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街 有新意

2023-05-31江姝渃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23年3期
关键词:古城艺术家艺术

江姝渃

老街有它自己的腔调。在福州烟台山,东西方文明与历史长河相互碰撞,拥有百年历史的中式古厝与西式洋楼经过设计师之手后,原有的建筑形式被保留,外立面的重塑让整片区域变得和谐统一,远远看去,一片红砖灰瓦,生猛却优雅。恰似百年前西方人漂洋过海来到此处,如今的烟台山也吸引了天南海北的人前来,他们盘下一间店铺,使其成为自己造梦的摇篮。人们在这片老街区实践着新理念,无所畏惧,这是烟台山的腔调,也是关于它的故事的新篇章。

烟台山在敞开怀抱迎接改变,与此同时,与福州隔海对望的台北赤峰街也有了新的表达。出了台北火车站,向北而行,大约走一公里,便到了赤峰街。砖墙上的涂鸦引领着人们走入巷弄,去寻找一种“念旧”的生活方式。曾经因贩卖五金和汽车配件被称为“打铁街”的赤峰街还保留着一些古早味道。老铺子还在,老手艺没丢,邻居却换了新颜,成为咖啡馆、工作坊、手作铺、中古店。但无论老铺还是新店,万变不离其宗,不过一个“守”字,守着手艺,守着创意,持之以恒地将一件事做到底。这是上一辈人初到此地时安身立命的根本,如今它又以新的方式延续下来,美名流传。有人说“台北的路,就是家乡的路”,赤峰街里藏着乡愁和赤诚,它的腔调叫作“留恋”。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城市在发展,老街不能裹足不前。早在20世纪中叶,西方多座城市就已开始大刀阔斧地对老旧街区进行翻新改造,让它们更适应城市的发展进程,于是纽约便出现了举世闻名的苏荷文化艺术区,塞纳河左岸成为巴黎的“ 艺术之魂”,伦敦展览路浓浓的人文风情让人心驰神往。时至今日,老街区的改造仍未停歇,伦敦塞耶街(Sayer)刷了彩色油漆的脚手架搭出别致的休闲区;阿伯费尔迪街(Aberfeldy)的店铺涂上了彩色颜料,用社区居民珍藏的织物花纹复刻点缀。人们像搭乐高积木一样改造自己从小长大生活的街区,又像童年玩探险游戏一般和朋友去店铺里猎奇,他们在这里的生活好像变了,又好像没变。它宛如雨后的一弯彩虹,惹人遐思,这是伦敦多条高街独一无二的腔调。

时光让街道变得老旧斑驳,时光亦在除旧换新,为老街带来新生活力。有人在这里待了一辈子;也有人长大离开,而后回来;当然还有人漂泊于此,落地生根,度过余生岁月。时光悠悠,街道和人就这样伴生伴长,不断“老去”,又重获新生。

伦敦Aberfeldy街

用色块的撞击和彩绘创意翻新店铺,一改曾经的萧条模样,为周边社区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源源不绝的活力。它既是艺术的表达域,也是人们相聚交流的社交场,街道因为改变而欣欣向荣,生活亦是。

地址:Aberfeldy Street,London,UK

台北赤峰街

位于捷运双连站及捷运中山站之间,巷弄交织相连,新旧文化碰撞,使得这里既弥漫着烟火气,也是独特的精神场域。文创产业集中于此,创作生生不息。

地址:中国台湾台北市大同区赤峰街

福州烟台山

文化中西合璧,邂逅万国风情。烟台山是一个自由表达的舞台,各种新锐文化都可在此释放活力。艺术展览、快闪剧场、露天电影、山间音乐会……你能想到的一切都有实现的机会,请不要拒绝变有趣的机会。

