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成长咨询
2023-05-31俞国良何妍
俞国良 何妍
俞国良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心理研究所所长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秘书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专家委员会委员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必须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其核心要求就是要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长咨询重视不同个体、不同年龄群体的不同需要,在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要全面实现学生的道德发展与人格完善、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协同。本期访谈中,俞国良教授将以成长咨询为突破口,就如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特别是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诠释。
关键词:成长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自我;发展阶段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3)16-0004-06
何妍:俞教授好!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普遍共识,如何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者和实践者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成长咨询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似乎并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但是从“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角度,我们仍有必要对成长咨询的内涵进行深入和系统的诠释,以进一步强化成长咨询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作用。
俞国良:是的。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般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以心理健康课程的形式呈现;二是心理咨询服务,包括干预性的补救性咨询以及预防性的发展性咨询。但从现实来看,目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仍以心理健康课程和以补救为主的心理咨询、干预为主,缺少从预防视角对学生心理成长与发展需要的关注。虽然我们都认同“亡羊补牢”犹未为晚,但“防患于未然”显然更为重要。因为以学生成长与发展需要为目标的发展性咨询服务,更能从根源上大大减少心理健康问题的出现概率,特别是发展性咨询中以关注个体成长需要为核心的成长咨询,更是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针对性、预防性和个性化的咨询服务,突出以学生为主导,重视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相信学生具有自主成长的能力,这显然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认为很有必要以成长咨询为突破口,就如何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特别是学生自我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较为系统的诠释。
成长咨询的渊源:“自我”的召唤
何妍:心理学上如何定义成长咨询,它与我们常说的成长辅导和成长教育在内涵上有什么区别?
俞国良:在心理学意义上,成长咨询被定义为一种“利用个体的发展过程和潜能来建立自信、发展自尊和创造积极的自我意象的心理咨询”。从这个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成长咨询是一种发展性咨询,它主要关注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诸方面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体在发展过程中关于成熟、学习、人际关系、社会适应和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成长辅导和成长教育是和成长咨询高度相关的两个概念。一般来说,“成长辅导”范围较广,不仅针对心理问题,同时也关注现实中实际的学习生活问题,并且多由心理辅导教师来完成;而成长咨询突出其咨询的“心理性”,强调咨询过程应符合心理咨询的设置。“成长教育”作为较早提出的概念,其目的是培养身心健康、适应社会生活、能够自食其力、家庭和睦、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强调人的终身发展,虽然与成长咨询的目的基本一致,但成长教育更侧重整体性和一般化的教育过程;而成长咨询更多是针对心理相对健康、存在成长困扰的学生所采取的心理咨询服务,致力于促进学生对自我的探索和潜能开发,帮助他们解决在成长过程及心理发展中所遇到的心理行为问题,侧重于个体性和特殊性的自我发展过程。
何妍:概括来说,成长咨询帮助学生解决成长过程中发展性的心理行为问题,并且侧重于促进学生的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那么,成长咨詢能够发挥这些作用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是什么?
