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奇岚:在展览现场等待观众,就像等待戈多
2023-05-31沈奇岚
视频取代不了现场
“幻想的诗学”展出了7位国际顶级艺术家的16件影像作品。展览于2023年4月举行,发起人谭卓找到沈奇岚时已是春节前后,“等于我们用一个多月的时间完成了别人可能用两到三年才能完成的项目”。
这当然基于他们在各自领域都有很深的积累。“比如我去找宋冬老师,讲述了我们的主题,他马上就同意了,而且马上找到了合适的作品。”这些年,沈奇岚跟很多艺术家合作,有非常深度的交流,她形容就像竹子要花很长时间在地下生长,然后三天就会冒出来,“我觉得这一个多月就是竹子破土长高的时间段,但之前其实积累了很久”。
1.2023年“幻想的诗学”展览现场。
2“. 幻想的诗学”在12个观影空间及穿梭廊桥的交叠错层之下展示了众多影像艺术作品。
2023年4月,沈奇岚担任策展人的“万物皆相见:JUJUWANG个展”同时在成都开展。“我觉得每个展览项目对策展人的需求是不一样的。” JUJUWANG是一个动手能力非常强的艺术家,沈奇岚需要做的是花大量时间与之探讨文本性和方案性的呈现,“ 以及帮助她去挖掘她要表达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我们可能更像在互相激励”。
疫情过后,很多国外艺术家终于可以来到现场,“不像之前他们布展都是对着镜头指挥,这无法取代现场触感。展览的本质是眼睛要看,身体也要感受”。
对于一个策展人来说,沈奇岚也终于可以和观众现场交流了。这次“万物皆相见”,她写了一首诗放在墙上作为结语,很多人会围着认真读,拍照分享。“我很感动。我希望在他们心中激起一丝涟漪,他们的行为也在我心中激起了很强的涟漪。而这,你不去现场是感受不到的。”
不过,沈奇岚说她自己看展时并不会先用策展人的视角,“而是先用普通人的视角去感受作品,之后才用专业视角,看这个展览到底想表达什么、是否表达清楚了……”
有时候沈奇岚还会和馆长交流,这个展场的设计路段特别好,“设计师是谁?把他的微信推给我!”或者这次供应商不错,木板做得漂亮,“把微信也给我推过来!”
展览现场是一个容器
“我觉得展览现场是一个容器,观众在容器里也就成为展览的一部分。”沈奇岚形容说,艺术家和策展人做的是底料,而当观众的情感、情绪进入后,味道才变得丰富起来。“这只有现场才能做到,线上是没办法实现的。”
2021年,沈奇岚策展的艺术家贾蔼力个展“莽原”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开展,当时展出了艺术家尺幅巨大的四幅画作。在开幕式上,所有人都被震撼,沉浸在艺术之中。“看到那个场景,我就觉得其实绘画是非常了不起的!”沈奇岚说“, 好的作品不管是什么材料,都能够将展览现场变成一个真正有魔法的地方。”
2022年,沈奇岚担任宝龙美术馆“世迹”展览的策展人,当时正是12月初,开幕那天来的人很少,有些人因为生病来不了,“我就在那里等待,有一种等待戈多的感觉”。而‘世迹就是讲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形成自己的痕迹,沈奇岚在前言中引用了诗人奈莉· 萨克斯的诗:“从鳍到翼,繼续前进。”
除了策展人,沈奇岚还是作家、文化学者、艺术评论家、哲学博士……拥有多重身份的她这些年做了大量的艺术普及工作,比如策划公共艺术项目“包豪斯课堂”。沈奇岚想要探讨:艺术能否被教育?她找了国内的艺术家们来给普通人讲课,比如刘毅老师。“刘毅老师平时腿脚不便,因此他就想到让大家坐着轮椅,重新感受这个城市,先感受,再设计。”然后学生们才发现原来有很多地方坐轮椅是没法进去的,按电梯的时候手也会够不到,有些路走到一半就没有了……“这样你就获得了一种身体上的感受。”沈奇岚说,“我觉得艺术是要皮肤参与进去的。”
后来,她总会在一些展览现场看到当年“包豪斯课堂”的学生。“我觉得做这些事情,最重要的就是让不同的灵魂相遇吧!于是生命就更丰富宽广了。”
3“. 幻想的诗学”影像展览空间之一。
4.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举办的贾蔼力个展——“莽原”。
5.沈奇岚曾是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提名人和策展人,她在现场导览了艺术家周裕隆的个展“艳阳高照”。
书里的艺术现场
Seven Days In TheArt World《艺术世界中的七天》
作为一名跨界的文化学者,萨拉·桑顿(SarahThornton)用五年时间走进五国六城,亲自采访250多位当代艺术界人士,最终整理成7篇故事,带来很好的艺术市场入门读物。
Ways Of Curating《我的策展之道》
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 UlrichObrist)是国际著名策展人,书中他讲述了自己多年的策展经历及对行业的思考,跨越时间、国界、学科等界限,重新定义“策展”一词,带给大家更多思考。
Liquid Museum《流动的博物馆》
在本书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李德庚聚焦博物馆展览在如今发展中值得注意的变化,向读者介绍分析了博物馆形态、功能等方面的改变,带大家探索博物馆多元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