地址 : 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仓山区梅坞路14号

上海张园:城市客厅的前世今生

1.改造后的上海张园西区,石库门建筑在夜色中尤有韵味。

1882年,江苏富商张鸿禄(张叔和)在上海购入一处宅院。3年后,这处宅院汲取苏州园林的设计精华再造,以“偷闲避世”之意,取名“味莼园”,向社会开放,这在当时的上海尚属首例。味莼园是上海清末民初的三大园林之一、被誉为“海上第一名园”的张园。彼时,在摩登的上海,張园是最摩登的存在,自行车、照相机、过山车等洋玩意儿在这里出现,新式文化通过演讲、展览、集会等形式在这里传播,无数名人往来于此,使得张园成为当时集文化、娱乐、休闲于一体的公共空间。

时光悠悠,转眼一个多世纪过去,张园曾经历过繁华与沉寂,又在140岁生日之际,迎来了新生的辉煌。由政府规划主导,上海静安置业集团开发改造,在经历“征而不拆”后,为每一幢房屋建档;“修旧如故”,将石库门老建筑的历史感还原修缮;“活化更新”,重新布局张园空间……使得张园有了如今的面貌:首先迎来开放的西区17栋石库门老宅整齐排列,里弄相连,如当年初建时那般生机盎然;中西合璧的花园洋房住进了新的主人,众多高奢品牌在其中用心布置着自己的“家”,将其打造成沉浸式展厅,迎接每一位客人的到来;艺术装置可以直接陈列在街道中央,夜晚的石库门围墙可以是投影的幕布,艺术展、新锐演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在这里举行……在海派文化与时尚潮流相互碰撞的过程中,张园好像回到了140年前那鼎盛的模样,它还是那个集商业、办公、艺术、休闲于一体的新街区,惊艳着大家,却从不摆架子,只做好城市客厅的本分,欢迎每一位居民来这里偷闲避世,一如张鸿禄(张叔和)当年期待的那样。

张园在变,又好像没变。在140年的悠悠岁月里,它与上海的居民相互扶持着度过。最初,它带领居民领略了山外山,看见了大世界,不论贫富,不论贵贱;而后,居民以此为家,用烟火气驱散了它的落寞;如今,无数人又助它恢复昔日繁华,而它也如昔日那般,将大千世界的有趣慷慨地分享给老朋友们。这才是人与街区应有的关系,相互成就,如忘年交。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因为这层关系的存在,属于张园的传奇便不会落幕。

纽约SoHo/NoHo :历史街区的艺术之魂

2.SoHo 街区在艺术家改造及政府规划下焕发生机。3.改造后的SoHo 街区成为纽约购物好去处。4.SoHo 街区中极具艺术风格的建筑。

在纽约曼哈顿下城区,一条休斯敦大街将它分为南北两部分,南边街区为SoHo,北边街区叫NoHo,是纽约人闲暇时间的时尚购物好去处。这里仿佛没有宁静的时刻,每天都有源源不绝的人流造访,使其成为纽约最炙手可热的街区之一。这一现象的幕后“推手”是一群以艺术为名的人。

让我们回溯时光,来到20世纪60年代。逐渐冷却的工业潮给SoHo/NoHo街区留下了大量闲置的车间与厂房,往日的喧闹被冷清取代,街区仿佛被时代遗弃的迟暮老人,不知未来何去何从。恰在此时,一群艺术家先后来到此地安营扎寨,将废弃的厂房设计改造,使其成为集创作、工作与生活于一体的建筑。改变悄然发生,犹如蝴蝶振翅,影响至今。

正如契诃夫所言:“艺术是到达人类统一的一种手段,在同一感情下结合他们,并增进个人和人类的共同幸福。”一切都在SoHo/NoHo街区被验证着。艺术家的出现不仅让此处一夜回春,重新焕发生机,人们的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工业的粗粝被艺术的优雅所取代,这群身为外来者的艺术家逐渐成为SoHo/NoHo街区的新居民,政府也开始注意到他们的存在,并认可他们的身份,以“艺术家居住创作一体住宅”的形式,为获得认证的艺术家提供具有法律保障的住所。SoHo/NoHo街区也由艺术家自发改造转为政府介入参与规划,更多人也因此被吸引而来,让这里不再只是艺术家的聚集地,而是逐渐成为具有综合性功能和多元人口结构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

