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清鼎革之际的地方社会

2023-05-31李龙健

今古文创 2023年5期
关键词:清军清廷赣州

【摘要】明清鼎革之际,赣南地方社会的形势复杂,各地方武装冲突不断,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赣南士民的心态和立场盘桓于明、清之间。“因变生乱”“由乱而变”是王朝易代之际赣南社会的真实写照。清初顺治年间,赣南地方秩序出现重大的变迁。本文探讨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的赣南地方,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史,赣南士民又做出了怎样的努力与抉择。历史具有连续性,我们在关注大历史的同时,也应当留心历史上的地方小人物们的生活与生命,注意从民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变迁。

【关键词】明清史;鼎革之际;地方社会;赣南

【中图分类号】K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标号】2096-8264(2023)05-0067-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3.05.021

赣南,或称“南赣”,处江西南部、赣江上游,为四省通衢,地当“岭表咽喉之冲”。除军事战略因素的考量,唐宋以前,多被视为“边蛮”之地。入宋以后,随着该地区的开发,及与周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加强,赣南地区得到快速的发展,在王朝统治下的南方,地位逐渐重要。

明清鼎革之际,赣南地方社会的形势复杂,各地方武装冲突不断,此间局势不断变化,赣南士民必须作出抉择,其心态和立场盘桓于明、清之间。“因变生乱”“由乱而变”是王朝易代之际赣南社会的真实写照。本文聚焦于清初顺治年间,赣南地方秩序的变迁,探讨处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间节点上的赣南,经历了怎样的一段历史,面对王朝易代,赣南士民又做出了怎样努力与抉择,以期还原出赣南在明清鼎革之际的一些历史真实,藉此思考赣南地方社会对明清王朝鼎革的回应,揭示剧变时期地方社会的复杂面相。

一、清廷对南赣的攻占及统治的确立

(一) 清军攻略南赣前的全国形势

公元1644年三月,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思宗自缢,朱明王朝覆亡。四月,大顺军攻吴三桂,吴引清兵入关,败李自成于山海关。十月,顺治帝在北京登基,诏告天下。期间,清廷一边追击大顺军,另一边派军经略南方,之后檄谕列数南方等地明朝的残余势力“国破家亡,不遣一兵,不发一矢,如鼠藏穴”、“擅立福王”、不思报“君仇”等“罪”。①冀图树立天命所归的正统形象,及削弱或瓦解南明势力的抵抗。

次年(1645年)四月,清军攻下扬州,大肆屠戮,史称“扬州十日”。五月,渡江入南京。闰六月,唐王朱聿键于福州即位,年号隆武。隆武朝廷建立后,颁诏各地,得到两广、赣南、湖南等地的承认。同月,降将金声桓向清英王阿济格提议,愿带部取江西献于清廷,被授江西等地总兵官的官衔。至八月,江西十三府中除赣州、南安均被清军控制。②

(二)清军对南赣地区的攻占

顺治二年,据守赣南的复明官绅,多接受隆武朝廷的征聘与任命,如杨廷麟、万元吉、郭维经等一批赣、湘、粤等地的士绅。九月,杨廷麟、刘同升等率军在泰和击败清军,并乘机收复吉安和临江两地。三年正月,明降将高进库、冯君瑞等率军援攻南赣,四月复取吉安等地。万元吉等退守赣州城,清军围城,赣州保卫战正式打响。

四月至六月,周边各地抗清援军先后至赣州城周边。六月底,约有4万余部队,聚于城内或周边。这些军队中,依地域大致分为三股势力:一是赣南地方营;二是粤营;三是滇营。数量上,粤营及滇营占了大部分,第二为滇营,仅有汪起龙、杨廷麟等招募的军队为赣南本土势力。③

八月二十三日,清军夜袭罗明受所率的水师,焚毁巨舟八十余艘,兵士被杀数百人,罗明受率部逃跑。守军士气大跌,二十八日,粤营被破,二十九日,滇营被破,“自是东南城外遂无一卒”。④九月九日,清军攻占南康,滇、粤等兵退去。十月三日,清军大舉攻城,夜间由小南门入,守军与其巷战。四日,城破。杨廷麟、万元吉、郭维经等,或投水、或自焚、或被杀,大都遇难。南赣地方,自此被纳入清王朝的统治。