俞国良:成长咨询能发挥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基于人们相信自己拥有“成长”的能力,即能够依靠自己的能力提高和改变自己,“自己”(更确切地说是“自我”)在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根据成长咨询的理论假设,个体的内在特质决定了其是否有能力改变行为,发展是改变的力量之源,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有所实现,是否能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因此,成长咨询的目标是发展,而发展的核心是自我发展。“自我发展”决定了个体是否能够拥有自我的力量,是否能够通过正确地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发展自我和协调自我,来解决个体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支持自身的健康成长。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拥有一个健康的自我,可以帮助个体创造性地解决人生发展过程中每一阶段所产生的各种问题,如果个体无法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形成对自我的认同感,将会对个体之后的人格完善和心理健康的发展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既要了解和重视每个阶段学生的关键性发展需要,更要关注学生自我发展的持续性需要,时刻“以生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了解他们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符合其自我发展的成长咨询服务。
确实,每个人的一生都在为“我是谁”这个问题苦苦追寻着答案,既然能否促进自我的健康发展是成长咨询的重要目标,那么,对“自我”的研究,必定成为提高成长咨询效果的重要理论基础。心理学对自我的探索源于精神分析学派。从弗洛伊德提出自我、本我和超我的人格发展理论伊始,心理学家们对自我的探索就没有停止过。弗洛伊德认为,自我属于个体的前意识部分,受到本我的驱动和超我的监控,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遵循现实原则的一种人格特征。虽然弗洛伊德认为自我的强大是精神分析的重要目标,但是他始终强调本我和超我对自我的影响,因此,并未将过多的关注点集中到个体自我的发展。弗洛伊德之后,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提出了“创造性自我”的概念。创造性自我强调个体的意识层面,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具有创造性,可以主动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风格,运用自我的力量决定自己与外界的关系。由此,突出了自我的发展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主动、积极的影响。而埃里克森对自我的研究使得自我独立于本我和超我而存在,促成了自我心理学的诞生。埃里克森认为,健康的人的一生是一个自我意识持续发展的生命周期,从婴儿期到老年期,共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危机解决任务,危机的积极解决有利于增强自我的力量,形成积极品质,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反之,如果危机得不到解决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损害个体的心理健康。由此推演,每个阶段危机的顺利解决是心理健康发展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就是在每个阶段发展该阶段的积极品质,避免消极品质。此外,埃里克森还提出了自我认同的概念,认为青春期是个体自我认同感获得的关键时期,自我认同感的形成与否将直接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此后,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关注自我领域。其中,玛西亚特别针对埃里克森关于自我认同的理论观点,以“探索”和“承诺”为变量对自我认同进行了更具体和可操作性的定义,提出了自我认同发展的四种模式,包括认同获得、认同延缓、认同早闭和认同扩散,使自我理论有了更深入的发展,并且使对自我认同的实证研究成为可能。所有这些,使“自我”成了成长咨询的重要理论来源和科学依据。
成长咨询的核心:适合学生发展需要
何妍:学生的成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要遵循相应的身心发展规律,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性发展八阶段说也提出不同阶段需要解决不同的发展危机和关键任务,那么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就是学校和教师要了解这些规律、危机和任务。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校应如何开展成长咨询?
俞国良:自我发展、自我成长持续一生,但是,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自我发展的需要不尽相同。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因其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对自我认识的需要也有所不同。因此,要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成长咨询,首先应该对个体自我意识或心理社会性的年龄发展规律有所了解。学校是否能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符合学生不同年龄阶段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幼儿的成长咨询