生活永远不可能一成不变,SoHo/NoHo街区也总在迎接它的变化。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士绅化”在所难免。当新“移民”来此安居乐业,带来时尚的浪潮时,人们对艺术的狂热便渐渐褪去。曾经让此地繁荣的艺术家不再受到欢迎,他们不得不离开这片赖以为生的家园,去找寻新的生活方向。盡管SoHo/NoHo街区依旧热闹非凡,但是诸多问题已然开始凸显。于是在政府的主导下,在街区居民的共同参与下,关于SoHo/NoHo街区新的改造规划于2021年年底出炉。改造后,SoHo/NoHo街区将在保护街区风貌、兼容综合功能的同时,延续艺术家社区的形式,并增加为低收入人群提供的保障性住房。一如20世纪60年代,艺术家们将重新归来,用艺术敞开怀抱,包容形形色色的人群,关于他们的故事还将在漫漫时光中继续书写。

SoHo/NoHo发展历程

· 1820s ~ 1950s :服装、轻纺工业兴盛。

· 1950s :工业衰退,房屋空置。

· 1960s :艺术家聚集,一体式公寓出现。

· 1970s :艺术家居住获得法律认可。

· 1980s :非艺术家居民获得法律认可,艺术街区格局形成。

· 1990s ~ 2010s :艺术街区转为综合功能商业街区。

· 2021年至今:加强艺术属性、扩大居住功能的综合功能商业区。

1.南头古城牌坊。

2.南头古城中的老建筑改造后成为一家酒店。摄影: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

3.南头古城内改造后的街区面貌。

深圳南头古城:城村共生的兼容并包

清晨,打扮精致的年轻人走出青年长租公寓,穿街过巷,随手在常去的老店里买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边等待边与老板唠着家常。老板是当地人,自小在这片城中村长大,眼见着外面高楼平地起,这里却常年不变。他没想离开,扎根于此,谁知竟等来了巨变。如今,他的生活很是悠闲,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营生;有可以插科打诨、随意串门的邻里;有外来打拼的年轻人将他视为朋友;有雨后春笋般忽然冒出的各式店铺供他闲逛、长见识。在这片他自小长大的街区,有潮人,有老街坊,有新文化,也有老传统,形形色色。他倚门欣赏,觉得生活还是崭新的。

没错,这里就是南头古城。深圳1700年的历史在这里沉淀,一切都被杂糅吸收,长出不羁的风貌。它之于深圳,是一个矛盾的存在。它是古城,曾作为岭南地区的行政军事中心,是深港澳地区的历史文化源头,无比珍贵。它也是城中村,一系列历史事件的发生破坏了古城风貌,楼房抢建,野蛮生长,形式杂乱,在快速发展的深圳显得格格不入。更新在所难免,南头古城也必须迎接它的改变。于是在政府主导下,由万科操刀,南头古城在传承历史记忆的基础上进行了有机更新,最终形成如今的模样。

一切都以人为本。如果说本地居民是骨架,那么外来人口是新鲜血液,二者共同塑造了南头古城,使其有血有肉。因此,在改造时,南头古城内街里巷的原生状态被保留,并划分为历史怀旧区、艺术文化体验区、品质生活区、文化创意区四大功能区。主街引入多种业态,作为南头古城的客厅。独立设计店铺、集合体验空间、复古集市、户外影院……这里天马行空,充满奇趣。背街是握手楼与社区,如起居室一般,供居民生活、休憩。新式建筑与文物古迹交织相融,深圳人和新深圳人和谐共生,如今的南头古城依然“城中有村,村中有城”,但它已经由一个矛盾体蜕变为深圳的一块魔方地,无论如何转动,每一个色块都有故事,在随机组合中,变换出多种玩法,自由鲜活、多元有机,总有新意。

南头古城代表深圳的生长轨迹,它铭记过往历史,也接纳新生事物;它肯定本地居民的存在,也肯定新深圳人的贡献;它喜欢老人,也爱着年轻人。不同身份的人都能在此找到归属感,人与人聚集起来,便是人间烟火。

南头生活故事

4.南头古城街景。摄影:iCity&vaLue。5.南头古城植物楼。摄影:张超建筑摄影工作室。6.VINYLHOUSE黑胶房子,建筑外立面呼应了南头古城的东城门。

钱源

万科城市研究院院长。以多方参与、集群设计的方式主持了南头古城的规划和改造。

Q_南头古城之于深圳,过去和如今分别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A_它过去是典型的“城中村+历史中的古城”。如今它的历史被还原,使它既有古城的气息,也有年轻时尚的气息。

Q_南头古城改造后,原住居民和新住居民的关系产生了哪些变化?