时人评价杨、万、郭三人皆是“承平贤者”,而不是能“扶危定倾”的人才。三人对军队的领导部署不周,确实是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败因还有:一,军队的战力低下与士气不振,大部分守军都是从粤、滇募集而来,未有拼死守城的决心,本年八月,隆武帝在汀州遇难,军心不免晃散;二,南明各政权间各自为政,无全局意识,湖广总督何腾蛟拥兵数十万,对此却坐视不救。赣南地区的失守,意味着闽、湘、粤等地抗清力量的联系,被极大地削弱,三地也将直面被攻占的危机。

(三)清廷在赣南统治的巩固——金、王反正时的“孤城”

顺治五年正月,金声桓、王得仁杀巡按董学成、布政使迟变龙等,宣布反清复明。江西各府县大多闻风而动,都打起反清复明的旗帜。只有赣南地区仍在清廷的控制之下,周边各地俱为复明势力,赣州城成为一座“孤城”。

从被清军攻占到金、王反正的时间里,除赣州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清廷有较强的控制力外,其对下辖的各县的统治其实并不稳固。赣南各县方志均有记载:“ (顺治)四年……田总张胜,复煽八乡田贼攻城,併焚城外余屋……” ⑤“五年戊子二月,贼有伪称安恪王者,入城招番天贼扰乱城居,随领入广。五月……匪党田广业踞城,是月广贼王昌远众驻城为殃月余……” ⑥“顺治五年三月戊子,温应宣招集客纲入寇,攻城。” ⑦这反映清廷统治赣南之初,各地的社会秩序仍动荡不安。

五年三月,金、王引兵南攻赣州,这在战略上犯了重大错误,一是,赣州城三面临水,易守难攻,金、王久攻不下,为清廷调集大兵南下提供了足够的时间,五月,金、王顾虑南昌失守,便匆匆撤军回防;其二,此后不久,清广东提督总兵官李成栋也宣布反正,引兵北上,若金、王待其合攻赣州城,城顷刻可下。在金、王二人与广东李成栋相继败亡后。江西、两广等地重新回到清廷的控制之下,同时清王朝对这些地区的统治,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二、赣南“流寇”、士民及其政治态度

(一)“流寇”的横行与渐消

明清鼎革之际,赣南地方社会的全面动荡,“流寇”横行,兵、盗、民等杂乱不分。宁都的士人魏禧之后,对诸子回忆这段经历时道:

然当是时,甲申天下崩于乱,乙酉南京再不守,邑大猾群起为雄,四鄙之野,人揭竿称名字者不可胜数。⑧

明朝后期,赣南各地的“盗贼”已经逐渐“群起为雄”了。“甲申之变”只是加剧了这种“变乱”。崇祯年间,据地方志记载,赣南各地均有“流寇”肆虐,如“广贼”对赣州南部的安远、定南等县的掳掠,“ (崇祯元年)四月,丫婆总贼数千攻安远,城陷,掳掠一空。”“ (四年)寇钟三舍等犯定南界。” ⑨赣州西部与中东部各县,同样受到“流寇”侵扰。“ (四年)流寇钟凌秀围南安,大肆劫掠……南康、上犹、崇义三县城俱闭,乡民皆入城守。” ⑩“ (十五年)广贼阎王总、剐刀总、香天营……流劫各县村落。明年攻破安远及石城诸寨。” ?

顺治三年十月,清廷攻下赣州城后,赣南地方秩序却未恢复,动乱反而更加地剧烈与频繁。我们统计了顺治三年至十八年,赣州府、南安府、宁都直隶州等府、州志中的地方“寇乱”事件的频次。其中中部(府城、赣县、信丰)、东部(会昌、瑞金、石城、宁都)、西部(上犹、崇义、大余、南康)、南部(龙南、定南、安远、长宁)、北部(于都、兴国)分别为计为5、20、9、11、6次。?在这16年间,总计发生约51次“寇乱”,几乎每年都有约3起动乱,地方动荡频仍。清廷对赣南地区的控制力由中心向四周减弱,离府城越近的地方发生“寇乱”的次数越少,反之则越多。