幼儿阶段(3~6岁)是自我意识开始出现的关键时期。此时,幼儿对自我的认识还处于具体形象阶段,只能区分出自我的外在特征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差别,而无法对内在自我有所知覺。另外,幼儿从3岁开始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发展,但其对自我的评价往往依据外部线索而非内在品质,这进一步导致了幼儿的自尊水平很容易受到父母或其他重要他人的评价所影响。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成长咨询可以通过其支持性和引导性的作用,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提高自尊水平。具体到实践层面,对幼儿的成长咨询,应充分考虑其自我发展的特点,提供适合幼儿发展需要的成长咨询方案。首先,在与幼儿的咨询过程中,应创设不同于青少年和成人的心理咨询环境设置,确保自由宽松的活动环境,不对幼儿的活动区域过多限制。其次,应考虑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可以采用沙盘、绘画等游戏治疗方法,让幼儿在游戏中更好地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最后,由于幼儿还未过多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先天特质使得每个幼儿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类型,但是无论是哪种气质类型的幼儿都有成长和探索自我的需要,因此,在对幼儿的成长咨询过程中,对各种气质类型的幼儿都应该给予同等的关注,针对每个幼儿形成一对一、有针对性的成长咨询方案。
(二)小学生的成长咨询
小学阶段(7~12岁)自我意识呈上升发展趋势,尤其是小学一至三年级。在这个阶段,小学生对自我的认识逐渐由外在转向内在,可以抽象化地对自身的内在品质和个性特征进行描述和评价。尽管如此,这种发展趋势并不意味着小学生可以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准确的评价,小学阶段的自我评价、自尊以及自我控制能力仍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在成长咨询过程中,要了解小学生如何看待成长咨询的过程及目的,这将决定他们能否从成长咨询中获得自我意识的发展。具体来说,从咨询方式上,以学生为中心的游戏疗法仍是对小学生进行成长咨询的主要方式。其次,在咨询设置上,应从自由宽松到严格规范逐渐转变,帮助小学生形成一定的社会规范意识。最后,在咨询内容上,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适应学校学习生活的关键期,应格外注意其在适应新环境时所产生的适应性问题,以及自我在适应新规则和社会规范时产生的矛盾、冲突。从小学中年级开始,小学生的重点开始转向对学习成绩的关注,此时应帮助他们学会学习,正确认识自我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提高他们在面对失败与困难时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将第一次面对毕业升学的挑战,如何面对学习成绩在这场竞赛中对自己未来的影响,以及因与亲密朋友分离所造成的情绪问题,是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成长咨询的关键。
(三)中学生的成长咨询
中学阶段(13~18岁)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也是最为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学生的主要发展目标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加深对自我的认识,避免出现自我同一性危机,影响成年后的自我意识发展。由于初中阶段正处于青春期,此时第二性征的出现将对初中生的心理发展造成巨大挑战,尤其是自我性别意识的快速发展,使得如何处理与异性同伴之间的关系,成为该阶段成长咨询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于初中生,应该格外关注他们在与异性交往时的自我发展,是否能够在与异性接触时对自己的性格特点有清楚的了解,并且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最终与异性建立积极健康的同伴关系。之后,进入高中阶段,又分为普高生和中职生,虽然两者按年龄属于同一身心发展阶段,但是在自我的发展上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中职学生的自尊水平普遍低于普高生,因此,对高中阶段学生的成长咨询应按学生的类型和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对于普高生,他们正处于学习压力的高峰期,如何应对考试压力、进行适当的情绪调节,以及如何达成与未来自我发展之间的关系,这是普高生成长咨询的重点。相比于普高生,中职学生虽然没有升学压力,但是他们将直接面对社会和职业的选择,此时,如果没有形成积极的自我认同,很可能会影响其进入社会后的心理健康水平,甚至出现严重的反社会行为,危害社会的发展。因此,对中职学生的成长咨询应以提高自尊、正确认识职业自我、增强心理健康意识、提高职业适应能力,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重中之重。
(四)大学生的成长咨询
大学阶段(19~25岁)的自我意识逐渐成熟,但并不完善。尤其是,如果中小学或幼儿阶段的自我意识发展滞后或存在危机,那么,在大学阶段将会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大爆发”。另外,大学生正处于从青少年向成年人身份转变的重要发展时期,关于自我意识的发展性问题是大学心理咨询中占比最大的心理健康问题。而成长咨询可以通过增进大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增强自信心、树立正确的学业观等方式,帮助大学生在对过往心理健康问题“查漏补缺”的基础上,积极适应新的大学生活,形成健康、完善的自我意识。应依据不同的学生类型,对本科生、高职生和研究生分别给予个性化的自我发展建议。
成长咨询的归宿:“自我发展”的寻觅
何妍:前面您讲到“自我”是成长咨询的核心问题,那么在具体实践中,成长咨询可以从哪些方面满足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最终实现自我发展?