A_南头古城改造的初衷是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古城里的青年泊寓吸引了10%收入不错、读过大学、背景多元、更加喜欢文化和艺术的人群。这里没有明显的人群边界,一切都是相互混杂和融合的。

Q_你认为居民在南头古城的更新改造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A_原住居民起到了帮助的作用,贡献了物业以及对这个地方的感情和寄托;原来的租户则贡献了时间和宽容,因为在改造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们的生活是不方便的。

Q_你为什么选择住在南头古城?

A_这里有烟火气,宜居,有趣,设计规划颜值高,生活和商业配套立体、全面,还有新老村民相互融合,吸引一堆有趣的人做了一堆有趣的事。

Q_你为何会以“城中城”为概念来打造这个集合空间?

A_我从小是在城墙根儿长大的,这栋建筑呼应南头古城古老的东城门,将音乐空间、酒吧、设计师民宿及自己的家集合在一起,既有老情结,也有新思考。

Q_你觉得南头古城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积极影响?

A_孩子可以更立体地接触生活,更快速地了解新生事物,对烟火人间和人情冷暖有更直观的感受,这是传统小区给不了的。

孟瑞雪 DeSOUND 地上文化、VINYLHOUSE黑胶房子创始人,深圳市宝安区原创音乐协会会长。是一位南头古城“新村民”。

陳丹平 厘米制造设计事务所合伙创始人,主持建筑师。设计改造了南头古城代表性楼栋“植物楼”及一栋水刷石立面楼栋,并将后者的二至四楼作为自己的设计工作室。

Q_你对“植物楼”进行改建的设计思路是怎样的?

A_首先是要把植物楼的空中绿植园保留下来,其次是布置首层的功能需求,继续加强这种竖向视觉的反差对比。

Q_在改造南头古城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A_需要全面了解既有的房屋现状,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去发掘旧房子的“真善美”,还要能将空间结构功能布置的逻辑与未来使用需求集约转换再利用,要站在业主的使用需求角度,把新功能与新材料、新建造技术融合,同时降低投资成本。

Q_南头古城给你留下了哪些难忘的时刻?

A_在艺穗节活动的时候,无数游人挤满了植物楼前的砥园小广场。人们围绕着砥园的街巷、露台、阳台和屋顶平台,与表演者们互动,那个场景非常温情动人。

TIPS全球街区改造趋势

老街区的改造形式多种多样,每一种模型都有独属于自己的腔调。

1.社区经营

老街在改造时常会对街区公共空间进行美化设计,以打造其独特性。同时又会用“社区经营”的理念构建街区生活文化,引入咖啡、美食、市集等多样业态激发社区活力,让街区更具有辨识度,有利于社交媒体传播,吸引人们从“云逛街”发展为实地打卡。

2.在地保育

老街的改造离不开“新”与“旧”的探讨,许多街区在改造中会看重“新旧共存、文化保育”,在保留历史建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通过合理规划,补充新建筑并融入当地特色,使街区具有独一无二的历史记忆。“新城模型”和“故城模型”的共存会为街区带来意想不到的新生魅力。

3.科技加持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很多街区在改造时会通过AI进行数字赋能,如打造元宇宙街区、引入科技交互体验馆、利用VR和AR打造数字街景等,为人们带来沉浸式交互体验,使街区可知、可感、可触,更具科技感和人性化。

猜你喜欢

古城艺术家艺术
我有两个童年,一个古城一个江边
翘街古城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安居古城
春秋古城一日游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