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管理研究

2023-05-31任天阳张贞洁

国际公关 2023年5期
关键词:网络舆情新媒体大学生

任天阳 张贞洁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高速发展,其特有的网络特征对所有人员都有所影响。作为群体组成中的重要部门—大学生,因群体自由的特性,使其往往深受新媒体的影响,也容易产生网络管理中的不良舆情。本文通过分析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特征,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以期在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对预防和处理大学生网络舆情危机事件提供些许思考,以增强大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贡献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网络舆情

随着新媒体技术手段的更新换代及广泛应用,网络交流沟通逐渐成为广大民众发表思想和看法的主要阵地之一。但是由于网络自身传播速度、影响范围面积等原因的影响,导致网络平台成为了舆论发酵和传播的途径。[1]自新媒体增速发展情况越来越快以来,网络上出现的负面舆情事件,不仅加剧了公众的恐慌,也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舆情的防控管理大局。而青年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环境高速发展下最具体验力、影响力的群体,容易受到网络中充斥的各种想法的影响。为此,本研究将从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特点出发,对新媒体环境高速发展的时代影响下大学生群体的网络舆情管理进行研究。

一、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特征

(一)网络舆情的基本特征

网络舆情是指在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网络舆论则是各种流行网络舆情的多元化集合。[2]目前,网络舆情具有传播的迅速性、参与的广泛性、传播渠道的集中性、意见的片面性等基本特征。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群体网络舆情特征

1.新媒体环境下对网络舆情的心态较为复杂

根据数据显示,在新媒体环境高速发展期间,76.3%的大学生对负面舆论的管理发展趋势呈现乐观积极的心态,这离不开对国家舆情管理政策的信任。当然,在特殊时期,学生内心的焦虑情绪会伴随网络上的正面、负面的信息的出现而不断变化。当过多情况下出现关于网络负面舆论信息时往往会导致大学生出现焦虑与担忧的情绪。

2.新媒体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参与度比较高

根据问卷分析发现,58.5%的青年大学生对于网络的关注度较高,对于网络的相关政策的变化情况也能做到及时关注与了解。但同样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受国家舆情管理、学校思想教育、家庭教育等的影响,对网络舆情的管理变化及政策变化关注度较低。

3.新媒体环境下对网络舆情的识别能力较好

调查发现,68.4%的大学生都有较高的舆情辨识意识,可以清晰分辨网络舆情。但也同样存在30.9%的大学生对出现的舆情无法清楚辨识,而他们无法清晰辨识的原因在于网络负面因素的传播面积广、传播速度快等的影响。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

新的网络舆情发生时,由于社会公众对网络现状不了解,容易深受网络舆情发展迅速特点的影响而陷入恐慌情绪、无助和好奇之中。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民众渴望获取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最新的发展情况的心理,通过传播负面信息来引导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进而为不法分子提高个人关注度和粉丝数量带来利益,深深影响网络环境的和谐稳定发展。基于此,通过对大学生样本量的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基本情况如下。

(一)恐慌情绪被放大

由于民众对热点、焦点事件信息了解不全面,对部分新媒体平台存在信任危机等多重原因的影响,使得新媒体环境高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涌现出了大量谣言,并在特殊背景下由于民众心理恐慌而导致谣言被轻易传播。同时,网络中的不法分子为了自身利益利用民众的“无知” 在幕后推力宣传,扩大了谣言的影响力和范围。谣言四起,辟谣速度难以跟上的情况下,使得网络消极情绪持续发酵,极易引发涟漪效应。而大学生群体作为极易受新媒体影响的群体之一,更容易被负面网络舆情带偏,从而放大大学生的負面情绪,尤其是焦虑情绪。

(二)个人圈与网络圈全面交融

微信、QQ、超话等均属于新媒体时代下民众日常接收和发表对热点、焦点事件信息的网络场所。由于此类交流沟通软件是基于民众的朋友、同事、亲友等建立的交流圈子,从而使得彼此之间有了较高的信任度。而当网络上对热点、焦点事件有最新看法时,将会通过微信、QQ、超话等网络圈在民众之中迅速传播,这种个人圈与网络圈的交融使得针对负面网络舆情管理更加举步维艰。

(三)参与度和关注度提高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全国各地人民真正做到了“只要家中坐,可知天下事” 的情况。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也伴随着对网络传达信息的依赖。无论年龄几何,任何群体人员均集中在这个网络大环境中,网民基数不断扩大,网民对各类信息的关注不断提升。基于网络群体使用和关注的提高,也使得舆情管理的复杂性更为明显。

三、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在新媒体高速发展普及的背景下,受互联网时代自身所特有特征的影响,使得新媒体成了一个看不见硝烟的“战争” 场所。对于大学生而言,网络舆论战场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刻都在影响其价值观念。更有甚者,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程变换为网络舆论。大学生群体往往是网络舆论最具影响力的群体之一,通过对大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网络舆情进行分析发现,其出现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盲目从众现象突出。在网络事件发展的中前期阶段,由于社会群众所密切关注的关键事件信息不能及时公开,加上一些人员的侧面偏激的言论出现,往往会对大学生群体造成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出现盲目从众评论的现象。在问卷调查中,对于自己本人是否会受到网络事件评论人观念影响的调查中发现,有11.2%的大学生认为不会受到网络评论人想法的影响;有36.4%的大学生认为其评论人的观念会影响自己,从而会导致自己会在网络上进行发表想法。对于“本人是否会对网络上热点事件进行发表观点” 的调查中同样发现有57.4%的大学生表示会对其进行评论。大学生作为价值观念不完善的人群之一,受网络信息和网路点评人的引导,容易出现从众的问题。这和网络上关键事件信息不能及时公开有很大关联。