俞国良:根据阿科夫的自我理论,我们可以将自我洞察、自我认同、自我接纳、自尊和自我暴露作为评定自我发展水平的五个重要方面,以此来探究成长咨询如何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最终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第一,启发学生自我洞察(self-insight)。自我洞察通常被定义为对自身想法、感受和行为的清晰认识,对优点和缺点的准确概括,反映了个体对自我概念的认知与现实情况相符的程度。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洞察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心理幸福感、生活满意度和自尊,并且可以减少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在成长咨询过程中,对学生自我洞察能力以及自我洞察结果的评估,即是否对自我有着清晰、正确的认识,这是判断其自我发展水平的第一步。
第二,促进学生自我认同(self-identity)。自我认同,又被称作“自我同一性”,自己能意识到自我与他人相区别而存在,以及自我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亦即个人的内部状态与外部环境的整合与协调一致。埃里克森认为,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发展障碍是获得自我认同感,即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自我同一性混乱是这个阶段的重要发展任务。自我认同的建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清晰认识,提升自尊;相反,如果个体未在青春期形成较为完善的自我认同,则可能加深对未来不确定性的迷茫、无法进入亲密关系,并妨碍人格的正常发展。因此,成长咨询应特别注意大中小学生,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自我认同感形成与发展,引导他们通过修正和改变理想自我或努力改变现实自我等方法,缩小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提高自我认同感。
第三,鼓励学生自我接纳(self-acceptance)。这是一种健康成熟的人格特征。自我接纳是评定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其基础来自自我了解、自我认识,特别是学生前期已经有所发展的自我意识,此时他们有能力也愿意让其他人看到真实的自己,并且能够对自己的优缺点、人格特征、身材外貌等进行适当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作为预测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形成。较低的自我接纳水平会增加焦虑与抑郁的发生,而较高的自我接纳水平则能增加学生的创造力,提高主观幸福感。目前,自我接纳的理念已经在心理咨询中被广泛应用,例如,理性情绪疗法和人本主义的咨询取向,均认为自我接纳是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因此,作为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为目标的成长咨询,更应重视对学生自我接纳水平的提高。
第四,提高学生自尊(self-esteem)水平。自尊是个体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一种自重、自爱、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群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它体现了个体对自我价值的判断。自尊水平的高低是判断学生自我发展的重要指标,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显著预测学生的抑郁与焦虑水平以及人际交往情况。自尊的发展与年龄呈“U”型曲线关系,青少年尤其中学生的自尊水平最低。此外,青春期时学生的自尊变化还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生的自尊水平普遍低于男生,从而导致女生比男生更容易出现抑郁症状。因此,在成长咨询过程中,应格外注意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的自尊发展特点及心理需要。
第五,激发学生自我表露(self-disclosure)。自我表露是一个认识自我的过程,也是发展和维持人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于心理健康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自我表露将纯属自身的真实、重要、隐秘的私人细节和内心想法向他人展示,并与他人一起分享。适当的自我表露有利于他人了解自己、认识自己,同时也有利于自己从他人的反馈中加深对自我的认识,“以他人为镜”,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对于青少年来说,良好的自我表露可以促进友谊关系的发展,减少孤独感,降低抑郁和焦虑的发生率,提高心理幸福感。尤其在心理咨询中,适当的自我表露既是判断来访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标准,更是心理咨询最终能发挥作用的基础。因此,成长咨询不仅要激发学生在咨询过程中学会自我表露,找到心理健康问题的真实原因,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进行适当的自我表露,从根本上为学生持续的自我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以及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成长咨询的本质: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
何妍:通过您刚才的深入阐述,我们已经对成长咨询的定义、起源、内涵、意义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有了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还想请教您的是,既然成长咨询是以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它区别于其他心理健康教育形式的本质功能是什么呢?
