地协同育人,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推进之路。
2022年,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工作方案》,提出要坚持开门办思政课,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据介绍,厦门大学依托学科人才和平台等资源优势,重点围绕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等主题建设13 个大思政课实践研学点,设计了丰富的思政课程和实践活动。
“行见八闽”大思政课研学实践圈建设还将充分挖掘福建丰富的育人资源,开辟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第二课堂”,突破区域限制、整合优质资源,按照“百年初心红色八闽”等8 个主题,分类建设81 个研学实践点,为大中小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研学实践教育课堂。
广西: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集中整治
日前,记者从广西教育厅获悉,为坚决防范和遏制危害学生生命安全等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广西决定在全区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开展为期3 个月的校园安全集中整治。通过实施校园安全隐患大排查、校园周边环境大整治、矛盾纠纷大化解,推动有效解决校园存在的安全隐患。
广西要求,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风险隐患大排查。各地各学校要按照“全面、深入、彻底”的要求,全面开展重点人员、重点领域、重点场所排查,做到边排查边整治,尽快消除存量,坚决遏制增量,实现隐患清零。全面破解校园安全难点问题,各地要对照2022年新国标《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防范要求》,确保6月底前实现安全防范“4 个100%”动态达标。要坚决整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行为,采取针对性措施矫治和帮扶有不良行为的学生,严厉打击校外人员侵害师生的暴力行为。
此外,要全面集中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加强交通安全整治,严厉打击“黑校车”“非专用校车”,在上下学及夜间严查未满16 周岁学生驾驶电动车等行为。加强校园周边违法经营管控,集中整治校园周边流动摊贩占道经营行为。全区89 所高等学校也要参照此次校园安全集中整治有关要求,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做到校园安全集中整治全覆盖。
宁夏:通过“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国家验收
近日,教育部组织专家组赴宁夏开展“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验收工作。专家组表示,宁夏“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意通过验收。
专家组实地考察了中宁县宽口井九年制学校、利通区金积中心学校、银川市第十五中学等3个地市、4 个县区的6 所学校和2个教研中心,观摩了宁夏“互联网+教育”成果展厅,并通过现场听取汇报、查阅资料、交流访谈、质询答疑等方式,经认真评议,形成验收意见。
2018年7月,宁夏获批建设全国“互联网+教育”示范区,聚焦五大示范目标,实施十项重点行动,全区域推进、全学段部署、全要素保障,实现数字教育资源覆盖基础教育所有学科,200M互联网接入、在线互动教室建设、数字校园建设覆盖所有学校,数字教学设备覆盖所有班级,信息素养测训覆盖所有教师的“6 个全覆盖”,提炼出统一建设教育云平台、普惠共享数字资源、统谈统付联网攻坚、数据驱动精准帮扶、县县达标示范引领等经验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教育”的宁夏经验、宁夏范例。全区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排名全国第五,教育信息化整体水平跃居西部前列。
据了解,下一步,宁夏将在“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深入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全区试点,加快推进教育环境智能升级、数字资源高效供给、教学应用创新示范、教育治理提能增效,以数字转型引领教育变革,推动塑造以数字化为支撑的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赛道新动能新优势,打造“宁夏经验”升级版,为全国数字教育发展提供宁夏方案、贡献宁夏智慧。
湖南:专项整治高校“以学谋私”问题
近日,湖南省召开高校“以学谋私”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动员部署会,将重点围绕招生考试、基建后勤、科研管理、办企办学、选人用人、师德师风、“四风”及附属医院等方面问题开展专项整治。
湖南强调,要坚持系统思维,做到严厉惩处与支持保护相结合、以案促改与系统治理相结合、从严要求与教育提醒相结合,把不敢腐的强大震慑效能、不能腐的刚性制度约束、不想腐的思想教育优势融为一体,系统施治。要坚持一起做工作的理念,落实好“室组地校”分片联动监督执纪执法工作实施办法,促进各类监督贯通协同,构建高校纪委与巡察、审计、财务等各部门协同联动的“大监督”格局。
湖南要求,各高校各有关单位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大的决心,抓紧部署、抓实举措、抓出成效,全面查找问题,集中纠治发现的问题,并结合全省教育乱收费治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项整治等工作,进一步推动整章建制,补齐工作短板,形成常态长效。
河北:建家教指导服务站覆盖城乡社区
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河北省教育厅等十三部门于日前联合出台《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若干措施》,将围绕“建制度、筑阵地、强队伍、创品牌”方面,积极打造全省“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校家社协同育人新机制、新格局。
根据计划,今后河北将进一步激活三方力量,凝聚协同育人合力;进一步强化政府统筹,提升协同育人成效;进一步突出资源供给、专业指导和宣传引导,夯实协同育人支撑保障。河北明确提出,学校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严格落实家访等制度,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要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小学、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两次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分别开展一到两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和资源目录。各地各校要常态化开展“新学期家长第一课”“六一圆梦红包”等活动,深入实施“合格家长建设工程”“网上家长学校建设工程”等,以提升家长育人水平。全省将进一步健全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普遍建立覆盖城乡社区的“知子花开”巾帼家教指导服务站,到2025年,城市社区、农村社区建站(校)率分别达90%和80%。
