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易班平台的心理育人模式构建

2023-05-31李银春龚绍波邹文华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23年4期

李银春 龚绍波 邹文华

[摘 要]高校心理育人具有时代特性,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充分坚持制度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心理引导三方面特征,通过一体化聚合的形式来实现心理育人创新,切实解决以往高校教育体系当中心理育人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意识到的是,心理育人需要注重心理特性,需要注重外部社会、行为习惯、主观感受认知等方面因素给学生群体心理环境带来的影响。其中信息技术对于学生群体日常生活影响显著。高校心理育人需要坚持制度与技术同步、心理引导与切实关怀相适应的教育机制,深入学生一线,理解学生心理困境,实现心理育人模式的全面升级。

[关键词]心理育人;大学生心理;易班平台;制度聚拢;平台聚力;以心聚心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4-0064-04

一、高校开展心理育人的时代背景和主要机制

(一)高校开展心理育人的时代背景

心理育人作为全面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色。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主要面对的是当代学生群体在社会生活当中可能遭遇的各种心理危机和心理问题。学校方面通过行之有效的育人手段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走出心理困局,形成更加积极主动的自我信念,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从时代关切角度来看,大学生群体在复杂多元的社会价值观念当中面临一定的精神压力,相关统计数据也表明,存在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群体数量正在急剧增加。其中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人际交往不良以及恋爱困扰等是当前大学生群体面临的普遍的心理问题,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了极大的阻碍作用。高校教育需要通过心理育人机制的完善,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服务,使学生能够获得正向的心理体验,走出心理阴影。

(二)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的主要工作机制

从实际的育人执行来看,高校面向学生群体开展的心理育人工作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广义层面,高校会通过校内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展专业心理健康教育、设置相关课程、开展多样化校园文化活动或者完善相关配套的心理服务机制来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实现育人引导;狭义层面,高校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结合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通过个案管理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針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从而激发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潜能、健全学生人格,推动学生发展。为了能够切实解决学生在大学生活当中面临的真实心理问题,狭义层面的心理育人模式凭借一对一的干预方式,突出相关干预方式针对性的特点,使心理育人更加具有应用育人的价值色彩,这也是当前高校开展心理育人模式建设当中重点进行制度体系完善和技术创新的对象场景。本文所进行的高校心理育人模式研究正是在狭义心理育人基础上,寻求成本投入优化、制度配套与技术创新的彼此协调,为高校开展高质量心理育人、实现全面覆盖的心理育人提供创新思路。

二、现代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运行机制

现代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建构应当遵循学生成长与未来发展的基本逻辑,从学生实际需求角度出发,推进育人模式的全面创新。在育人实践当中,高校心理育人需要遵循下述三个方面的运行机制:

(一)明确高校心理育人的基本逻辑

高校在开展心理育人模式建设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心理育人的核心目的在于解决当代大学生群体日常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帮助他们切实有效地解决心理层面存在的障碍,利用育人导向帮助学生形成健全人格,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调动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从自身出发,找到自己心理危机产生的根源,使学生在内外部合理的条件下,及时地进行心态调整,维持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在工作开展当中,要善于利用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心理危机干预等手段,发挥外部力量,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免疫力,推动学生心智与人格两个方面的同步提升。

(二)高校心理育人需要注重多维整合

高校开展心理育人需要充分利用多维度的育人资源,从宏观、中观、微观等各个层面构建统筹一体的育人管理模式。其中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与相关部门、社会力量之间进行协同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实现育人模式的全面创新。同时要注重学生心理情感的疗愈,育人工作者要为学生提供更深层次的关怀,实现多方之间的紧密协同,打造完善的育人格局。

(三)融合“三全育人”形成全新的育人体系

高校开展心理育人要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根据新时代人才培养需求,深入细致地进行社会发展形势、教育工作任务的审度,将育人理论与育人实践相结合。高校要着眼于大学生群体的成长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发展内涵,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社会发展需要以及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的全新路径,为立德树人的三全育人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三、引入“三聚”理念的一体化心理育人模式构建

结合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的一般经验,本文提出了“三聚”理念的一体化育人新形态。其中“三聚”是指三位一体的资源整合聚合,在高校心理育人中,需要突出制度聚拢、平台聚力、以心聚心的三元结合,打造制度、技术和教育者彼此协同的全新心理育人环境,构建一体化心理育人的全新模式。

