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023-05-31朱凯刘畅
朱凯 刘畅
[摘 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是五类“金课”之一,在应用型本科高校中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开展“混合式金课”建设质量的有效评价,对提高“混合式金课”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有着重要作用。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实际,通过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习效果这三个维度对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进行评价,构建科学全面、可衡量、易评价的“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混合式金课”建设与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关键词]“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23) 04-0035-04
2018年,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将“金课”建设的标准定义为“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1]这既是“金课”的显著特征,也是“金课”区别于“水课”的质量标准。“混合式金课”是五类“金课”之一,就是将传统课堂教学和网络在线学习有机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优势互补,达到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目前,混合式教学在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应用越来越多,如何制定出科学、全面、可衡量、易评价的评价体系,有效评价“混合式金课”质量,是应用型高校“混合式金课”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应用型本科高校“混合式金课”的目标导向
应用型本科高校重在培养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在“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中一般应遵循以下目标导向:
(一)课程目标的专业思政协同导向
“金课”的建设要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把科学严谨、诚实守信、务实拼搏、责任担当等思政教育内容贯穿到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二)课程内容的理论应用结合导向
应用型高校以培养面向行业需要和工程一线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建设“金课”就要突出课程的实践性,使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达到学以致用。
(三)课程教学的知识能力融合导向
应用型高校“金课”建设要根据人才培养目标,面向行业发展与工程实际需求,以能力为导向,突破传统学科知识的局限,侧重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发展,[2]注重知识和能力的有机融合。
(四)课程评价的过程结果统一导向
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多为对知识和记忆为主的结果性考核,而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评价甚少,应用型高校“金课”建设要加强学习过程性评价,强化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等多层次考核,实现过程性和结果性考核相统一。
二、“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在“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中,既要关注在线课程资源和线上学习活动,还要关注线下课堂教学活动。因此,在构建“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体系时,除考虑评价体系一般要遵循的可操作性、科学性、整体性等基本原则外,还要结合以下原则:
(一)课程建设和教学实施相结合
高水平的课程建设是保证高质量混合式教学的前提与根本。课程建设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团队、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在课程建设评价的基础上,开展对混合式教学课前、课中、课后等环节的评价,能够形成基于全过程的混合式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二)過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统一
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以期末考试作为主要的评价依据,导致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平时表现,学习过程参与少。混合式教学要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强调过程学习的重要性,从线上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方面注重过程评价,并关注结果评价。
(三)评价内容与评价主体全面化
由于混合式教学中的课程建设与组织实施过程相对复杂,其质量评价既要注重传统线下教学的评价,还要关注学生线上学习的考核。在评价主体选择时,应将教师、学生等均纳入评价主体,注重线上学习数据的应用,并考虑定性和定量指标的结合。
三、“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指标的初步确定
目前,对于传统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混合式教学的评价体系还处于实践和初步构建阶段。现有评价体系中,部分指标传统评价内容较多,缺少对混合式教学特征的显现。混合式教学通过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环节,将学生的线上学习、课堂学习、小组学习、自主学习融为一体、相辅相成,并通过学生的学习反应、学习感受、学习成果等体现教学效果。[3]
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实际,将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习效果这三个维度作为“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的一级指标。在课程建设评价方面,根据课程建设标准和特定要素,结合混合式教学基本特征,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六个二级指标,并分设不同的三级指标及观测点;在教学实施评价方面,基于“教”与“学”过程中的交互关系,设置课前阶段、课中阶段、课后阶段等三个二级指标,分别下设教师角色和学生角色三级指标及观测点;在学习效果评价方面,结合线上、线下学习成效进行综合评价,设置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两个二级指标,并分设三级指标及观测点。
为保证评价指标项选取的科学性与全面性,对本校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二级学院教学院长、一线教师、校院两级督导员等20余位专家进行了访谈。根据专家访谈反馈意见,对拟定的质量评价指标进行修订,形成初步确定的各指标项具体评价指标(见表1-表3)。
四、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
本文采用李克特五段式评价量表,将初步确定的“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指标设计成调查问卷,各指标项按照非常符合、符合、基本符合、不符合、非常不符合分为5,4,3,2,1五个等级。问卷采取匿名在线填写方式,选择本校使用过混合式教学课程学习的本科学生开展调查,并通过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进行检验,以增强其科学性、合理性及可操作性。
采用 Cronbach α信度分析法测量调查问卷的信度,α系数越高,说明问卷越科学合理,信度越高。一般分析数据时,如果信度系数达到0.9以上,就意味着该调查表信度很高;如果信度系数在0.7以下,该调查表就基本失去了使用价值。[4]通过使用SPSS25.0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信度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本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值为0.912,大于 0.9,说明构建的“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项的可信度高,内部一致性高。
采用结构效度来表示调查问卷的效度,使用因子分析法,进行KMO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KMO值一般在0到1之间,如果KMO检验的系数大于0.5,P的值小于0.05,表明问卷具有结构效度,可以进行因子分析。在实际分析中,KMO值在0.7以上表示效果较好;KMO值越趋近于1,则说明问卷的结构效度越好,有效性越高。[5]通过对调查问卷所得数据进行KMO和Bartlett檢验(结果见表5),可以看出数据分析得出的KMO系数为 0.891,大于 0.5,说明问卷整体有效性较高;Bartlett检验中P值为 0,小于 0.05,说明变量间具有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
通过上述对调查问卷所得的数据的信度、效度分析,可知初步选定的“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内部一致性、可信度较好,整体有效性较高,因此,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所有指标项都可以使用。
“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关键是评价指标的选择与确定。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实际,通过课程建设、教学实施、学习效果等三个维度,构建了“混合式金课”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进行了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分析,对“混合式金课”的建设与质量评价进行了有益尝试。要推进混合式教学的改革和应用,还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并持续改进。
参考文献:
[1]吴岩.建设中国“金课”[J].中国大学教学,2018(12):4-9.
[2]谢幼如,黄瑜玲,黎佳,等.融合创新,有效提升“金课”建设质量[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9-16.
[3] 王丹华.基于混合式学习的学生过程性评价指标构建与应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6.
[4] 冯岩松.SPSS 22.0统计分析应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5] 武亮亮.大学混合式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20.
(责任编辑:杜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