对学业关心程度不高。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但是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近期阶段部分学生居家进行网络授课。因居住环境和学习环境的同时空存在,导致大学生自己本身容易受学习环境的影响出现不专注学业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大学生学习关注比重减少,而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比重增加。在对“本人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频率” 的调查中也发现,49.4%的大学生表示经常会关注网络热点事件;20.6%的大学生表示偶尔会对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关注。

网络舆论的辨识能力较低。新时代的大学生处于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网络上信息的千变万化、多种多样,使得他们的价值观念和自我认识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再由于大学生群体的年龄普遍在17-20岁,对待网络热点事件的经验缺乏。加上网络热点事件中存在相关报道没有及时公开处于隐瞒甚至有些进行添油加醋和无事生非的谣言制造情况的现象,这就容易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信息无法较好辨识。

学生个体本身的各种复杂性。发展心理学理论表示,处在17-20岁年龄阶段的大学生处于性腺时期,在该时期中,其本身大多心思细腻,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心理还不是那么成熟,稳定性相对较差,处于个性发展的亲密感对孤独感阶段。再加上本年龄阶段已在逐步迈入成年期的前期,其自身的观念等都在发生改变,这种改变进程中的迷茫感,也使得大学生群体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在价值观念的行程中不断摆动。

四、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问题应对管理思考

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论述中明确提出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处理任何问题的基本原则。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的应对管理过程中,同样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突出问题意识,通过国家层面、学校层面、个人层面三个维度进行思考,以期对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舆情应对管理提出些许思考。

(一)国家层面

1.加強法治建设,严格监管力度

法治是依法治国的准绳,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也是明确保障人民幸福安康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有关新媒体网络信息管理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在上层建筑层面统一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制定一套成熟的法律法规,以实现对负面网络舆论的法律控制。同时,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社交平台的法律约束,明确治理各类网络负面信息的管理责任,加强对网络负面信息的追踪。因此,政府需加强对谣言及负面信息聚集的网络平台的法律约束,打击各网络平台负面舆情信息的乱象。

2.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加强正面引导

在舆论引导时,要关注公众的利益与需求,从公众的利益出发,抓住民间舆论的焦点问题进行合理引导,帮助公众情绪进行合理的宣泄。在重大公共事件发生之时,政府及主流媒体应第一时间捕捉舆情,根据问题焦点进行正面引导。在发布官方信息的同时从心理、情绪方面着手,联系各方机构,针对心理问题进行引导,避免公众出现焦虑、恐慌、不安等负面情绪。

3.信息公开稳定人心

正确信息的及时公开有利于稳定深受网络舆论影响民众的不安情绪,为打赢网络舆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信心和动力。[3]民众关心的热点、焦点事件是容易产生负面网络舆论的根本,而国家政府部门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建设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开设政务服务平台、组织媒体采访与座谈等及时发布正确的信息,并积极开展对网络民众恐慌情绪的疏导,让人民群众在众声喧哗中第一时间听到、听懂党和政府的权威声音。

(二)学校层面

1.开展网络专题媒介素养教育

在高速发展的新媒体环境下,针对大学生面对网络热点事件分辨性和自控性上存在的不足,高校需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网络专题媒介素养教育。当遇到网络热点事件后,及时做好介入才能使得大学生更加真实和理性地处理网络事件信息,做好信息传播的第一把关人。以期让大学生对网络热点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提高其客观辩证地看待网络热点事件的能力。

2.提高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的针对性和导向性

新媒体环境高速发展期间,网络舆情也在高速传播。这就会对高校思政教育形成一定的冲击力。作为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的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实际情况,不断补充课堂思政教育教学内容,将各种网络舆情热点问题引入课堂,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与观点态度,并对热点事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身作则起到表率作用,使大学生思想认识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3.培养大学生网络素养

网络具有虚拟性的特点,使一些人在网络上发布偏激、片面甚至失实的非理性言论变得随意且成本低廉,这种情况往往对大学生容易造成不利影响。因此,作为高校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管理实际情况,培养大学生的网络责任感和网络安全意识。高校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网络热点事件舆情的研判讨论,提高其对涉疫网络信息的鉴别能力,使其能够分清楚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从而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

(三)学生层面

网络热点舆论事件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广泛地存在于大家的现实生活中,其影响也在不断变大。作为青年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要根据事实情况来发表言论,学会去观察去辨别。对于网络上的真实信息要去维护它。对于网络上的假信息要坚决扼制。[4]同时,青年大学生应该及时关注官方信息,在法律所允许的正确行为下发表自己的想法。基于此,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一是要端正价值观念,提升思想政治水平;二是要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正确识别网络舆情;三是要以身作则,在网络舆论中起到正确的模范带头作用。

五、结束语

新媒体环境的高速发展有利于国家经济、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但同样,一个事物均具有两面性,这就需要青年大学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的正反两个方面。在思想上要形成知荣辱、讲正气、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自觉抵制网络上的不良舆论。同时,也要积极打磨大学生的价值观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完善和革新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合理看待新媒体,正确认识网络热点事件,在今后的学生舆论管理中要注意到其弊端,扬长避短,利用好网络平台,让网络平台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阵地。

参考文献:

[1] 李勇.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转化及作用[J].新闻前哨, 2012,(5):99-101.

[2] 王来华.论网络舆情与舆论的转换及其影响[J].天津社会科学,2008,(4):66-69.

[3] 王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舆情治理要略: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为例[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21,34(1):103-114.

[4] 杨裕民.重大疫情中网络舆情的演变特征与应对研究[J].大连干部学刊,2020,36(12):34-40.

猜你喜欢

网络舆情新媒体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