(一)坚持以心育心的基本功能

心理育人的核心在于育心,教育者需要利用教育手段推动教育规律的回归,培育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信念,帮助学生形成发展自信心,为培养高质量人才奠定基础。高校首先需要做好学生群体心理疾病问题的预防工作,通过“三聚”理念的引入,降低学生心理障碍发生概率。高校心理育人当中,需要从日常生活出发,引导学生遵守行为规范,寻找正确的生活方式,逐渐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大学生来说,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三聚”理念下的心理育人需要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为学生提供生活管理和各项生活服务支持,最大限度地提供给学生理想的生活环境,降低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其次,要做好心理挂历,对学生实施行之有效的心理矫治。心理学认为,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他们在面对学习生活以及理想社会等诸多问题时,很容易陷入压抑、痛苦、焦虑等负面情绪中,这些负面情绪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地疏解,大学生心理环境便会受到严重影响,最终导致学生在人格、行为等方面出现偏差。高校开展心理育人工作,要做好学生情绪状况的监测,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群体可能出现的情绪波动,通过网络技术与教育者从心教育的相互配合,第一时间帮助学生进行负面情绪疏导,帮助学生重获积极主动的心态。最后是要构建心理健康环境的维护功能,推动学生人格的逐渐完善。人格是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当中逐渐形成的自我意识,其主要包括思想观念、道德素质、心理状态、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大学生心理观测表明,不同心理环境塑造了大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积极阳光的心理环境下,学生能够形成客观正确的自我认知,促进勇敢、诚实、自信、正直的良好人格的形成。反之,学生会出现自我认知偏差,进而形成胆怯、自卑、冷漠、矛盾、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人格。高校开展的心理育人活动除了要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环境的调节和干预,还需要促进学生形成心理保育能力,通过制度体系来落实学生的心理维护功能,帮助学生时刻维持健康的心理环境。

(二)引入品德教育推动心理育人创新

立德树人是当前高校教育工作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则,育德所培育的是人的思想精神和灵魂,心理育人中,高校应将德育作为关键性育人环节,不断推进育人模式的全面创新。首先要不断进行心理育人模式创新,结合大学生认知特点和思维特征,分析传统德育工作存在的不足,利用工作方式创新,巧妙地将品德教育与心理育人进行有效融合。“三聚”理念下,弥补传统心理育人方式教条化、呆板化的短板,精准定位不同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出现原因,学生的心理问题可能表现为学业困难、人际困难、身心困难、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等。有些为单一表现,有些可能为多重表现,可以通过不同育人主体和部门提出的专业化育人方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缓解学生的压力,帮助学生突破困境,稳步落实大学生心理育人的教学和实践活动。其次,心理育人要助力学生的自我实现,帮助学生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不断形成自我认同、发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目标。心理育人工作“三聚”理念的落实,要明确学生本身所具有的独立性以及独特性,要坚持思想解放、全面发展基本原则。高校开展工作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特点,坚持培养学生的人格特质,引导学生在发展当中基于自身主体性做出符合自己内心、符合自身成长发展需要的正确的价值选择。学习、生活、工作、恋爱等是学生可能面临的重要人生抉择,学校心理育人应当避免越俎代庖,不能替学生做出选择,而是要为学生提供建议,引导帮助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使学生能够不断挖掘自身的价值,实现全面发展。

(三)不断推进心理育人的机制优化

“三聚”理念中,制度和平台两个环节对应管理机制和技术手段,二者作为育人的重要资源,其资源质量和资源投入决定了心理育人的整体质量水平。为了能够切实提高高校心理育人效能,高校要注重机制优化,充分发挥“三聚”理念的实效和意义。首先是要做好多元的教育资源整合,当前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带动了教育工作的全面升级。“三聚”理念下,高校心理育人要积极寻求学生接受度较高的网络资源平台,为开展高质量心理育人做出准备;其次是要落实协同育人的优良机制,强调不同资源要素之间的整合,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实际作用。高校教育体系中,全面发展的总体目标决定了高校心理育人体系的多元性,不同的育人单元共同发挥作用,推动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达成,使各部分教育内容能够单独发挥心理育人的优势,各构成要素既各成体系,又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推动,为了实现共同的心理育人目标而补位协作。

