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小专题研究促进新手型教师专业成长

2023-05-31葛雨亭

关键词:论文写作课堂教学

葛雨亭

摘    要:教师开展反映真实问题的小专题研究,可以解决问题,获得创新发展,提升自身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以小专题研究促进新手型教师专业成长可以通过聆听讲座、课堂教学、教学研讨、论文写作,实现新手型教师从“质疑固化思维,确定研究问题”到“落实研究问题,形成实践模式”“激发思维火花,改进教学流程”,再到“反思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的进阶,逐渐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关键词:新手型教师;小专题研究;聆听讲座;课堂教学;教学研讨;论文写作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经历“新手型—熟手型—专家型”教师三个基本阶段。新手型教师主要指刚走上工作岗位1~3年的新教师。这一阶段是他们职业生涯的生存期,会面临一些常见的专业发展困境,如将教育教学理论应用于课堂实践的能力较弱,在具体情景中的教学组织技巧和策略较为欠缺[1]。因而,新手型教师需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开展教学实践、开设公开课、开展专题研究和撰写发表论文[2],以促进自身在教育、教学方面的成长。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簡称“《义教课标》”)呼吁教师开展反映真实问题的小课题研究,解决问题,创新发展,提升自身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3]。小课题研究,也称小专题研究,是与学科教学直接关联、例证丰富但不脱离学术话题的研究[4]。小专题研究的开展可以帮助新手型教师增强课堂的实效性与灵活性。

本文以G老师基于文学圈阅读的小专题研究为例,阐述以小专题研究促进新手型教师专业成长的路径,以期为广大新手型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实现专业成长提供些许助益。G老师在工作前三年通过开展文学圈阅读小专题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如发表论文,获得全国外国语学校论文评比一等奖、宁波市论文评比二等奖、宁波市个人课题评比三等奖等。通过翻阅、整理G老师自入职(2018年9月)至2022年6月期间基于文学圈阅读小专题研究阅读的学术论文与撰写的教学反思、日记、课题研究的阶段性资料等可以发现如图1所示的成长路径,即通过聆听讲座、课堂教学、教学研讨、论文写作,实现从“质疑固化思维,确定研究问题”到“落实研究问题,形成实践模式”“激发思维火花,改进教学流程”,再到“反思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的进阶。

一、聆听讲座:质疑固化思维,确定研究问题

小专题研究的起点为发现并确定研究问题。聆听专家讲座是新手型教师发现研究问题的契机[5]。在聆听专家讲座时,新手型教师可以加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获取关于教育教学研究方面的新理念,进而质疑固化思维,挖掘研究问题。

2018年暑假,G老师作为一名新入职的英语教师参加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第十一届全国基础英语素质教育实验基地学术交流研讨会,第一次接触到“文学圈阅读”的概念。会上,有专家认为,文学圈阅读是一种新颖的教学理念,它把思考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发现语言背后的东西,再由学生各抒己见输出语言,可以有效提升学习效果,但它适合综合素养较高且有一定自学能力的学生。这引发了G老师的深思,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作“文学圈阅读”,其“一书共读,协作讨论”的理念(如图2所示)深深吸引着我,使我迫切地想要在英语课堂中实施这一教学理念,改变目前阅读课堂“教师提问—部分学生回答”的模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阅读中、体验阅读的乐趣。但对于文学圈阅读是否切实可行,我心中也充满了迷茫。

同年12月,G老师聆听了王蔷教授的讲座“初中英语拓展性分级阅读教学”。王老师在讲座中提及文学圈阅读,并表示只要教师提供足够的支架,在义务教育低段学生中实行文学圈阅读是可行的。这促使G老师决心将文学圈阅读应用于自己的英语课堂,她在日记中写道:

我所在学校学生的英语综合素质较好且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或许我可以在自己所教的两个班级中尝试文学圈阅读。

对于新手型教师而言,广泛的阅读是获取专业领域发展的理论基础[6]。因而,在此后的半年时间内,G老师不仅基于文学圈阅读开展课堂教学,还通过搜索、阅读国内关于文学圈阅读的论著,对基于文学圈阅读的课例研究论文进行了归纳,并发现如下特点:一是基于文学圈阅读的课例研究主要集中于高中课堂,鲜有关于义务教育阶段的研究;二是基于文学圈阅读的课例研究主要关注教师视角下的课堂教学流程,对于完整的微观小组合作模式着墨不多。因此,G老师结合所在学校学生的学情,确立了小专题研究的问题为“文学圈阅读在初中英语绘本阅读中的运用”。

二、课堂教学:落实研究问题,形成实践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师落实小专题研究的场所。教师需要在真实的课堂情境中,开展小专题研究,审视与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7]。在确定研究问题后,G老师以此为主题,与W老师、D老师两位新手型教师一起申报了所在学校的校级课题并开展基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形成了如图3所示的实践模式。

由图3可知,文学圈阅读的实践模式分为五个阶段,即课例模仿、个性化教学设计、课堂实施、数据收集和教学反思。具体操作形式如下:

【课例模仿】教师研读关于文学圈阅读课例的论著,并以此为参考分配文学圈阅读的角色与组织课堂教学。

【个性化教学设计】教师选择3~5本《典范英语》分级读物,并基于学情,撰写聚焦文学圈阅读的小组合作原则、模拟活动与教学内容的教案与学案。

【课堂实施】教师将学生分为由5~6人组成的小组,并根据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与性格特点,分配符合其特质的角色,进而让学生完成学案,准备课堂分享。