河南:建100 所普高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
为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和育人方式改革,全面提升普通高中育人质量,实现普通高中教育从分层教育逐步向分类教育发展,河南省教育厅日前印发通知,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力争建设100 所涵盖科技、人文、外语、艺体、综合高中等领域,具有成熟的特色育人体系、稳定鲜明的办学风格、较高办学品质的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
通知明确,各校应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切实改变“唯分数”的育人导向,强化体育锻炼,培养学生掌握1—3 项体育技能;打造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校外教育资源利用,与高校、企业、社区等深度合作,拓展课程的广度与深度;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加强课题研究、研究性学习等跨学科综合性教学,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入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学有余力的中学生走进大学,构建普通高中与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协同育人机制。同时,河南还将建立普通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定期对全省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进行评估,发布普通高中教育发展报告。
据了解,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省级示范校实行动态管理机制,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学校特色建设规划开展督导评价,实行每年一次的过程性考核和3年综合性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制度,考核不合格的取消资格,及时予以调整。
浙江温州: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研学实践
日前,浙江省温州市发布中小学研学实践实施方案,明确将研学实践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
方案提出,学校集体组织外出一般安排在小学三到六年级和初、高中的一、二年级,尽量避开旅游高峰期。学校组织安排集体研学实践,要依托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等场所和研学线路进行,不得在未列入研学实践教育营地目录单的基地中安排集体住宿。原则上小学不出温州市,初中以温州市域为主、不出省,高中以省内国内为主开展研学实践。
“研学实践将纳入教育教学计划,与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劳动教育等相结合,与德育、美育等课程融合。”温州市教育局有关人员介绍,学生到实践基地参与完成活动,可作为学生综合实践评价内容,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方案鼓励学校拓展校外教育空间,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类基地和资源目录清单,整合利用已有劳动实践基地、研学实践基(营)地、综合实践基地等场所和资源,构建至少1 个“学校+实践基地”教育共同体。学校组织开展研学实践可采取自行开展或委托开展的方式,可吸收一定数量的家长志愿者参加,协助学校做好沟通和管理。
四川通江:试点建设乡村教师工作室
近日,四川省通江县教科体局举行首批乡村教师工作室授牌暨启动仪式,曾莉茹等12 个乡村教师的工作室正式上线“营业”。
通江县地处秦巴山区腹地,一直存在乡村优质教师引进难、流失大的“老大难”问题,加之现有非师范专业教师占比达四分之一,直接影响了乡村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为了破解这一难题,除了常态开展以培促能、以考促学、以赛促练外,我们准备借鉴名师工作室的做法,探索建立乡村教师工作室,带动乡村教师抱团发展。”县教科体局分管副局长李磊谈起了建工作室的初衷和打算。
“每学期领衔人至少上两堂示范课,成员至少上一堂公开课……”为更好地支持乡村教师工作室的发展,通江县教科体局制定了《通江县乡村教师工作室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乡村教师工作室建设周期为3年,落实了具体的任务清单和一定经费支持等保障措施。
首批试点后,通江县还将探索在农村中学建立乡村教师工作室。通过乡村教师工作室这个共同体实现一所学校、一个学区的资源及经验能放大到更多学校、更多学区,从而推动乡村教师队伍综合素质的整体提升,促进城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发展。
浙江宁波:发布学生成长场域资源手册
近日,浙江省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市直属工作站正式成立。成立仪式上,宁波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首次发布了宁波学生成长场域资源手册。这一手册整合了宁波各级各类图书馆、艺术场馆、体育场馆、博物馆、红色基地等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走进“第二课堂”,在社会大课堂中健康成长。
强化社会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是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体系的重要一环。宁波市教科所(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着手编发的宁波学生成长场域资源手册,协调联动多方支持单位,整合这些社会教育资源,引导学生从“学校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为促进学生多维度成长提供新路径。
成长场域资源手册里面的支持单位,除教育、文联、科技、文旅等协会、学会之外,还有多家具有宁波地方特色的文化单位,各方发挥优势、密切配合,切实增强育人合力,增强协同育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共同担负起帮助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责任。
据了解,宁波市中小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创新性地设计了14个学生成长指导工作站,覆盖到全市大中小学生,在立德树人、学业指导、生涯规划、家教指导、心理辅导方面提供服务,其中市直属工作站将起到示范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