俞国良:成长咨询作为解决学生成长与发展问题的心理咨询方法,坚持“以生为本”“以学生成长为核心”,以每个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导向,符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保证学生的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是它的本质所在。
一是特色发展。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样,也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人。因此,提供适合学生自身发展需要的成长咨询服务,必须从个体和群体两个层面分别考虑不同学生的个体差异,以及特殊群体中学生的普遍性差异,从而为学生的自我发展提供更具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服务,最终实现每个学生各具特色的发展。
虽然,我们可以按照所属年龄阶段的不同,将学生划分为大中小幼不同的年龄群体,并总结出每个群体所共有的发展特点,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忽略同一群体中不同学生的独特性和个性化发展需要。因此,成长咨询应充分考虑性别、人格等个体差异的影响。其中,性别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从儿童期就已经出现,并且从青春期开始,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男生,尤其在抑郁、焦虑和恐怖因子上的得分要显著高于男生。因此,成长咨询应考虑不同性别学生的不同发展特点及需要,关注不同性别学生的易感问题,并通过成长咨詢给予女生更多的心理支持。其次,从人格角度来说,人格特质不同的学生所适合的成长咨询方式必然不同。例如,对于内向的学生来说,绘画或沙盘等咨询方式更有利于其自在、充分地表达自我,而对于外向的学生来说,互动型游戏或谈话等咨询方式更有利于其自我表露,从而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可见,成长咨询不同于一般心理健康教育方式的地方,就在于它的专业化和个性化,这是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实现每一位学生特色发展的重要基础。除了关注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以外,还应特别关注某些特殊群体中学生所特有的成长与发展规律,从群体层面了解边缘群体、特殊群体的特殊发展需求,在特色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所有学生心理健康的共同发展。例如,相比于普高生和本科生,中职学生和高职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差而自卑,自我认同感较低,人际关系较差,心理健康问题较多。因此,在为中职学生和高职生提供成长咨询服务时,应充分考虑到他们与同龄的普通院校学生的区别,更加注重其自卑心理的改善和自信心的提升,引导他们通过自我接纳、自我表露等方式提高自我认同感,实现对特殊群体的“特别关注”,确保为中、高职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是全面发展。成长咨询除了要特别关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以及同一年龄阶段不同个体、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的特色发展以外,还需要从时间的纵向与横向相结合的视角出发,坚持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体化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从学生的纵向发展来看,虽然处于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学生,各有其不同的主要发展目标,但是对自我发展的需要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个阶段,很多成长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的本质都是自我意识的不成熟、不完善。从幼儿阶段,自我意识开始出现,到小学阶段较为持续稳定地增长,再到中学阶段的飞跃式发展,最终在大学阶段逐渐成熟并形成较为平稳的发展趋势,自我的发展始终是决定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在精神力量。因此,以自我发展为核心的成长咨询服务,应坚持大中小幼心理健康教育一体化的格局,时刻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接纳自我和更新自我,以学生自身的发展需要为导向,促进全体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和心理素质的全面提高。从学生的横向发展来看,学生的发展具有整体性。这意味着学生作为一个整体的人,自我意识的发展可以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道德认知的发展,真正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根据埃里克森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学生的人格发展与自我意识的发展阶段相吻合,每一阶段的顺利度过与否都将直接影响该阶段所对应的人格发展水平。同时,对于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大中小幼不同阶段的学生分别处于不同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有不同的道德发展目标,但无论学生处于哪一阶段,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强化都将对每一阶段学生的道德认知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特别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助推器,使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成为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育的前提条件,也成为体育的心理基础、美育的基本内涵,并为劳动教育保驾护航。这样,心理健康教育就能发挥“乘数效应”,有的放矢地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构成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的现实教育路径,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和保障,切实体现学生由教育客体向教育主体的回归,以及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本质的真正占有,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的精神突围。
综上,通过对成长咨询的定义、起源、内涵、意义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系统阐述,我们认为,成长咨询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发展需要,“以学生成长为核心”。针对学生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学校应提供符合其自我发展特点、适合其自我发展需要的成长咨询服务,从自我发展的各个方面加强和改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发展与全面发展,既满足不同个体、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要,又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编辑/卫 虹 终校/張 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