清廷为巩固对赣南地区的统治,除委任文官接管地方外,同时也派遣镇守南赣的清军,清剿各县的“贼寇”。随着时间的推移,复明势力的败亡,赣南的“寇乱”日渐平息,地方秩序也获得了重建。

(二)赣南士民政治态度的变迁

甲申之变后,面对各地“盗寇”蜂起的地方局势,作为领导者的赣南士绅的态度与行为的变动,可视为地方对王朝易代之变所作出的回应。具体而言,在清军攻占赣州城前后,赣南士绅大多承认南明政权的正统性,坚持抗清,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地方动乱频仍,士民饱受其摧残,才渐渐选择与清廷合作,来消除地方动乱与重建秩序。

清军攻取赣州城前后,除杨廷麟、万元吉等一批赣、粤、闽籍的明旧宦誓死抗清外,赣南部分官绅也参与了抗清战事,如安远汪起龙“率师数千”、南安同知刘清名“引兵三百”等等。?顺治三年八月,唐王朱聿键由汀入赣,被清军追杀,瑞金“邑人江振曦与弟江二,统众数千人入汀,为唐藩声援,为大兵所歼,江二死。” ?甲申之变后,兴国县士绅萧国忠、姚章甫二人,聚民兵数百自为守御。清军攻下赣州后,至兴国,“获章甫斩之”。?以上种种表明,顺治初,清廷统治的合法性,多不被赣南地方士民所认可。赣南士民的态度后来为何又慢慢发生变化呢?

其一,明清之际,赣南地方动乱频繁,社会秩序全面动荡,士民饱受其苦。清南赣总兵的胡有升,在上奏的题本中,谓“赣南自围困以来,广逆叠犯……死亡过半,赤地千里。” ?动荡使社会一度十分萧条。屠城也时有发生,士人易学实作会昌县万灵塔作记,道:“名万灵者,谓会昌(顺治五年戊子)城屠,积骸骨不下百人千人也。”?如何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成为赣南士民迫需解决的问题。

其二,清廷为巩固对南赣地区的统治,采取了许多舒缓民困、收扰民心与稳定地方的举措。一,设立地方官政及军镇系统,以建立及巩固统治。顺治二年,江西巡按吴赞元上奏,请“将该省巡抚道府各官,速行推补”,认为南赣地方“奸宄易生”,设巡抚“以资弹压,此时尤为喫紧”。?三年八月,定江西官兵经制。?二,减免赋役钱粮,救灾救荒,推动移民垦荒,恢复农业生产。六年,“免江西全省四年分……逋课”,被兵州县“重者免五年分租赋” ?。十年,江西多数州县旱灾“酌免无漕粮州县钱粮” ?。三,派兵清剿地方“盗寇”。胡有升的奏疏,如《续报上犹奇捷疏》《续报宁都大捷疏》《题报满赣官兵灭贼恢地奇捷疏》等?,对清军剿抚赣南地方“寇乱”的过程均有详细描述。四,奉行儒家教化,褒奖忠孝,迅速开设科举,以收拢人心。除科舉外,清廷也沿用了明朝的贡生制度,由府、州、县学贡入生员,入国子监读书,笼络赣南士绅,使之逐渐归附。

三、结语

明清鼎革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最后一次王朝更迭,历代王朝失序解体重建的因果联系大多仍然起着作用。它作为一场历时数十年的国家权力转移和社会秩序重组的过程,伴随着大量武装部突、杀戮、掠夺,造成了深重的民生灾难,给民众留下了长久的心理创伤。赵轶峰认为,“历史是人民生活之流,人民的生活遭受摧残,肯定是历史书写的内容,不应作为宏大过程的代价而被轻描淡写。” ?对处于明清易代之际的普通赣南士民而言,这是一场持久的灾难。所谓“小历史”就是那些“局部的”历史,而“大历史”就是那些全局性的历史。?我们在关注大历史的同时,也应当留心历史上的下层小人物们的生活与生命,从民生问题的角度来重新审视中国历史的变迁。