【数据收集】教师通过回收学生学案、观摩课堂实录、开展课后访谈等形式,从执教教师、听课教师、听课学生等角度,收集关于文学圈阅读的反馈意见。

【教学反思】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归纳实施文学圈阅读的优点与缺点,并加以改正。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的磨课需求,上述五个阶段可以是循环往复的。G老师在教学反思中写道:

我们三个新手型教师是一边模仿课例,一边根据不同的《典范英语》分级读物进行教学设计的调整。例如,《典范英语》(7-5)Captain Comet and the Purple Planet的生词晦涩难懂。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更关注Word Master对于词汇的处理(一名Word Master对于词汇的处理如图4所示,为保持原貌,学生作品中的个别表达或书写问题未作修正。下同),对于需要较高综合素养的Connector与Questioner,学生可依据个人意愿选择是否进行课堂展示。又如,《典范英语》(7-8)The Masked Cleaning Ladies Save the Day的人物性格特点较为丰富。因此,我们在教学设计时更关注Character Analyst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一名Character Analyst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如图5所示)。虽然我不知道最后的研究会走向何处,研究成果会如何,但这一过程提升了我对阅读课的理解与掌控能力。

三、教学研讨:激发思维火花,改进教学流程

听课、评课作为常见的教学研讨模式,有利于教师在思维碰撞中推动小专题研究持续开展。在教学研讨过程中,新手型教师可以通过倾听与对话、分享与碰撞,激发研究热情,优化教学流程。G老师依托所在学校民主开放的教学研讨氛围,对文学圈阅读的教学流程不断进行优化与改进。她在日记中写道:

教研组长对于年轻人“还不成形的研究”十分支持,她鼓励我不要刻意追求结果会如何,并强调研究的过程本身即是收获。文学圈阅读的每一节公开课,教研组长都会带头听课与评课,并在课后组织我们进行讨论。许多前辈也会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如可以事先准备分享内容以避免学生在分享环节“卡壳”、为不同的文学圈阅读小组设计颜色各异的队徽以提高其团队凝聚力等。这些经验帮助我从各个角度对文学圈阅读的教学流程进行完善。

与同龄人间的交流也是新手型教师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有助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互相碰撞出思维的火花[8]。三个新手型教师经常聚在一起,共享读书笔记,共同进行研讨与磨课。G老师在日记中写道:

我们三个“小菜鸟”常常会聚在一起讨论如何将抽象的文学圈阅读理念逐步具体化,并根据班级的特点或者文学作品的特点进行“私人定制”。比如,W老师在文学圈阅读的组内讨论环节,建设性地提出小组长用红笔做笔记、组员用蓝笔做笔记的方式,以便后期辨认学案的痕迹。这为后期的数据收集提供了许多便利。

四、论文写作:反思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

实践与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对孪生兄弟[9]。新手型教师通过实践与反思的循环反复,可以更新专业知识、增强教学灵活性,进而实现个人专业“质”的成长。论文写作具有重要的内省与自我剖析的价值[10],是新手型教师反思实践成果、凝练教学经验的重要手段。在小专题课题研究实施一段时间后,教师应通过总结写作等形式,撰写研究报告,推广研究过程[11]。在G老师任教的第四年,她申报的宁波市个人课题成功立项,她以此作为研究动力,将前三年的教学实践凝练为教学经验,审视自己专业知识与能力的不足之处,优化教学理念与教学实践。她在教学反思中写道:

论文写作是一个“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过程。在写作的过程中,我暂时脱离了新手型教师的身份,以研究者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课堂,评估文学圈阅读的课堂成效。在撰写第一篇论文时,我从核心素养着手,基于课堂实录与学生访谈,依据《义教课标》中关于核心素养的表述,梳理出文学圈阅读框架(如图6所示),并发现该框架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与创造性。同时,我也发现该框架下的课堂仍存在“机械走流程”“学生回答受限”等问题。因此,在构思第二篇论文时,我在已有框架中融入合作学习理念,借助小组长支持与组员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激发更多的“开放式答案”,形成了如图7所示的文学圈阅读框架。

总而言之,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连续性与长期性的过程,优秀的教学源自自我认同与自我完善。通过小专题研究,新手型教师可以在改善教学与提升科研能力的道路上迅速成长,实现向研究型教师的蜕变。

参考文献:

[1]孟璇,柴国荣.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发展路径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9(28):46-49.

[2]马世飞.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9(6):13-18.

[3][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76,77.

[4]余映潮.提高教师素养的一种基本治学方法:小专题研究[J].今日教育,2018(1):38-39.

[5]陳玉松.实践反思型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20(9):22-27.

[6]刘林峰,谢平.阅读·实践·反思·写作——一位新手英语教师专业成长的个案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2(10):25-30.

[8]孟春国.高校外语教师反思教学观念与行为研究[J].外语界,2011(4):44-54.

[9]陈玉松,范文慧. 新手型教师专业快速发展的个案研究[J].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22(4):68-71.

[10]潘正凯.教师成长中论文写作价值的个案考察——基于教师隐喻的分析[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 2016(7):1-6.

[11]冯丽玲.以小专题研究带动教师教学和教研能力的提升[J].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010(9):12-16.

猜你喜欢

论文写作课堂教学
高校科技论文撰写课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探索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学术写作能力培养模式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史学理论意义探析
适合需要的,才是有效的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