四、应用易班平台的心理育人模式优化与创新

(一)深入挖掘易班平台的关键性优势

前述分析可见,“三聚”理念中,制度聚拢和内心聚心所对应的制度管理和教育者参与是心理育人的基础,而平台聚力所对应的信息技术手段则决定了心理育人的上限。高校心理育人中,易班平台拥有较为广阔的受众,非常适合作为应用信息技术平台纳入心理育人模式开发当中。高校在创建基于易班平台的心理育人模式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易班平台的核心优势,使易班平台的作用效力充分发挥出来。本文结合易班平台的特征,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平台育人优势:

首先,易班平台受众比较广泛,同时有较为严格的准入机制,能够为学生提供相对安全的网络社交环境,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防范可能出现的不良言论。对于一些心理环境相对脆弱的学生来说,易班平台的良好社区环境营造了理想的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积极心理力量。其次,易班平台为心理育人机制构建提供了更多创新可能。学生在平台当中能够自觉自主地进行相关知识的获取,或者通过社区分享,观看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微课视频、微电影等,陶冶情操,获得心理的提升。在易班平台当中还有多种在线互动模式,以此來回应学生心理干预的需求。最后,易班平台的内容专业度更高,更新频率更快。易班作为政府管理部门在教育领域推广的互联网产品,充分整合了各类教育资源,教育内容不局限于传统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容纳了各个高校开发的优秀心理课程资源,这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单一的短板。

(二)利用易班平台做好心理评测

心理问题的出现往往具有隐匿性,不仅外人无法直接发现,部分学生在出现心理问题时,自己也很难第一时间发现。心理育人应当以快速、及时的心理处理和防患于未然的管理为核心,“三聚”理念也将心理防御、心理识别作为基础性功能。高校在心理育人过程中可以引入易班平台,组织开展动态的心理监测。充分利用易班平台,引入第三方功能,提供心理评测、心理异常监控、心理自主处理等功能服务。学校可以引导学生在易班平台当中创建个人心理档案,依托动态的心理测评报告,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学校心理育人教育人员则可以第一时间进行干预,为学生提供心理引导,预防学生的心理危机。

(三)开展趣味化的心理保育

易班平台提供了社交服务功能,为学生提供了更为积极全面的社交场景,学生可以利用社交平台来发表自己的看法,表达自我,敞开心扉。学校心理育人工作开展过程中可以依托易班平台优势,开展趣味性的心理保育育人服务,有效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帮助学生构建积极阳光的心理环境。学校方面可以利用易班轻快搭、话题、易喵喵、评论刮奖等各类功能开辟易班心理育人活动的集结地,使心理育人活动更加富有知识性、趣味性,从而为学生搭建锻炼心理健康素质、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心理品质改善的平台,在广大学生中营造出关注心理健康、重视心理健康的氛围,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纯.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路径探析——以易班平台为例[J].传播与版权,2022(11):58-60.

[2]田晓红,顾岩峰,李京彬.心理育人视角下新时代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发展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7):10-12.

[3]李学全,边笑非.基于SFBT模式的高校家校合作心理育人路径探析[J].山西青年,2022(17):184-186.

[4]劉锐腾,张奔强.地方高校“易班”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建设的路径探析——以陕西理工大学易班“思想引领”精品栏目为例[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8):165-167.

[5]赵明慧.基于心理育人辅导员工作室实践路径探析——以“心育——遇见新的自己”辅导员工作室为例[J].才智,2022(23):93-96.

[6]吴鹏艳,毛浓国,张力元.融媒体背景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政育人模式的探究——以陕邮职院易班平台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30):185-188.

(责任编辑:刘洁)

General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 Based on Easy Class Platform

Li Yinchun  Gong Shaobo  Zou Wenhua

(College of Marxism, Hunan Urban Construction Vocational Technology College)

Abstrac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work requires full adherence to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institutional improve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pplication and psychological guidance. through integrated aggregation, innovativ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an be achieved, effectively addressing many problems in the pas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system of universities. It needs to be recognized that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requires attention to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the impact of students' psychological environment by external society, behavioral habits, subjective feelings and cognition. Among them,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aily lives of student group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needs to adhere to an educational mechanism that is synchronous with system and technology, and is compatible with psycholog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care, It should also delve into the front lines of students, understand students' psychological difficulties, and achieve a comprehensive upgrade of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models.

Key words: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y; Easy class platform; System Gathering; Platform Gathering; Gathering with He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