基于此种思考,笔者以明清鼎革之际的赣南地方为中心,试从“大历史”与“小历史”两个角度,探讨在王朝更替大背景下,清廷对南赣地区的攻占及其统治确立的历史过程,以及赣南的“流寇”和普通士民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迁。明清鼎革之际的赣南地区,在清廷为确立其“天命”正统地位的过程中,扮演过重要的角色。“赣州的失守”与“金、王反正”错攻“赣州”而致败亡,在此间具有关键意义。?这两个关键性的事件,就是所谓的“大历史”,不仅对17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也给赣南地方的社会秩序带来了强烈的冲击。

其时,赣南地方武装冲突不断,社会秩序全面动荡。赣南士民如何结束这种动乱频繁的局面,又做了怎样的努力与抉择,就是所谓的“大历史”下的“小历史”。我们努力还原这些“小历史”,将会使“大历史”更加地生动饱满。其实,在王朝更替的背景下,造成地方动荡不安的根源,在于一个“忠”于谁的问题。当时的赣南无论是“寇”还是民,对此的不同回答,都将直接影响到地方秩序的重构进程。考察赣南士民,在这个问题上的转向过程。我们发现促成赣南士民,由原先的“忠于明”转向“忠于清”的原因,除自身生存受到严重挑战外,更重要的是清初满族统治者对儒家文化的认同与继承,及在这些观念的影响下,对统治地区采取许多“与民休息”的举措,使满汉之间找到调和的支点,才逐渐地获得士民的认同。

参考文献:

①《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10,顺治元年十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3册,第103页。

②《揭为塘报事》见《明清档案》第三册,A3-76号。

③(清)黄宗羲:《章贡失事》,《朝行录》卷6,《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史部,第442册,第557页。

④(清)黄宗羲:《章贡失事》,《朝行录》卷6,《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史部,第442册,第558页。

⑤(光绪)《瑞金县志》卷16《兵寇》,第10-12页。

⑥(光绪)《石城县志》卷7《武事》,第4-5页。

⑦(乾隆)《宁都县志》卷7《记事·兵寇》,第8页。

⑧魏禧:《诸子世杰三十初度叙》,《魏叔子文集》卷11,《宁都三魏全集》,康熙易堂刻本,第44頁。

⑨(同治)《赣州府志》卷32 《经政志·武事》,第52页。

⑩(光绪)《南安府志补正》卷10《武事》,第23页。

?(同治)《赣州府志》卷32 《经政志·武事》,第52页。

? 据同治《赣州府志》卷32 《经政志·武事》、道光《宁都直隶州志》卷14 《武事志》、康熙《南安府志》卷16《事考志上·郡事》、光绪《南安府志补正》卷10《武事》等方志中记载的内容制作。

?(清)黄宗羲:《章贡失事》,《朝行录》卷6,《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影印本,史部,第442册,第557页。

?(光绪)《瑞金县志》卷16《兵寇》,第10页。

?(同治)《兴国县志》卷14《武事》,第5页。

? 黄志繁:《地域社会变革与租佃关系——以16—18世纪赣南山区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6期,第189-199+209页。

? (同治)《赣州府志》卷16《寺观》,第58页。

?《揭为亟请设官以安重地事》,见《明清档案》第三册,A3-45号。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27,顺治三年八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3册,第230页。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44,顺治六年六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3册,第357页。

?《清世祖章皇帝实录》卷79,顺治十年十一月,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本,第3册,第230页。

?(清)胡有升:《镇虔奏疏》卷上,中国国家图书馆藏学源堂抄本。

?赵轶峰:《重新思考明清鼎革——兼谈“十七世纪危机”“大分流”“新清史”》,《古代文明》2021年第15期,第110-125+159页。

?赵世瑜:《小历史与大历史:区域社会史的理念、方法与实践·叙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版,第10页。

?顾诚:《南明史》,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年版,第220页。

作者简介:

李龙健,男,汉族,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明清史。

猜你喜欢

清军清廷赣州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浅析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乾隆年间清军的第三次出征准噶尔考辨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鸦片战争后清廷闭关观念的变化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10《百骏图》:清廷洋高官的中西绘画大融合范本
论康熙末年清军入藏及阿拉善和硕特的作用
甲午战争中清廷战略决策评议